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金巍
在人們還在喋喋不休地爭論人類安樂死是否合法的時候,動物安樂死已經悄悄走近了。前不久,我省丹東錦江山公園為一頭年近四旬、垂垂老矣的駱駝實施了安樂死。據了解,對一些年邁體弱、病入膏肓的動物實施安樂死已經被眾多的動物園和寵物醫院所採用,目的是減輕動物的痛苦,解除飼養者的經濟壓力。那麼,安樂死會不會同樣成為影響動物生存的雙刃劍?將會有什麼樣的措施對此進行約束?帶著疑問,3月23日,記者進行了詳細採訪。
老駱駝:首隻被實施安樂死的動物
關於為什麼對那隻老駱駝實施安樂死,丹東錦江山公園主管動物飼養工作的高主任解釋得非常簡單:繼續活下去對它來說是異常痛苦的,我們於心不忍。據介紹,這隻被實施安樂死的老駱駝今年已經38歲了,對於平均年齡只有27—28歲的駱駝來說,它也算得上是族群中的老壽星了。
這隻老駱駝近年來患上了嚴重的風溼病,身體狀況非常衰弱。早在1998年,錦江山公園方面已經請示了有關主管部門,要對它實施安樂死,但由於當時它還能正常進食,身體尚能支持,所以工作人員就沒有對其進行藥物注射。但到了去年冬季,由於天氣酷寒,這隻老駱駝的風溼病開始惡化,最終導致癱瘓,根本站不起來。據高主任介紹,整個冬天這隻老駱駝都趴在水槽旁邊的地上,基本不再進食,身體瘦得可憐。很多來錦江山公園觀賞遊覽的遊客看到老駱駝滿身汙泥、瘦骨嶙峋的模樣都向公園反映,能否實施一些辦法使其免受病痛折磨。
今年3月19日,出於人道,錦江山公園在經過丹東市林業局批准後,為這隻被病痛折磨的老駱駝注射了麻醉針,使其安然逝去,之後老駱駝的屍體被工作人員分解掩埋。據介紹,這隻老駱駝也是錦江山公園現有的40多種數百隻動物中首隻被實施安樂死的。
對於珍稀動物會盡力救治
對於動物來說,安樂死是一把「雙刃劍」。目前國內眾多的動物園大多面臨財政撥款不足,門票收入有限等問題,飼養的動物成了公園和動物園巨大的經濟負擔。那麼,動物安樂死會不會成為某些經營狀況不好的公園和動物園解除經濟負擔的「捷徑」,會不會威脅一些珍稀動物的生存呢?
對於記者的疑問,錦江山公園的曲書記解釋說,目前大多數動物園和公園的動物屬於當地的林業部門,公園無論是引進動物還是處理動物都需要報請當地的林業部門批准才行,同時,動物的繁衍和死亡要隨時匯報到林業部門,林業部門將在專有的記錄上進行記載。對於熊貓、老虎等珍稀動物來說,公園和動物園根本沒有決定其生死的權力。一旦這些珍稀動物出現死亡,公園和動物園必須對其遺體進行完好的保存,等待林業部門的技術人員對其進行屍檢,查明死亡原因。直到目前為止,錦江山公園還在市內的某冷庫中保存著3具老虎的屍體。
另外,據高主任介紹,國內目前絕大多數的公園和動物園仍屬不以營利為目的事業單位,以社會效益為主。因此,公園和動物園有責任照顧和保護飼養的動物,公園將本著人道的原則,不到最後時刻,不會輕易對動物實施安樂死。同時,對熊貓和老虎等珍稀的保護動物,公園都會盡力對其進行救治,以保護這些數量極其有限的動物資源。
動物安樂死引發爭議
與對人類安樂死的爭論一樣,對於是否該對動物實施安樂死的爭論也一樣激烈。一位姓楊的朋友說:「我曾經養了一隻小狗,在醫生確診它為狗瘟後,我依然對它進行了治療。雖然小狗最終沒有救活,但我心中一直有個念頭,只要它能活,我就會盡我最大的能力來養育它。它讓我意識到一種責任感,一份發自內心的愛。
但也有讀者持反對意見。一位李先生說:「別說動物了,人在必要的時候都應該安樂死。但是事情放在自己身上,讓理智戰勝情感是非常痛苦的。舉個例子來說,同事家12歲的老貓前年死了,據說肚子都爛了個大洞,死時很痛苦,最後『安樂』了。當時我責怪他們家為什麼不早點實施。才過幾個月,我家16歲的老貓病了,得的是腎衰竭、尿血。這時我才發現做出安樂死的決定如同割我的心,但是一想到它活得如此痛苦,我就想還是用『安樂』吧。」
雖然對於動物安樂死的各種觀點尖銳地對立著,但是動物安樂死依然被動物園和寵物醫院使用著。例如,1999年11月,著名的「友好使者」大熊貓「興興」因腎衰竭病情嚴重,無法挽救,在美國被實施了安樂死。去年7月,一隻體重近10公斤、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燕隼,因為患上了搖頭病被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實施了安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