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瞧 文圖
閱讀提示:每年一到三四月間,就有不少居民抱怨稱小區裡的流浪貓開始發情,夜間打鬥、嚎叫的噪音,擾得人無法入睡。隨著繁育季節的到來,「流二代」的數量增多,流浪貓的生存壓力也隨之增大。
「鄭州領養日」志願者團隊,是鄭州首家免費開展社區TNR(Trap抓捕、Neuter絕育、Release放歸)計劃的公益組織。據悉,TNR是一種取代安樂死的人道管理和減少流浪動物數量的方法,絕育後健康親人的小動物可參加領養活動進入家庭,不親人的小動物則會「男左女右」打上耳標放回原生活地,由群護即社區內自發保護所在區域內的流浪小動物的人員,來負責監控管理。
啟動:流浪貓免費絕育計劃在鄭州一社區內首次展開
20日上午9時許,大河報記者來到鄭州市管城區紫東路果樹所社區,一隻近10人的誘捕小隊已開始在家屬院內利用抓捕籠,在對一隻目標流浪貓進行誘捕。據記者了解。這隻誘捕小隊成員分別來自「鄭州領養日」、航海東路街道辦事處果樹所社區和果樹所家屬院群護。誘捕先由和流浪貓相熟的群護人員出面,將貓咪喚出,將雞肝放入抓捕籠中,待貓覓食踏入籠子並踩動踏板,陷阱籠便會自動將籠門鎖閉。
據果樹所家屬院資深群護人員柴雪介紹,小區內流浪貓最多時可達百餘只。「當你感到小區裡的貓多到不能再多時,貓群就會出現淘汰死亡的情況,比如大貓會咬死小貓,貓的數量就會減少一部分。」柴雪表示,由於流浪貓的生存狀況堪憐,家屬院常有好心人自發餵養這些流浪貓,「數年如一日、風雨無阻,不僅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也會感到力不從心。貓越餵越多,但它們的健康和生存狀況卻越來越糟。缺少食物來源和過高的群體密度,讓貓咪飽受飢餓和疾病的侵擾;春日裡打鬥、發情時的噪音,以及因密度過高而引起的環境衛生的惡化,也擾亂著居民的生活。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柴雪表示,自己不僅是家屬院的群護,同時也是「鄭州領養日」志願者。「我們有專項流浪貓絕育基金,我就想著能不能讓社區牽頭,來給家屬院的流浪貓實施TNR。」
「昨晚開始,我們就已經開始著手誘捕了。」鄭州領養日核心志願者趙碧霄告訴記者,流浪貓通常在夜間出沒,除卻少數比較親人外,大多數貓非常機警。有的貓在流浪過程中遭受人類惡意對待,非常懼怕人類且具有一定攻擊性,「這個家屬院好在有群護人員,她們經常餵養這些流浪貓,所以能比較輕鬆地將這些貓咪召喚出來。另外,社區和物業也很支持我們的活動,所以流浪貓免費絕育計劃的首次開展,我們選擇在這裡進行。」
遭遇:志願者誘捕流浪貓時被誤認為是貓販子
據趙碧霄介紹,19日晚,幾名志願者來到果樹所社區設誘捕點捉流浪貓,有三位結伴的老人見志願者手中提著籠子和貓糧,便將志願者圍了起來。「幾位老人應該也是自發餵養流浪動物的好心人,硬要我們『交代清楚』,我們解釋了半天,卻不能取信於對方,我們只得請出家屬院的群護柴雪和社區的工作人員出面,這才得以脫身。」趙碧霄表示,「一問才知道,幾位老人誤把我們當成貓販子了!由於我們志願者全來自民間,獨立開展活動有難度,這也是為何絕育計劃需要社區出面牽頭的原因。」
果樹所社區工作人員劉隨祥表示,果樹所家屬院有9棟居民樓,共274戶居民,居民現今對群護救助的接受度和配合度已經很高。「多年前家屬院裡的鼠患比較嚴重,大白天老鼠都滿院子跑,後來小區有了幾隻貓,老鼠就不再囂張了。沒想到後來流浪貓的數量激增太快,又出現了新問題。」劉隨祥稱,居民柴雪找到社區,稱可以號召志願者們抓捕家屬院的流浪貓,分批送進寵物醫院,免費進行體檢、絕育,同時打耳標作為絕育標記,「我覺得不管是家屬院或是小區,流浪貓數量應在可控範圍內,這樣既能保持生態平衡,又能幫居民捉老鼠,只要定期清理、定點餵養,不會對大家造成影響。所以,我們社區很支持這項活動。」
20上午11時,果樹所首批誘捕的5隻流浪貓被裝進黑色的轉移布袋,由志願者送至合作的寵物醫院進行體檢、絕育。
「術後首批放歸,我們會在室外設置貓舍,建立集中餵養區,並建立流浪貓絕育後的檔案,持續跟蹤觀察與救助流浪動物。關於絕育基金的來源,一部分來自於線下活動志願者們自發組織的義賣,還有一些愛心企業的捐助。」鄭州領養日誌願團隊核心成員李彬告訴記者,通過領養日平臺,他們已幫助1000多隻流浪動物回歸了家庭,每月定期舉辦的線下領養活動也向社會傳遞了「領養代替購買,絕育代替捕殺」等動物保護理念。
徵集:即日起至4月27日,流浪貓免費絕育計劃將在鄭州市區內推廣,需要為本小區或家屬院內的流浪貓進行絕育的,可由社區申請參與該計劃!歡迎撥打本報新聞熱線96211進行報名。屆時,將根據報名先後順序和社區內流浪貓的概況進行手術排期。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裴申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