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個國家在親情上的一種相處模式比國內的母子或者父子等親屬的相處方式更加地彆扭,也更加地沉默。小編一直記得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中對於自己家庭的一種描寫。父權高度集中之下的社會形態會顯得非常地畸形,強權和重壓之下情感的表達會顯得非常地扭曲。小編近幾年感受最深刻的一部作品就是《朝花夕誓(在離別之晨豎起約定之花)》這部作品。朝花夕誓中的三次新生,瑪奇亞離開艾瑞爾原因呼之欲出,意料之中!
岡媽的作品總是充滿了很多的遺憾,哪怕是在我們不斷提及的岡媽的代表作《未聞花名》也是以感情取勝,小編一直認為在岡媽的作品中充滿了一種既定性和消極性,對於岡媽來說人生這個過程是有了既定答案的,如何從別人身上得到了回應,就會怎麼樣地反饋在別人的身上。害怕受傷的同時又期待著自己能夠被溫柔地對待,這樣的故事其實我們已經看過千遍萬遍了。岡媽的作品總是很容易帶上一種絕望的情愫在其中。但是《朝花夕誓》其實算是這麼多年以來岡媽第一次正經地創作親情類題材的作品。
小編一直認為在這個故事中岡媽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瑪奇亞,她將自己身上第一部分投映在了瑪奇亞的身上。瑪奇亞並不明白親情是什麼,因為沒有人教過她。但是在肩負起了艾瑞爾的責任之後,她卻不斷地開始磨礪著自己,從如何養育一個孩子開始一點一滴慢慢地學習。雖然從沒有人教過瑪奇亞到底要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但是她還是學會了從內心深處出發的一種溫柔和體貼,這種感情是不需要學習的,卻同樣是可以被消耗殆盡的。
在故事中其實有三次新生,一次是艾瑞爾和瑪奇亞的相遇,一次是在戰爭送艾瑞爾的妻子面臨難產,而瑪奇亞幫助她順利地誕下了孩子,第三次就是蕾莉亞從高高的城堡上一躍而下,對著囚禁了自己數十年之久的國家說出了遺忘的話語。這其實就是人生的一種過程,從如何相遇到如何離開到最後遺忘,這其實都是人生中的常態和感受,也是岡媽對於自己這麼多年來的意難平的一種交代和平復。岡媽其實一直以來對於自己的母親都存在著一種心結,但是最終她在這部作品中展露出了自己的真實情緒。
龍應臺的作品中有過這樣的一句話:「不必追」其實在《朝花夕誓》這部作品中未必不是如此。在最後一幕中,瑪奇亞來到了城堡中找到了受傷的艾瑞爾,在幫艾瑞爾的傷口清洗和包紮之後,等到艾瑞爾醒來之後,瑪奇亞只是非常從容地站起來告訴艾瑞爾自己即將離開。其實我們在這裡說昔日織其實就是一種記憶和感情的傳承和延續。瑪奇亞看著在自己起身離開後狼狽掙扎的艾瑞爾,聽到艾瑞爾大聲喊出的那句:「媽媽」之後,在晨光中美得宛如神祗一般的伊歐夫終於回過頭來。
「只要艾瑞爾還願意叫我媽媽的話,我就能夠感覺到我存在的意義。我是因為你才成為現在的自己的。」這其實也算是岡田麿裡心中對自己的母親的一種最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對於艾瑞爾來說,瑪奇亞融入晨光中的是身影仿佛是一場夢一般,但是說到底最終艾瑞爾還是失去了愛著自己的母親。《朝花夕誓》這部作品其實相較於強大的背景下所展示出來的那種家仇國恨,其實在親情這一塊故事上的敘述少了很多能夠更加精彩的內容。
在這個時候,艾瑞爾突然明白了自己和母親的區別,他們無法感同身受,也無法永遠地在同一個地方一直地停駐。也是在這個時候小編突然明白了為什麼伊歐夫被稱為是離別一族。對於他們的一生來說,他們要遇到太多的人經歷太多的事情,他們永遠都是人類的過客,所謂的生死對於伊歐夫這個永生的民族來說,無非是一種離別。艾瑞爾在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決定留在城邦中,組建屬於自己的家庭。他在一定的程度上其實是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是他卻不明白到底是在什麼地方上出現了錯誤,於是他怯於告別,卻沒有想到其實瑪奇亞已經決定了不告而別。
為了拯救在皇宮中的蕾莉亞,僅存的伊歐夫的族人們決定帶著瑪奇亞一起前往皇宮營救她。但是這個時候不管是誰都不知道,人生的轉折總是不期而遇,很多時候自己都不明白到底是哪裡出現了錯誤,人類就要匆匆地分別以及長大。於是瑪奇亞找到了在皇宮中僅存的那一隻雷納特,她解開了雷納特的束縛,帶著雷納特一起高高地飛起,去迎接那個被硬生生從山林中抽離的自由的靈魂,去迎接那個最美麗的伊歐夫蕾莉亞。
但是其實對於一位新人監督來說,這部作品的完成度依舊可以說是非常地良好。岡媽將自己最想展示的東西全部都呈現在了觀眾的面前,這固然對於一部動漫電影來說顯得太滿並且太臃腫,但是從這個態度其實是可以看出岡媽的認真的。主要還是因為對於觀眾來說,這些作品所存在著的情愫和感動都是非常真實和純粹的,正如一直以來岡媽呈現給我們的那種溫柔和悲傷的感動和情懷一樣。
朝花夕誓中的三次新生,瑪奇亞離開艾瑞爾原因呼之欲出,意料之中!你對於《朝花夕誓(於離別之晨豎起約定之花)》這部作品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