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結婚的時候,母親就跟我講過這樣一段話:「其他的條件先不論,如果一個人很難被改變,那他多半不適合結婚,婚姻總是伴隨著改變而來的!」母親的這段話,可以概括為三個字:可塑性。這句話總結起來就是:可塑性是婚姻幸福的關鍵。
今天,借著情人節臨近這樣一個契機,採訪了一位幸福的女人,我稱呼她為雯雯,被丈夫捧在手心裡呵護著。今天,我們來看看她是怎樣充分利用丈夫的可塑性,「調教」出一位好丈夫的。
01.讓丈夫像直升飛機一樣「囉嗦」
許多婚姻開始走下坡路,都是從不溝通開始的,雯雯的婚姻也不例外,例如生二胎這個問題。雯雯第一次分娩時是順轉剖,疼得死去活來,用雯雯自己的話說就是:「那樣的痛苦,一輩子不願意有第二次!」而婆婆跟母親都要求她再生一個,一起帶大了以後就可以享福了,雯雯不這樣看,而她丈夫跟婆婆想的一樣,只是沒有明說而已。
彼時雯雯還不知道要調教丈夫,只要丈夫說起這件事情,就跟丈夫冷戰好幾天不跟丈夫說話。丈夫也生氣,他白天工作,晚上幫著帶孩子,就是希望雯雯能夠覺得輕鬆點,為二胎開路。也正是在這次冷戰中,差點抑鬱的雯雯覺得這樣下去不是事,開始「強迫」丈夫把話說出來,她自己也敞開心扉聊了自己的感受。
打那以後,丈夫慢慢變成像直升飛機一樣「囉嗦」的存在,什麼事情都喜歡掰開揉碎跟雯雯說。婚姻裡只要有了溝通,90%的問題都能夠解決,這句話一點誇張的成分都沒有。雯雯介紹說這是他們婚姻幸福的開始,之後丈夫也不再強要求生二胎,而她也覺得丈夫說的很多理由站得住腳,等大寶再大一點,會考慮二胎的事情。
02.沒有什麼習慣是改變不了的
結婚後,沒有同居過的戀人之間開始了同居生活,交叉區域進一步放到最大,許多習慣雙方感覺不適應是有的,新的家庭會帶來新的甜蜜,同時也必將帶來新的挑戰,例如:房子誰收拾?誰做飯?誰洗碗……如果雙方都是獨生子女,或者之前就很少做這些,就需要改變。
要戒掉一個所謂的壞習慣,堅持半年以上才有效,而養成一個好習慣,堅持21天就行了。家裡有衣帽間,丈夫的衣物卻拿到哪裡就扔在哪裡,沙發上、衛生間、洗臉臺、床頭柜上到處亂放。剛開始雯雯總是收拾得妥妥帖帖,一段時間過後實在受不了,就跟丈夫一再溝通,之後堅決執行打包扔到門口。
看著西服也好,襯衫也罷,跟著襪子內褲都被裝在一個大垃圾袋裡,丈夫漸漸學乖了,開始知道收拾好自己的衣服,雯雯趁機在衣帽間裡收拾出一片丈夫放衣服的區域,家裡頓時整潔不少。
03.多了解一下丈夫的原生家庭很重要
改變一個人,要先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做。有時候是人的惰性,有時候是習慣,有時候是說不清的因素,這些都跟原生家庭有著莫大的關係。在原生家庭裡,父母若是都喜歡打麻將,那麼孩子耳濡目染,很少有不會打麻將的,同樣的道理,父母都愛衛生講誠信,孩子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
雯雯的丈夫有個習慣是她不好接受的,那就是喝酒。丈夫跟公公在一起的時候,十次有八次會喝高了。雯雯勸了多次丈夫有所收斂,卻沒有大的改變,後來只要丈夫跟公公喝酒,雯雯就跟著一起喝,丈夫喝多少她也喝多少,然後狂吐耍酒瘋住院,丈夫也學乖了,總是喝高的習慣也改了。
總結:婚姻裡改變他人很難,雯雯自嘲說雖然現在的丈夫比剛結婚時「聽話」不少,可是自己的改變更大。真正愛一個人,想要跟對方好好過一輩子,可塑性必不可少。這個情人節,送什麼都不如送可塑性三個字,因為這才是婚姻幸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