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貪小便宜的父母,養不出大格局的孩子

2020-12-06 錢志亮工作室

相信很多人身邊,都有喜歡貪小便宜的人。

上周末,在地鐵站遇見一名年輕媽媽帶著兩個11、12歲的孩子,趁著工作人員不注意,讓走在前面的一個孩子從閘機下鑽過後,讓另外一個孩子緊貼在自己身前一起刷卡進站。

成功進站的兩個孩子,開心得手舞足蹈。

大人為了省幾塊錢,帶著孩子逃票,成功後內心暗喜,殊不知已經失去了做父母的誠信和榜樣作用。

每當看到類似的場景,內心常常替孩子感到惋惜:多少純真的孩子,正在被父母帶偏。

01

這事跟身邊的朋友聊起時,大家都很有感觸。

有一位家長朋友,是開水果店的,經常遇到一些大人帶著孩子來買水果,趁著看店的人不注意或是人多的時候,直接拿起一些水果塞到孩子手裡。

有天,剛好撞見一個奶奶抓了一把蜜桔塞進孩子的手裡。老人家見被人發現,也不慌張:

「賣水果不讓嘗,怎麼知道甜不甜呀?」

說完便揚長而去。

朋友無奈地說:「倒也不是心疼水果,只是每次看到大人帶著孩子一起這麼做,怕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在平常生活裡,類似場景並不少見:

超市的在免費試吃櫃檯前,領著孩子吃個沒完;

看到公共衛生間放置的捲紙,塞進包裡帶回家;

帶孩子出去玩,想方設法不給孩子買門票.....

「有便宜不佔,那是傻子」,這種心理很多人都有。

事情都是小事情,東西也不值幾個錢,但是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都是極其惡劣的。

02

貪小便宜,是一個不起眼的毛病,不至於罪大惡極,但卻令身邊的人感到不舒服。

郭德綱有段相聲裡說有三種人不可交:

一是打車搶後座的;

二是去澡堂子洗澡脫衣服快,完事兒穿衣服慢的;

三是吃完飯該結帳了就躲衛生間。

這三種都是愛貪小便宜的人,讓人敬而遠之。

人生中,大事小事都是很公平的,當你得到了一些便宜,你也必然會失去一些東西。

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絞盡腦汁想出各種辦法,最後佔了一點便宜感到開心,失去的卻是道德和教養、眼界和格局。

更可怕的是給孩子做了壞榜樣。

小孩子沒有判斷事物對錯的能力,大多正處於建立是非觀念的時期,他們在模仿大人的行為中學習,當這種投機取巧佔便宜被模仿成為孩子的習慣時,對他之後的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

短期看,這樣的孩子沒有什麼問題,甚至會被人誇獎成聰明,但是未來在人際關係中容易受挫,愛佔便宜的孩子,長大後身邊很難有交心的朋友。

「貪小便宜吃大虧」,這句話是真理。

《菜根譚》裡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

「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

不是自己分內所應享受的福氣,無緣無故得到的意外收穫,即使它們不是上天故意用來誘惑你的誘餌,也可能是別人故意設下的機關陷阱。為人處世,如果不放寬眼界,就可能落入更大的陷阱。

貪小便宜,看似聰明,其實是最愚蠢、最得不償失的行為。

03

一個愛佔小便宜的孩子,背後往往有個三觀不正、斤斤計較的父母。

漫畫家王原曾經畫過這樣一幅漫畫:

一位爸爸正領著孩子匆忙地走出書店,一邊走一邊念叨:

「快點離開這兒,這本書,他們忘了算錢了......」

諷刺的是,這位爸爸的手上拿的書正是:」孩子偷東西怎麼辦?」

王朔《致女兒書》中寫道:

你是一面清澈的鏡子,處處照出我的原形。和別人,我總能在瑕瑜互見中找到容身之地,望著你的眼睛,即便你滿臉歡喜,我也感到無所不在的慚愧。

很多父母想把孩子培養成才,可是自己遇上幾塊錢小便宜就走不動道,失去了原則和教養,放任自己「胡作非為」。

最後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內化成自己的行為習慣。

作為父母,想讓孩子正直、厚道,至少自己絕不能有貪小便宜的習慣,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好的教育,不僅要教孩子成才,更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做人。唯一的一條捷徑就是父母以身作則。

在孩子整個成長期,他們最擅長的就是觀察,觀察大人們為人處世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態度、說話的口吻......好的,壞的,他們照單全收。

大人「行得正」,孩子往往也能「坐得端」,千萬不要讓那些不起眼的貪念誤導孩子。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相關焦點

  • 一部紀錄片歷時六年揭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大格局的孩子
    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現實:低眼界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12歲的馬百娟在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頭寨子鎮野鵲溝村的野鵲溝小學讀二年級。她是全校年齡最大的學生,即使這是一所只有2個老師,5個學生的學校。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大格局的孩子馬柏娟的如今境況,與她的家庭是分不開的,馬柏娟的父親認為女娃是別人家的人,書多少念一點,夠用就行了,只要生了娃,也拖累大,即使有工作,幹也幹不成。從小身邊所有的人都在給她灌輸這樣的一個觀念:女人最終都要依靠老公。
  • 整天把錢掛在嘴邊的父母,養不出有格局的孩子
    明明有些錢是不得不花,最後卻弄得我們思想負擔都很重,既花了錢,還開心不起來。長大後,我也變成了凡事先心疼錢的人,明知道很多時候,你需要先投入,才能有收穫,卻常常因為不確定收穫會有多少,什麼時候能到來,而不願意投入。整體把錢掛在嘴邊的父母,無法教給孩子正確對待金錢的方式。而不能正確的「談錢」的孩子,最終無法成為有出息的人。
  • 孫儷曬女兒的禮物:成功的父母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確實,孩子懂得對父母關愛,懂得感恩父母,是父母的驕傲。 父母最大的成功,是養出一個感恩的孩子。 一、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還可怕 面對母親的用心良苦,女孩不但熟視無睹,還仗著母親對她的愛,把母親的尊嚴踩在腳下。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貧窮,也不是爭吵,而是養出了這樣一個白眼狼。 確實,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永遠都學不會孝順,無論父母付出再多,也無法滿足他,只會變本加厲;不懂得感恩的孩子,無論他再優秀,也無法過好這一生。
  • 白巖松:父母愛打麻將,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會啃老?
    「喜歡打麻將的父母,註定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畢竟環境決定孩子的命運。」這句話背後的寓意,你們真的懂了嗎?執筆:毛婷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啃老」的意思是明明已經成年,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卻始終依附於父母生活,剝削父母的「巨嬰」,於是人們開始思考,啃老的孩子是不是因為父母從源頭的一些「不良嗜好」造成的,例如——搓麻將。
  • 富養女不是養出「公主病」,孩子教育要用心,父母更要把握好尺度
    對門鄰居的女兒盼盼,是鄰居35歲才好不容易懷上的,為了這個孩子她從懷孕一直都休假在家躺著,這個孩子得來得正如她的名字「盼盼」真心的是她爸媽盼來的。孩子出生以後完全按照「公主」的模式富養著,各種營養品、各種漂亮的衣服、孩子長得也非常可愛,抱出曬太陽,鄰居們「嘖嘖」誇讚「看看小公主出來了」。
  •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已經開始嫌棄父母了,不糾正會養出白眼狼
    老話常說:「生孩子難,養孩子更難」,相比之下,我覺得教育孩子才是最考驗家長的問題,在育兒的過程中,家長不能打、不能罵,而且孩子還會在不經意間養成很多不好的性格和習慣。
  • 這幾種父母,累死也難養出孝順的孩子?有時還真不能全怪孩子
    現實中孩子不孝順、不贍養父母的例子太多太多,不少老人整日以淚洗面,哭訴自己辛苦幾十年,卻養出一個「白眼狼」,或許我們會習慣性地將道德的天平傾向老人,然而仔細想想,孩子之所以如此,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先來看一個例子——畸形的愛毀了孩子,斷送了自己幸福的晚生活案例:有一對老夫妻中年得子,簡直對兒子視若珍寶,從小到大對他百依百順,不管自己遭多大罪、吃多少苦,都要將最好的東西竭盡所能地給兒子
  •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怎麼理解?為什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有很多父母就是打著這樣的旗號,無意當中傷害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幾種父母,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並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其次是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子女,卻口口聲聲說完全知道怎麼愛孩子。最壞的就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孩子。
  • 父母最承擔不起的後果就是把孩子養廢
    魏阿姨家裡兩個兒子,大兒子挺聽話,早早結婚有了孩子,家庭穩定沒有任何問題,所有問題都出在小兒子身上。生大兒子時魏阿姨年輕還不知道怎麼疼孩子,所以老大正常長大了,等到她三十多歲生小兒子時,已經很知道怎麼疼孩子了,把小兒子照顧得萬分周全。
  • 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人生大有不同,父母要留心
    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人生大有不同,父母要留心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講一些大道理,這時會出現「頂嘴」的情況,不管父母說什麼,孩子總是會反駁回去,也會有另一種情況發生,有的孩子不管父母說什麼都乖乖地聽著,從不和父母頂嘴。這樣「兩極分化」的態度,也反映了兩種孩子今後不同的人生,父母要多留心。
  • 愛哭的孩子與不愛哭的孩子,長大後區別竟這麼大,父母別不當回事
    如果家長對孩子哭的時候不進行教育的話,孩子以後每次遇到自己不順心的事情,都會用哭來解決問題。很多家長都表示,在孩子哭的時候,自己的心會很煩。因為家長自己很心煩,所以不願意再花時間在哄孩子上,於是就都滿足了孩子的要求。但是作為家長,大家發現了沒有,其實在孩子之間也有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他們之間的差距到底有些什麼呢?
  • 趁午休生下孩子遺棄在鄰居門口,父母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還有4個留守在老家的女孩,1個被偷偷生下就遺棄的寶寶,這對父母,生活是不易,但生而不養,生而不教,為什麼要生?今天,我們就談談留守兒童和從小被遺棄或送養的孩子,他/她的童年、人生、未來、心路歷程,他/她的一生怎樣和自己和解。
  • 這幾類父母很難養出幸福的孩子,尤其是第二種
    作者:歆小迪(富書籤約作者)讓孩子過得幸福是所有父母的心願。可父母一些不正確的言行會大大降低孩子的幸福感,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敏感、自卑、焦慮。這幾類家長很難養出幸福滿滿的孩子,尤其是第二種,作為父母的你有嗎?TOP1 : 愛攀比的父母前幾天,一則「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的新聞刷了屏,引發熱議。
  • 不頂嘴的孩子是好孩子?養出不敢頂嘴的孩子,是父母教育上的失敗
    在父母的觀念中孩子頂嘴就是錯,由於孩子頂嘴,有些家長也沒少教訓打罵自己的孩子,孩子跟父母頂嘴就是在向父母示威嗎?難道孩子頂嘴就成為了父母口中的「白眼狼了」?錯了,從來不敢頂嘴的孩子是父母教育上的失敗。一、為什麼多數家長覺得「不頂嘴」的孩子是個好孩子1、「不頂嘴」就代表了聽話經常能夠從家長的嘴中聽到「聽話、真乖」這樣的詞語形容孩子,也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不要反抗,父母也總認為聽話的孩子是好孩子,不聽話的孩子總會讓人費神費心,總覺得頂嘴的孩子會給自己惹很多麻煩、不懂事,不按照父母的話行事。
  • 3-6歲孩子性格培養的黃金期,父母做好這幾點,養出高情商孩子!
    老話說的好:3歲看大,7歲看老。所以說3-6歲是培養孩子好的性格最佳時期,父母不要錯過哦~有些家長總覺得還小,長大了自然就懂事了,就沒太在意,可以時間過去了,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大,就有點慌了。其實在這個階段(3-6歲)爸媽抓牢,一定能培養出高情商的,性格陽光的孩子。如何培養高情商、樂觀陽光的孩子呢?父母注意這幾點:1.
  • 家庭幸福指數取決於父母,而不是孩子的性別,你贊同嗎?
    別人家的我是不知道,我就說我自己家的吧。兩個男孩子也很幸福啊。其實,家庭幸福不幸福最主要看我們做父母的如何愛對方,愛孩子。為什麼二胎政策開放後,人口出生數據卻不高呢?我身邊很多人一胎生了個男孩的,不敢生二胎;一胎生了個女孩的,已經二胎或者正在備孕二胎。這說明啥情況?大家估計覺得要是生了個弟弟,能是姐弟倆也算美滿,有兒有女嘛;如果是妹妹,兩姐妹也很好啊,兩個貼心的小棉襖!
  • 《愛的釐米》給所有父母都上了一課:偏心護短,只會養出廢柴兒子
    事實證明,拎不清的父母會教出不獨立的子女,更會用親情來綁架有出息的子女。這種不是互幫互助,而是累贅,更是養出寄生蟲、拖油瓶。 看電視劇《愛的釐米》,真是被關震雷這個不學無術的廢柴給氣死。 關震雷再一次闖禍了,他拿著自己老嶽父的私房錢投資限量版球鞋,結果再一次被騙了。
  • 無能的父母,總愛說這4句「口頭禪」,很難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原來,女孩的父母都是性格暴躁的人,經常會對女孩說「你怎麼這麼笨」、「就知道哭」、「真後悔生下了你」……父母的這些「口頭禪」,在孩子心中成了最嚴厲的責罵。為了不惹父母生氣,她只好選擇不跟父母說話,也不願意跟其他人交往,經常躲在自己的房間,跟毛絨玩具對話。很多做父母的,明明很愛自己的孩子,卻忽略了那些無意當中說出的『口頭禪』。
  • 苟且的父母養不出孩子的詩和遠方,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十分相似
    家長的一些思想深度,把握的一些資源,眼界和格局,無一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成長,越是在優秀的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長大後自然不會比同齡人差。父母如果選擇苟且,孩子就沒有詩和遠方電視劇《少年派》中有一個畫面:還有四個月就要高考的林妙妙迷上了網絡直播,喜歡說一些網絡用語,一度想要放棄學業。
  • 3歲孩子愛哼唧,原因大多父母都忽略了
    在養育孩子中,父母總會遇到很多百思不解的問題。最近3歲半的女兒變了。動不動就哼哼唧唧,不會好好說話,提要求總帶著哭腔;吃飯也不自己動手了,張嘴要喂。她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我煩不勝煩。一般來說,孩子容易出現行為能力倒退可有以下原因。爸爸媽媽沒以前愛我了隨著孩子日漸長大,父母不會再像剛出生時那樣照顧孩子,這種關注度的驟然變化,會讓一部分孩子在心理上以為,爸爸媽媽沒有以前愛我了。所以她會通過一些特殊的方式,譬如哭鬧,搞破壞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如此來博得更多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