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環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固體廢棄物,特別是塑料垃圾,很難降解,只能夠從大塊的變成小塊的,最後變成塑料微粒被海洋生物攝入體內,然後進入人類的身體,如果你喜歡吃海鮮,你每天大概要吃下1000塊微塑料垃圾,即使你不吃海鮮也會吃下幾百片微塑料,你還別不信。
情況是這樣的,海洋垃圾大部分以塑料為主,一部分停留在海灘上,一部分可漂浮在海面或沉入海底。並隨洋流漂浮到世界各大海域,甚至在南北兩極也已經發現了許多塑料微粒,塑料垃圾的威脅越來越大,如果不加大治理,等到海洋無法處理,海洋生物大量滅絕時,地球氣候將無法調節,人類的命運將會非常悲慘。
聯合國環境署一份新報告稱:從廢棄漁網到塑膠袋,香菸過濾嘴,危害全球海洋和海岸海洋垃圾問題正在愈演愈烈。該報告,第一次進行在全球12個主要海域收集海洋垃圾並進行統計,在世界海洋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海洋保護協會共同發布。海洋汙染物是一個汙染變得更糟糕的標誌--它由浪費和持續落後的自然資源管理所引起。塑膠袋,瓶子和其他物品堆積在海洋中,如果能減少浪費,提高廢物管理和循環計劃,這一切都將大大減少。
海洋垃圾的危害:
海洋垃圾不僅會造成視覺汙染,還會造成水體汙染,造成水質惡化。海洋中最大的塑料垃圾是廢棄的漁網,它們有的長達幾英裡,被漁民們稱為"鬼網"。在洋流的作用下,這些漁網絞在一起,成為海洋哺乳動物的"死亡陷阱",它們每年都會纏住和淹死數千隻海豹、海獅和海豚等。
其他海洋生物則容易把一些塑料製品誤當食物吞下,例如海龜就特別喜歡吃酷似水母的塑膠袋。海鳥則偏愛打火機和牙刷,因為它們的形狀很像小魚,可是當它們想將這些東西吐出來返哺幼鳥時,弱小的幼鳥往往被噎死。塑料製品在動物體內無法消化和分解,誤食後會引起胃部不適、行動異常、生育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海洋生物的死亡最終導致海洋生態系統被打亂。
塑料垃圾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廢棄塑料會纏住船隻的螺旋槳,特別是被稱為"魔瓶"的各種塑料瓶,它們會損壞船身和機器,引起事故和停駛,給航運公司造成重大損失。以往浩瀚碧藍的海水,潔白的沙灘,良好的生態,現在變得惡臭燻天,垃圾漂浮,真的令人心碎。到處都是快餐盒、塑膠袋、漁網等海洋垃圾。
而今,塑料在太平洋上形成了一個面積有德克薩斯州那麼大"海洋垃圾帶"。得州是美國內陸面積最大的一個州,約70萬平方公裡。所以,當科學家提到"那個和德克薩斯州面積相當"的海上垃圾帶時,很多美國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人類海岸活動和娛樂活動,航運、捕魚等海上活動是海灘垃圾的主要來源。據統計,塑料和聚苯乙烯類製品佔海洋漂浮垃圾的90%。專家們認為,海洋垃圾正在吞噬著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為生的海洋。如再不採取措施,海洋將無法負荷,人類和其他生物都將無法生存。
為此,專家強烈呼籲,公眾應增強海洋環保意識,不隨意向海洋拋棄垃圾,從源頭上減少海洋垃圾的數量,以降低海洋垃圾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共同呵護我們的"藍色家園"。
塑料在全球範圍內以驚人的速度積累,即使在偏遠的地方,如南太平洋無人居住的亨德森島也是如此。在近岸和大洋發現的垃圾有可見垃圾,如工業容器、塑膠袋、飲料包裝、菸頭和塑料碎片等,也有肉眼難以發現的工業塑料原料、個人護理品中的塑料微珠等。粒徑小於5毫米的微塑料是需要特別關注的海洋汙染問題,微塑料不僅來源於較大塑料的分解,也可直接來源於個人護理品瓶子。
不只是海洋被塑料汙染,陸地上更是慘不忍睹,特別是對野生動物的威脅及其嚴重,「白色汙染」讓人類的健康每況愈下,隨著食物鏈的帶入,塑料無孔不入。塑料以聚氯乙烯原料為主,特別是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膠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當溫度達到65℃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將滲入到食物中,會對人的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 我們現在用來裝食物的超薄塑膠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
早在四十年前,人們就發現聚氯乙烯塑料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人們接觸氯乙烯後,就會出現手腕、手指浮腫,皮膚硬化等症狀,還可能出現脾腫大、肝損傷等症。在我國,我們用的超薄塑膠袋幾乎都來自廢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這些生產廠所用原料是廢棄塑料桶、盆、一次性針筒等。生產時,首先用機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個水池裡清洗(名曰消毒),取出來曬乾,再用機械把它壓成膜,製成各種塑膠袋。
每次吃飯時,就有不少人直接用塑膠袋裝飯菜,他們不知道這種行為不僅危害環境,也危害自己的身體。 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我國目前使用的塑料製品的降解時間,通常至少需要200年。農田裡的廢農膜、塑膠袋長期殘留在田中,會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的減產。若牲畜吃了塑料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人若食用就會不知不覺吃到肚子裡。
據有關部門統計,僅以一次性塑膠泡沫快餐意為例,我國全年消耗量達14億至15億個,其中天津市2016年達2000萬至4000萬個。
對垃圾的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由於塑料膜密度小、體積大,它能很快填滿場地,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後的場地由於地基鬆軟,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很容易滲入地下,汙染地下水,危及周圍環境。
若把廢塑料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汙染。塑料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黑煙,而且會產生二惡英——迄今為止毒性最大的一類物質。二惡英進入土壤中,至少需15個月才能逐漸分解,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二惡英對動物的肝臟及腦有嚴重的損害作用。焚燒垃圾排放出的二惡英對環境的汙染,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一個極敏感的問題。
另外,由於一次性塑料餐具難降解,現在許多城市都推廣使用綠色餐具——紙制餐具,原理是紙製品的組成物,纖維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是,用紙制餐具代替發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它的降解速度並不快,往往在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內也不會降解徹底。再次是需要大量的木材,還有需要大量的水和化工原料,這會造成森林的減少和加重水汙染。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施華宏,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在我們的超市裡購買的15個品牌的食鹽中,竟然發現了多種微塑料!也就是說,搞不好你吃鹽,就吃下去了微塑料!
近日,《紐約時報》報導了一項最新研究,震驚了全世界。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聯合腸胃病學周上,學者菲利普介紹了自己的實驗:他們邀請了世界各地互不相識的八位實驗者,年齡在33-65歲之間,分別來自日本、芬蘭、義大利、荷蘭、波蘭、俄羅斯、英國和奧地利。在一個星期的實驗時間裡,他們每天都保持各自的生活習慣,然後提供每天的糞便,供研究人員研究。
結果出來了:這八個人的糞便中,都檢查出了微塑料的存在,而且還鑑定出了9種不同種類的塑料,平均每10克糞便裡,就有20個微塑料。
解決白色汙染的根本途徑就是回收廢塑料並使之資源化,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覆回收使用。廢塑料回收後,經過處理,既能重新成為製品,亦可製成汽油與柴油。我們應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把垃圾分類,以便回收工作能順利地進行。國家也及其重視環保問題,最強垃圾分類,雖然令大家感到不便,但為了美好的未來,卻不得不實行,而且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