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要求我們在高中學好數學,要對數學課本加以重視,除此之外,作為學生更要養成良好做數學筆記的習慣。
對絕大數學生來說,思想上根本就沒有做數學筆記這一回事,認為數學課聽懂了,下課做做練習就可以了;僅有少部分勤快學生對做數學筆記的認識卻是: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黑板上寫的,完完整整的記下來就結束了。一旦要形成上述的兩種思想,學好數學能力在慢慢消退。那麼你怎麼做數學筆記呢?又該記些什麼呢?
1、課前預習筆記。
一說到預習,很多學生不屑一顧,覺得沒那個必要,自己在初中時從不預習,上課也照樣聽得懂,課後多做做數學題,照樣能考高分。不能不說這有一定的道理,但對高中數學來說,這樣做下去必然走向題海戰術那一套,當然了你要是很享受做題那種快感,下面的內容你就可以不用看了。
經過高中數學課的人都應該知道,高中數學課速度又快內容又多。此時我們如果不認真做好預習工作,老師上課的內容要麼你跟不上,要麼你跟上了等到下課就忘了。因此,做好課前筆記很重要。
在預習新課的內容,不是囫圇吞棗的看一遍,草草了事。下面以二次函數為背景為例,預習自學有關指數函數及其性質來詳細闡述這一點,請看下圖中的表格所示:
按照這樣的模板步驟,我們在預習指數函數時就有路可尋了,不至於無從下手。上面表格總結出來,就是要求在預習新內容的時候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記下自己預習時掌握不好的或者忘記的舊知識;這是預習的複習環節,鞏固舊知識,為新知識做好準備工作,找出要上的新知識與已上的舊知識有著何種關係;
(2)通過對基礎內容的把握,自己分析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上課時看看老師講的重點難點是否和自己的一樣;
(3)學會思考新課內容主要用了哪些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方面的掌握會讓你遠離題海戰術,找到數學問題的本質;
(4)記錄下自己預習不懂的知識點、舉例說明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無法解決的難題,做到在課堂上實現有針對性的聽課,提高聽課效率;
(5)嘗試做教材的基本練習題和每節A組習題,一方面檢查自己的預習成果,一方面從練習中發現問題。
2、課堂聽課筆記。
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絕對不是「記」在本子上就結束了,不要只顧著抄老師的板書和光記下結論和公式。想想應該記住什麼,要記的內容怎麼記?而做好這些,首先要「聽」!「聽」和「記」是兩個方面,切莫只「記」不「聽」,也不要只「聽」不「記」。「聽」是基礎,「記」是記老師所講和自己所想,是總結,聽記兩者相輔相成。
例如,在前文指數函數的預習階段:一是會忽視了指數函數的奇偶性,二是尤其對a的取值範圍不同,得出的函數圖像容易混淆,理不順。此時,我們要認真記下老師的分析內容,並加以歸納筆記,如下圖所示:
上面的這些內容在學生眼裡往往覺得很簡單——根本就沒有必要去記筆記。但他們一定沒有意識到之所以簡單是這是一節新課,老師講解的很詳細,學生自己聽的很認真這兩個主要因素導致的,因此上課的時候記得尤為的清楚,而這種記憶卻是短時記憶,隨著後面的內容越來越多,加之不及時複習,對之前學習的內容的保持越來越少,最終遺忘。
老師在課堂講解的主要內容和補充內容、不理解的地方以及老師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分析和總結等,都是課堂上要記住的重要內容。除此次之外,學生還應記下自己的思想「突發性」,例如一道題老師講過的方法是一種,自己從中感悟到其他新的地方和新的想法,這些都應該記下來,課後深入思考,向老師請教,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對自己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極大的益處。
3、課後筆記的整理。
預習筆記和課堂筆記做好了,當你這兩項做好後,千萬別以為筆記就結束了,把筆記本往旁邊一扔,拿起筆去刷題了,否則所有的筆記將會前功盡棄了。這些知識點與知識點間的碰撞,你的想法思想和老師的想法思想的碰撞,這些都是你進步的鋪路石,如果說前兩項是挖寶藏的過程,那麼這一項就是你收穫的寶藏。
所以做好了筆記,課後必須有總結和歸納。一方面使課前和課後知識的做出一個整合,以及對內容的補充和課後的深入思考,這樣能夠對新知識點鞏固和理解,避免日後對知識點模糊不清情況的發生;另外一方面能夠對數學課本、課堂筆記和老師所講三者有機的相結合起來,得出自己的感想和所悟。
淺談學好高中數學策略——為什麼要對高中數學課本如此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