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癲癇發作被迫退學,這個病真的有那麼嚇人嗎?

2020-11-29 騰訊網

電視劇《三十而已》裡童瑤飾演的全職太太顧佳圈粉無數。

其中,顧佳為癲癇患兒發聲這段更是將「顧佳三觀正」這個話題推上了熱搜榜。

劇情回顧:

在幼兒園的美食會上,一個叫楠楠的孩子癲癇發作突然倒地,引發了一陣混亂,老師束手無策,家長紛紛趕緊蒙住孩子的眼睛。事後,家長們責怪幼兒園沒有事先告知所有家長楠楠的病情,讓自家孩子受到了驚嚇,甚至有家長提議讓楠楠退學,以免再次嚇壞其他小朋友,讓大家留下心理陰影。

《三十而已》劇照

其實,這些家長的做法在現實生活中也很常見,大部分父母都不太願意自己的孩子和患有癲癇的孩子一起上課和玩耍,一些所謂的優質學校強制開除學生的事情也屢見不鮮。但是,令人驚喜的是顧佳在家長群裡理性地分析了癲癇的原因,表態讓楠楠留下來:

「癲癇只是一種神經性疾病,沒有傳染性,沒有攻擊性,因為自己的孩子被發病情形嚇哭,就剝奪另一個孩子接受正常教育的資格,這種歧視觀念不應該從幼兒園就植入到孩子們單純的心靈,這比任何負面影響都消極,如果最終楠楠被強退,我們也不會把自己的孩子,交給這種育人理念的幼兒園。」

顧佳說得沒錯,她的這番發言太值得全社會、學校、家長、老師去思考和重視了!癲癇真的只是一種兒童常見疾病。癲癇患兒也是社會大家庭的一員,對於他們,我們應給予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而不是歧視和抗拒。

那究竟什麼是癲癇?會不會傳染?

家有癲癇寶寶,該如何治療?家長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兒童癲癇,又稱Rolando癲癇,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良性部分性癲癇。癲癇是兒科常見疾病,主要臨床特徵為腦神經元異常放電,造成反覆癇性發作和短暫性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

由於兒童神經系統發育不夠完善,神經興奮性較高,因此容易發生驚厥。而且,癲癇的病程長且易反覆發作,嚴重威脅患兒的身心健康。

癲癇如何治療?

目前藥物治療是兒童癲癇的首選治療方法,目標是控制癲癇發作為主。

醫院小兒神經內科醫生會根據癲癇發作類型及癲癇症候群充分考慮使用何種抗癲癇藥物進行治療,一般會從小劑量開始用藥,並根據患兒實際病情變化及不同發育階段進行跟蹤分析,加減藥物劑量。個體化適宜的有效劑量可減少對孩子肝腎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又可以控制癲癇發作,高治療安全性。

治療兒童癲癇,這些點您必須get:

1.家長要相信藥物對於兒童癲癇的治療作用

有些家長心疼孩子,不願意讓孩子吃藥,怕有副作用。科學證明,目前尚無可完全替代抗癲癇藥物的其他治療措施。不當的治療或可使病情加重,誘發癲癇持續狀態。家長應積極配合醫生尋找發病原因,治療越早,腦損傷概率越小,預後也越好。

2.家長必須有一個長期治療的心理準備

癲癇的療程需要2~4年或更長的時間,隨意停藥往往會引起癲癇復發。癲癇發作次數增多,不但加重孩子的痛苦,對其智力的影響也會增加。

治療過程中應嚴格按時按量給孩子服藥,不能隨意更換藥物。癲癇類型較多,患者年齡段不同,用藥品種及用藥量各不相同。家長一定要做好用藥後的觀察記錄(觀察孩子有無智力、語言、感覺和運動等方面的異常表現,尤其是智力發育情況,若發現有智力障礙,必須儘早治療),定期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定期複查,調整藥量。

3.正確認識藥物的毒副作用

有的家長認為抗癲癇的鎮靜藥,會將孩子「吃傻」或害怕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發生,自行減量或停藥;也有家長為了孩子早日治癒,未經醫生同意,盲目讓孩子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或者增加劑量(前者影響治療效果,後者加重毒副作用)。部分患兒在服藥初期可能會出現嗜睡、四肢無力、精神不佳等現象。家長不必過分緊張亦不用停藥。一段時間過後,上述症狀便可逐漸消失。若服藥後發生發熱、皮疹、浮腫等過敏的現象,需告知醫生,停藥或更換用藥,情況嚴重的話需做抗過敏處理。

4.儘可能避免孩子置身誘發癲癇的環境

例如看驚險恐怖的電影、電視或聽恐怖故事,長時間玩遊戲,接受強音、強光刺激等。

在兒童癲癇的治療過程中,家長嚴格遵從醫囑,注意觀察,如果發現孩子病情變化,應及時和醫生溝通,根據醫囑來調整藥物及其劑量,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名醫點評:

小兒癲癇是可以治療的,而且越早幹預,效果越好。很多癲癇患兒在接受專業、系統的治療後,基本和正常小孩一樣。」

廣州天使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崔永玲強調,要堅持接受專家意見,定期複診。康復期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只有長期堅持規範的康復訓練及生活習慣,癲癇患兒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相關焦點

  • 大熊貓雷雷癲癇發作去世,您了解癲癇這個病嘛?
    在我國,癲癇的總體患病率為7.0‰,具有活動性的大概有4-5‰,相當於我們身邊每1000人裡面,就有4-5個人處於可能發作癲癇的狀態。這個概率算不上高,但也絕對不屬於罕見的疾病。癲癇的誘因有哪些?癲癇的病因複雜多樣,包括遺傳因素、腦部疾病、全身或系統性疾病等。
  • 小孩受到驚嚇會導致癲癇發作嗎?
    小孩受到驚嚇會不會導致癲癇發作?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說起癲癇病,我們首先的反應可能就是該病患者發作的時候很嚇人,並且患者在發作的時候是沒有意識的,嚴重的還會出現口吐白沫等症狀。
  • 大熊貓「雷雷」因癲癇發作去世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官方微博消息,大熊貓「雷雷」,譜系號:374,年齡約31歲,於2020年9月9日因病搶救無效死亡。圖片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據悉,今年6月下旬,大熊貓「雷雷」第一次癲癇發作。
  • 石家莊奧迪司機駕車時因癲癇發作釀2死5傷慘劇,癲癇是精神病嗎?
    肇事司機楊某忠自稱事發時自己癲癇病發作,經過查詢病例顯示楊某忠卻有癲癇病史。經綜合分析,此次交通事故的原因為癲癇病發作,導致車輛失控。楊某忠已經被刑事拘留。癲癇,老百姓俗稱「羊癲瘋」或「羊角風」,那麼很多網友關心的是:癲癇屬於精神病嗎?
  • 是什麼引發了中老年人的癲癇發作
    核心提示:癲癇俗稱「羊癲瘋、羊角風、羊羔瘋、母豬瘋、癲病、癇病」,是大腦神經層面與經絡層面受損所致,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近年來,癲癇的發病機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隨著人口老齡化,近幾年老年人癲癇發病率也有所增加,因此,老年人癲癇要特別注意。任何疾病都會有它的根源,任何疾病的發生自然有其那麼,造成老年人羊癲瘋病發作有哪些因素?下面我們來詳細解說。
  • 大熊貓「雷雷」因癲癇發作去世
    9月11日,記者從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官方微博獲悉,大熊貓「雷雷」,譜系號:374,年齡約31歲,於2020年9月9日因病搶救無效死亡。據悉,今年6月下旬,大熊貓「雷雷」第一次癲癇發作。8月中旬,「雷雷」癲癇發作頻次增加,進入9月以來,由於癲癇及老年病的綜合影響導致「雷雷」運動能力喪失,採食、進食困難,需人工輔助進食,身體日漸虛弱。自「雷雷」生病以來,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組織專家、獸醫對「雷雷」進行多次救治,並安排飼養員24小時值班,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特殊護理。9月9日,「雷雷」癲癇持續發作,引發呼吸循環衰竭,經全力救治無效而死亡。
  • 什麼是癲癇?遇到癲癇發作怎麼辦,醫生告訴你
    這個病長年久治不愈,嚴重影響了學習和工作。引起癲癇的原因很多比如各種腦病、腦外傷、缺氧、甚至和遺傳也是有一定的關係的。一些外界原因也是誘發癲癇的原因之一,如大量喝酒、過度勞累、睡眠不足等都會引起癲癇發作。
  • 大熊貓「雷雷」因癲癇發作死亡,曾哺育5仔
    大熊貓「雷雷」因病去世9月10日晚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官方微博發布一則情況說明大熊貓「雷雷」,譜系號:374,年齡約31歲,於2020年9月9日因病搶救無效死亡。圖據@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今年6月下旬大熊貓「雷雷」第一次癲癇發作8月中旬,「雷雷
  • 孩子頻繁發呆愛走神,可能是失神性癲癇發作
    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意識喪失,這都是人們熟識的癲癇發作的典型症狀。然而,在兒童癲癇中還有很多不典型的發作,例如,失神性癲癇發作表現為發呆、走神、翻眼睛等。這些細微的異常表現,如果家長不仔細觀察,常常不能及時發現和識別。
  • 大熊貓「雷雷」因癲癇發作搶救無效死亡
    9月11日,紅星新聞記者從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官方微博獲悉,大熊貓「雷雷」,譜系號:374,年齡約31歲,於2020年9月9日因病搶救無效死亡。今年6月下旬,大熊貓「雷雷」第一次癲癇發作。8月中旬,「雷雷」癲癇發作頻次增加,進入9月以來,由於癲癇及老年病的綜合影響導致「雷雷」運動能力喪失,採食、進食困難,需人工輔助進食,身體日漸虛弱。
  • 嬰兒良性癲癇症狀是什麼樣的
    核心提示:  嬰兒良性癲癇症狀是什麼樣的?癲癇病的發病率較高,尤其是兒童時期,兒童良性癲癇病綜合症可分為家族性和非家族性兒童良性癲癇病。常見的就是嬰兒良性癲癇病,發病時全身抽搐,意識喪失,口吐白沫十分嚇人,當然這是發病嚴重的情況下,有些時候嬰兒癲癇病的初期症狀或者發病前的預兆,家長常常會看不出來,所以應該了解一下該病的症狀。那麼,嬰兒良性癲癇症狀是什麼樣的?
  • 太原癲癇病醫院:癲癇持續發作會導致死亡嗎?
    核心提示:太原癲癇病醫院:癲癇持續發作會導致死亡嗎?眾所周知,癲癇是一種神經性慢性腦疾病。癲癇發作期間有許多臨床症狀。對於不同類型的發作,不同的病人會有不同的症狀。許多病人及其家人意識到癲癇發作。不時有抽搐症狀。實際上,抽搐是癲癇病的典型症狀,但並非每個病人都會有這種症狀。今天,主要向您解釋由癲癇引起的持續抽搐是否會導致病人死亡。
  • 大熊貓「雷雷」因癲癇發作去世 曾哺育5崽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官方微博消息,大熊貓「雷雷」,譜系號:374,年齡約31歲,於2020年9月9日因病搶救無效死亡。 據悉,今年6月下旬,大熊貓「雷雷」第一次癲癇發作。8月中旬,「雷雷」癲癇發作頻次增加,進入9月以來,由於癲癇及老年病的綜合影響導致「雷雷」運動能力喪失,採食、進食困難,需人工輔助進食,身體日漸虛弱。自「雷雷」生病以來,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組織專家、獸醫對「雷雷」進行多次救治,並安排飼養員24小時值班,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特殊護理。9月9日,雷雷癲癇持續發作,引發呼吸循環衰竭,經全力救治無效而死亡,非常惋惜。
  • 癲癇多久發作一次屬於頻繁發作
    核心提示:癲癇多久發作一次屬於頻繁發作?我們醫生再回訪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患者已經是頻繁發作了,還在家裡呆著沒有給患者及時就診,癲癇的頻發發作讓患者痛不欲生。那麼到底癲癇多久發作一次屬於頻繁發作?   癲癇多久發作一次屬於頻繁發作?
  • 孩子癲癇發作 奶奶竟用偏方試圖讓孩子終止抽搐 致其昏迷不醒
    馬菱媽媽說,在當地醫院,馬菱又發作了一次。為尋求進一步的診療,馬菱輾轉到了廣州的醫院就診。而這樣的事情還是屢見不鮮,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突發癲癇,沒有辦法及時冷靜處理,甚至部分家長會採取民間偏方和極端的方法,導致孩子的病情加重。那癲癇到底要怎麼辦呢?小兒癲癇是怎麼回事?
  • 有癲癇能要孩子嗎 孩子會不會遺傳癲癇?
    有癲癇能要孩子嗎 孩子會不會遺傳癲癇?對於女性癲癇病人的告知與建議:為了獲得知情同意並由病人自身作出選擇,儘可能減少誤解,女性癲癇病人及其配偶,一定要獲得有關避孕、妊娠、妊娠、兒童看護以及哺乳等多方面的準確信息與諮詢。    癲癇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 複雜部分癲癇發作的特點
    你可能沒有聽說過複雜部分癲癇發作,今天為大家介紹這種複雜部分癲癇發作的特徵,希望能幫助到癲癇患者。   複雜部分發作通常也叫「精神運動型癲癇」,即有神志不清的部分發作。複雜部分發作是一種較為複雜、多變的發病形式。多數病變(病灶)在顳部(葉),所以又叫作顳葉癲癇。
  • 癲癇發作該怎麼辦
    癲癇發作是非常危急的情況,這時候癲癇患者身邊的人應該採用正確的方法對患者施以救治,比如扶助要倒下的病人,並在其牙齒間墊上軟物避免咬傷舌頭,同時還應該避免強行撬開患者的牙齒,也可以適當的指掐穴位讓患者甦醒,比如人中,合谷等穴位。
  • 癲癇發病與年齡有關嗎
    核心提示:這個問題是很多癲癇患者急於想知道的。癲癇病是日常常見的一種疾病,不僅可見於成人,在老人和小兒也很常見。**指出,癲癇病的發作與年齡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不僅癲癇的發病率與年齡有一定的關係,而且癲癇的發作和類型也與年齡有密切的聯繫。
  • 癲癇真的會猝死嗎
    核心提示:  癲癇會猝死嗎,可以說癲癇發作猝死是挺常見的事情。癲癇患者在生活上突然猝死,和事故無關,那麼就可以斷定為猝死。檢屍也找不出別的原因,就可以認定為癲癇猝死。癲癇猝死不多不少,但卻是一個極可能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