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撿到7隻夜鷺幼鳥送動物園 結果好心辦壞事

2020-11-23 大蘇網

揚子晚報網5月11日訊(通訊員 賀麗華 記者 萬凌雲)「不建議市民去捕捉,或者是善意的撿來救助。因為,這麼小的幼鳥需要母親的餵養,人工餵的飼料,無法替代『母鳥』的胃液,不能滿足幼鳥的生長需求」,11日,鎮江世業洲開心動物園負責人王金龍告訴記者,面對丹陽好心市民送至動物園的7隻夜鷺幼鳥,動物園方也有點束手無策,「其中有一隻幼鳥,已經快不行了」。

9日,丹陽丹北鎮後巷一居民在路邊偶然撿到一窩7隻幼鳥,看到如此多的幼鳥,並且看上去品種還比較奇特,想到可能是國家保護動物,於是就好心將它們送至當地派出所。後為了讓這些幼鳥得到專業照顧,民警又將它們送到了丹陽市農委林業站。

記者看到這7隻幼鳥皆被安置在一個紙箱子裡,它們的身形都非常小,僅似巴掌大,渾身包裹著灰綠色的毛,嘴巴既尖又長,腿也特別長,幾乎等同於整個身體的長度。丹陽林業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是幼鳥,胎毛還沒完全褪掉,所以很難辨認是什麼品種。專家初步認定應該是水鳥中的一種,可能是夜鷺雛鳥。

「如果是夜鷺,那確實屬於國家保護動物,在丹陽也確有生存,而且量較多,去年就曾救助過不少。」該工作人員介紹,因為幼鳥非常難養活,到現在為止,他們也只是給鳥兒餵了些水和食物,所以準備將它們送到鎮江開心動物園,希望鳥兒能夠在這座野生動物專類園得到全面、精心的照料。

11日,這一窩幼鳥已經被送至了鎮江開心動物園,鎮江野生動物保護救助站也設在動物園內。經過動物園負責人王金龍等專業人士的鑑定,確定這一窩7隻幼鳥,確實是屬於夜鷺。

「是夜鷺,而且,我們這邊很多見,因為,江南一帶魚蝦比較多」,鎮江開心動物園負責人王金龍告訴記者,夜鷺主要以魚、蛀、蝦、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但是幼鳥需要的「母親」直接餵養,「因為人工餵的混合飼料,缺乏母鳥胃液裡的成分,也不能代替母鳥吃入食物後經過胃子在吐出來餵食幼鳥。養活這麼小的幼鳥,很困難」,王金龍不無遺憾的告訴記者,目前,有一隻已經快不行了。

所以,王金龍從專業角度出發,主張市民看到幼鳥後,不要人為「救助」這麼小的幼鳥,「你的善心可能會害了幼鳥。」

據介紹,許多鳥兒在剛離巢時由於飛行能力不完善,飛不高或只能撲騰,所以很容易被人發現,不懂的人以為撿回去是救它們,其實是害了它們。因為剛學飛的幼鳥,脾氣比較大,已經對人有恐懼感,大部分帶回去都養不活。「其實正確的做法是把它們放在樹上或灌木叢中不要管就行了,它們在灌木裡可以躲避很多天敵,親鳥在附近覓食,也會通過聲音找到它們,餵養保護它們,直至幼鳥學會獨立飛行和野外生存。」

記者查詢後得知,夜鷺已被列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相關焦點

  • 徐州一市民路邊撿到夜鷺 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昨日凌晨5時許,市民李先生在東三環的綠化帶撿到一隻脖子較長、嘴巴尖尖的「大鳥」。經市動物園的工作人員辨認,確認這隻大鳥是夜鷺的幼鳥,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李先生在東三環原大龍環島附近經營一家小店。
  • 牆洞中撿到三隻幼鳥
    (記者陳奇雄 實習生王一凡)一名男子給別人家安裝空調時,從牆壁上一個廢棄的管線孔中撿到了三隻幼鳥。他把它們帶回家中暫養,併到地裡挖蚯蚓及購買麵包蟲餵給它們吃。他不知道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該如何處理這些幼鳥。    市民徐先生是東湖風景區鼓架村人,是一位空調安裝工。他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本村一戶人家有一棟私房。
  • 辦公樓下撿到青腳"怪鳥" 專家鑑定為夜鷺幼鳥
    我把這隻鳥抱到辦公室後,幾個同事都說沒有見過這樣的鳥。它的嘴巴特別長,腳是碧綠色的,會不會是國家保護動物?」昨天上午,讀者郭女士來電反映她在公司樓下撿到一隻「怪鳥」。   記者昨天在萬源路2163號郭女士的辦公樓裡見到了這隻「怪鳥」。鳥身長大約30釐米,羽毛為灰黑色,眼眶周圍有淡綠色的暈,黑色的鳥喙不僅很長還很寬,最奇特的是一雙碧綠色的腳。
  • 偶遇迷途夜鷺幼鳥,這名小學生說:「我想幫幫它,送它回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李鵬飛晚飯後和家人一起散步,卻意外發現路邊有隻迷途的夜鷺幼鳥,一年級小學生牟梓一跟家人說:「我想幫幫它,送它回家。」最終,他們聯繫到東營市自然資源局野生動物專業救護人員,順利將這隻夜鷺幼鳥送到救助站。
  • 非法狩獵售賣千餘只夜鷺幼鳥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韓東良江陰報導 貪圖蠅頭小利,非法狩獵1000餘只夜鷺幼鳥。這夥人日前經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法院長江流域環境資源第一法庭審理後被嚴懲。  「樹上有很多鳥窩,鳥窩裡面有很多這種黑色的幼鳥,我就爬到樹上去抓了幼鳥放進網兜,這樣大約兩個小時一共抓到41隻黑色幼鳥。」
  • 撿到貓頭鷹送到派出所,結果第二天就死了
    走近一看,才發現是只貓頭鷹。「它一定是需要幫助!」方先生這樣想著,於是將小傢伙帶進了家中,放置在紙箱子裡。方先生知道貓頭鷹是國家保護動物,於是急匆匆將它送到了派出所。記者了解到,最近送到派出所的小貓頭鷹有點多。就在幾天前,市民梁先生撿到3隻小貓頭鷹,送到了台州黃巖公安局北洋派出所。
  • 八哥幼鳥墜落,孝昌好心市民暫養,老鳥每天飛到籠邊餵食
    楚天都市報7月11日訊(記者陳詠 通訊員宋俊初 熊豔君)八哥幼鳥從4樓跌落,被孝昌一好心市民收養在網籠中。沒想到,八哥的父母每天銜著蟲子過來給小八哥餵食。這有愛的一幕,讓市民們紛紛感嘆父母之愛偉大無私,動物亦然。
  • 看似鷹,實是夜鷺 市民撿「鳥」忙報警 晚報訊 近日,鹿城公安分局鞋...
    看似鷹,實是夜鷺 市民撿「鳥」忙報警 晚報訊 近日,鹿城公安分局鞋都派出所把一隻夜鷺送往溫州市綠眼睛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這隻夜鷺是哪來的呢?
  • 男子解救「被凍」的鱷魚,卻被指責,原來好心辦了壞事!
    男子解救「被凍」的鱷魚,卻被指責,原來好心辦了壞事!當冬天來臨的時候,很多動物也需要想一些辦法來幫助自己度過寒冷的冬季,有些動物是非常幸運的,而有些動物就比較悲催了,一位老外到河邊溜達的時候,意外發現一隻狐狸被凍在了冰面上。老外將其救出來了卻早就沒了呼吸。
  • 市民撿到受傷紅眼睛小鳥 專家:這種鳥叫夜鷺
       11月24日早晨,市民張先生在張村河附近撿到了一隻受傷的小鳥,這隻小鳥眼睛發紅,嘴很尖,不知道叫啥名字,也不知道該餵啥吃的,於是向本報求助。  對於此事,記者諮詢了青島市野生動物救助協會的副會長張世平,了解到這種小鳥叫做夜鷺,主要以魚、蛙、蝦、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 夜鷺幼鳥試飛受傷 落難街頭被救起
    路遇受傷長嘴鳥送到動物救護站8月9日下午5時許,市民徐先生開車行在紅杉路上,突然他看到前面路邊花壇內有東西在動。他停下車發現一隻鳥正在花壇裡扑打著翅膀,羽毛為灰青色。儘管它在花壇內盡力扑打,但一直無法飛起來。徐先生走近看,這隻鳥有長長的嘴,雙眼圓睜。看到有人走近,它極力撲騰,尖聲叫著。
  • 市民撿到幼鳥悉心呵護,觀鳥協會會長:為烏鶇幼鳥,建議放生
    楚天都市報5月21日訊(記者滿達)5月21日上午,江漢區唐家墩街西橋社區警務室工作人員杜先生反映,他在警務室門口撿到一隻幼鳥,經查詢他認為是國家「三有」野生保護動物紫翅椋鳥,他希望這隻幼鳥得到妥善安置。
  • 北護城河邊一夜鷺幼鳥翅膀受傷,市民耐心守護
    昨天下午,有市民反映,東直門橋下北護城河岸邊,有一隻疑似灰鶴的鳥類受傷。市民撥打了救助電話,並在旁守護了3個小時。經動物保護專家鑑定,這隻夜鷺的幼鳥可能是因初學飛行失誤導致受傷。李先生發現對岸有一隻大鳥「爸爸,河對岸有一隻大鳥,一動不動的,好像受傷了。」
  • 貓頭鷹幼鳥離群 市民送到動管處
    北方晨報·印象鞍山/李軍8日下午一點,永發街道教育社區居民撿到一隻貓頭鷹幼崽,幾經周轉將這隻幼鳥送到動管處。市民黃先生當天在社區花園小廣場遛彎,走到一處灌木叢附近時,聽見裡面有聲音,扒開灌木一看,草地上趴著一隻小鳥,正在掙扎,看到有人看它,立刻瞪著大眼睛看著對方。
  • 深圳市民撿到迷路小「萌鳥」,全球僅7千多隻!帶回家後......
    市民在路邊撿到「迷途」小鳥,為救助捧回家中,一查卻發現,這是全球僅有7000多隻的仙八色鶇!深圳商報記者 鄭健陽/攝10月17日中午,通過深圳鳥友的幫助,撿到小鳥的市民趙女士一家將這隻仙八色鶇交給了深圳市野保站。
  • 好心救雛鳥,可別幫倒忙
    撿了幼鳥一定是幫它嗎?《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實施以來,撿鳥救鳥的求助電話增多了。不過,北京護鳥小隊隊長席爾瓦說,這裡面不少「求助」比較尷尬,比如,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四起都是居民誤撿了正在學飛行的雛鳥。(7月3日 《北京晚報》)前兩天,石景山區五裡坨派出所民警打來電話,說市民撿到一隻鳥,不知如何救助。
  • 金剛鸚鵡落魄垃圾堆 好心市民送到動物園
    小傢伙非常瘦弱,好心市民便將其捉住,送到了太原動物園。昨天,記者從太原動物園獲悉,市民送來的鸚鵡是一隻琉璃金剛鸚鵡,沒有受傷,只是營養不良。因它屬瀕危野生動物,若主人想要取回,必須提供相應的養殖許可資質。    垃圾堆覓食    這隻琉璃金剛鸚鵡是5月7日被好心市民送來的。
  • 警民聯手 夜鷺幼鳥獲救助
    當即二人就將這隻小鳥帶至柴桑區公安局森林分局新合派出所請求救助。  民警在對小鳥進行全身檢查後,發現並無明顯外傷。因小鳥外形奇特,遂民警對其拍照後發送至相關鳥類專家進行辨認。經專家辨認,該小鳥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夜鷺的幼鳥。  隨後,民警將這隻夜鷺幼鳥送到柴桑區林業局野保部門進行救助。野保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將對其進行照料,並會選擇合適的時間及適宜的地點放歸自然。
  • 上海鱷龜夜鷺泛濫 已成動物園「霸客」
    原本野生的夜鷺,如今把動物園當成了家。 /採訪對象供圖  晨報記者 鬱文豔  「鱷龜、夜鷺等動物在上海的數量已偏多,為了生態系統健康、平衡,需控制數量。」一些市民發現路邊有人售賣鱷龜就會出資購買,然後打電話給我們希望進行救護。」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負責野生動物救護的霍克華表示,多年來,迫於「愛心」的壓力,動物園收容了不少鱷龜,有的重達20多斤。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動物園還出現了收容鱷龜激增的情況,一個月內收容10多隻鱷龜。「這些鱷龜不少是小攤販利用市民的愛心而販賣的,有些只值二三十元,卻被賣到七八百元甚至上千元。」
  • 市民小區內撿到斑鳩幼鳥 專家建議餵養幾天後放生
    昨晨,家住漢口的董女士在小區內遛狗時撿到一隻不知名的野生雛鳥,卻不知該如何處理。武漢動物園專家表示,該雛鳥應為山斑鳩幼鳥,屬「三有」保護動物,建議其餵養幾天後放生。昨日7時20分,家住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花園幸福時代小區的董女士在小區內遛狗時,突然發現路上有一隻灰色的雛鳥(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