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越來越重視語文學科的信息傳遞,也催生出各種輔導班、網絡課等等,有的主打是小學生作文指導,宣傳的廣告中有的號稱「九元八節課」超實惠,有的說「三節課讓學生的作文水平上一個臺階」,還有的不惜詆毀在校老師的教學方法,稱「這樣(背誦四字詞語)積累是沒有用的,寫不出好作文」……各種宣傳的噱頭,不過是想打著提高孩子語文素養的口號,從家長口袋裡更方便地拿錢。那麼小學生作文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武天老師就和大家來說說小學作文的那些事兒。
01作文的叫法
直接說「作文」大概是00後以前的那些人對小學生寫作的叫法,因為現在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把小學分為了三個學段:第一學段(小學一二年級)、第二學段(小學三四年級)和第三學段(小學五六)年級,每一個學段對作文的叫法是不同的。第一學段叫「寫話」,第二三學段叫「習作」,第四學段(7-9年級)叫「寫作」,在叫法上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每個學段有不同的寫作內容與技巧。學生的作文水平是需要步步為營,循序漸進地提升的,要想一蹴而就,還沒學會走就要去跑,結果只能是快速地踉蹌幾步,摔個「狗啃泥」。
02網絡作文速成班的伎倆
那麼為什麼很多的網絡課宣傳作文速成法呢?作文是否能夠速成呢?我們不否認作文是有技巧的,但是沒有足夠的積累,僅僅是耍小聰明,只會華而不實。
比如:一二年級看圖寫話,老師會讓學生寫自己所看到的內容,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而一些作文速成班則會捨本逐末,把重點放在了使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上,當寫話寫出來的時候,沒有上速成班的同學,都是大白話寫得自己所見的內容,而速成班的作文大部分都是整齊的對仗,華麗的擬人與比喻。第一印象就是,作文速成班真有效。然而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只是提前教一些以後肯定要學的內容,卻會讓學生錯過本該訓練的能力。
再如:三四年級的習作,《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學生觀察周圍的時間,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感想。重點是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然而有些宣傳「作文速成」的網絡作文課,從不重視學生的個人體驗,只是玩一些文字遊戲,把學生親眼所見夕陽的紅色,說成「酡紅」,把學生看到的碧綠湖水說成是「墨黛」,凡此種種,不過是用華麗的辭藻,渲染文章,而致學生的體驗於不顧,後來學生文章沒有真情實感,大都是這種單純追求辭藻的後果。
03小學作文教學的真諦
我並非是指責所有的網絡作文課,這裡我只是說作文速成班是徹頭徹尾的騙局。指望著三五節課就能讓作文水平突飛猛進,終究都是東施效顰。
那麼語文作文的究竟要到什麼樣的水平呢?對於作文的最基本要求《語文課程標準》中給了我們答案: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用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
在每一個學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都設定了具體的學段目標和內容,哪個學段該重點訓練什麼內容都有提到。一二年級培養寫話的興趣,三四年級增強習作的信心,五六年級珍視個人獨特感受……
04小學生作文重點訓練的三方面
小學作文說到底其實就是三個方面:
第一,每個年級學段都有自己的特點,也有自己的寫作不同的訓練重點。要想寫好作文,要把這些該訓練的重點,做紮實了。而這些訓練的內容《語文課程標準》都有提到,我們的語文教材中也會具體講解到每一種作文的基本寫作方法。每一堂習作課,每一次老師布置的小練筆,都要訓練紮實,包括各種的修辭手法、文章結構、表現手法等等。
第二,重視讀書積累,有些網絡課搜集了幾個頗具「古風」的詞語,讓學生硬塞到作文中,以提高作文的檔次。其實語言的積累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只有在長期的閱讀中才能夠體驗到別人寫作的好處,才能對一些詞語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所以要讀書,在書中積累詞語,而不是簡單背誦幾個詞語。讀書時候注重多思考,做好讀書筆記,記錄一些好詞佳句,寫寫讀後感,都是很好的讀書積累形式。
第三,重視生活體驗。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單純地去讀書,去仿寫,如果沒有自己的體驗也是空洞的。所以小學生作文指導,並不能只是課堂上的說教,而應該讓學生走進生活,寫一棵植物,就要去觀察這棵植物,寫高山就要去山上體驗一下,寫大海要去海邊看一看。讓孩子寫難忘的生日,就應該給孩子在生日時有些驚喜,而不能只是憑空捏造和想像。
對於網上的網絡作文速成課,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