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無尾象和貓的旅行探險事務所,請隨我們一起去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眾旅行故事吧!
現在每次提到成都,大家能想到的都是趙雷《成都》、火鍋、大熊貓,應該就是武侯祠、錦裡了。逛過錦裡的外地人,都會感慨一句「真是人滿為患,放眼望去,全是人頭,下次再也不來了。原本要靠人擠人的錦裡,今年因為特殊情況反而恢復了它原本的川西民居屬性,今天我們就趁著現在人還少,一起去靜靜感受一下成都歷史。
和寬窄巷子不同的是,錦裡因為緊挨著隔壁的武侯祠,能看出巴蜀古建築很有自己的風格。青瓦錯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前行,讓人恍若隔世。作為一個在成都生活了十年的新成都人,我給大家的建議是錦裡儘量去兩次(反正又不要門票)。一次是白天去,一次晚上去,兩種截然不同的氛圍能讓人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人間煙火氣。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錦裡附近的成都土著眼中,這裡並不是只有遊客才去的打卡地,而是一座私藏的「寶藏」,是他們的後花園。本地人逛錦裡的方式,也絕不是走馬觀花,看人山人海。
一個住在隔壁的老成都人曾經告訴我:遊錦裡的最佳時間是晚上的十點以後,著一襲長裙,吹著微風,漫步在石板路上,感受成都慢節奏的生活。尤其是對漢文化、古風痴迷的年輕人,常會在這個時間段裡,三三兩兩地出現在錦裡的小巷子中。或是拍照,或是談古論今。
一般是在吃過晚飯後,8點左右騎著單車慢悠悠地前往錦裡。為了躲開人群,通常是繞開錦裡正門,從左側的南郊公園進入。而且南郊公園外的紅牆格外好看。是一個老頭老太太僻靜的好地方,基本上算得上是這個片區最大的市內公園。
我經常在公園裡聽老輩子們說:錦裡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生活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錦裡古街的建築風格多為明末清初的川西民居,因為靠近武侯祠,所以三國文化也根植其中。基本上國內找不到任何一處三國文化比這裡還要正宗的地方了。
相比白天而言,晚上往錦裡深處走,就能看到燈火闌珊下的古街又會呈現出別樣風情,夜色中的錦裡,好戲才剛剛登場。錦裡延熙大道中段的青瓦長廊裡,陳列著一百多件宋代石刻,廊簷下掛滿了紅燈籠,白牆之上光影斑駁,因此這裡也是眾多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地點。
等夜深時,等到遊客和商家逐漸散去,我們走完錦裡的角角落落,踏出門還有更好的去處。出門右轉,漢昭烈府的門前樹影婆娑,光影重重,去凌晨的成都街頭走一走,感受那醉人的晚風,欣賞代表著人間煙火三千年的成都夜色,流連忘返。
夜深時走完這一趟旅程,會發現自己以前去過的是假錦裡,因為熟悉歷史與成都的人都知道,真正的錦裡美景藏在夜色下,而這才是大家想像中的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