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對於喜歡看劇場演出的人們來說,北京有一個巨大的吸引力,那就是一年到頭在各種各樣的劇場上演的形形色色的戲劇。和大多數演出比起來,《魔幻之夜》的裝臺過程顯得異常安靜,而且多數時間都是在很弱的燈光條件下進行的,因為《魔幻之夜》中確實有魔術,而這些魔術所需的道具和設備必須在低照度下進行調試。
鳳凰衛視11月12日《大劇院·零距離》,以下為文字實錄:
姜楠:對於喜歡看劇場演出的我來說,北京有一個巨大的吸引力,那就是一年到頭在各種各樣的劇場上演的形形色色的戲劇。就今年而言,截至目前,我印象最深的一場演出,是在一個位於狹窄胡同的小劇場裡看的,演出的中文名字是《魔幻之夜》,說實話去看這個演出的時候有一些半推半就,因為我既不是大衛科波菲爾的擁躉,對太陽馬戲團也興趣平平,而《魔幻之夜》聽起來就和魔術、雜技有關,應該是那種熱鬧、華麗,適合在平安夜或者跨年夜看的演出,但事實上《魔幻之夜》和熱鬧、華麗一點關係都沒有,它的法文名字叫「Notte」,這個詞來自義大利語,是「黑夜」的意思,演出的前半段幾乎都是在一片黑暗中進行的。
解說:和大多數演出比起來,《魔幻之夜》的裝臺過程顯得異常安靜,而且多數時間都是在很弱的燈光條件下進行的,因為《魔幻之夜》中確實有魔術,而這些魔術所需的道具和設備必須在低照度下進行調試,這個留著絡腮鬍的年輕人,就是《魔幻之夜》的編劇兼導演克萊蒙,整個演出的魔術及數碼效果也是出自他的創意,克萊蒙是個生在巴黎,長在巴黎的法國八零後,他從6歲開始接觸馬戲和魔術,15歲的時候,克萊蒙認識了比他大一歲,同樣熱愛雜耍和魔術的拉斐爾,他們打算在一起做些什麼,2000年,他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起創建了自己的劇團,劇團的名字叫「14:20」,這是劇團成立的確切時間。「14:20」劇團的年輕人希望把他們熱愛的魔術、雜耍和舞蹈、多媒體等其他表現方法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表演形式,他們稱之為「新魔術」。
克萊蒙德柏約:作為新魔術,我們致力於創造不同的形式,不是說一定就比現代魔術要好,我們還是始終尊重現代魔術的,但我們想要表達魔術,但我們想要表達魔術也可以是另外一種形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使用了「新」這個詞,這是個很具有法國特色的詞,就像烹飪、新浪潮、新變革鄧增。我們用這個詞來表示與現代魔術的不同,這種不同首先體現在魔術並不是由魔術師來掌握,魔術還可以由舞蹈演員、雜耍演員,裝置藝術家、音樂家來演繹,而這些演員並不需要很專業的培訓,他們並不是來當魔術師的。
解說:演出一開始,黑色的舞臺中央著一身黑衣的女演員擺弄著一個魔術中常見的道具水晶球,一層淡淡的光灑在舞臺上,發亮的只有水晶球、女演員的皮膚和她金色的頭髮。她的動作柔軟而有韌性,緩慢而富有韻律,有點像中國的太極,水晶球和舞者之間仿佛有一種默契,他們互相纏繞著,無論水晶球被拋出多遠,以何種角度拋出,它都會回到舞者等待它的地方,這段4分鐘的表演用的是最簡單的懸浮魔術的手法,但是很快觀眾就會忘記「魔術」這件事情,他們會更想知道這段女人和水晶球仿佛在失重狀態下的共舞究竟意味著什麼?
柯立業:(我覺得)這個演出並不是要展示技術的完美,雖然它運用了很多特技,燈光和多媒體,這些都是能帶來感官刺激的技術,但是漸漸地,觀眾會忘掉這些技術元素,最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場演出是如此精彩,如此富有詩意。
克萊蒙德柏約:當觀眾在觀看新魔術時,也同樣會發出「怎麼做到的」這樣的問題,就像他們在觀看現代魔術表演時的反應一樣,但是很快,觀眾就會發現「怎樣做到的」其實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演員希望通過表演將觀眾帶入到如詩如夢的意境中或帶入到一段故事中,在這個過程中,魔術只是一個工具,這就是新魔術與現代魔術的區別。
解說:那麼《魔幻之夜》究竟要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女演員像抱嬰兒一樣將水晶球攬在懷中,動作定格,燈光演中,當燈光亮起的時候,女演員仍然保持著之前的動作,男演員已經出現在舞臺上,男人似乎要用雙臂保護女人,卻無法繼續靠近,女人從男人雙臂的環繞中走出,回首時,似乎有些不舍和無奈。
燈光再次熄滅又亮起,已經不見了女人,男人緩緩走向一把和他同樣孤獨的椅子,這時,女人出現在遠處,男人在無意間抬頭,看到了遠方的女人,他急切地站了起來,倉促間碰翻了椅子,雖然這是一個關乎尋找的故事。男演員非凡的身體控制能力和簡單的威亞技術,讓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慢動作出現在戲劇舞臺上,孤獨、無奈、急切、幻滅,所有這些情緒都在慢動作中得以放大。
阿拉貢布朗熱:觀眾會沉浸在一個深不見底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兩個人物試圖找到彼此,男性的角色嘗試追趕上並觸碰到什麼東西,但又在這個過程中迷失,整個故事及演出,給觀眾留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
解說:就在男人奔向女人的時候,遠處的女人又消失了,燈光熄滅又亮起,男人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忽然間,另一雙手出現在男人的身體上,接下來的1分半是整個演出最奇幻的部分,在這個魔術早就的奇幻效果中,男人、女人的所指和關係又清晰了一些。
克萊蒙德柏約:《Notte》講述的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故事,也很有畫面感,一個女性和一個男性,這兩個人物分別代表兩種能力,我們可以認為是陰與陽的代表,他們在尋找相互的協調和統一,女性的角色代表母性,也是黑夜,象徵是女主人,母親。男性的人物從黑夜中產生,他嘗試重新回到這黑夜中,並在黑夜中成長,變形,表現了出生,成長與變化,兩個人物互相尋找,擦肩而過,努力嘗試找到對方,最終他們是否能夠找到對方,是由演員來講述的故事,結局是開放性的,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故事,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
解說:黑暗中,原本只有女人和水晶球,然後,水晶球照亮了一個身軀,男人出現了,到現在為止,女人依然掌控著水晶球,無論男人將它扯得多遠,它都會迅速回到女人手中,終於,水晶球「擺脫」女人「奔」向男人,女人在黑暗中退場,男人也終於擺脫象徵母親的女人,開始獨資成長,接下來,導演克萊蒙擅長的多媒體視覺效果終於派上了用場,演員的局部動作和水晶球的特寫被複製在現場的大屏幕上,並和舞臺表演同步,營造出雙重視覺效果,尤其是當大屏幕上的水晶球衝出畫面的時候,演員仿佛瞬間進入了另一個空間,在導演克萊蒙看來,就像風需要通過樹葉的擺動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一樣,魔術也需要通過其他的媒介來體現,和傳統魔術相比,新魔術有一個特殊的載體,多媒體。
阿拉貢布朗熱:與視頻,燈光等技術協調的合作,是新魔術的特殊要求所在,也是我之前從未經歷過的,舞蹈一般就是隨著音樂節奏遵循規則表演,這種協調性是寫進了劇本的,而在這個劇目中,換成了影像和一些我並不能接觸到的道具,這就要求我必須更加用心,並且可能需要更努力地去記住動作和時間的節點,對細節的要求更加嚴格。
《大劇院·零距離》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首播時間:周日19:00
重播時間:周一11:00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