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滲入行為習慣培養

2020-11-28 惠州日報

惠城區直屬機關幼兒園孩子們享用陽光早餐。由學校提供

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良好的品德行為,需要從小開始培養樹立,且終生受益。在幼兒時期進行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幼兒以後的成長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如何對學前兒童開展德育?惠城區各幼兒園的做法是,將德育貫穿於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做到「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既注重德育的顯性滲透,也不忽視德育的隱性滲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實到每個幼兒。

同時,惠城區教育局也採取舉辦德育故事比賽、組織教師學習等各種方式,加強幼兒教師的師德培訓工作,規範教師們的言行,使教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自覺成為榜樣。

舉辦幼兒園園長德育故事敘述比賽

日前,惠城區教育局舉辦的2019年惠城區幼兒園園長德育故事敘述比賽落下帷幕。有200多名園長參與,其中54人進入決賽,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4人、二等獎17人、三等獎23人。決賽現場,54名園長從「引領教師成長、促進幼兒發展、加強家園合作」3方面現場選題作答,敘述本人在園長工作崗位經歷的德育故事,這不僅考驗園長們的應變能力,同時也真實反映德育工作在幼兒園的實施情況。

惠城區教育局幼教股負責人表示,舉辦此次德育故事敘述比賽,目的是加強惠城區幼兒園園長德育能力建設,搭建園長德育學習和交流平臺,建設高素質園長隊伍,讓大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辦好人民教育。

「園長是幼兒園的靈魂人物,所以更要帶頭加強職業修養和業務學習,做幼教改革的先行者,做品牌創建的推動者,做教師隊伍的引領者,做幼教行業的堅守者。德育故事敘述比拼,充分展示了園長們對幼兒園規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理解和認識,以及對德育工作的解讀與實施。」該負責人說,此次比賽為全區幼兒園園長搭建了德育學習、交流的平臺,進一步強化了惠城區幼兒園園長的德育能力建設,提高其專業素質。此外,還能有效整體提升全區幼兒園的德育建設水平。

重視師德培訓 樹立榜樣作用

在惠城區三棟鎮惠南幼兒園,每天放學之前,班上都會舉行一個小小的班會,總結孩子們一天在幼兒園的生活。班會上,老師會詢問孩子們「今天你有什麼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嗎」「今天你發現誰有值得你欣賞的地方」「今天你對自己有什麼發現嗎」等問題,以便及時對幼兒內心的不良情緒進行正確引導,同時鍛鍊孩子們的參與性、理解力和表達力。班會課上,教師們通過一天的記錄觀察,了解孩子每天發生的不同重點和關注點,支持孩子的探索與語言表達,與孩子建立友愛的關係。

惠南幼兒園園長李慧嫻告訴記者,開班會的目的是及時關注孩子內心,疏導和化解他們的不良情緒,引發孩子們彼此間發現美好,緊密聯繫同學、師生之間的關係,營造友愛的集體氛圍。「一個班級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孩子在一個班級裡的感受直接影響了他對人類社會的感受。」李慧嫻說,每天的班會課既是心理健康課,也是社會關係課,還是語言表達課,目的是讓孩子變得更開朗、自信、友愛、善交往、擅表達,愛上幼兒園。

身教重於言教。教師本身的品質是養成幼兒品格的重要因素,只有品質優良的教師才能培養優良品德的人才。惠南幼兒園格外重視教師隊伍的師德培訓工作,組織教師學習,規範教師們的言行。例如,在教師當中開設「幸福人生」課程,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教師隊伍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培訓,學習各種文明禮儀,引導孩子了解一些禮貌用語並懂得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知道禮待他人,尊重他人。

「青藍工程」是惠城區直屬機關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大亮點。每年,園裡的資深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師父做好師德師風示範,教授徒弟立德樹人方法等;徒弟虛心請教學習,自覺加強充電,促進專業成長。此外,該園還充分利用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的契機,加強對教師師德師風方面的培訓;在教師節舉行教師宣誓活動,讓老師們牢記師德規範,做「四有」好老師,弘揚高尚師德,潛心立德樹人。

將德育滲透到各種幼兒活動中

如何在幼兒生活中滲透德育?惠城區各幼兒園充分利用幼兒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在活動中滲透德育,寓教於樂,讓幼兒在玩樂中,明白道理、收穫教育,同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品德。

在傳統節日裡,惠城區直屬機關幼兒園會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在活動中滲透德育。例如,在端午節通過開展晨會、美工、體育、親子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讓小朋友知道端午節的淵源及風俗習慣,同時也提升幼兒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在重陽節,則邀請孩子的爺爺奶奶到幼兒園參加活動。小朋友把親手做的大紅花獻給爺爺奶奶,還現場給爺爺奶奶捶背,切身體會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此外,該園還利用晨會活動開展「生活禮儀」教育系列活動,學習禮儀善交往,日日勤修成素養,讓小朋友感受生活中講禮儀的快樂,教育孩子傳承中華禮儀美德,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孩子。

家庭環境是幼兒德育的基礎教育,也是最關鍵教育。惠城區直屬機關幼兒園經常開展「家長助教」活動,請各種職業的家長到班級來做「老師」,擔當助教,做表演、談感受,增強孩子敬愛父母的情感。

在惠南幼兒園舉辦的國學「四小活動」之「生活小能手」的主題活動中,每類班級都圍繞主題開展不同的活動內容。小班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學習餐後收拾整理;中班的《我是父母的好幫手》,讓孩子擔任家庭管理員,從拖地到洗碗疊衣服,培養孩子們的家庭服務意識;大班的《和諧家園靠大家》,孩子們通過體驗各行業的操作流程,培養社會服務意識。活動寓教於樂,培養小朋友們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提升小朋友們的生活能力,讓小朋友在表達與行動中實現自我價值,達到教育過程的最優化。

惠州日報記者塗堅

相關焦點

  • 思想品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小學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熱情,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遵守道德規範涵養良好品德
    個人品德含義:是個人的道德品質的簡稱,是指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原則規範行動時所表現出來年穩固的傾向和特徵。其一,個人品德是表現在個體處理一切問題時的行為活動中具有比較穩定的、形成了習慣的道德素質,是行為者個人的道德屬性。
  • 「放養」不是「放羊」,教育孩子要做到3點,釋放天性、培養興趣
    然而即便如此,小莫的這些行為習慣都沒有任何的收斂,剛開始我以為是孩子太過於調皮的原因。後來時間久了以後,才從老師的口中得知了真相。 原來,一切都是因為小莫父母所謂的「放養」式教育方法。
  • 大學教育,應將德行品德放在首位,大學到底有多「混亂」?
    大學教育,應將德行品德放在首位,大學到底有多「混亂」?現在學校的教育只重視本科專業的知識教育,忽略德行的培養和鍛鍊,那麼可能培養的人有很高知識水平和很低的道德,這樣做的話,可能會成為社會的災難。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在古代在現代在將來都應該是主流思想,一個學習了20多年的人沒有明白善良的含義,沒有基本的道德涵養,上大學還有什麼用處呢,第一,德行天下,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很積極,進入社會後可能會碰到障礙,請想想大多數畢業生都是這樣的好思想,社會變得更加文明,也會影響社會道德感的提高。第二,德行合格的話,考試需要老師的監督嗎?
  • 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培養什麼,有了這3個方向,家長就明白了
    除了要安撫家長的焦慮,老師在教學工作之餘,更多的是幫助家長來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時候還要教育家長,改變哪些不好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去培養和改進孩子們的學習習慣,才能保證成績的穩步提高。家長也會常問我,小學生到底需要培養什麼習慣?每個學科的學習習慣是否一樣?每一個年級的習慣要求是不是不一樣?家長該怎麼做呢?從我的教學實踐中我得出,學習習慣包括很多方面,不光是學習,還有生活習慣、行為習慣等等。只有當所有的習慣培養都能和學習保持一致,這個培養方向才是正確的。一起來看看。
  • 德育方法之道德修養法和品德評價法
    因此,想要判斷題幹所使用的德育方法就要看清楚,導致學生的行為發生改變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學生自己心中的某一想法、某一信念導致學生的行為發生改變,則是自我指導修養法;如果是某一外力導致學生的行為發生改變,則要判斷,是什麼樣的外力所導致的,如果是某一榜樣人物的樹立,則是榜樣示範法;如果是老師擺事實、講道理則是說服教育法;如果是獎勵或者懲罰的出現,則是獎懲法;如果是因為參加了某次實踐活動而導致學生的認識發生改變或者行為習慣的養成
  • 從《品德與社會》到《道德與法治》 小一生的課堂有什麼變化-風車...
    義務教育階段原品德課調整為《道德與法治》,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法治教育、國家主權意識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主題內容,並專門設置了中國夢、總體國家安全觀等專題。  在適存小學的這堂公開課上,葉菲老師準備了很多小道具,有文具用品、圖書、玩具等,它們被老師稱為「小夥伴」。  「這些小夥伴的家在哪裡呢?」葉菲老師提問後,孩子們進行了分組討論。
  • 男孩子,如何培養好的性格習慣?
    對於「孝子」的意思,我們應該這樣來看,不光是孝順、孝敬,而應該是說嚴格的教育能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規則,以後長大成人他們才不會去觸碰法律道德底線之下的東西。第三個原則是「切忌隨意強加父母的意願給孩子」。父母教育孩子,我們經常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隨意幹涉孩子的想法。
  • 道德與品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品德及其心理結構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指個人遵守社會道德規範而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特點,是穩定的道德行為需要與為滿足這種需要而掌握的穩定行為方式的統一體。品德與道德道德與品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道德是一定社會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與個人之間關係行為規範的總和。
  • 以德育人,鍛造桃李品德之魂——普底小學德育工作紀實
    作為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學校,普底小學一直努力把德育作為塑造學生品格的利刃,通過「文化、課程、實踐」等方式,培養了一批批優秀學子。普底小學學生在行拜師禮普底小學於民國十一年(1922)辦於黃姓彝族宗祠,在近百年的辦學歷史中,其歷經了17任校長,培育出上萬學子。
  • 「評論」「小升初」面談品德修養評零分:本質是簡單粗暴「唯分數...
    其中,「品德修養」的分值只是對學生現場答題情況的評價,與學生日常品德修養和行為表現無關。希望廣大網友理性客觀看待。學校還稱,對校方因公布面談結果存在方式簡單的問題,校方深表歉意。學校將深刻反思,認真改進。家長和社會輿論的質疑是可以理解的。一名小學生品德修養怎麼可能得零分呢,學校是怎麼評分的?
  • 米德優課後託管加盟:班上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孩子怎麼辦?
    學習成績問題不大,品德方面也沒有大問題。但是這種學生會給課後託管老師帶來無窮的麻煩,很讓人頭痛。米德優課後託管加盟如果說人們對品德型問題生的主要印象是壞,對心理型問題生的主要印象是怪,那麼對行為習慣性問題生的主要印象就是賴
  • 異國生活:餐桌禮儀,品德入門課
    在美國,人們把禮儀教育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入門課。美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   第一次在美國朋友家就餐,記者驚呆了。朋友家一歲半的孩子,自己坐在餐椅上,從頭到尾,自己吃完飯。儘管他拿勺子的動作還很笨拙,但他不慌不忙,一勺一勺地吃得很認真。掉在桌上的飯粒,他很自然地用手撿起來吃掉。
  • 幼兒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幼兒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分頁標題#e#   2、教養者教育不當的因素。
  •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是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資,這6個技巧值得收藏
    "讓孩子愛上閱讀,  必將成為你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資。"  ——畢淑敏  閱讀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而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是有方法可循的,掌握了這些培養孩子閱讀的技巧,你只需靜待花開,家裡自然就有了愛閱讀的孩子。
  • 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及其教育
    由於獨生子女是家庭的核心成員,是父母雙方共同投入感情的焦點,獨生子女處在家庭這一特殊位置與生長環境在一開始就註定了其教育的特殊性,使其在習慣、性格、品德、心理素質等方面與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 川大附小開展地震應急疏散演練 培養學生應急行為習慣
    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本次演練,提升了學校地震應急避險及疏散演練的組織和管理水平,強化了師生安全意識和地震應急避險及疏散能力,培養了學生終身受益的地震應急行為習慣。
  • 劉嘉:多元教育評價助力創新人才培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
    在該體系中,分析和創造性思維、口頭及書面表達、領導力及團隊合作、信息技術及數理能力、全球視野、適應性、品德和理性兼顧的決策能力、抗壓與自我管理等素養被視作21世紀拔尖創新人才應必備的核心素養。  從國際視野下的創新人才研究和培養中我們可以看到,西方發達國家對於創新人才的定義和理解是在不斷成熟和完善的。
  • 海清的「神仙級」兒子是怎麼教育出來的?自律的孩子真讓父母省心
    畢竟將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肯定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照顧和教育孩子。但是,海清的孩子真的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平凡麼?並不是。海清的孩子蛋妞可是家長們羨慕的學霸。學習習慣中比較重要的因素不過,不少家長並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其實,學習習慣的培養並不難,只要掌握好幾個特定點,那麼孩子的學習習慣就容易得到培養:宏觀上,和孩子一起創建學習計劃,制定學習目標,細化學習步驟,讓孩子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應該怎麼學。這是一種被動的驅動力,會讓孩子更加自覺地去學習。
  • 培養孩子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如不養成講衛生、愛清潔、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就會給身體發育帶來危害,影響身體健康發育。生活是人生第一課,也是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也體現孩子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