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敘述:英雄渾身全是膽,戰場九死一生還,對越自衛反擊戰

2021-01-17 董老頭說史

熟悉歷史的人們都應該知道,那時戰與火交融的青春時代,有多少芳華少年一去不復還,家裡的親人都在盼望著家人能夠歸來,正如詩中描述的那樣,"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徵 》。

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這樣的一個英雄人物,他參加過老山對越自衛反擊戰,最終活了下來,本文是來自這位英雄的口述,

邱應發,42歲,1983年入伍,後被抽調前往老山前線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兩次榮立一等功。退伍後,和史光柱一起作為全軍英模報告團主要成員,在全國各地巡迴作報告,1986年退伍回新洲區財政系統工作至今。

二十載鬥轉星移,從萬人景仰的戰鬥英雄到默默無聞的基層工作者,邱應發始終保持著一個共產黨員生命不息,奉獻不止的英雄本色。

英雄渾身是膽, 戰場九死一生。

新洲區邾城街新區一所小學的操場上,一部名為《雷場上的相思樹》的電影正在放映,當觀眾們為主人公邱原英勇頑強、機智勇敢拍手稱道時,人群中一名個子不高的男子禁不住掩面而泣。

邱應發參軍照片

他,就是「孤膽英雄」邱原的原型——邱應發,電影中血與火相伴、生和死一瞬間的戰鬥場面,讓他想起了那些英勇頑強、以身報國的戰友們,禁不住留下滾滾熱淚。

邱應發1983年底參軍,不久,部隊急需抽調一批骨幹補充老山前線。邱應發將申請上前線的血書遞交給部隊,最終「如願」從濟南軍區某團調往前線當衛生員,在叢林密布、狹窄陰暗、積水深達1尺多深的「貓耳洞」裡堅守了一年半之久,這段生與死、血與火相伴的戰爭歲月,成了邱應發心中永遠抹不掉的記憶。

邱應發回憶說,他剛上前線時就看見從陣地上抬下來一具烈士遺體,這位烈士是在越軍炮擊中為掩護戰友而犧牲的。在以後的戰鬥中,他更是親眼目睹了許多這樣的事跡。

他記得,一次戰鬥中,一連4天,一天犧牲一個衛生員,他是第5個頂上去的。另一次,他與戰友一起玩牌,中途他去「方便」,突然發現越軍一發炮彈打來,6位戰友屍骨無存。在接下來一次戰鬥中,他們是一個加強排上陣地的,到戰鬥結束下陣地時,連傷員一起只剩9人。

這種生死驚魂的經歷,對於剛到前線的邱應發是一個嚴峻的考驗。1985年7月一天的凌晨3時,敵特工向我軍17號高地掩護和運送傷員的「貓耳洞」發起偷襲。

當時,正在貓耳洞的邱應發突然聽到戰壕內撲通倒地的滾動聲音,邱應發趕緊拿起衝鋒鎗鑽出貓耳洞,來到哨位一看,兩名哨兵已躺在血泊之中,緊接著就是轟隆、轟隆的爆炸聲,戰友們都被堵在洞中。

邱應發拿起手中的武器,沿著自己熟悉的戰壕,在陣地上與越軍特工交上了火,他邊打邊滾,邊投手榴彈邊換地方,使越軍特工摸不清我軍陣地到底有多少人。邱應發抱定了犧牲的決心,孤身奮戰,一直堅持到凌晨6時,增援部隊到達,終於打退了越軍特工,保住了陣地,救出被封堵的戰友。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邱應發仍是歷歷在目。那一次戰鬥中,「孤膽英雄」從此得名,邱應發火線入黨,並榮立一等功。

在又一次戰鬥中,邱應發為搶救戰友,拉響「光榮彈」準備與圍上來的越軍同歸於盡時,越軍驚慌失措,慌忙轉身逃跑,邱應發順勢把兩顆手榴彈投向越軍人群,4名越軍當即被炸身亡,邱應發全身插滿了彈片。就在他臥倒的一剎那,另幾個越軍向他開火,他忍受著疼痛拿起衝鋒鎗,扣動扳機,向越軍勇猛掃射,越軍在不到一分鐘內,就被全部殲滅!邱應發再次榮立一等功!但他本人被抬往手術室經過了多次手術,至今他的身上、手背上還有未取出來的彈片。

邱應發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像這樣與死神擦肩而過共有九次,在「九死一生」的戰鬥經歷中,邱應發經受住了血與火的洗禮、生與死的考驗。作戰期間,他先後擊斃敵人12人,傷敵6人,火線救護重傷員43人、輕傷76人,繳獲大批武器。

不滿20歲時,邱應發兩次榮立一等功。一次一等功談何容易,兩次就更是難能可貴了,閃閃的軍功章記載著共和國年輕戰士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無比熱愛。

雷場相思樹從零開始

功勞屬於過去, 一切從頭開始。

記者見到的邱應發,個子不高,身材不算魁梧,平頭,方臉,大眼,眸子深處透著善良,憨厚的笑容保持著農家子弟的淳樸。他性格爽朗,但遇到生人會顯得木訥,身上的白襯衣總讓他感到有些拘謹。面對喋喋不休、循循善誘的記者,他三言兩語就回答完畢。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1986年,一等功臣邱應發懷揣著三等乙級殘廢軍人證書,帶著身上未取出來的4塊彈片,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家鄉。作為功臣,邱應發完全可以躺在功勞簿上享受,但他沒有,而是選擇「從零開始」。

「功勞屬於過去,我要從零開始,但軍人的作風還要在。」這是邱應發常說的一句話。

在工作中,邱應發處處體現軍人的作風,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個上過戰場的兵,但戰場上英勇頑強、機智勇敢的事跡,邱應發從來沒有別人提起過,甚至在妻兒面前也很少說起。

「您嫁了個英雄感覺怎麼樣?」當記者向邱應發的妻子吳素珍提出這個問題時,她笑道:「我當時真不知道他是個英雄呢。」

「我在部隊的事情還是結婚後才被她知道的。」邱應發笑了。

邱應發組織鄉親去北京遊玩

吳素珍說,有一次邱應發幾個戰友從很遠的地方來看望他,幾個人見面後擁抱在一起大哭,戰友們在飯桌上談起當年戰鬥故事,吳素珍這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曾是戰場上是赫赫有名的「孤膽英雄」。

有一次,吳素珍看見電視機前的邱應發淚流滿面。原來,電視劇裡面關於老山前線的劇情讓他觸景生情,忍不住哭了起來。吳素珍再三追問,邱應發才講起當年炮火連天、血肉橫飛的戰爭的場面。

兒子邱亞雄小時候有些調皮,邱應發跟他講當年在戰場上艱苦經歷,本想教育兒子身在福中要知福。結果,聽得眼睛一眨一眨的兒子說,「爸爸,你在吹牛吧?」。正準備拿出軍功章和照片跟兒子「較真」一下,邱應發想到兒子會把當年的事情講出去,只好搖頭作罷。

邱應發送子參軍

無論是面對生死考驗,還是工作壓力,邱應發一直最難接受的就是榮譽。在主席臺上作報告,他很不自在:「我只是做了自己分內的事情。比起犧牲的戰友,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這就是真實的邱應發,一個淡泊名利的人。

邱應發參加全國表彰大會

退伍回鄉20年來,邱應發始終保持軍人本色,他把戰火洗禮出的對祖國的無限深情化作對事業不倦的追求以及對家鄉的無比熱愛。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他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記在心頭,持之以恆的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用自己的行動堅韌地實踐著「三個代表」的要求。無錢治病的戰友,困難綴學的孩子,無依無靠的孤老,素不相識的外鄉人,無水飲用的鄉親,他都視作親人,先後捐款捐物近23萬多元,幫他們渡過難關。他家並不富裕,並為了那些急需求助的人們,他卻儘其所有,毫不吝嗇。回鄉十多年來,他多次勇鬥歹徒,勇救落水群眾,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傾情幫助失足少年,使他們迷途失返。對名利,他不伸手;做好事,不願留名;甘願付出,不圖回報。他工作不怕吃苦,勤勤懇懇、勇挑重擔,連年被評為財政系統先進個人,模範工作者。邱應發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樹立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成為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模範,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讚揚,群眾把他當做「新洲的活雷鋒」,他的事跡感人至深,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及湖北省、市等多家媒體相繼對其先進事跡進行了採訪和報導。

邱應發先後被評為「武漢市十佳優秀共產黨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個人」、國家人事部、財政部授予「全國財政系統『雙優』先進個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優秀青年衛士」、「省軍區擁軍愛民模範」,「荊楚十大新聞人物」。市「十佳道德模範」、「市十大好人」,並當選「省市黨代表」。

此文系小編原創文章,禁止抄襲轉載。

相關焦點

  • 對越自衛反擊戰40周年,紀念犧牲在越北的9千多中國軍人
    2019年2月17日,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40周年。當年的那個2月17日,55萬多解放軍指戰員胸懷衛國使命,履行軍人職責,自衛反擊,保衛邊疆,奮勇投身於亞熱帶山嶽叢林的血火廝殺中。80年代曾有一部關於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其中以解放軍某部9連的戰鬥過程為縮影,反映了這場戰爭的一些特點。
  • 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影片《高山下的花環》中,小北京真的有原型嗎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一部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的老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令我們許多人都淚流滿面,在戰後梁三喜的老母親前去部隊,與同樣失去兒子的雷軍長碰面的那一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那麼在現實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小北京」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士兵發明一種神秘武器折磨越軍,跟老鼠有關
    但是越戰剛結束不久,越軍就翻臉不認人,對我國開始敵對行為。在蘇聯的大力支持之下,越南膽子越來越大,也覺得自己軍事實力非常強悍,除了美國和蘇聯,它就是世界第三;於是不但殘忍殺害大量的在越華人,還公然入侵我國邊境地區,殺傷我國上千無辜老百姓,特別在1978年還強佔了我國西沙群島多個島嶼,居然還在上面修路、修建軍事基地。這一系列行為已經嚴重傷害我國利益,觸碰我國底線。
  • 對越自衛反擊戰九大經典影視作品 看看你最喜歡哪個?
    比如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發生於1979年2~3月,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這場戰爭令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以下九大關於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影視作品,從各個方面呈現了當時戰爭環境下人們的生活及戰爭的方方面面。
  • 改革開放的祭旗之戰——對越自衛反擊戰,血染的風採
    對越自衛反擊戰到底誰贏了,到現在也沒有蓋棺定論。作為一名80後,小時候的電視裡總會出現英雄的身影,也許是年代的原因,唯獨對老山英雄的印象最為深刻,至今還忘不了坐在輪椅上雙目失明的戰鬥英雄,而那句經典的歌詞也深深的刻在了腦海裡,至今還時不時的會唱起來「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採」。
  • 真實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遠比電影《芳華》要殘忍
    隨著電影《芳華》炒作,對越自衛反擊戰這段已經遠去了三十多年的歷史,再次浮現在我們眼前。對於這段歷史,70後,以及此前出生的人記憶很深刻。80後因為當時還是孩子,所以雖然知道這段歷史,但最多就是看個熱鬧,至於這段歷史背後的一些玄機,則根本不清楚,至於90後,00後,除非特意研究這段歷史,恐怕僅僅知道有這麼一檔子事。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雙方為何都不敢動用空軍?原因其實很簡單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雙方為何都不敢動用空軍?原因其實很簡單】 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應該很多人知道,這是一場一邊倒的戰爭,我軍用了不到30天的時間,直接達到預期目標,迅速撤回了國內;雖然是贏了,但是暴露的問題也有不少,像主戰武器在叢林戰中的火力差點
  •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7部老電影,滿銀幕的震撼,你了解幾部?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7部老電影,滿銀幕的震撼,你了解幾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7部老電影,滿銀幕的震撼,你了解幾部?《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在電影中,許多演員將對演員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士們的愛國熱情真實的展現了出來。也體現 了他們保衛國家的決心,這部電影的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 真實的對越反擊戰,比「紅海行動」更加慘烈!
    有人說《紅海行動》體現了戰爭的殘酷,但不為人知的是,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卻更加殘酷。1979年,面對越軍武裝入侵我國固有領土,打死打傷我國邊民,更在國內大搞排華遊行,導致僑民、邊民損失慘重,基於此,我國政府決定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保衛我國人民及領土。
  • 對越自衛反擊戰電影之《高山下的花環》
    自衛反擊戰前夕,他憑藉母親吳爽的關係,懷著曲線調動的目的,臨時下放到某部九連任副指導員。九連連長梁三喜已獲準回家探親,他的妻子玉秀即將分娩。趙蒙生不安於位,整日為調動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連裡的工作,一再推遲歸期。排長靳開來對此忿忿不平,替連長買好車票,催他起程。可是,九連接到開赴前線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親的機會,趙蒙生卻接到回城的調令。全連戰士譁然,梁三喜嚴厲斥責了趙蒙生臨陣脫逃的可恥行為。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回國途中,越軍做了何事激怒首長?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回國途中,越軍做了何事激怒首長? 相信我們都知道,在中越戰爭爆發之前,中國曾經不予餘力地幫助過越南,不僅給他們送了大量的糧食和物資,還幫助他們打敗了美國侵略者,讓他們獲得統一。可是越南在國家統一之後不僅沒有回報我國,還在蘇聯的挑唆下對我國發動了侵略戰。
  • 對越自衛反擊戰第一個犧牲的女兵,轉運傷員時中彈殉國,年僅24歲
    當然,不止有男子上戰場殺敵,也有女子在戰場上英勇作戰。古時候北宋著名女將佘賽花等,到抗日戰爭時更多。她們有的可能沒有直接上戰場,而是在後方照顧傷員、負責後勤,但她們的貢獻不容忽視。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負責後勤等事務的女兵,也是「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第一個女兵。1955年,郭容容出生在山東福山縣。小時候,她經常聽老一輩人講當年解放軍是如何英勇作戰,如何趕走小鬼子的。
  • 對越反擊戰中最變態的武器,令越軍聞之色變,被稱為戰場收割機!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往往需要面對越軍構築的碉堡,以及越軍不顧性命的密集衝鋒,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我軍有強力的戰場火力壓制武器。可是,深受廣大解放軍指戰員喜愛的卻是一種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對地面目標進行打擊的武器——雙聯裝14.5毫米高射機槍。
  •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中國和蘇聯都宣稱勝利,到底誰在撒謊?
    中國和蘇聯的恩怨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在抗戰時期,蘇聯就對中國的東北有佔領之心,後來因為被日軍攻佔,日軍正式進入中國戰場。期間雖然和蘇聯沒有什麼衝突,但是也沒有往來,在二戰後期,蘇聯在東北將日軍最後的勢力剿滅,使抗戰提早結束。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解放軍究竟是怎麼打贏的?
    50年代的抗美援朝,60年代的中印戰爭,其實,年代的對越反擊戰,在一場場戰爭之中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也打出了中國人的實力,此後沒有哪一個國家在改明目張胆的欺負中國。從我們所了解的歷史中知道越南戰爭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由於同屬於東亞地區,人員區分度也較低,而且同樣作為社會主義的國家,在戰術戰法上都有著相似性。那麼看是一個不可能的情況,為什麼中國在對越反擊戰中取得了絕對的勝利呢?
  • 對越反擊戰,老山前線實拍的經典電視劇,劇中女主角是當年花旦!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大規模的較量之後,越南依舊不甘心於眼前的失敗,進而繼續蠶食我神聖的領土。敵人動手,我軍自然願意奉陪。因此,中越邊境十年鏖戰開始了。在這期間,許許多多優秀的反映對越反擊戰的電視劇相繼拍攝出來。
  • 對越自衛反擊戰,為何越南婦女總給我軍送食物?原因讓人後背發涼
    眾所周知,上世紀50年代,越南國內政權分離嚴重,在二戰時期嘗到戰爭甜頭的美國,此刻抓住了時機,趁機入侵越南;而此刻的中國經濟低迷、人民生活極為艱苦;但是為了解救越南百姓出水火之中,中國在12年的越戰中,不僅免費提供了大約兩百億美元的軍事物質給越南,而且17萬中國男兒還親自赴越南戰場打擊美軍,越南能最後擊敗強大的美軍
  • 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回憶:我軍偷渡過河,發起進攻時越軍在看電影
    當抗日戰爭結束之後,中國的軍隊並沒有得到喘息的機會,因為不久之後爆發的對越反擊戰我們也是參戰方之一。在1979年時,戰爭拉開序幕,我國正式對越軍發起進攻。那時候的越南,不管是偵查水平還是軍隊秩序來說,和我軍相比水平都較低一些。
  • 對越反擊戰的前一天,戰士們隱蔽前行,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對越反擊戰的第一階段。當時美軍進攻越南的時候,我國給了越南許多強有力的支持,送去了大量的軍需品,但越南卻沒有念及舊情,反而還在蘇聯當局的支持下向我國發起了挑戰,不僅跨越,甚至還屠殺越南的華人。1979年初春,由於越南的挑釁和入侵,我國解放軍進行了對越自衛反擊戰。2月份,廣西軍區奉命執行作戰任務,隱蔽前行,秘密佔領陣地。
  • 對越反擊戰,我軍問題頻出,許世友感慨:很久沒打仗,都不會打了
    當下的生活越是美好,我們越是要回憶以前生活的慘痛,只有在慘痛生活的刺激之下,我們才能發憤圖強,才能沿著往昔英雄的足跡,繼續為新中國不斷的努力。今天要說說對越反擊戰的一些事情。對越反擊戰是一場被迫發動的戰爭,當時雖然中國大獲全勝,可是我們也失去了很多的戰士,另外,在戰爭中我軍也是問題頻出。戰爭結束之後,許世友總結了我軍問題頻出的原因,感慨道:很久沒打仗,都不會打了。對越反擊戰是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最大規模的一次作戰,在這場歷時28天的戰鬥之中,浩浩蕩蕩的解放軍給越南士兵帶去了沉重的打擊,當時我們一共殲敵571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