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峰的發明獲國家專利,吸引國內不少快遞企業前來考察
外形酷似UFO,又像是一隻大號蜘蛛,對小號快件可以實現半自動化分揀。這是從業27年的濰坊申通快遞有限公司負責人潘國峰,用一年多時間研製成功的小號快件分揀「神器」,被他取名為「UFN優分」。6月18日,記者採訪得知,潘國峰研發的這個快遞分揀裝置獲得了國家專利,投資成本不到現在快遞行業普遍使用的交叉帶分揀系統的三分之一,用工成本大幅減少,還可以節約電費50%以上。
記者探訪
系統佔地約500平方米,13個人每小時輕鬆完成8000票快件分揀
6月18日晚,記者來到濰坊申通的出港操作場地看到,正值「6·18」購物節,出港件數量非常多,分揀場地內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潘國峰研製的這套小號快件進出港分揀「神器」——「UFN優分」就安裝在這裡,系統佔地約500平方米,整體構造簡單。前端主要由2條卸貨爬坡皮帶機、1條環形循環帶及3臺一體化稱重掃描上包臺組成,後端主要由4個直徑6.7米的高大分揀圓環構成,前端和後端之間通過皮帶機相互連接。
快件在卸貨口被卸下後,由爬坡機自動輸送至環形循環皮帶機。在這裡,有掃描稱重人員將快件面單朝上擺放,機器可以自動完成快件稱重、單號識別和粗分;粗分好的快件進入相對應的圓內進行最後細分;快件到達圓環分揀平臺後,站在圓環裡的操作人員將面單朝上,頭頂的高速掃描相機自動掃描單號,並語音報出對應的分揀隔口編號,操作人員根據編號將快件投入對應隔口,快件順著滑道掉落至環保袋內;環保袋裝滿後,打包人員快速完成封籤工作,並將環保袋搬運至流水線,最後輸送到裝車平臺,整個分揀過程就結束了。
潘國峰介紹,整套設備經過近十個月的不斷改進和調試,用起來已經非常穩定。經過實踐,3名上包操作員、4名細分操作員、4名打包操作員,外加現場2名管理人員,這13個人就可以讓這套機器順利且高效率運轉,正常情況下,每小時可以輕鬆完成8000票快件的分揀工作。
研製動機
常見的交叉帶分揀系統成本高易損壞,中小型網點承受不了
近些年,隨著快遞交叉帶分揀系統的逐步完善和成熟,不少快遞企業紛紛改變傳統的人力作業方式,大力推動自動化分揀設備的應用,以此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處理需求。
潘國峰告訴記者,最近這些年,電商行業發展迅猛,快件量猛增,他們同樣迫切面臨著分揀設備升級換代的需求。起初,他也想購買自動化分揀系統,可真正考察後發現,市場上常見的交叉帶分揀系統每小時1.2萬票的處理能力,雖然也能滿足當下需求,可對於像他們這種的中小型網點來說,存在很多問題。
這種系統的投資非常大,一整套交叉帶分揀機需要200萬-300萬元,只有實力雄厚的網點才用得起。交叉帶分揀系統自動化環線及小車構造太複雜,後期維護和備件成本太高,很容易損壞。分揀系統場地利用率低,需要巨大的場地才能盛放,而且一旦用起來,大量使用電機使得耗電量太大。
正因為如此,讓潘國峰萌生了自己設計一套適合中小型網點使用的分揀設備的想法。結合著自己27年的從業經驗,2019年1月,他開始行動,經過幾個月的苦思冥想和反覆修改,最終設計出了一套自動化分揀系統解決方案。有了方案還需要落實,潘國峰又專門請來一位專業技術人才,幫他進行技術落地。經過十個月的不斷改進和調試,2019年10月,小號快件分揀「神器」——「UFN優分」這才正式對外亮相。
設備優點
總投資不到交叉帶分揀系統的三分之一,電費可省一半以上
潘國峰給他設計的小號快件分揀「神器」取名「UFN優分」,還有個花名「蜘蛛精」。
「這套分揀設備,採取了由相機讀取快件單號,然後轉化為數位訊號的方式,實現了分揀工人傻瓜式分揀和分集一體化,真正提高了工作效率。」潘國峰介紹,這是一套非常適合中小型網點使用的小號快件優化分揀設備。相對於傳統的交叉帶分揀系統而言,更加靈活和多變,而且可以根據網點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組合模式,如模式一,每小時處理8000件,打168個包;模式二,每小時處理10000件,打210個包;模式三,每小時處理12000件,打252個包。
「網點選擇任一組合模式,總投資都不到交叉帶分揀系統的三分之一。此外,整個設備主機使用的大都是弱電,電費還可節約一半以上。最重要的是,即使遇到停電極端狀況,仍可手動操作。」潘國峰說。
「整套系統總成本不超過70萬元,其中主機設備35萬元左右,流水線等輔助設備30萬元左右。不光能完成出港小件分揀工作,還能完成進港小件分揀工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目前最適合中小型網點使用的小號快件分揀『神器』。」潘國峰說。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過去一直使用傳統分揀籠的網點公司來說,分揀設備升級將更加便利,只需更換主機就可完成現有分揀設備升級,原來的輔助設備可繼續使用,極大降低了投資成本。
應用前景
引起行業廣泛關注,將大範圍推廣幫助中小型網點降低成本
2019年11月,潘國峰為「UFN優分」申請國家專利,2020年4月獲批,吸引了國家郵政系統的注意,並獲得高度表揚。這立即引起了全國範圍內快遞行業的廣泛關注,前來考察學習的企業絡繹不絕。記者採訪過程中,還遇到了來自上海的一家大型快遞企業的考察團前來學習。
潘國峰介紹,這套系統之所以能夠吸引眾多快遞企業的關注,主要還是其能夠大幅度降低快遞網點的運營成本,並提高快件分揀效率。「就以我們這裡為例,在使用這套設備之前,採用的是傳統的分揀籠操作模式,日均小件出港件量約3.5萬票,45名操作分揀人員9小時只能操作分揀出4萬餘票快件,效率非常低下。」潘國峰對記者說,目前他們投用了2套「UFN優分」分揀設備,每小時能夠完成1.6萬票快件分揀工作,直接減少用工19人。
此外,設備使用後,分揀操作人員上班時間也由原來的12小時固定為8小時工作制。「我們現在按照每票1分錢的操作提成,對操作人員實行工資計件考核制。在減少工作時長、降低工作強度的同時,操作人員工資待遇相比以前還提高了1000多元,這極大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潘國峰說,目前在每天8小時工作制的基礎上,單日小件操作能力最高可達12.8萬票。接下來他們將大範圍推廣這套設備,幫助一些中小型網點降低操作成本,提升效益。
記者 趙春暉 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