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的牙膏皮基本都是用金屬壓製成薄皮做的,牙膏用完之後把包裝保存下來,日常生活中可以有很多用途。也有人專門回收,對金屬材料進行重複利用。
現在沒人回收首先是因為牙膏皮的主流材料變成了塑料,而且相比起回收材料本身的價值,人力成本上升了。因此,現在的塑料牙膏皮雖說仍然可以回收利用,但收購它的「產業鏈」卻已經基本絕跡了。
收廢品的「產業鏈」
在上世紀七十到九十年代,很多地方都有專門回收廢舊物品的生意人。這些人走街串巷,專收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生活廢品,廢報紙、玻璃、塑料、金屬都在可以回收的行列。
對居民來說,由於當時物資仍然不算豐富,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都是很珍惜物品的。我們看到今天仍然有很多老人會習慣性地把廢紙箱子、玻璃瓶、飲料瓶撿回家積攢起來,攢到一定數量之後再賣掉,多半就是那個時代形成的習慣。
現在,普通的生活廢品往往換不了多少錢,也很少有人會上門收購(除非量大),大都是居民自己拖去廢品收購站換錢。
但在當初,廢品顯得更珍貴一些,會有人專門上門來收購。居民們本著精打細算過日子的準則,也喜歡用積攢下來的生活廢品換一些諸如紐扣別針之類的小物件,至於小孩子就更直接,他們最喜歡換的東西就是回收小販提供的麥芽糖。而其中,牙膏皮又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廢品種類。
多用的牙膏皮
為什麼當初的牙膏皮在廢品市場上吃香?這是因為那時的牙膏皮基本都是金屬材質,一般是鋁和錫的合金。而當時因為我國正處於工業化的爬坡階段,對各種工業原料的需求都很大。能產出金屬鋁的礦場不夠多,冶煉也不容易,能重複利用的當然要重複利用。這就導致了鋁製品的回收價格比較高,牙膏皮的回收生意也就做起來了。
據研究,九十年代初鋁的價格在每公斤十塊錢上下,而一隻牙膏皮至多也就幾克重,折算過來也只有幾分錢。這筆錢裡面還得除去回收小販的人力費用,能賣得的錢就更少了。不過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一分錢也是錢,不能浪費,積少成多也是能攢下不少錢的。
而且,當時匱乏的不止是工業物資,生活物資同樣也需要珍惜著使用。在這樣的情況下,牙膏皮除了賣錢之外,還可以有很多其他的用途。
比如很多人都用過的搪瓷杯子搪瓷碗,這東西既容易清洗又不容易摔碎,必要時還可以直接上爐子燒,在家庭使用中很受青睞。但它也有個大弱點,不容易摔碎、但卻很容易磕傷,往往是從杯子底部開始,先是磕掉表層的搪瓷,然後就是內部的金屬越來越薄,最後爛出一個洞,漏水了。
現在的消費邏輯,漏了就換新的唄?但在當時,真的不行。大多數人會把金屬的牙膏皮剪一塊下來,用來補搪瓷杯子的破洞,延長杯子的使用壽命,相當於又省下了一筆錢。
再比如釣魚的時候沒有專用的墜子,就用牙膏皮剪下一條來捲成緊緊的一塊,掛在魚鉤下面就是鉤墜了。
在1992年4月《中國物資再生》上,曾經刊載過這樣一則消息,可見在當時,廢牙膏皮的回收利用是一件很受研究機構、大學和工廠重視的事。
逐漸被「淘汰」
那麼,牙膏皮作為廢品收購中的「紅人」,又是怎樣被淘汰的呢?其實還是與工業發展、生活物資豐富相關聯的。
現在我們看看家裡的牙膏,幾乎百分之百都是使用塑料軟管了,年紀比較小一點的孩子可能完全就沒見過金屬質地的牙膏皮。這當然是因為比起金屬合金,食品級聚乙烯塑料是一種更好的材料,重量輕、質地軟而且成本更低。早年不用那是因為大規模生產不出來,如今工業化規模化生產把成本壓下去,自然就全面替換了原有的金屬牙膏皮。
結語
一方面是人力成本升高,另一方面是牙膏皮本身的價值變低,一升一降,回收牙膏皮的生意不但不掙錢,很可能連人力成本都賺不回來。當然就不會有人再如當年那樣,上門來收購牙膏皮了。
另外,在如今的垃圾分類方法中,由於清除管內殘餘牙膏的工序不可忽略,塑料牙膏皮被分到「幹垃圾(其他垃圾)」分類中,已經不屬於「回收垃圾」的範疇。我們對垃圾進行分類的時候,一定不要忽略了這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