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因人類頻臨滅絕的七種動物

2021-01-20 POLO222

全世界有794多種野生動物由於缺少應有的環境保護而瀕臨滅絕76科300餘種植物瀕臨滅絕。2019年7月18日,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將超過7000種動物、魚類和植物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並警告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正造成物種以「前所未有」速度瀕臨滅絕。

以上資料只是人類目前所知,不知道還有多少不知名的物種正在消失。


1.長江江豚

長江江豚(學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是哺乳綱、鯨目、鼠海豚科的江豚。指名亞種,2018年4月11日被升級為獨立物種。俗稱「江豬」, 體型較小,頭部鈍圓,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闊,上下頜幾乎一樣長。全身鉛灰色或灰白色,體長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長的可達1.9米,貌似海豚。壽命約20 年。

通常棲於鹹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單獨活動,有時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過87頭在一起的記錄。長江江豚性情活潑,常在水中上遊下竄,食物包括青鱗魚、玉筋魚、鰻魚、鱸魚、鱭魚、大銀魚等魚類和蝦、烏賊等。分布在長江中下遊一帶,以洞庭湖、鄱陽湖以及長江幹流為主。

種群現狀

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極危物種;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瀕危物種。 2017年4月起,開展南京長江江豚的科學考察,此次考察研究將持續兩年。5月9日,「長江江豚升級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18年7月24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長江江豚減少,僅剩約1012頭。

由於生態環境惡化,白鱘分布區逐漸縮小,數量逐年減少,個體越來越小。

2019年12月23日,長江白鱘(白鱘屬僅含1種)被正式宣布滅絕。

中華鱘

2.亞歐水貂

歐亞水貂是食肉目鼬科貂屬動物。成年雄性歐亞水貂頭和身體的長度為0.28~0.43 m。尾長0.124~0.19 m。體重最大的不超過739 g。成年雌性水貂的頭和身體的長度為0.32~0.4 m,尾長0.12~0.18 m。體重最大不超過440 g。歐亞水貂的背部呈紅褐色,腹部的顏色略淡一些,下巴,胸和喉部有一些白色斑點,全身的體毛濃密且光滑,但很短。

種群現狀

儘管歐亞水貂的毛皮似乎不如北美水貂那樣有價值,但依然被人類瘋狂的捕捉,獵殺以用於商業目的。另外,水力電力的發展和水質的汙染使它們失去了一片一片的棲息地,數量急劇減少,過去,它們在歐洲各國都曾有分布,但在立陶宛、荷蘭、它們已經滅絕。大約在19951999年之間滅絕

3.爪哇虎

爪哇虎(Panthera tigris sondaica)是一種曾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的虎,自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已滅絕。雖然迄今還不時有目擊的傳聞,但都未獲得證實。爪哇虎是除峇里虎(也已絕滅)和蘇門答臘虎(保護現狀極危)外生活在印尼境內的第三種虎的亞種,也是最近期絕滅的一種虎。爪哇虎的體型小於孟加拉虎。棲息地的破碎化和片斷化引起中國大鯢的地理分化和遺傳結構變異,是導致該物種瀕臨極危的主要原因。大鯢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非常明顯, 以致大鯢的分布區急劇萎縮並形成了片斷化的格局, 呈現出大小不等的11 個分布板塊。科學家大鯢樣品的湖南、陝西、河南採集地和湖南、陝西、山西、河南與四川的樣品採集地都同屬於一個大分布區,而廣西和安徽樣品採集地卻分別屬於兩個單獨的小區域。Barber (1999年) 認為地理障礙在種系地理學結構的形成過程中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空間跨度上, 廣西種群離中心的大塊分布區較近, 而安徽種群較遠, 但都存在地理隔離。

滅絕原因

人類因為老虎的皮毛和骨頭以及肉極其有價值而對爪哇虎進行捕殺。

人類的農業生產對爪哇虎居住地的侵佔,導致爪哇虎數量急劇減少

4.中國犀牛

中國犀牛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種群統稱,一般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皮膚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帶紫色,上面附有鉚釘狀的小結節;在肩胛。頸下及四肢關節處有寬大的褶縫,使身體看起來就像穿了一件盔甲。雄性鼻子前端的角又粗又短,而且十分堅硬,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大獨角犀牛」。犀牛角是一種珍貴的清熱涼血中藥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藥,在中國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記載,但由於人類的活動和過度開發,使得它們的棲息地逐年減少;再加上它們頭部的犀角的經濟和藥用價值極高,使它們從遠古時代便受到人類的大肆獵殺,且被捕殺數量離近代越近越多,就這樣它們終於在20世紀初在中國幾乎蹤跡全無,並於1922年在中國徹底消失。

滅絕原因

氣候逐漸變冷:何業恆與人合著的《中國野生犀牛的滅絕》一文指出,氣候逐漸變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犀牛是一種喜歡溫暖氣候的熱帶、亞熱帶動物。

5.臺灣雲豹

臺灣雲豹(拉丁學名: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us),又名烏雲豹、荷葉豹、龜紋豹,屬於臺灣特有亞種的貓科動物,也是臺灣島上最大型的野生動物之一。

臺灣雲豹身長0.6~ 1.0米,尾長0.5 ~ 0.9米,重量在16~ 23千克。全身淡灰褐色,身體兩側約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這也是它之所以叫雲豹的原因。 臺灣雲豹身上的花紋非常明顯,毛色基本是茶色兼灰黃色,頭部和四肢有黑色斑點和條紋.身體兩側有大片雲塊狀斑紋。它主要棲息在亞熱帶茂密的叢林中,還有沼澤地區。 雲豹常在樹上活動,善攀援,動作敏捷迅速,多以鳥類及小型獸類為食。

在臺灣地區生活的魯凱族,特別崇拜雲豹,甚至自稱「雲豹的民族」。 1972 年,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與棲息地被破壞,臺灣雲豹滅絕了。

滅絕原因

由於大量捕殺等原因,臺灣雲豹的數量越來越少了,儘管臺灣地區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對雲豹加以保護,但仍有一些利慾薰心的不法分子屢屢盜捕雲豹。 到了20世紀60年代後期,有專家統計,存的野生雲豹可能不足10隻。1972年,臺灣後一次出現後,一直沒有出現過有關的權威文十年過去了,雖然陸續有人聲稱見到過臺灣雲是始終拿不出有力的證據來推翻上述論斷。

6.北美白狼

北美白狼是一種體大、頭長的狼種,北美白狼全身都是白色的,只有頭和腳呈淺象牙色。生活在人煙稀少的紐芬蘭島的荒山上。這些長達兩米,重逾70公斤,令人望而生畏的巨狼,總是成雙成對廝守,終身相親相愛。在19世紀初葉,北美大平原曾是世界上野生生物最豐饒的地區之一,然而,1880年以來,狼的數量便開始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銳減。同時失去的動物還有野牛、灰熊、羚羊、美洲鶴及草原榛雞,連帶著大大小小的野生動物,或被槍殺、或遭荼毒。北美白狼為第一種走向滅絕的北美狼。

滅絕原因

842年,英國以保護鹿群為由,下令懸賞捕殺和毒殺白狼,公、母、大、小狼一律格殺勿論,屠殺中很多野生動物同時遭殃,被誤殺的鹿、野兔等動物不計其數。隨著移民的不斷湧入,白狼被追趕得走投無路,再加上白狼分布範圍廣,與人的衝突是無法避免的,這樣人們更加憎恨白狼,一隻只白狼被槍殺,人們還用投毒的方式一次害死了上百隻白狼。人們在鹿的屍體中注入馬荀子繭,放在白狼可能經過的地方,這樣無論是公狼母狼還是狼仔都無法逃脫厄運。這種投毒方式不僅害死了白狼,別的野生動物往往也不能倖免於難。

不久1911年,世界上最後一隻北美白狼被槍殺。

7.南加利福尼亞貓狐

南加利福尼亞貓狐,一種已滅絕的夜行性食肉動物。主要以鼠、兔和昆蟲為食。和其他種類的狐一樣,南加利福尼亞貓狐的食性也表現為多樣性,在主食以外,它們有時也吃一些植物。南加利福尼亞貓狐捕獵時的奔跑速度相當敏捷,即使是在奔跑中轉身動物也非常迅疾。但耐力不持久。北美洲西部的平原和荒漠,曾經廣泛分布著一種非常可愛的狐狸--貓狐。它們的平均體長只有0.51米,一對大耳朵在嬌小的體態襯託下顯得非常大。成年貓狐的背毛,在夏季介於淺黃色和黃灰色之間,到了冬季背毛就會變換成灰褐色,但無論冬夏,它的腹毛總是呈白色,尾毛呈淺黃色或灰黃色,而尾尖的黑色顯得特別醒目。

滅絕原因

18世紀末,隨著開發西部的熱潮到來,南加利福尼亞貓狐的黴運也就開始了。人們發現南加利福尼亞貓狐的經濟價格雖然不高。但用來練槍法和取樂也確實不錯。又因為南加利福尼亞貓狐會毀壞農作物,所以農場主對南加利福尼亞貓狐也非常反感。隨著「人禍」的頻頻襲來,南加利福尼亞貓狐數量急劇下降。1903年,南加利福尼亞的貓狐首先滅絕了,其他地區的貓狐也紛紛走到了滅絕的邊緣。所以人類應該好好的愛護環境,給其它物種一個生存的機會。

一直都在說,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然而隨著人類數量不斷增多,需要的資源越來越多,野生動物就成為了人類發展的犧牲品。這些年來,由於人類的擴張,打獵和自然棲息地的破壞,氣候的變化,汙染以及其他因素,許多數量龐大的動物種類在短時間內就走向了滅絕,還有很多瀕臨滅絕的動物,我們的下一代很可能看不到。

為了現有的生物不再走向滅絕,請一起呼籲:禁止虐殺動物,保護人類的朋友吧!


相關焦點

  • 盤點一下那些被人類吃到滅絕的動物!
    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真可謂是無所不吃。在歷史的長河中,究竟有多少動物是被人類吃到絕跡的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盤點一番: 並且他們帶來的一些動物將渡渡鳥作為了食物,破壞了渡渡鳥的生存環境,讓渡渡鳥的數量急劇減少。後來人類的砍伐讓渡渡鳥完全失去了生存的環境,導致滅絕。
  • 穿山甲列為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保護瀕臨滅絕野生動物,從現在開始
    很多人對於野生動物非常陌生,甚至不少人都不知道哪一些野生動物是處於哪一個保護級別的,而頻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有哪些更是鮮有人知。 在地球這個大家庭中,野生動物自始至終都是特別寶貴的資源與價值,對於人類來說不僅僅只限於其生存所擁有的特殊意義,還包含著對於生物發展與繁衍的研究價值。
  • 素食護生:因善良而被人類誘殺滅絕的動物
    本文中的動物早已經滅絕多年,我們的編輯甚至找不到一張它們的資料圖片,那就把這潔白的小花獻給它們吧,以紀念這些曾經與我們共同生活過的、因善良而被我們誘殺殆盡的美麗生靈。但多少年後,樹虎還是在世上滅絕了。因為它的毛皮非常昂貴。於是,有人先將一隻樹虎用膠粘在樹上,其他樹虎便相繼跟來,尋食餵養這只不能動的樹虎。善良使它們紛紛落入人類的圈套。最終被貪婪者一網打盡。北極鼠一隻北極鼠,被獵人的夾子夾住了後腿,夾子又被纏在了樹上,除了等死,北極鼠別無選擇。
  • 這5種已經滅絕的動物,最遲的1937年滅絕,滅絕原因大都因為人類!
    世界上的動物不計其數,很難有人能夠全部都認識。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許多新的動物會衍生出來,但是也有很多動物走向了滅絕,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下幾種如今已經從地球上消失的動物。2.阿特拉斯棕熊這是一種長相非常憨厚的棕熊,全身棕色的皮毛,體型也是非常的龐大,它們在1870年滅絕,原因是因為人類過度的捕殺。
  • 七夕節這天,請不要傷害頻臨滅絕的螢火蟲!
    畫美看到這些為了人類的私慾來綻放光彩的螢火蟲,真是感到痛心!因為,螢火蟲的發光是為了交配求偶,時間只有7—15天,過了之後就會死去。也許再過幾年,螢火蟲就會頻臨滅絕,成為我們兒時的記憶!網友們是這樣說的:畫美認為,禮物只是一種形式!而真正的愛,是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 西班牙大量物種頻臨滅絕,以後或只能吃"轉基因肉"了!
    目前,西班牙大量物種頻臨滅絕,其中165種本土物種中139種或將消失,其中包括多種西班牙本土家畜品種。
  • 讀書 | 因人類而滅絕的十種動物
    今天生物滅絕的速度,是背景滅絕率的幾百甚至幾千倍。上一次大滅絕是因為小行星,今天生物滅絕的原因更加多樣:砍伐、盜獵、病原體的引入、氣候變化、過度捕撈、海洋酸化等等。」中國郵政發行的白鱘紀念郵票。圖片:amazon.comBBC一篇報導說:「自18世紀中葉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地球物種因人類活動影響而滅絕的現象日益突出。
  • 不能不知的七種因人類捕殺而瀕危的動物
    不能不知的七種因人類捕殺而瀕危的動物雖然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導致野生動物生存環境遭到破壞,但是人類的濫捕亂獵仍是導致一些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接下來,讓我們盤點一下因人類捕殺而瀕危的七種動物。非洲森林象因為人類偷獵行為而導致數量銳減。彎角大羚羊大型哺乳動物彎角大羚羊生活在乾旱的平原和沙漠地帶,耐渴、耐高溫,可依靠植物中的水份維持機體需要。曾經數量繁多,人類為了取其皮角和肉食,將其肆意捕殺,導致該物種的數量大幅減少,已被列入野外滅絕物種。
  • 【你造嗎】那些因人類活動而瀕臨滅絕的海洋動物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因人類活動而瀕臨滅絕的海洋動物:鯊魚令玳瑁瀕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被人類濫捕,因玳瑁的甲殼花紋美觀及呈半透明,常被用作製造眼鏡框及首飾等,現在一副高質玳瑁眼鏡,巿值達數以萬元計。目前全球僅剩約8000隻成年雌性玳瑁。
  • 因人類而走向滅絕的5種貓科動物,其中一種僅分布在中國
    巴巴裡獅子,又稱作北非獅,在過去曾經是北非食肉動物的三巨頭之首,這種頂尖的掠食生物卻在古代開始就遭受人類的捕殺,直到20世紀,僅殘存下不到600隻北非獅,隨著人類忘乎所以地獵殺,最終在1925年北非獅便走向了滅絕。西亞虎,又稱作裏海虎,貓科動物的一種。
  • 已滅絕動物大盤點:遠古蜈蚣蟲長過人類(圖)
    原標題[已滅絕動物大盤點:遠古蜈蚣蟲長過人類(圖)]   1.旋齒鯊   據國外媒體報導,感謝上帝,最近的進化出現了一種喜人的趨勢,即賦予大自然動物強大的思考能力,進而允許我們人類上升至食物鏈的頂端。如果生活在遠古時代,我們可能就沒有現在這麼幸運了。不同的時代要求動物具備不同的生存能力,曾幾何時,巨大的體型和兇猛的習性一度成為動物最重要的特性。以下列舉的是14種體型最大、身體最為強壯並且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最為怪異的動物。
  • 搶鮮知 獵豹也頻臨滅絕了?
    獵豹已經瀕臨滅絕了。indiagogo.com也許大家都聽說過獵豹,但是關於獵豹,有哪些有趣的知識?獵豹又為什麼會瀕臨滅絕呢?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聊聊。來,先看看這個視頻。獵豹主要生活在非洲。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動物,它們捕獵時最快的奔跑速度可以達到120千米/小時,和高速公路上飛馳的汽車的速度差不多。
  • 盤點那些滅絕的動物
    自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以後,自然界物種滅絕速率為自然條件下的1000倍,是新物種形成速度的100萬倍.一個物種一旦滅絕對人類將是無可挽回的重大損失
  • 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
    但這種防禦捕食者的有效手段,卻根本無法抵禦對它們「垂涎欲滴」的人類。 穿山甲在我國一直被認為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它的鱗甲、皮肉、鮮血等均可入藥,鱗甲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散膿、疏風通絡等功效,穿山甲肉則被宣揚為難得的「大補」之物。實際上,穿山甲的鱗片由角蛋白構成,與人類的指甲成分差不多,穿山甲的肉則攜帶大量寄生蟲和病菌,食用不當很容易致病。
  • 因為人類行為,11種存在滅絕危險的動物
    有時由於氣候因素,有時由於人類的幹預,或由於自然悲劇,甚至由於無法解釋的原因,某些動物物種正面臨從我們的星球上消失的危險。這絕對是一個壞消息,尤其是當某個物種瀕臨滅絕的原因是由於人類的錯誤行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迫使我們認真思考我們在這個星球上所扮演的角色。這一次,V哥就要為你帶來:因為人類行為,11種存在滅絕危險的動物。
  • 滅絕動物再次現身?盤點世界上4種滅絕後又被發現的物種
    滅絕動物再次現身?盤點世界上4種滅絕後又被發現的物種地球上很多物種經歷過數萬年乃至數億年以後,便會相繼滅絕。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溫室效應的加速,據說現在物種滅絕是過去的1千倍。有很多我們熟知的動物滅絕後,讓人感到惋惜。
  • 這種蟹爬樹速度極快,是一種昂貴的補身佳品,如今頻臨滅絕
    蟹是一種富含大量蛋白質和其他維生素的海洋生物,其中如大閘蟹,麵包蟹等都是我們人類最喜歡吃的食物之一,其中也包括椰子蟹,這也是一種可食用蟹類,其肉質鮮美多汁,體型碩大,體重可達6公斤,猶如龍蝦那麼大個,因此又被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蟹類和最大的陸地節肢動物。
  • 9大因人類滅絕的動物:圖3是體型巨大新疆虎,圖9剛從長江裡滅絕
    斑驢滅絕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它前半身像斑馬、後半身像馬,是普通斑馬的亞種之一。1883年,最後一隻斑驢死在了阿姆斯特丹的動物園,當然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隻斑驢死亡後,意味著整個物種的滅絕。【袋狼】袋狼,又名塔斯馬尼亞虎,這是一種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袋狼可以用四條腿奔跑,也可以像小袋鼠那樣用後腿跳躍行走,而且和袋鼠一樣同是有袋類動物,它的下頜能張開190度。
  • 市民組團挖海知了 盤點那些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
    人類,花了數百萬年的時間爬上食物鏈的頂端,機智的大腦、強大的武器估計能殺死現在世界上任何一種生物,地球的霸主非人類莫屬。當然,人類也是最頂級的吃貨,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哪一樣能吃的不被人類所幹掉,在歷史的長河裡,有多少物種是被人類吃滅絕的呢...
  • 盤點歷史上七種你會為它們的滅絕而感到慶幸的動物
    科學家們推斷,當前地球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蔣志剛博士也認為,從自然保護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自工業革命開始,地球就已經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