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告一段落:惡的不是孩子,是「壞透了」的父母

2021-01-17 名校家長

文:時光不涼薄

網劇《隱秘的角落》一經開播便火了,豆瓣更是高達9.0分。

這是一部燒腦懸疑劇,起因是三個孩子意外拍下了張東升殺人的證據,以此要挾他拿出30萬,並在要錢的過程中,與其鬥智鬥勇的故事。

隨著劇情的深入,三個孩子的原生家庭被剖析,朱朝陽也逐漸黑化,他是否殺人,成了網友們熱烈討論的點。

三個孩子的人生經歷,也揭露四個最扎心的育兒真相。

一、父母在,家才完整

普普和嚴良的原生家庭最讓人心疼。父母離世後,普普被送到福利院。年幼的她,早早學會了察言觀色,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成熟和心機。

為了給欣欣籌手術費,她和嚴良風餐露宿,像大人一樣承擔著不該屬於他們的責任。

偶爾,她也會想念家人。當朱朝陽抱怨爸爸偏心時,普普羨慕地說:「朝陽哥,至少你還有爸爸,不像我。」

沒有哪個孩子不希望在父母的懷裡撒嬌,被父母愛著吧!

作家劉娜說:「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不一定會憎恨父母,但和那些有父母陪伴的人相比,他們的成長會艱難很多。」

是啊,沒有了父母這座避風港,他們必須要讓自己強大起來,扛起生活的艱辛。

沒有父母的監督,他們分辨不了對錯,很容易誤入歧途,釀下大錯。

就像嚴良的父親因為吸毒被抓,嚴良被迫住進福利院。因為沒有父親的管教,他學會了小偷小摸。

如果不是陳警官的監督和糾正,嚴良很有可能在問題少年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作家麥家說:「青春期就是一個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

我們作為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炸彈的這樣一個階段。」

青春期的少年,正是樹立正確三觀的時候。父母的陪伴和引導,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普普和嚴良的經歷也提醒著為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愛惜自己的生命,不做為非法亂紀的事情。

唯有家在,父母健康長在,孩子在愛的滋養中長大,才能順利度過青春期,學會承擔肩上的責任,成為國家的棟梁。

二、父母的驕縱,是對孩子最深的傷害

劇中一段場景,讓人印象深刻。

朱晶晶一出場,就故意踩了朱朝陽的鞋子。王瑤喊她道歉,朱晶晶卻理直氣壯地說:「我才不道歉呢,我又不是故意的。」

王瑤不僅沒斥責女兒不懂事,還冷嘲熱諷地說:「他又不像你,每天都有新鞋穿。」

欺負別人,母女倆反而理直氣壯。

正因為朱晶晶完全繼承了母親的自私和刻薄,才導致了後面悲劇的發生。

普普知道朱晶晶就是欺負朱朝陽的妹妹後,故意把她騙到五樓的雜貨間,警告她對朱朝陽好一點。

普普得知她和趕來的朱朝陽是一夥的,趾高氣昂地說:「你們倆等著,我要叫我爸,讓他打死你。」

朱晶晶知道朱朝陽的軟肋,還故意激怒他:「你不是想和我搶爸爸嗎?爸爸都和我說了,他只喜歡我,根本不喜歡你,他討厭你,討厭你……」

因為朱晶晶的任性和逞一時口舌之快,最終從樓頂墜亡。

陳柳環 在《蘿鈴的魔力》中說:「人們總愛把小孩子的惡劣行為當做淘氣、調皮,往往一笑置之、不予管教,殊不知這也是人性的汙點。」

父母對孩子的縱容和溺愛,會讓孩子沒有邊界感和原則問題,無形中觸犯了別人的底線而不自知。

父母真心愛孩子,就要教育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不欺負他人,不挖苦貶低他人,懂得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

孩子總有一天會獨自踏入社會,父母不捨得管教孩子,將來社會替你管教時,會讓你後悔莫及!

三、成績不代表孩子的一切

因為朱永平出軌,周春紅心生怨恨,和他離婚後立志要將朱朝陽培養成學習優異的孩子,在他面前替自己爭一口氣。

周春紅強迫朱朝陽每天都喝牛奶,不讓他看學習以外的書。

朱朝陽性格孤僻不合群,甚至被同學欺負孤立。

老師向她反映問題,她沒有反思自己的育兒方式,反而理直氣壯地回懟老師:「孩子的任務不就是學習嗎?交朋友是上大學以後的事。那些孤立朝陽的,都是羨慕嫉妒我們。」

在她眼裡,成績就是孩子的一切。

她不關係心孩子的生活和心理成長,整個暑假,朱朝陽做了這麼多事,身為孩子的監護人她卻不曾發現過普普和嚴良的存在。

她更不知道朱朝陽經歷了怎樣的危險,心理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周春紅看似陪伴在朱朝陽身邊,卻從未走進他心裡。

她以為朱朝陽什麼都不懂,甚至打著愛孩子的名義,寧願在外面偷情,也不願公布兩人的關係。

當朱朝陽知道周春紅偷情的事時,誠懇地對她說:「你可以告訴我的。我其實都懂得。」

周春紅沒發覺兒子長大了,反而怒斥他:「你懂什麼?你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大學,這樣什麼事都沒有了。」

武志紅說:「愛和陪伴遠比教育更重要,一個健康和諧而親密的親子關係是一個孩子人格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內容。」

當父母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長,很容易導致孩子性格變得孤僻,甚至出現心理問題。

朱朝陽不合群,不懂得人際交往,就是母親「成績至上」的掛念導致的。

孩子也有情緒和自己的想法,允許孩子表達,快樂做自己,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才是父母愛孩子最好的方式。

四、父愛缺席,是孩子一生的隱痛

如果周春紅愛孩子的方式不對,父親朱永平就是不配為人父。

朱永平再婚後,將所有精力都傾注在嬌妻和女兒身上,連朱朝陽考第一名都是從別人嘴裡得知。

朱朝陽的衣服爛了,鞋子壞了,他從來都沒注意過。

網友們推測,朱晶晶就是被朱朝陽推下去墜樓而死的。

因為她嫉妒朱晶晶可以完全享有父親的愛,她可以撒嬌任性,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不像他,連見父親一面都難得,更別提讓父親陪著他玩了。

朱晶晶死後,朱朝陽和朱永平談心時說:「我努力學習是因為我覺得我不夠乖,如果我那時候更懂事,你們是不是就不會分開了?」

朱朝陽為了讓爸爸喜歡自己,努力讓自己變得懂事,乖巧,哪怕被朱晶晶和王瑤欺負,也不敢告訴他。他怕朱永平生氣,再也不理他了。

如果朱永平能對兒子多一點關心和疼愛,或許朱晶晶就不會死。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副研究員趙霞認為:「心理學上,父親被看作是孩子掙脫母親懷抱的關鍵動因,是幫助孩子走向外部世界的橋梁。

孩子能夠形成勇敢、自信、果斷的個性,離不開父親的影響。」

夫妻因為感情不和離婚,可以理解。可這不是父親缺席孩子成長的理由。身為人父,你把孩子帶到人世,就要承擔起父親該有的責任。

離婚不離愛,唯有真正參與到孩子的生活,讓孩子感受到父愛的存在和陪伴,孩子才能在父親的影響下形成健康的人格,做一個善良勇敢的少年。

曾看過一段話:與其說教育是大學的問題、中學的問題,不如說,首先是家庭的問題。

每一個家庭的裂痕與缺陷,都會在孩子身上形成投射。相比於孩子的成長,更需要的,是家長的成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的人生影響深遠的人。

想要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首先要愛惜的自己的身體,父母在,家才在。

其次,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不溺愛,不驕縱,不以成績論成敗。

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勇敢,做一個積極陽光的人,比成績更重要。

最後,父母的婚姻出現問題,不要讓孩子承擔離婚的後果。孩子是無辜的,父母離婚不離對孩子的愛,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做一個合格的父母,不讓等孩子長大了再想彌補,為時晚矣!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可愛又殘忍,單純又恐怖的小孩!
    該劇主要講述了沿海小城的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時無意拍攝記錄了一次謀殺,他們的冒險也由此展開。撲朔迷離的案情,將幾個家庭裹挾其中,帶向不可預知的未來......
  • 現實版《隱秘的角落》,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交朋友要謹慎
    這難道就是《隱秘的角落》的現實版本嗎?不是我們當家長的過度解讀,過分擔心,只是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這樣一種孩子,他們有著惡魔一樣狠毒的心。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那種反社會的人格,只是我們擔心自己的孩子一旦遇上她,後果就會不堪設想!所以,我們家長在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玩等各方面的安全之外,也千萬不要忽視了孩子身邊的玩伴,有時候,危險往往也會潛伏在孩子的玩伴當中。
  • 隱秘的角落—三個孩子代表的意義不同,隱藏在劇情中,你看懂了嗎
    一個年僅14歲的孩子,心機如此之重,邪念如此之深,惡意如此之多,心地如此之惡,情感如此之薄,試問,誰的內心還會平靜?那只是一個孩子啊!一個擁有不高興了就作,就鬧,就說,高興了就跑,就跳,就笑的年紀啊!最後,只剩下第三個孩子——嚴良。
  • 《隱秘的角落》原著:《壞小孩》裡的三個小孩有多壞?
    隱秘的角落相信很多人都已看完了《隱秘的角落》。可以說,《壞小孩》和《隱秘的角落》,是兩個完全天差地別、迥然不同的故事。《壞小孩》裡的三個孩子,真的壞透了。相比而言,丁浩是三個孩子裡內心最單純、頭腦最簡單的一個,關於他的戲份不多,就是在普普和朱朝陽的指示下,參與了幾場殺人計劃,最終成為了朱朝陽的替死鬼。
  • 豆瓣評分9的最牛國產劇《隱秘的角落》:這25條人生道理細思極恐
    今年最牛的國產劇,就是《隱秘的角落》了,豆瓣評分超過9分的國產劇,影史上其實沒有幾部,但《隱秘的角落》就是其中之一。看完《隱秘的角落》後,覺得這部劇應該叫《不幸的原生家庭的千萬種不幸》。因為這部劇太有教育意義了,建議全體父母都看一看,別再讓家成為最傷人的地方。 1.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隱秘的角落》:「壞小孩」都從哪來的?
    作為引起整個案件的始作俑者,這個算不上「小孩」的成年人更「壞」,而他的「壞」一方面與朱朝陽的形成某種隱秘的聯繫;另一方面相比於朱朝陽,他似乎更像是個「小孩」,因為我們會發現雖然他是幾起謀殺案的真正兇手,但與此同時他卻又似乎是一個頗為「單純」之人,並主要體現在他的偏執上。
  • 盧熠翎淺談《隱秘的角落》:父母是我們生命的來源,也是愛的來源
    卡爾·榮格曾經說過,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越大,孩子長大之後,就越傾向於按照幼年時候的世界觀來感受和觀察世界。因此,在個人心靈成長上,作為個體的第一關,其實就是重新回顧原生家庭,療愈原生家庭的創傷。張德芬空間合伙人兼CEO盧熠翎,在觀看了《隱秘的角落》後,不禁感嘆: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未來。
  • 《隱秘的角落》裡到底有沒有「壞小孩」?
    圍繞「朱朝陽壞不壞」這個問題,我們倆動用腦中所有關於這部劇的細節,搜集了媒體對導演團隊的採訪,還截圖知乎上的相關回答試圖說服對方認同自己的想法。上一次這麼激烈的爭論,還是我們說《青春有你2》和《創造營2020》哪個更好看的時候。今年6月,懸疑劇集《隱秘的角落》初上線就引發了大量安利和討論,目前豆瓣評分為8.9。
  • 好學生變成壞小孩:《隱秘的角落》告訴你孩子的朋友圈有多重要
    最近網劇《隱秘的角落》大火,秦昊飾演的張東升,一個看起來溫文爾雅的少年宮老師挽留妻子失敗,便設計把嶽父嶽母推下山崖,最後還偷換了妻子的藥,讓她遊泳時溺水而亡。光這些情節已經足夠刺激人們的神經,但這只是開始,張東升推嶽父嶽母的計謀卻被三個外出玩耍的孩子拍到了。這也成了他們命運的轉折點。
  • 《隱秘的角落》 每個人性都有看不見的隱秘,每顆心都有陰暗的角落
    婚姻裡這樣教唆孩子的父母很多,當面或背後嘀咕孩子的配偶,潛意識讓孩子感覺自己的配偶不優秀,造成婚姻裡的對方在自己家庭地位低下。 在婚姻裡,他或她看不見對方的優點,只看見了缺點。缺點大到婚姻就是人生一條最失敗的路。 婚姻處在關起門來過日子,外人不知道 。
  • 《隱秘的角落》大結局解析 隱秘的角落全集劇情解析及謎題匯總
    最近《隱秘的角落》這匹國產黑馬,可以說是大火了一把,所有社交媒體到處是它的影子,而它的評分也是直接衝上了9.0,。《隱秘的角落》改編自懸疑推理小說《壞孩子》,作者紫金陳,為了能夠順利播出,《隱秘的角落》較於原著也做了很多的改動。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隱秘的角落》和《壞孩子》之間的劇情差。
  • 《隱秘的角落》:父母行為,朋友三觀,讓「懂事」孩子走向不歸路
    文 | 閉上眼89孩子總會把父母當做最可信賴的人,父母的行為往往在孩子心靈上起著決定的作用。「嗨,你看過最近比較火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沒?聽說老好看了。」「我最近在追一部《隱秘的角落》電視劇,挺好看的,推薦給你。」「怎麼朋友圈都在發有關《隱秘的角落》電視劇,真那麼好看嗎?」
  • 豆瓣9.0分《隱秘的角落》:小孩變壞,從父母不稱職開始
    這是《隱秘的角落》裡學霸朱朝陽的媽媽對老師說的一句話。《隱秘的角落》在豆瓣評分高達9.0,算是為數不多的高分國產電視劇。電視劇改編自小說《壞小孩》,講的是上門女婿張東升,把嶽父嶽母推下山崖佯裝成意外,本以為天衣無縫,誰料想作案過程被三個孩子錄了下來,由此展開一場精心設計的布局,善與惡的較量。
  • 審查7次才上映的隱秘的角落:真正隱秘的是什麼?角落又指什麼?
    近日,一部國產懸疑劇《隱秘的角落》打破了這個沉寂的夏天!連朋友和我見面打招呼都成了:「看《隱秘的角落》了嗎?」嚇得我抓緊拿起手機補作業。首播至今,依然佔據著一周華語口碑劇集榜單第一名,並獲得了豆瓣評分9.0的肯定。
  • 導演辛爽:「隱秘的角落」最終會有陽光照進來
    談改編:並非探討「純粹的惡」《隱秘的角落》是辛爽執導的第一部長篇劇集。劇本吸引他的原因很簡單,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那就是「三個孩子在暑假髮生的故事」。「它能勾起我小時候的一些回憶,全中國的孩子,無論南北,對暑假的感覺都很強烈:陽光很曬、很熱,會流很多汗,不愛在家待著。關於暑假的故事都會有代入感。」
  • 隱秘的角落:拒絕溝通和情緒失控,是孩子性格缺陷背後的「推手」
    最近,在頭條上看到知名作家、出版人洪晃推薦電視劇《隱秘的角落》時拍的一個視頻,她的核心觀點是:「中國式家長,拒與孩子溝通,固執維持自我人設。」並解釋:「我在看這個劇的時候,最有感觸的一點,就是家長有什麼事情,應該直接跟孩子講。」還現身說法,說自己就出身在一個父母離婚的家庭裡,當時父母沒有告知自己實情,但自己是有感覺的,所以10-12歲一直過著焦慮的生活。
  • 《隱秘的角落》人性的陰暗面
    《隱秘的角落》的故事的開端,是一位中年人正在陪父母遊玩。等爬到山頂,他還積極幫父母拍照片留念,陽光明媚,風聲和煦,一切也顯得如此自然美麗。可下一秒,他卻驟然把兩位老人推下深淵!隨著故事線往下展開,你會發現,在灼熱的陽光之下、在孩子純真的笑臉背後,竟然還有連成年人都難以窺探的深淵——人性的陰暗面。天主教教義的七個原罪,這七個與生俱來的原罪伴隨我們一生,不分貴賤,每個人都會有,分別是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和色慾,經典電影《七宗罪》就是圍繞這七個原罪展開的。《隱秘的角落》這部劇也把這七宗罪發揮得淋漓盡致。
  • 為什麼說《隱秘的角落》有電影感?
    《隱秘的角落》播出後關於它的深入解讀,也在網絡上鋪天蓋地地展開了,不少人認為,這部電視劇已經不能僅僅限於「劇」的範疇,而使用「電影感」來形容這部電視劇。將一部電視劇拔高到了電影的高度,自然是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反對的人則認為,一部電視劇真麼樣也不具備電影的質感,那麼對於廣大吃瓜群眾來說,「電影感」到地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當我們說《隱秘的角落》有電影感時,我們是在說什麼?
  • 《隱秘的角落》細思極恐:暗黑的童話,還在人生中繼續
    一路熱搜的《隱秘的角落》已劇終,但關於童年的討論仍在繼續。這部劇把童謠唱得人心發瘮,將天真無邪的童年泡沫戳破,一步步地去試探少年與惡的距離。當大結局片尾打出「獻給童年」這四個字,入戲較深的網友彈幕回應:「不敢要」「別了吧……我的童年很美好」,還有人反問「導演你的童年經歷了什麼」。一首《小白船》唱出的恐怖故事。
  • 《隱秘的角落》三隻小雞和狐狸的故事 動畫片結局暗喻了最後結局
    《隱秘的角落》三隻小雞和狐狸的故事最近一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可算是好評如潮啊,不僅各位實力派演員沒有讓觀眾們失望,演技非常給力,連三個小孩子的演技都是沒得挑的,整部作品帶給觀眾們的除了震撼就是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