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緩和醫療日:安寧療護讓生命如此美好

2021-01-19 瀟湘晨報

10月11日,在第十五個世界舒緩寧養日、世界鎮痛日、中國疼痛周來臨之際,湖南省腫瘤醫院圍繞主題「緩和醫療,全球預防疼痛年,我的權利」開展了系列活動。

「對很多人來說2個月是最平凡不過的,對我來說卻是經歷了生死別離的考驗。」歐先生是疼痛病房的一位患者,出院的時候他通過口述,讓女兒代筆寫下了一封感謝信,在這裡他感覺到被尊重、被關心、被愛溫暖著。

歐先生說,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在這裡他好多次都情不自禁被感動地流下眼淚,「這些困難的日子因為有你們,卻變成了甜美的回憶。」

湖南省腫瘤醫院的安寧病房與其他醫院的病房不同,給人一種人文、舒適、安全、家的感覺。走進病房就被溫馨的氛圍所圍繞,整個病房以淡淡的綠為底色,在走廊的天花板上布置有藍天白雲、綠草鮮花的舒緩圖案,走廊設有愛心凳、扶手、便民箱、愛心傘和輪椅、健康教育欄、醫患心連心園地,走廊盡頭置有許願樹。病房都置有綠植、藝術畫、手工藝品、國學字畫和積極樂觀的溫馨話語圖,從國學的角度將生死教育觀帶入生活的點點滴滴;這裡有活動室、閱讀室、藝術治療室,每天播放音樂,讓患者非常放鬆,舒適。

湖南省腫瘤醫院護理部主任李旭英介紹,醫院一直秉承「以患者及其家屬為中心」的理念,組建了包括個案管理師、心理諮詢師、營養治療師、淋巴水腫治療師為主的多學科團隊,為患者提供身心社靈的全人照護。從患者的營養支持、管道護理、體位管理、促進患者身體舒適到患者的心理護理;從「個體輔導」和「團隊輔導」的形式到藉助「心理諮詢、冥想練習、情緒調節練習、沙盤遊戲」等手段實施心理疏導引導患者進行生命回顧,認識自我生命的價值。湖南省腫瘤醫院的安寧療護護士們極盡所能讓患者身無痛苦、心無牽掛、社有所依、靈有所託,從2018年以來,已照護了4600多名居家和住院的晚期患者。

中華護理學會安寧療護主任委員、湖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諶永毅是該院安寧療護的發起人與學科帶頭人,她依託醫院腫瘤醫聯體的平臺,以腫瘤科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安寧療護事業發展。2019年,她和全國的安寧療護專家們一起啟動了全國安寧療護專科護士培訓,制定了安寧療護護理工作標準,構建醫院-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安寧療護模式,形成一套多層次多形式安寧療護培訓體系,成效顯著。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楊輝 劉孝誼

相關焦點

  • 探訪協和醫院安寧緩和醫療組:安寧療護,讓生命從容謝幕
    「生命的盡頭,還能做些什麼?」這個問題令許多病人、家屬,甚至醫生難以解答。每個生命從降生開始,又在走向死亡。死亡,這是一個沉重而無法迴避的話題。「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泰戈爾的詩句表達著一種平靜自然的生死觀。落葉般從容,仿佛也是死亡最美好的姿態。
  • 跟診手記 | 一位進修大夫在協和感受安寧緩和醫療
    初入協和,王大夫就先後兩次跟診了老年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安寧緩和醫療組組長寧曉紅副教授。在這個過程中,寧醫生給病人交代病情的過程、她的工作狀態、患者及家屬從中得到撫慰的程度、以及寧醫生在緩和醫療事業推動上的決心,都深深地打動了王大夫,她說:「自己內心受到了極大震撼,覺得從事緩和醫療工作雖然不易但很了不起。」
  • 臺大雲林分院緩和醫療10年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緩和安寧醫療10年來服務逾1500人次住院病患,讓百餘位外出遊子在故鄉走完最後1裡路,完成落葉歸根心願,家屬11日分享已故家人的生命故事,贈畫感謝醫療團隊照護、陪伴親人走完人生旅程。
  • 安寧療護,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天給大家解釋:迴光返照
    生命垂危的病人出現「迴光返照」,如神燈燃油將盡時於燈熄之際突然明亮地跳躍一下的「殘燈復明」,實為假神。臨終時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避免的話題,原先我們一直倡導的是臨終關懷,近年來我們業內統稱「安寧療護」。國家衛生計生委,也印發了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試行),善待每一個在這個世界上留過足跡的我們。
  • 讓寧養之光照亮角落裡的生命
    儘管吃藥不遵醫囑的主要原因在患者,但是如果醫療服務更周到一些,肯定能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現在寧養院出門巡診的醫生、護士都是醫院骨幹,每周4天不間斷出診。「有人說這是大材小用,但是基層安寧療護的工作幾乎是空白,我們不做誰來做呢?」這是寧養院工作人員的共識,也是他們的無奈。 劉芳有一個夢想,實現安寧療護的分級診療。
  • 嘉定區迎園醫院:用愛點亮生命裡最後一公裡暖光
    嘉定區迎園醫院安寧療護科工作人員為老人檢查身體。袁婧攝  ■作為上海首批開設臨終關懷病房試點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2年,嘉定區迎園醫院安寧療護科從零探索起舒緩治療這項全新的工作。面對這一特殊群體、這項特殊工作,迎園醫院安寧療護科以愛心與技術點燃了臨終關懷的燈塔。  如果生命的盡頭是一條黑洞洞的隧道,讓人恐懼,那麼,嘉定區迎園醫院的安寧病區,十張床,五年的努力,用愛點亮了生命最後一公裡的暖光。
  • 【暖心警事】情暖寒冬,警笛聲聲護安寧
    【暖心警事】情暖寒冬,警笛聲聲護安寧 2020-12-15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速讀長三角:南京醫保加速跑,異地就醫聯網醫療機構達407家
    據上海市醫保局10月15日消息透露,以治療白內障的眼科人工晶體為試點品種,上海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開出「第一標」。(話匣子FM)上海築牢「監測哨」落實進博會醫療保障上海加強117家發熱門診、200家社區發熱哨點建設,守牢疫情防控第一線,落實進博會醫療保障!
  • 海南電影《音療大師》獲世界民族電影節提名獎
    本報海口5月20日訊(記者葉媛媛)海南日報記者19日從《音療大師》劇組獲悉,該電影在日前舉行的2019世界民族電影節中獲得海外最佳劇本提名獎,並獲得國際眾多專業電影人的關注。  據悉,音療,即音樂療法,是一門融醫學、心理學、康復學、音樂學為一體的交叉學科,始於20世紀40年代。
  • 探訪安寧療護中心:不刻意迴避死亡,讓每個生命溫暖謝幕
    當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最想得到的是生命的延續,還是心中仍未了卻的願望?如何讓患者平靜、溫暖、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讓逝者和生者均了無遺憾?近年來,北京市部分醫療機構已經陸續開展了臨終關懷、安寧療護。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是中國第一家設立於三級醫院內的安寧療護中心。「醫學是有限的,但永遠是溫暖的」,在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的病房裡,每天都在上演著溫暖樸實的動人故事。
  • 被臨終關懷的老人:讓生命帶著尊嚴謝幕(圖)
    位於石景山的北大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住著十多位這樣的老人。他們人生的最後一程可能在此謝幕。  醫院給他們提供的服務,不再是為了治療疾病或延長生命,更不是加速死亡,而是儘可能減輕患者痛苦及其他的身體不適症狀,改善生活質量,讓每個生命帶著尊嚴離開。  這類臨終關懷服務已越來越多地得到人們認可。
  • 臺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植物人可不進行維持生命
    陳秀丹從未如此急切地期待一部法案的誕生。  這部法案和她的病人有關。她是我國臺灣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病房裡大多是一床又一床相鄰而臥的老人,幾乎每個人都戴著呼吸器,有人的皮膚已變得幹黑,還有人四肢變形,身體蜷縮。在醫學上,這些患有各類疾病的老人已無治癒可能。  「噗哧噗哧」的機器聲成了病房裡唯一的聲響。
  • 生命科學的全新時代:類腦智能、數位化生命、AI驅動醫藥與醫療
    享譽「中國科技第一展」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將於2019年11月13日至11月17日召開,來自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與地區的上千個參展商,將匯聚在深圳中心區的深圳會展中心展出各家全新研究的高科技產品。而同期在深圳會展中心五樓舉辦的中國高新技術論壇,則將匯聚世界各地頂尖科學人才,組成最強大腦,深入探討高科技產品背後的高新技術。
  • 廈門多措並舉推進醫養結合:延伸醫療服務推動為高齡失能失智老人...
    廈視新聞 2020.11.30 廈門市將推動醫療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家庭,重點為高齡、重病、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群體提供入戶巡診、家庭病床、康復護理等服務,滿足老年人健康需求。【延伸醫療服務推動為高齡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上門診療】近年來,廈門積極探索「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