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仿生機器人,能像海葵捕捉獵物一樣抓取物體,比機械手指靈活

2021-01-17 呱呱說科技

目前大部分機器人是通過機械手指來抓取物體的,這種方式比較接近我們人類的抓取模式,但是卻存在著精度不夠、靈活度低、成本高的缺點。那麼,有沒有其他的抓取模式呢?顯然是有的。最近清華大學和西南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就設計了一種新型仿生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像海葵捕捉獵物一樣抓取物體。這種採用新的抓取模式的機器人不僅靈活,而且能夠達到很高的精度,有著巨大的潛力。

這個機器人的外觀十分普通,看起來就跟一個圓柱形的橡膠套筒差不多。這個套筒有兩層皮膚,分別是向內和向外的皮膚,這兩層皮膚之間是液體。那麼,你可能會問,它是怎麼抓取物體的呢?原來,套筒的內層皮膚上會連接一個環,環上又連了一個杆,當杆被向上拉動的時候,環就會把內層的皮膚向上拉,這樣環面底部的外層皮膚就會向內滾動,皮膚就會起皺,然後從四面八方包裹物體、將物體輕柔地抓起。

當然了,如果只能抓取物體,不能釋放物體的話,這個抓取機器人也是不完善的,因此這個機器人還能夠釋放抓取的物體。其操作也很簡單,只要將杆向下推動,環就會向下移動,隨後皮膚就會慢慢地向外滾動,將物體「吐出來」。科學家們之所以會這麼設計抓取機器人,是受到了自然界的海葵的影響,因為海葵可以通過捲曲皮膚的方式捕捉不同大小、形狀的獵物,所以科學家們就設計了這樣一款抓取機器人,可以用來抓取物品。

這種新型仿生機器人的出現有很大的意義,因為目前通過機械手來抓取物品的時候,不容易抓取那些形狀不規則的物品。而且機械手在抓取物品的時候每根手指上分布的力往往不同,機械手指和物品的接觸面又小,因此應力是比較集中的,就可能出現在抓取有些脆弱易碎的物品時,不小心將物品捏碎了的情況。

而用這個模仿海葵的機器人來抓取物品的話,就不會有這方面的擔憂了,因為它的皮膚內部是液體,所以它是比較柔性的,可以適應不同形狀的物體。而且它是通過全方位包裹的方式來抓取物品的,皮膚與物品的接觸面積很大,因此應力會均勻分布,不會出現因為應力集中而將物品捏碎的情況。

這種新型仿生機器人的潛力是巨大的,因為它的成本不是很高,而且結構也不是很複雜,如果要量產的話製造起來會比較容易。更厲害的是,它還可以在一些傳統機械手不方便工作的地方正常運行,比如狹窄空間。而且如果能製造出納米級換面的話,它還能實現抓取或者釋放單個細胞,是不是很厲害呢?小編覺得,如果它的精度能達到抓取細胞的程度的話,那以後說不定可以將它用於醫療器械,畢竟做手術時就需要精細操作。這樣一來,以後人類的醫學水準說不定也能隨之上述。

相關焦點

  • 「蛇型」 機械抓取器誕生,靈感來自象鼻,可抓取比自身重220倍的物體
    近日,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團隊研發了一種柔軟的織物機械抓取器,它可以像象鼻一樣抓取和釋放物體而不會將其損壞。 機械抓取器是一種仿生工具,它的外形酷似一條蛇,設計靈感來自於研究人員對自然界中諸如大象、蟒蛇、章魚等動物肢體行為的觀察。
  • 體感隨動機器人問世!連手指都能和人類一樣「靈活」
    《環太平洋》這一科幻大作,相信很多小夥伴肯定都看過了,講述的是未來的人類世界遭受怪獸的侵襲,當人類發現怪獸正在從地球深處慢慢醒來並且威脅人類生存的時候,創造出了"機甲獵人",利用巨大機械士兵來對抗怪獸大軍,由兩名腦部神經網絡互相串聯(浮動神經元聯結)的操縱者同步操作戰鬥機械士兵,利用儀器來檢測怪獸的級別與代號
  • 黑科技:氣動機械臂,抓的就是你
    今天咱們就看看國外兩家的軟爪機械手:氣動機械臂。 美國Soft Robotics公司 Soft Robotics成立於2013年,成立之初主要將柔性機器人技術應用在醫療器械,特別是外科手術器械的開發上。
  • 機器人研發的難點與創新
    1.以視覺觸鬚傳感來校準製圖——仿生觸鬚機器人  對於那些要在現實世界中長時間工作的觸覺機器人系統來說,能自動糾錯校準是其保持長期穩定的前提,Bellabot就是這類機器人。它像個由許多「眼球」組成的大「複眼」,每個「眼球」伸出一根仿生觸鬚,由電動人造肌肉驅動,通過攝像機提供視覺錯誤反饋,還有一個標準的工業機器人操作臺。
  • 你見過會抓蒼蠅的機器人嗎?
    據《通訊-材料》最新發表的一則技術研發成果論文顯示,相關研究人員已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的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行走、遊泳、漂浮,還可以捕捉活體蒼蠅,研發團隊聲稱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手指也能滾動?斯坦福會搖骰子擰瓶蓋的機械手出 V2 了
    你印象中的「機械手」能做什麼?能把場上的球撿到筐裡。能將小方塊壘起來。還能轉筆。但整個過程看上去似乎還不算特別流暢靈活。為使機器人更好地完成定位和抓取物體的任務,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一種機械手。不同於傳統機械手,其「指尖」為鉸接式的主動驅動滾輪,自由度(DoF)為 3,可實現對物體無限的旋轉與抓握。論文入圍了四大獎項,最終斬獲最佳學生論文獎(Best Student Paper Award)和最佳機器人控制論文獎(Robot Manipulation)。
  • 以大自然為師 可上天入地的11款仿生機器人
    1.翻滾機器人BionicWheelBot  德國自動化技術廠商Festo推出了一款仿生機器人BionicWheelBot。該機器人模仿一種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蜘蛛,這種蜘蛛不僅能在地面正常行走,還能翻滾著前進,在平整的地面上,其翻滾的速度是行走速度的兩倍。
  • 「蛇形」軟爪僅8.2g,能舉起超自重220倍的物體!一年半內有望投入商用
    因其在狹小封閉空間的出色表現,這款抓手在工業易碎物品抓取、狹窄空間探測、油氣開發、野外勘探、抗險救災、醫療輔助、下水道建設等方面有著相當廣泛的應用前景。▲機械軟爪原型機的抓取能力試驗。A-L展示了原型機通過纏繞的方式抓取物體的表現。
  • 擎天柱、機械蛇、仿生蝙蝠,一大波奇葩機器人來襲!
    「機械蝙蝠」來襲,費斯託又一仿生黑科技費斯託(Festo)作為成立了90多年的德國工業自動化公司,繼承了德國人在工業製造和機械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主要提供工業氣動原件和系統的費斯託總能在科技領域拿出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繼前兩年的仿生蜻蜓、仿生蝴蝶後,費斯託又在今年推出了仿生狐蝠!不禁讓人感嘆費斯託要在仿生機器人這條黑科技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 仿生魚機器人:像千足蟲一樣爬行,也可像魚一樣在水裡遊泳
    要是有個人能為我們先探探路,讓我們有個準備那就好了。那巧了不是,真的有這麼一個先鋒可以為我們保駕護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個探路先鋒實際上是一個小機器人,它是由紐約一家功臣公司研發的,外形奇特,黑色的外觀非常炫酷,很像是一條魚。
  • 一種「壓電材料驅動的微型夾爪」可抓取自重30倍的物體
    微型機器人夾爪 小科普:壓電效應(英語:Piezoelectricity),是電介質材料中一種機械能與電能互換的現象。壓電效應有兩種,正壓電效應及逆壓電效應。逆壓電效應指的是,通過電場作用而產生機械形變的過程,即當在壓電材料表面施加電場(電壓),因電場作用時電偶極矩會被拉長,壓電材料為抵抗變化,會沿電場方向伸長,是一種從電能到機械能的轉化。顯然,在這項研究中,採取的是逆壓電效應。
  • 採用3D列印製造出仿生的類人機器手指
    這一人造的肌肉在使用時需要具有驅動功能的手指的肌腱也可以採用列印實現。同時採用一個測試平臺來比較模擬和列印的原型之間的結果。這一基礎性的工作為新型的機械手(機器人)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可以實現製造和組裝的自動化化。
  • 受大象鼻子啟發:這個機械手爪能像老手一樣夾起一顆葡萄
    受益於這種啟發,來自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打造出了一個機械手爪,它可以抓取從注射器到錘子的一切東西。 醫學機器人專家Thanh Nho Do在新南雪梨大學周一的一份聲明中說道:「我們新型的柔軟織物夾持器薄
  • 仿生假肢能開鎖、寫字、用電鑽!真手假肢傻傻分不清?
    一、一周熟練使用,能恢復超九成手部功能 Hannes是一種擬人化、多關節的手部假肢系統,覆蓋手部和手腕部分。Hannes最主要的特點是其柔軟性,以及它具備的動態適應抓取不同形狀物體的能力。
  • 仿生機械臂,靈感來自大象的鼻子
    這款仿生機械臂(Bionic Handling Assistant)的設計靈感就來源於大象那靈活的鼻子。這款機械手,或者叫機械「鼻」更合適一些,由三條中空的管線組成。而這三條不同管線則可以通過充放氣來實現整體的伸縮和彎曲。而在機械鼻的末端則有額外的軟管來完成精細的抓取動作。由於軟管是由聚醯胺構成,所以整個機械的重量會很輕。
  • 機器人大會「仿生」家族聚集,老鷹一飛沖天,水母遊動自如
    2017年的機器人大會上,一款可愛的水母機器人被一名好奇的熊孩子拉拽誤傷,沒能完成最後的演出,而這次小朋友們又將有機會與可愛的智能「水母」重聚。老鷹機器人一飛沖天拉動拉杆,推下油門,隨著遙控器上的兩下操作,一隻翼展2米的「老鷹」在D館上空徐徐飛過。「這個機器人就像一隻真的老鷹那麼拉風!」一名五六歲的小朋友喊道。
  • 波士頓動力的「狗」,哈佛大學的「蟑螂」,機器人和動物的那些事
    近幾年,西方軍界紛紛對微小型魚類的仿生機器人技術的研究開發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海洋動物的這種推進方式具有高效率、低噪聲、高速度、高機動性等優點,成為人們研製新型高速、低噪音、機動靈活的柔體潛水器模仿的對象。
  • 天津大學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探究竟
    記者2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昆蟲複眼視覺系統在原理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視場角大,時間解析度高,運動目標探測靈敏等優點,使其在一些軍用及民用場合具有其它成像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
  • 天大科研人員研製出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視覺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昆蟲複眼視覺系統在原理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視場角大、時間解析度高、運動目標探測靈敏等優點,使其在一些軍用及民用場合具有其它成像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昆蟲複眼快速感知物體運動軌跡的機理尚不明確。
  • 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 機器人樂隊吸睛
    大會匯集了21家國際機器人組織、160多家國內外知名機器人企業、300多位業內專家、16個國家4萬多名參賽選手。  現場  仿生狐蝠飛行 機器人樂隊演奏  從大會主入口進入會場,左手邊是一隻龐大的機械臂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