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鬥魚虎牙靴子落地:鬥魚或主導新公司,遊戲直播走入後合併時代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宋婉心
編輯 | 楊錦
持續了半年時間的鬥魚虎牙合併傳聞,終於靴子落地。
10月12日,鬥魚和虎牙宣布正式接受大股東騰訊提出的合併邀約,進行戰略合併。
公告顯示,合併後新公司採取聯席CEO制度,鬥魚CEO陳少傑和虎牙CEO董榮傑,將共同出任聯席CEO,陳少傑加入合併後新公司董事會。鬥魚和虎牙的產品和品牌仍將保持相對獨立運營。
鬥魚虎牙雙方將按照1股鬥魚ADS換0.730股虎牙ADS的比例進行合併,根據該換股比例,鬥魚現有股東和虎牙現有股東將在合併後公司中各佔50%的經濟權益,隱含的對鬥魚的估值和虎牙市值相等。
據公告顯示,虎牙和鬥魚的董事會根據各自特別委員會的一致建議,批准了合併協議和合併。合併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鬥魚還將舉行特別股東大會對此合併進行投票表決。
在籤署此合併協議的同時,鬥魚與騰訊還籤署了關於企鵝電競業務的轉讓協議,騰訊將以5億美元的價格將企鵝電競業務轉讓給鬥魚。騰訊通過收購各方股份,成為合併後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將擁有60%以上投票權。
鬥魚主導?
合併協議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虎牙將通過以股換股合併收購鬥魚所有已發行股份,包括由美國存託憑證(ADS)所代表的普通股。如果合併完成,鬥魚在合併前已發行的股份及ADS將取消,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並將從納斯達克退市。
雖然從換股方案來看,是保留了虎牙的上市主體,但有投行人士表示,騰訊把控著虎牙,用虎牙收鬥魚股票可能考慮的是規避股權分散,而競核也曾報導稱,虎牙已經沒有可以拍板的領軍人物,實權主要被新派駐的騰訊系高管掌控。
此前8月10日,歡聚集團宣布將3000萬股虎牙B類普通股轉讓給騰訊,但仍保留持有了3800萬股,易觀分析師廖旭華向搜狐科技表示,歡聚的意思比較明顯,即保留少數股權,作為參股股東。
從4月騰訊成為虎牙最大股東開始,關於鬥魚和虎牙合併的消息已經不是秘密,而合併之後,兩家頭部公司在新公司的話語權才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一位業內人士曾告訴搜狐科技:「儘管當時鬥魚和虎牙都拿到了騰訊的投資,但鬥魚拿的是戰略投資部的投資,而虎牙拿的是IEG(騰訊互娛事業群)的投資,由於IEG是遊戲業務部門,所以當時戲稱』虎牙是親兒子』,但現在哪家更受青睞,還說不好。」
儘管鬥魚、虎牙兩家公司高度相似,但從企業基因、運營風格等方面依舊存在差異。
虎牙沿襲了YY的公會傳統,所以相比於鬥魚,虎牙的公會體系更健康。相應的,二者主播運營的方式不盡相同,一般來講,直播平臺籤約模式有兩種,籤約金合同和禮物流水合同,前者適合頭部大主播,後者適合腰尾部主播。
針對第一種,鬥魚對主播會有KPI要求,「主要看ACU(平均每分鐘同時在線人數)、每個月小時時長數,而在虎牙,有兩種形式,分為板塊排名合同和人氣值合同,前者根據人氣高低,劃分不同梯度值,給到主播不同金額,後者是與主播籤約一個ACU人氣合同,達到了,給多少金額,有一個最低最高值的整體額度。」前述業內人士告訴搜狐科技。
從雙方二季度財報來看,虎牙在營業收入上依舊保持領先位置,但且該季度的月活用戶,虎牙實現對鬥魚的反超,而在毛利率和淨利率等指標上,雙方已經十分接近,且不管是活躍用戶,還是總營收,兩家的環比增長率趨於平緩。
2019年3月,騰訊在內部成立了直播事業部,據悉,成立這個事業部最大的任務,即是將包括企鵝電競在內的三大平臺進行整合,同時,協調三家平臺的資源。
對直播平臺而言,最主要的資源就是主播。此前,鬥魚虎牙之間互挖主播的內耗現象嚴重,造成惡性價格戰,雖然虎牙上市後,這種狀態得到緩解,但兩家合併後,誰家模式能成為主流,誰家能獲得更多資源傾斜,都將左右著主播自身利益。
騰訊掌握主播定價權後,哄抬身價的情況會緩解,籤約金會大幅度縮水,有利於遊戲生態,但另一角度看,這也導致,除了騰訊手中的平臺,主播幾乎沒有選擇空間,「後面主播跳槽的情況,會越來越少,而且他們自身也會考量跳槽成本。」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而當下,騰訊採取各自獨立運營的「TME模式「整合鬥魚虎牙,即是為了儘可能保持各自平臺的容量,減少主播流向競爭對手的可能性。
新格局、新對手
從競爭格局來看,整合超百億市值的直播平臺之後,騰訊並非高枕無憂。
在遊戲直播領域裡,騰訊的眾多被投公司中,鬥魚、虎牙並不是騰訊在遊戲直播領域的全部布局,快手、B站均已經介入遊戲直播,其中快手的增速已經不能小覷。
據小葫蘆大數據顯示,快手在活躍主播、禮物收入、禮物人數等維度的數據已經達到鬥魚和虎牙兩者之和,以今年4月為例,快手遊戲主播開播數達180餘萬,而鬥魚虎牙分別為65萬和83萬,快手主播禮物收入總計19億,鬥魚虎牙分別為7億和8億。
去年7月,快手官方表示,快手站內遊戲直播移動端日活躍用戶破3500萬,遊戲視頻用戶日活達5600萬,而根據QuestMobile數據,截止2019年6月5日,鬥魚的日活數為1500萬、虎牙的日活數為1100萬,快手日活也遠超鬥魚虎牙之和。
然而比較微妙的是,儘管快手和B站都是騰訊的被投公司,但二者又和騰訊保持著安全距離,警惕騰訊與自家業務的競爭,一邊,騰訊一直不放棄對微視的扶持,這讓快手難以放下戒備,另一邊,B站在阿里和騰訊之間竭力保持平衡,控制著自身投票權。
這意味著,拋開直播業務體量依舊較小的B站,快手依然可以稱得上是鬥魚、虎牙強有力的對手,雖算不上正面應戰,但也值得騰訊防範。
用戶跟著主播走,快手是否具有長期競爭力也需要從主播來看。據小葫蘆數據顯示,9.2萬頭部主播中,鬥魚和虎牙依舊佔去大半,擁有5萬多頭部主播,快手位列第三。
但需要注意的是,快手也在構建自身的主播生態,2019年7月,快手推出「百萬遊戲創作者扶持計劃」,希望以此培養原生主播,減少對頭部主播的依賴,豐富的腰尾部創作者向來是生態健康的關鍵。
除此之外,作為短視頻內容平臺,快手積累了多年的算法推薦機制和流量池,有轉化視頻用戶為遊戲用戶的根基。
虎牙高層曾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對對手的警惕,B站和快手的入局,讓主播和公會越來越重視直播和視頻內容的結合,未來公司會在做好直播內容之外,增強視頻方面的布局。
「同時,隨著視頻平臺加入,主播商業化多元性在提升,原來收入結構主要是籤約費、打賞,目前廣告收入和電商收入在整個行業提升幅度較大,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主播收入結構正在優化。」
對整合虎牙、鬥魚之後的騰訊來講,能否豐富主播收入增長點,決定了主播在平臺的留存率,畢竟快手的電商體系比虎牙、鬥魚更成熟,也擁有視頻土壤,與此同時,快手和騰訊之間的關係走向,也同樣影響著市場格局,進而左右著主播的選擇空間。
字節跳動對遊戲的投入,也是騰訊加速撮合鬥魚、虎牙的原因之一。
在整個遊戲生態內,遊戲直播平臺扮演著下遊宣發出口的重要角色,直播能直接起到拉新作用,提升用戶活躍度,進而促進付費轉化率,並最終拉長遊戲生命周期。
過往已經有不少例子證明直播對遊戲的帶動力,其中《絕地求生》最為典型,因為PUBG官方並沒有在中國進行傳統的廣告宣傳,而《絕地求生》的玩家一大半都是中國人,這其中,主播宣傳功不可沒。
而在2017年騰訊默默拉攏直播平臺之時,抖音悄然崛起,隨之而來的,就是騰訊和字節的全面對峙,2018年5月開始,騰訊斷絕了一切和字節跳動的合作,這其中就包括騰訊遊戲在抖音上的投放。
今年以來,字節跳動積極調整遊戲業務布局,原戰略投資負責人嚴授在2月初正式轉崗,全面負責遊戲業務。4月24日,嚴授發布微頭條稱,字節跳動遊戲業務將會在2020年持續招聘超過1000人。
虎牙鬥魚完成合併之後,格局上看似是騰訊以合併結束混戰,但事實或恰恰相反,騰訊也許正準備登上新戰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