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狼族」,必殺技:尖銳的牙齒!強大的咬合力!
如果被這樣一口牙狠狠咬了一口……
食人魚,水中狼族,也叫食人鯧,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可怕動物。別看食人魚體型不大,現存的體長基本在12~35釐米之間,但它們牙齒鋒利如鋸,咬住獵物後死咬不放,藉助身體扭動撕扯開獵物的肌肉,很快就能把獵物變成一堆白骨。並且相對於其體型來說,食人魚的咬合力相當驚人,甚至可以咬穿牛皮、咬斷鋼釘。更可怕的是,這樣戰鬥力的食人魚還有群居性的品種,群居食人魚常常成百上千條魚一起活動。1913年,美國總統老羅斯福去亞馬遜河熱帶雨林探險期間,當地漁民封鎖了部分河流餓了食人魚幾天,然後在老羅斯福面前將一頭牛推入水中,那頭牛很快就被食人魚撕成碎片。不過,雖然在影劇中食人魚常常被描述得兇殘可憎,但食人魚是個雜食動物,也很少真正攻擊人至死,通常是咬傷遊泳者的手或腳(倒是食人魚一直是當地人的盤中餐,據說肉質鮮美極受歡迎)。
電力魔王,必殺技:300~800伏的輸出電壓!
雖然長得隨意,但實力是真的強……
電鰻,電力魔王,也在南美洲亞馬遜流域活躍。雖然名字叫「鰻」,但電鰻不是鰻魚,在生物上被重新分類了好幾次,最終被列為一個單獨的種屬。電鰻長可達2米,重可達20公斤,放出的電壓可高達800伏,足以擊殺一頭牛。電鰻放電能力取決於體型大小和身體狀況,體型越大電壓越高,越年輕健康電流越強,一般可每秒放電50次,但電鰻不是永動機,連續放電後,電鰻的電流會減弱,出現一段時間的停戰期,休息充電後再恢復放電。當地的土著就利用電鰻這個特性,捕捉電鰻前先將牲畜趕下河,刺激電鰻放電,等電鰻放完電需要休息時再做捕撈。新聞有報導人在水中被電鰻的電擊暈,甚至因此淹死。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這兩種魚有誰在誰的食譜上,但是,假如這兩個魔王相遇,誰能更勝一籌?
我站電鰻!
電鰻有「水中高壓線」之稱,除了人類幾乎沒有天敵。
遇到獵物時,電鰻腦中會發射信號,通過神經系統傳到發電細胞,打通離子通道,讓鈉離子自由移動,每個發電細胞放出的電雖然微弱,大約0.15伏,但電鰻全身五分之四都是這樣的發電細胞,數千個發電細胞堆疊著,像一個個小電池串聯在一起,最終輸出電壓達300~800伏。
像串聯電路,電鰻發電細胞堆疊後電力強大。電鰻放出的電流常為1~2A,對人類來說致命電流為50mA
有研究發現,電鰻的電並不是直接作用在獵物肌肉身上,而是作用在獵物的神經系統,也就是說,電鰻可以通過放電控制獵物的神經,從而遠程控制獵物的身體,讓獵物無法抵抗。它像水中的皮卡丘,對自己的電可以說是控制自如,它可以視情況而選擇放出低電壓或是高電壓,較低的電壓用來探測周圍環境,較高的電壓用來捕獵或防禦,遇到比較強的對手時還能使出一招必殺,就是用身體環繞圈住對手,頭尾相接,這樣可以讓放出電流增強整整一倍。連人都能擊暈,區區食人魚何足懼?來一個電一個。
個體對打都佔據優勢了,除非這群電鰻都生無可戀,否則,這隻倒黴的食人魚,受死吧……
有得一拼。
食人魚雖然平時遊動不算快,但攻擊動作迅猛、咬合力驚人,如果是群體作戰,食人魚通常一波接一波地上前進攻,每條魚都咬對手一口然後迅速遊走,換下一隊魚下一波攻擊,這就正好擊中電鰻無法長時間持續放電的弱點。電鰻再強,估計也耐不住這種打法。但另一方面,電鰻放電可以放倒一片對手,面對這樣的強悍壓制,食人魚未必佔上風。因此,勝負的重點因素應該有:
1.食人魚的數量。團結就是力量,只要食人魚足夠多,自然能抵消電鰻的放電優勢,等到電鰻休息重整旗鼓時,一舉進攻,咬傷電鰻。電鰻放電但不會被自己電到,主要是因為電鰻大部分身體和重要器官的構造絕緣性很高,水的電阻比這些構造的電阻小,而電流會由電阻最小的通路經過,因此電鰻放出的電會經水傳遞,不會電到自己。那麼,電鰻一旦被食人魚咬傷,結局就有利於食人魚了。
2.戰場的大小。電鰻放電範圍不是無限大,一般3米之內是危險區。許多觀察發現如果電鰻電暈的動物沒有遇到進一步的進攻,都能清醒過來離開。因此,只要電鰻一開始沒一擊致命,那麼食人魚就有機會。開局電不死,後面才能有故事。
有網友在魚缸中放入電鰻和幾條疑似食人鯧的魚,電鰻佔上風
3.戰局的時長。如果電鰻不是在休息充電期被拉入戰局,那麼時間越長,一些細小的優勢將會被不斷累積,究竟是電鰻最終電殺食人魚群,還是食人魚終於攻破電鰻防線,我們不得而知。
來啊,互相傷害啊!勝負分析和一群食人魚 vs 單只電鰻的接近,但總體上來看,應該仍是電鰻佔據上風。
動物思路一般單純得多,沒辦法就打,打不贏就跑,跑不過就躲。但是,假如食人魚和電鰻有一戰,你看好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