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個很火的「減肥神器」:催吐管。最初引起關注,是因為網上的一條視頻,一名身材瘦削的女子,拿著一根奇怪的塑料管,一點點往自己喉嚨中試探。
最後,她吞下了一大半的管子,只留小部分在身體外,隨後,胃裡的東西源源不斷地往管子外流出。
不僅如此,為了令「效果」更好,她還將管子的一端連到了水龍頭上,直接把生水灌到自己胃裡。
先不說這樣的操作能不能令人變美,就這粗暴的手段以及潛在的衛生隱患,就令人退避三舍。這就是最近減肥圈非常火的「神器」,在某寶上面,成交量隨便就是好幾百。
店家為了弱化催吐帶來的心理不適,還給催吐管起名為「兔兔管」、「仙女管」。介紹上也是怎麼好聽怎麼來,「不傷身體」、「」怎麼吃都不胖、「瘦了大美人」……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種催吐管,實際就是長50cm、直徑11-20mm不等的塑料管子。因為無論從外形還是材質,都像極了我家魚缸用的水管。
把它塞胃裡,我真的想都不敢想。有網友一語道破:這樣的操作,相當於每天給自己做一次沒有麻醉的胃鏡。
這種所謂的催吐管,根本沒有相關資質,製作材料成謎,有些甚至連包裝都沒有,更不要提消毒了。而這種催吐減肥的形式,已經滲透到中小學群體。
初二女生小玥(化名)因身材問題遭到同學嘲笑,曾1天催吐5次,導致食道受損、脫髮、月經失調,被診斷為進食障礙和焦慮症,現休學在家。
小玥說,節食減肥的風氣在中小學校園中已經十分盛行,很多女生會選擇不吃晚飯、一天中多次稱重來嚴格節食,追求變成「白幼瘦」。試問,這些傳播容貌焦慮的風氣,到底何時才能休止?
01 容貌焦慮,在毀掉多少人?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反手摸肚臍」和「A4腰」。
這些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標準」一時間火遍大街小巷,還引來不少明星模仿,證明自己「顏值在線」。而線下那些沒能「達標」的普通人,看著手機屏幕,一臉愁容。
普通姑娘在網上po了一張遊客照,也有可能引來陌生人的謾罵和羞辱。
娛樂明星更是如此,不但不可以胖,連老也不可以,50多歲的女星逛個超市,也能狗仔一通嘲諷。
那些躲在屏幕後面的人,無所顧忌地用上帝視角來點評別人。
然而,這樣出來的審美不但是苛刻的,還是畸形的。
儘管根據世衛的標準來計算的話,絕大部分人的身材都在標準的範圍內,不少人還不夠重。
但是,我們看到很多女孩子明明身材苗條,依然叫喚著「我好胖」,不斷節食、催吐、透支健康。
曾經紅極一時的香港女星袁潔瑩,自爆曾因為過度減肥而患上厭食症,面對醫生的建議,也只能苦笑,「已經不知道正常人是什麼樣的了。」
02 面對審視,沒人可以獨善其身
@四象工作室 曾做過一個調查,主題為「女生因為外貌和體型被羞辱過嗎?」,得到了329個回復。涉及羞辱內容從頭到腳,堪稱無差別範圍攻擊。
最常見的就是體型和膚色,「胖」、「黑」、「沒氣色」。
但是,無數人追求的「瘦」,也是被羞辱的原因?
類似的還有臉醜被羞辱,說影響市容;太美了也被羞辱,說是整容臉。
以及胸、臀、腿,不論大小粗細,都能成為被挑刺的理由。
眼睛太小還能貼個雙眼皮貼,眼睛太大怎麼辦?還有身高,矮了穿個高跟鞋還能湊合,高了呢,難不成還要截肢?
按照這樣的視角,必須長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要美但又不像整容臉……
然而,這樣的人真的存在嗎?所謂的標準,又是誰定出來的呢?
林青霞在《今夜不設防》中透露過,自己從小長得瘦,被人說「像饑民那樣」,因此很自卑,直到長大後別人說她漂亮,她都依然不相信。
去年春晚以一襲紅裙美翻全場的佟麗婭,早年也被導演說醜,不適合當演員。
趙麗穎更慘,因為一張圓臉,一撅嘴就被人說成「豬嘴」。
看到這裡,我們還會相信不被人挑刺的「美人」真的會存在麼?
其實,我們之所以不能從別人口中獲得完美的評價,是因為評價本身就是一種審視,是高高在上的人,像挑物品的一樣找別人毛病。
而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對別人的物化和不尊重。
比如前段時間引起熱議的,嶽雲鵬說李斯丹妮腿粗。
其實,我們評價別人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將代入一段不對等的關係。
評價的一方佔主導地位:我是怎樣的不重要,但我掌握話語權,就可以隨意發表看法,挑你身上的毛病。
而被評價的一方,會不自覺地將自己放在從屬位置,哪怕不喜歡,也默默接受,甚至認同別人的評價。
生活中的所有不如意,都會被歸因到外貌上,產生深深的焦慮。
要想改變外貌,獲得所有人的認可,是不可能的。
03 告別容貌焦慮,需要的只是自信
從小,我就是容貌焦慮的重症患者。直到工作後的某一天,同事突然跟我說:「你好白哦。」
那瞬間我愣住了,一種難以名狀的喜悅湧上心頭,不是因受誇獎而高興,而是感覺自己終於跟不完美的身軀和解了。
一直以來,我們都太專注於身上的缺點。胖了、黑了、哪裡長了根皺紋,並為此愁雲慘澹。
我們都忘了,除了外貌之外,性格、志趣、情感、知識……是更為重要的部分。
「不要相信他們的鬼話,你們每一個都很美!」
如果你有容貌焦慮,第一個建議就是,不要太過在意那些隨便向你挑刺的人。
外貌的美醜,本就沒有統一標準,刻意去迎合某個人口中的「美」,更沒有必要。
更何況,為什麼要把定義標準的權送到別人手上呢?自己覺得美就是美,不更好嗎?
第二個建議,愛美、打扮都是可以的,但應以不委屈自己為前提。
現在變美的方法實在太多了,節食、運動、美容……但要時刻記得,愛美是為了取悅自己,而不是委屈自己。
不管什麼方法,只要對健康不利,或者令你感到痛苦,那無論聽上去「效果」多麼吸引人,都不要貿然嘗試。
畢竟,外貌始終都是殼子,是用來承載有趣的靈魂。
而對於那些熱衷於評頭品足的人,我的建議只有一句話:「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美麗,從來不需要「神器」,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降臨人間的小公主/小王子啊。
- THE END -作者: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