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身邊,都有喜歡貪小便宜的人。
上周末,在地鐵站遇見一名年輕媽媽帶著兩個11、12歲的孩子,趁著工作人員不注意,讓走在前面的一個孩子從閘機下鑽過後,讓另外一個孩子緊貼在自己身前一起刷卡進站。
成功進站的兩個孩子,開心得手舞足蹈。
大人為了省幾塊錢,帶著孩子逃票,成功後內心暗喜,殊不知已經失去了做父母的誠信和榜樣作用。
每當看到類似的場景,內心常常替孩子感到惋惜:多少純真的孩子,正在被父母帶偏。
01
這事跟身邊的朋友聊起時,大家都很有感觸。
有一位家長朋友,是開水果店的,經常遇到一些大人帶著孩子來買水果,趁著看店的人不注意或是人多的時候,直接拿起一些水果塞到孩子手裡。
有天,剛好撞見一個奶奶抓了一把蜜桔塞進孩子的手裡。老人家見被人發現,也不慌張:
「賣水果不讓嘗,怎麼知道甜不甜呀?」
說完便揚長而去。
朋友無奈地說:「倒也不是心疼水果,只是每次看到大人帶著孩子一起這麼做,怕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在平常生活裡,類似場景並不少見:
超市的在免費試吃櫃檯前,領著孩子吃個沒完;
看到公共衛生間放置的捲紙,塞進包裡帶回家;
帶孩子出去玩,想方設法不給孩子買門票.....
「有便宜不佔,那是傻子」,這種心理很多人都有。
事情都是小事情,東西也不值幾個錢,但是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都是極其惡劣的。
02
貪小便宜,是一個不起眼的毛病,不至於罪大惡極,但卻令身邊的人感到不舒服。
郭德綱有段相聲裡說有三種人不可交:
一是打車搶後座的;
二是去澡堂子洗澡脫衣服快,完事兒穿衣服慢的;
三是吃完飯該結帳了就躲衛生間。
這三種都是愛貪小便宜的人,讓人敬而遠之。
人生中,大事小事都是很公平的,當你得到了一些便宜,你也必然會失去一些東西。
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絞盡腦汁想出各種辦法,最後佔了一點便宜感到開心,失去的卻是道德和教養、眼界和格局。
更可怕的是給孩子做了壞榜樣。
小孩子沒有判斷事物對錯的能力,大多正處於建立是非觀念的時期,他們在模仿大人的行為中學習,當這種投機取巧佔便宜被模仿成為孩子的習慣時,對他之後的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
短期看,這樣的孩子沒有什麼問題,甚至會被人誇獎成聰明,但是未來在人際關係中容易受挫,愛佔便宜的孩子,長大後身邊很難有交心的朋友。
「貪小便宜吃大虧」,這句話是真理。
《菜根譚》裡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
「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中矣。」
不是自己分內所應享受的福氣,無緣無故得到的意外收穫,即使它們不是上天故意用來誘惑你的誘餌,也可能是別人故意設下的機關陷阱。為人處世,如果不放寬眼界,就可能落入更大的陷阱。
貪小便宜,看似聰明,其實是最愚蠢、最得不償失的行為。
03
一個愛佔小便宜的孩子,背後往往有個三觀不正、斤斤計較的父母。
漫畫家王原曾經畫過這樣一幅漫畫:
一位爸爸正領著孩子匆忙地走出書店,一邊走一邊念叨:
「快點離開這兒,這本書,他們忘了算錢了......」
諷刺的是,這位爸爸的手上拿的書正是:」孩子偷東西怎麼辦?」
王朔《致女兒書》中寫道:
你是一面清澈的鏡子,處處照出我的原形。和別人,我總能在瑕瑜互見中找到容身之地,望著你的眼睛,即便你滿臉歡喜,我也感到無所不在的慚愧。
很多父母想把孩子培養成才,可是自己遇上幾塊錢小便宜就走不動道,失去了原則和教養,放任自己「胡作非為」。
最後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內化成自己的行為習慣。
作為父母,想讓孩子正直、厚道,至少自己絕不能有貪小便宜的習慣,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好的教育,不僅要教孩子成才,更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做人。唯一的一條捷徑就是父母以身作則。
在孩子整個成長期,他們最擅長的就是觀察,觀察大人們為人處世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態度、說話的口吻......好的,壞的,他們照單全收。
大人「行得正」,孩子往往也能「坐得端」,千萬不要讓那些不起眼的貪念誤導孩子。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