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吃很多的螺螄粉】激情提供
你們有沒有發現自己在家的時候貓咪的食慾更好?
圖自:4gifs
早上出門上班前給的糧,下午回家看都幾乎沒怎麼動。反倒是我們在家的時候,經常吃的很歡;有事出差的時候,平時每天要吃5、60g的小貓咪,一不在家每天只吃30g。
圖自:giphy
這是我們的錯覺還是確有其事?鏟屎官在身邊的時候,貓咪的食慾真的要好一點嗎?
螺螄粉找到神奇的實驗來驗證這個問題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充滿騷操作的實驗
先來一個堪稱「獨秀」的操作:
實驗用地
這次的實驗在巴西聖保羅的一個救助站進行:
聖保羅在這裡
圖自:某不存在的地圖
實驗一開始,這幫來自巴西的研究人員就給出了一個騷操作。關於實驗所用的救助站,他們的描述是這樣的:
這次的實驗區域總面積為112.41平方米,其中地面面積97.09平方米,垂直區域(爬架、桌子、鞦韆、吊床)的平面面積為15.32平方米。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圖自:貓研所
看了這麼多論文,第一次看到有這樣算實驗面積的。除了地面面積之外,竟然還要再加一遍桌子、爬架的平面面積。
圖自:網絡
如果這麼算,螺螄粉家的貓咪可以上床睡覺玩耍、爬衣櫃、爬桌子,再加上家裡的幾個貓爬架...60㎡的小房子分分鐘算成100㎡的三室一廳。
參與實驗的小貓咪
最後在97.09㎡的地面面積+15.32㎡的垂直平面面積上,一共容納了35隻成年貓咪,其中有23隻小母貓和12隻小公貓,全部都已經絕育。
圖自:貓研所
這些35隻貓咪本身在一起生活了 5 年之久,又與研究人員一起生活了 3 年。每隻貓咪之間都相互熟悉,也十分熟悉研究人員,人與貓、貓與貓之間的攻擊行為都比較少見。
實驗過程
研究人員每17小時過來一次(這樣每天餵食的時間就是不一致的,排除了穩定生物鐘的影響),在不與貓咪互動的情況下更換食物。
將研究人員在時貓咪們的採食行為,與研究人員不在時做比較。看看這兩者之間有沒有差異。
來看看研究人員都發現了什麼
先從暴露吃貨本性的小公貓講起:
1
絕育公貓與母貓的採食時長有顯著差異
02年就有文獻指出過,在相同情況下,絕育公貓的餵食量比母貓要多。
而藍星人很早就統計過喵星人每天進食的頻率,觀察的結果顯示,貓咪一天會進食9-16次,公貓和母貓沒有明顯的差異。
圖自:gifak
這多的餵食量是哪來的呢?
儘管進食的頻率差不多,但公貓會花更多時間進食。類比到藍星人身上就是,儘管大家每天都是吃一日三餐,但有人老是最後停筷子、最後下桌。小公貓們就是這樣的情況。
圖自:strangifs
課代表總結
絕育小公貓的進食時間更長,導致絕育小公貓的進食量明顯比絕育小母貓更多。
2
有熟悉的人在時,貓咪的食慾更好
先來說結論,在本次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有熟悉的人在時,貓咪進食的時長和頻率增加了24倍。
圖自:4gifs
螺螄粉小聲BB
這個數據也讓我感到驚訝。我開始想過會有一定差異,但沒有想過這個數據會這麼大。於是重新檢查了一遍文章原文:
圖自:引文
原文寫的確實是24-fold,24倍,然後我又看了一遍這裡提到的圖五(Figure 5):
圖自:引文
確實也是24倍,不是2.4倍的亞子。這篇文章發表在《Journal of Veterinary Behavior(獸醫行為雜誌)》上,還算比較靠譜的雜誌了。16年發表的文章,也沒有看到有比較明顯的同行diss。
所以,我還是決定採用這個數據。
早在08年的時候,就有文獻指出,同樣是被人撫摸,貓咪被熟悉的人和被不熟悉的人撫摸時,血壓是不同的。
對於家庭中更常提供食物、互動(更熟悉)的人,也會更親密。
在本次實驗中,「熟悉」的力量讓貓咪的採食頻率和時長都出現了顯著的提升。
圖自:ohmagif
課代表總結
熟悉的鏟屎官在身邊,即使什麼都不做,貓咪的採食量和採食頻率也會大很多。
以前就有文獻指出,是否有固定的餵食時間和餵食地點會影響貓咪的採食量。但現在才知道,原來是否有固定的人,也會有這麼大的影響。
說不定,鏟屎官多陪陪主子,才是給貓咪增肥最有用的辦法呢~
【今日所長互動】
你在家的時候,你家貓會食慾更好嗎?
//////////
責任編輯:LNS
本文為貓研所原創,謝絕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