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5月11日訊(通訊員 賀麗華 記者 萬凌雲)「不建議市民去捕捉,或者是善意的撿來救助。因為,這麼小的幼鳥需要母親的餵養,人工餵的飼料,無法替代『母鳥』的胃液,不能滿足幼鳥的生長需求」,11日,鎮江世業洲開心動物園負責人王金龍告訴記者,面對丹陽好心市民送至動物園的7隻夜鷺幼鳥,動物園方也有點束手無策,「其中有一隻幼鳥,已經快不行了」。
9日,丹陽丹北鎮後巷一居民在路邊偶然撿到一窩7隻幼鳥,看到如此多的幼鳥,並且看上去品種還比較奇特,想到可能是國家保護動物,於是就好心將它們送至當地派出所。後為了讓這些幼鳥得到專業照顧,民警又將它們送到了丹陽市農委林業站。
記者看到這7隻幼鳥皆被安置在一個紙箱子裡,它們的身形都非常小,僅似巴掌大,渾身包裹著灰綠色的毛,嘴巴既尖又長,腿也特別長,幾乎等同於整個身體的長度。丹陽林業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是幼鳥,胎毛還沒完全褪掉,所以很難辨認是什麼品種。專家初步認定應該是水鳥中的一種,可能是夜鷺雛鳥。
「如果是夜鷺,那確實屬於國家保護動物,在丹陽也確有生存,而且量較多,去年就曾救助過不少。」該工作人員介紹,因為幼鳥非常難養活,到現在為止,他們也只是給鳥兒餵了些水和食物,所以準備將它們送到鎮江開心動物園,希望鳥兒能夠在這座野生動物專類園得到全面、精心的照料。
11日,這一窩幼鳥已經被送至了鎮江開心動物園,鎮江野生動物保護救助站也設在動物園內。經過動物園負責人王金龍等專業人士的鑑定,確定這一窩7隻幼鳥,確實是屬於夜鷺。
「是夜鷺,而且,我們這邊很多見,因為,江南一帶魚蝦比較多」,鎮江開心動物園負責人王金龍告訴記者,夜鷺主要以魚、蛀、蝦、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但是幼鳥需要的「母親」直接餵養,「因為人工餵的混合飼料,缺乏母鳥胃液裡的成分,也不能代替母鳥吃入食物後經過胃子在吐出來餵食幼鳥。養活這麼小的幼鳥,很困難」,王金龍不無遺憾的告訴記者,目前,有一隻已經快不行了。
所以,王金龍從專業角度出發,主張市民看到幼鳥後,不要人為「救助」這麼小的幼鳥,「你的善心可能會害了幼鳥。」
據介紹,許多鳥兒在剛離巢時由於飛行能力不完善,飛不高或只能撲騰,所以很容易被人發現,不懂的人以為撿回去是救它們,其實是害了它們。因為剛學飛的幼鳥,脾氣比較大,已經對人有恐懼感,大部分帶回去都養不活。「其實正確的做法是把它們放在樹上或灌木叢中不要管就行了,它們在灌木裡可以躲避很多天敵,親鳥在附近覓食,也會通過聲音找到它們,餵養保護它們,直至幼鳥學會獨立飛行和野外生存。」
記者查詢後得知,夜鷺已被列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