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
活著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著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 ——題記
「我願意在父親、母親、丈夫的生命圓環裡做最後離世的一個,如果我先去了,而將這份我已嘗過的苦杯留給世上的父母,那麼我是死不瞑目的,因為我明白了愛有多深,我的牽掛和不舍便有多長。」
然而,「不死鳥」三毛還是選擇了離開,一切都化為泡影。撒哈拉還是那撒哈拉,只是少了一個看風景的人。
面朝大海的海子,餵馬,劈柴,週遊世界,願在塵世獲得幸福。然而,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選擇做了「軌下亡徒」,幸福已不再屬於他。
當考研的失敗降臨,工作已是鏡花水月,十六年的血淚付諸東流,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拼搏化為泡影,生有何用,生有何戀,一切的一切又為了什麼,在絕望的邊緣,在恐懼的時候,也許只有「離開」才是最好的選擇,有不少的人這樣想。
其實生活中沒有不幸或幸福,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
很多大學生都提到過「我們很茫然」,或許茫然正是我們尋求活著意義的過程。我們正處於一個自我摸索的階段,是脫離自我依賴、邁向成人的階段,尋求活著的意義是必不可缺的,所以不要誤解生活中的難題,不要曲解生命中的茫然,那只是一個過程,一個勇敢活下去的考驗。人是唯一會尋找意義的動物,這樣的心路歷程十分可貴。因此,活著,瀟瀟灑灑的活著,勇敢堅強活下去,為活著本身而活。
有人認為「人活著為了幸福」,認為只要你幸福了,那你就是一個充實的人,活得有意義的人。畢竟現實生活中只有少數人擁有鮮花、掌聲、權力、地位,但這不意味著只有他們才能品嘗到幸福的滋味,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清晨攜第一縷陽光漫步在那條古老的林蔭路上,呼吸著新鮮的屬於地球的空氣,仰望藍的透明的天空,活著真好。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上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顯示給與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一次次的災難,一次次的生離死別,在地動山搖間,只有人群在呼喊奔跑,巨聲陣陣,頃刻間房屋、學校、醫院變為瓦礫,生命在呼喊中消亡。多少家庭的幸福從此烙上了傷心欲絕的印記。同在一起的我們默默地祈禱、祝福,希望他們活下去,堅強活下去,只是為了活著。只有活著,才有後面的未知的精彩和驚奇。
活著真好。
我也曾經偏離過,我也曾經曲解過,一直以來活著對於我已毫無意義,那是我一直的觀念。我找不到一絲值得我留戀的地方、人或物,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是獨立的一個個體,與其他一切的一切都無關,生與死只是我的私人問題,沒有必要請示他人。我錯了,而且大錯特錯。媽媽,是媽媽改變了我的初衷。
燭光下的媽媽,摺了的手還是不停地操勞著,為了我,她活著,多少的心酸,多少的眼淚,都默默地獨自承受,為了我,為我活著。每每回家,媽媽眼角的皺紋又多了幾條,媽媽原來黑亮亮的頭髮泛著灰白,和媽媽並肩走著,能唏噓聽見媽媽呼呼的喘氣聲,晚上躺在床上,身後隱隱約約傳來微弱的哀痛聲,媽媽老了,媽媽真的已不再年輕。已經足夠了,媽媽已為我做的夠多了,以後我要好好的活著,為媽媽而活,也為自己而活,拼命拼命地活著,哪怕只有一線生機,因為我要疼我愛我的人和我疼我愛的人活著。
活著,百位陳雜,且行且珍惜。
雙手合十,感謝上蒼,我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