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西門塔爾牛的前景怎麼樣?
西門塔爾牛原產於瑞士阿爾卑斯山區,並不是純種肉用牛,而是乳肉兼用品種。但由於西門塔爾牛產乳量高,產肉性能也並不比專門化肉牛品種差,役用性能也很好,是乳、肉、役兼用的大型品種。
而且此品種在文革之前就被引進到國內,並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成功飼養。但由於文革開始致使該品種沒有得到及時推廣。從1990年山東省畜牧局牛羊養殖基 地引進該品種。此品種被畜牧界稱為全能牛。我國從國外引進肉牛品種始於20世紀初,但大部分都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引進的。西門塔爾牛在引進我國後,對我國各詳細地的黃牛改良效果非常明顯,雜交一代的生產性能一般都能提高30%以上,因此很受歡迎。

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引進西門塔爾牛在本國選育或培育,育成了自己的西門塔爾牛,並冠以該國國名而命名。中國於1912年和1917年分別從歐洲引入西門塔爾牛,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來,又從前蘇聯、前西德、瑞士、奧地利等國多次引入。中國於1981年成立西門塔爾牛育種委員會,建立健全了純種繁育及雜交改良體系,開展了良種登記和後裔測定工作。
中國西門塔爾牛由於培育地點的生態環境不同,分為平原、草原、山區三個類群,種群規模達100萬頭。該品種被毛顏色為黃白花或紅白花。三個類群牛的體高分別為130.8、128.3和127.5釐米;體長分別為165.7。147.6和143.l釐米。各類群核心群種牛的遺傳基礎已達到遺傳同質化水平。 犢牛初生重平均41.6千克,6月齡體重199.4千克,12月齡重324千克,18月齡434千克,24月齡592千克。產奶量平均4300千克,乳脂率4.0%。屠宰實驗結果,屠宰率平均61.4%,淨肉率50.0%,眼肌面積90.5平方釐米。早期生長快是該品種的主要特點之一。因此,將成為我國未來牛肉生產的重要利用品種。
該牛毛色為黃白花或淡紅白花,頭、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為白色,皮肢為粉紅色,頭較長,面寬;角較細而向外上方彎曲,尖端稍向上。頸長中等;體軀長,呈圓筒狀,肌肉豐滿;前軀較後軀發育好,胸深,尻寬平,四肢結實,大腿肌肉發達;乳房發育好,成年公牛體重乎均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

西門塔爾牛乳、肉用性能均較好,平均產奶量為4070千克,乳脂率3.9%。在歐洲良種登記牛中,年產奶4540千克者約佔20%。該牛生長速度較快,均日增重可達1.35-1.45千克以上,生長速度與其他大型肉用品種相近。胴體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勻,公牛育肥後屠宰率可達65%左右。成年母牛難產率低,適應性強,耐粗放管理。總之,該牛是兼具奶牛和肉牛特點的典型品種。
西門塔爾牛分布,北在我國東北的森林草原和科爾沁草原,南至中南的南嶺山脈和其山區,西到新疆的廣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等地。各地的自然環境變化極大,夏季平均最高氣溫中南地區的30℃,到東北的0℃,冬季最低平均氣溫從南方的15℃到北方的-20℃,絕對最高最低氣溫則變化更大。各地的年平均降水量,自200mm1500mm不等,海拔最高的達3800m,最低的僅數百米。因此,土壤、作物、草原草山的植被類型差異懸殊,西門塔爾牛均能很好適應,除西藏彭波農場地處3800m以上宜從犢牛階段引種以外,各地均可自群繁殖種畜。
體格大、生長快、肌肉多、脂肪少:西門塔爾牛公牛體高可達150-160釐米,母牛可達135-142釐米。腿部肌肉發達,體驅呈圓筒狀、脂肪少。早期生長速度快,並以產肉性能高,胴體瘦肉多而出名。在雜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種時的優秀父本。具有典型的肉用性能:不同品種的牛,在體格、體型方面是不同的,這使牛的生長率、產肉量和胴體組成方面表現出較大差異。肉的營養價值高:肉牛蛋白質含量高達8%-9.5%,而且人食用後的消化率高達90%以上。牛肉脂肪能提供大量的熱能。牛肉的礦物質含量是豬肉的2倍以上。所以牛肉長期以來備受消費者的青睞。肉品等級高:西門塔爾牛的牛肉等級明顯高於普通牛肉。肉色鮮紅、紋理細緻、富有彈性、大理石花紋適中、脂肪色澤為白色或帶淡黃色、脂肪質地有較高的硬度、胴體體表脂肪覆蓋率100%。普通的牛肉很難達到這個標準。
現在養殖西門塔爾牛的前期還是非常好的,也是發家致富的一條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