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精」快件分揀「神器」問世 獲國家專利

2021-01-08 濰坊傳媒網

潘國峰的發明獲國家專利,吸引國內不少快遞企業前來考察

外形酷似UFO,又像是一隻大號蜘蛛,對小號快件可以實現半自動化分揀。這是從業27年的濰坊申通快遞有限公司負責人潘國峰,用一年多時間研製成功的小號快件分揀「神器」,被他取名為「UFN優分」。6月18日,記者採訪得知,潘國峰研發的這個快遞分揀裝置獲得了國家專利,投資成本不到現在快遞行業普遍使用的交叉帶分揀系統的三分之一,用工成本大幅減少,還可以節約電費50%以上。

記者探訪

系統佔地約500平方米,13個人每小時輕鬆完成8000票快件分揀

6月18日晚,記者來到濰坊申通的出港操作場地看到,正值「6·18」購物節,出港件數量非常多,分揀場地內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潘國峰研製的這套小號快件進出港分揀「神器」——「UFN優分」就安裝在這裡,系統佔地約500平方米,整體構造簡單。前端主要由2條卸貨爬坡皮帶機、1條環形循環帶及3臺一體化稱重掃描上包臺組成,後端主要由4個直徑6.7米的高大分揀圓環構成,前端和後端之間通過皮帶機相互連接。

快件在卸貨口被卸下後,由爬坡機自動輸送至環形循環皮帶機。在這裡,有掃描稱重人員將快件面單朝上擺放,機器可以自動完成快件稱重、單號識別和粗分;粗分好的快件進入相對應的圓內進行最後細分;快件到達圓環分揀平臺後,站在圓環裡的操作人員將面單朝上,頭頂的高速掃描相機自動掃描單號,並語音報出對應的分揀隔口編號,操作人員根據編號將快件投入對應隔口,快件順著滑道掉落至環保袋內;環保袋裝滿後,打包人員快速完成封籤工作,並將環保袋搬運至流水線,最後輸送到裝車平臺,整個分揀過程就結束了。

潘國峰介紹,整套設備經過近十個月的不斷改進和調試,用起來已經非常穩定。經過實踐,3名上包操作員、4名細分操作員、4名打包操作員,外加現場2名管理人員,這13個人就可以讓這套機器順利且高效率運轉,正常情況下,每小時可以輕鬆完成8000票快件的分揀工作。

研製動機

常見的交叉帶分揀系統成本高易損壞,中小型網點承受不了

近些年,隨著快遞交叉帶分揀系統的逐步完善和成熟,不少快遞企業紛紛改變傳統的人力作業方式,大力推動自動化分揀設備的應用,以此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處理需求。

潘國峰告訴記者,最近這些年,電商行業發展迅猛,快件量猛增,他們同樣迫切面臨著分揀設備升級換代的需求。起初,他也想購買自動化分揀系統,可真正考察後發現,市場上常見的交叉帶分揀系統每小時1.2萬票的處理能力,雖然也能滿足當下需求,可對於像他們這種的中小型網點來說,存在很多問題。

這種系統的投資非常大,一整套交叉帶分揀機需要200萬-300萬元,只有實力雄厚的網點才用得起。交叉帶分揀系統自動化環線及小車構造太複雜,後期維護和備件成本太高,很容易損壞。分揀系統場地利用率低,需要巨大的場地才能盛放,而且一旦用起來,大量使用電機使得耗電量太大。

正因為如此,讓潘國峰萌生了自己設計一套適合中小型網點使用的分揀設備的想法。結合著自己27年的從業經驗,2019年1月,他開始行動,經過幾個月的苦思冥想和反覆修改,最終設計出了一套自動化分揀系統解決方案。有了方案還需要落實,潘國峰又專門請來一位專業技術人才,幫他進行技術落地。經過十個月的不斷改進和調試,2019年10月,小號快件分揀「神器」——「UFN優分」這才正式對外亮相。

設備優點

總投資不到交叉帶分揀系統的三分之一,電費可省一半以上

潘國峰給他設計的小號快件分揀「神器」取名「UFN優分」,還有個花名「蜘蛛精」。

「這套分揀設備,採取了由相機讀取快件單號,然後轉化為數位訊號的方式,實現了分揀工人傻瓜式分揀和分集一體化,真正提高了工作效率。」潘國峰介紹,這是一套非常適合中小型網點使用的小號快件優化分揀設備。相對於傳統的交叉帶分揀系統而言,更加靈活和多變,而且可以根據網點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組合模式,如模式一,每小時處理8000件,打168個包;模式二,每小時處理10000件,打210個包;模式三,每小時處理12000件,打252個包。

「網點選擇任一組合模式,總投資都不到交叉帶分揀系統的三分之一。此外,整個設備主機使用的大都是弱電,電費還可節約一半以上。最重要的是,即使遇到停電極端狀況,仍可手動操作。」潘國峰說。

「整套系統總成本不超過70萬元,其中主機設備35萬元左右,流水線等輔助設備30萬元左右。不光能完成出港小件分揀工作,還能完成進港小件分揀工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目前最適合中小型網點使用的小號快件分揀『神器』。」潘國峰說。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過去一直使用傳統分揀籠的網點公司來說,分揀設備升級將更加便利,只需更換主機就可完成現有分揀設備升級,原來的輔助設備可繼續使用,極大降低了投資成本。

應用前景

引起行業廣泛關注,將大範圍推廣幫助中小型網點降低成本

2019年11月,潘國峰為「UFN優分」申請國家專利,2020年4月獲批,吸引了國家郵政系統的注意,並獲得高度表揚。這立即引起了全國範圍內快遞行業的廣泛關注,前來考察學習的企業絡繹不絕。記者採訪過程中,還遇到了來自上海的一家大型快遞企業的考察團前來學習。

潘國峰介紹,這套系統之所以能夠吸引眾多快遞企業的關注,主要還是其能夠大幅度降低快遞網點的運營成本,並提高快件分揀效率。「就以我們這裡為例,在使用這套設備之前,採用的是傳統的分揀籠操作模式,日均小件出港件量約3.5萬票,45名操作分揀人員9小時只能操作分揀出4萬餘票快件,效率非常低下。」潘國峰對記者說,目前他們投用了2套「UFN優分」分揀設備,每小時能夠完成1.6萬票快件分揀工作,直接減少用工19人。

此外,設備使用後,分揀操作人員上班時間也由原來的12小時固定為8小時工作制。「我們現在按照每票1分錢的操作提成,對操作人員實行工資計件考核制。在減少工作時長、降低工作強度的同時,操作人員工資待遇相比以前還提高了1000多元,這極大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潘國峰說,目前在每天8小時工作制的基礎上,單日小件操作能力最高可達12.8萬票。接下來他們將大範圍推廣這套設備,幫助一些中小型網點降低操作成本,提升效益。

記者 趙春暉 張馳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智能分揀行業研究報告
    傳統的手寫或機打面單沒有將快遞信息記錄在IT系統,而電子面單則實現了快遞信息前置,自動分揀設備中的信息識別儀在識別面單上的條碼/二維碼後,信息系統應能快速反饋快件的目標去向,控制系統才能快速響應並將快件分配到正確的格口。2014年5月,菜鳥網絡率先在全行業推廣電子面單,此後每年電子面單使用率大幅躍升,目前全國基本所有快遞面單均實現了電子化,極大程度支撐了快遞公司全面推廣自動分揀的需求。
  • 六家快遞一起分揀,還全自動,怎麼做到的?
    2014年,國家郵政局發出「快遞下鄉」的號召,江津眾快遞企業積極響應,並且較早地摸索出了共配模式。「鄉鎮件量少,最遠的鄉鎮距離七八十公裡,加上我們當地地形複雜,當年的路況也不比現在。為了送快件下鄉,我們幾家快遞企業6 年前就共配鄉村件。」代元回憶道。
  • 通訊:內蒙古農民巧手制枕頭 獲國家專利
    黃瑞 攝中新網包頭12月15日電 題:內蒙古農民巧手制枕頭 獲國家專利記者 張林虎「現在『低頭族』、辦公族、司機等人群的頸椎都不太好,我這個枕頭可以幫助到這些受頸椎病困擾的人,也算是我對社會做的一點貢獻。」63歲的郭繼成如是解釋他的發明初衷。郭繼成是內蒙古包頭市石拐區古城塔村的一位農民,樸實的他卻擁有兩項發明專利,直到現在鮮為人知。
  • 韻達快遞被曝暴力分揀 網點負責人咬記者砸攝像機
    一輛4.2米長的卡車,正在分揀中心內卸貨,而無論車上員工,還是車下分揀員,都對手中快件極其沒有耐心,一道道拋物線划過,留下了一地還未派送的快遞。 記者:「東西掉地上了。」 在韻達多家派送站點,記者都看到了這樣一紙韻達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在分揀安全一欄,明確對於快件不得扔,拋,摔,坐,踩,踢,壓。無論大件小件,也不論是裝了什麼,這樣隨意拋扔,都是明確禁止的。
  • 韻達快遞暴力分揀還不夠?網點負責人咬記者砸攝像機
    一輛4.2米長的卡車,正在分揀中心內卸貨,而無論車上員工,還是車下分揀員,都對手中快件極其沒有耐心,一道道拋物線划過,留下了一地還未派送的快遞。  記者:「東西掉地上了。」  在韻達多家派送站點,記者都看到了這樣一紙韻達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在分揀安全一欄,明確對於快件不得扔,拋,摔,坐,踩,踢,壓。無論大件小件,也不論是裝了什麼,這樣隨意拋扔,都是明確禁止的。
  • 鄭州補胎師傅發明補胎「神器」獲國家專利 趕超進口技術
    據補胎店譚師傅稱,這把「尺子」是他發明的,最近剛剛領到了有國家專利技術部門頒發的專利證書,它的真實名字叫輪胎創口探測儀。這是他通過常年積累的輪胎修補經驗,用了三年半的時間,在無數次嘗試後發明的新工具,能將檢測誤差精確到0.03毫米,整個檢測過程只需要將檢測儀插進輪胎的創口就能從液晶顯示屏上顯示出創口直徑的精確讀數,誤差只有0.03毫米。
  • 獲國家專利的18洞18桿高爾夫球場現身昆明
    新華網昆明10月24日電 (記者陳鵬)獲得國家專利的「18洞18桿」高爾夫球場24日正式落戶昆明並對外開放,這項技術大大縮減了傳統高爾夫球場地面積,使其完全融入社區,既有練習場功能又可進行高球比賽。
  • 快件被有毒化學品汙染 網購鞋成「奪命快遞」
    快遞公司在卸載快件過程中,發現其中一件物品有化學品洩漏,同車被汙染的快件仍被送出,而劉興亮收到的便是其中一件……  昨日,山東省郵政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事件的相關情況:事故造成1人死亡,9人中毒。事故所涉及的1844件快件排查完畢,154件沾上氟乙酸甲酯,4件問題快件已被處理。
  • 國家郵政局:已有部分國家撤銷了對我國郵件快件的限制,我國民眾...
    我們請來了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侯延波先生;快遞小哥的代表,中通快遞北京廠窪路網點的快遞員李傑先生;中國快遞協會秘書長韓瑞林先生;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郵政業務部總經理王志奇先生,請他們就快遞復工、人員防護、物資配送等來回答媒體提問,今天我們還請來了中國疾控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先生繼續介紹健康知識。
  • 肯鑽研愛動腦大同小夥頻獲國家專利
    原標題:肯鑽研愛動腦大同小夥頻獲國家專利    初中畢業的吳紅雲憑著吃苦耐勞和肯學習的勁頭,取得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自動化滑板車、空氣吸入淨化裝置兩項適用新型專利證書。8月5日,就在記者採訪的當天,他又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他的第三項發明——多角度清掃車辦理專利登記手續的通知書。
  • 千金藥業激活「專利池」一池春水 已獲授權專利448件
    千金藥業激活「專利池」一池春水 已獲授權專利448件       [來源:湖南日報]      2017-05-13 07:00:40
  • 兩年內,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將達到85%,記者調查發現——包裹...
    1月4日,國家郵政局發布一組驚人數據:2020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830億件,同比增長30.8%。這意味著,去年我國每一天就有接近2.3億個包裹在路上飛奔。有專業機構估算,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
  • 2019年我國出口的郵件快件量超過了21億件 將加快發展快遞空中網絡
    對此,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金京華介紹,從整體的情況來看,近年來我國郵政快遞企業的國際航空運輸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服務跨境電商、促進貿易轉型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19年,我國出口的郵件快件量超過了21億件,重量約為75萬噸,這些郵件、快件基本上都是通過航空方式來運輸的,主要路向集中在歐洲、北美、亞洲。
  • 新疆棉花種植專利技術獲「非洲創新周」發明金獎
    本次獲得發明金獎的成果由新疆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棉花栽培組田立文團隊的多個專利技術支撐,同時吸納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華中農業大學等單位的技術。作為第一發明人,在第五屆摩洛哥「非洲創新周」上,田立文還被授予「創新大師」榮譽稱號。
  • 一推牙膏就出來 武大學生發明「懶人牙刷」獲國家專利
    本報訊 發明者是武大一名大四男生,其另一創意「電熱風扇罩」也獲專利,能使電風扇既出冷風也出熱風本報訊(記者 劉丹 通訊員田業勝)人人每天都要刷牙,但對於懶人來說,即便是打開牙膏蓋往牙刷上面抹牙膏都嫌麻煩。武漢大學一名大四男生錢堃發明的新式牙刷有效地解決了這個煩惱。
  • 青島科學家發明石斑魚遠緣雜交育種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半島記者 韓小偉10月4日半島記者從黃海水產研究所獲悉,日前,由黃海水產研究所田永勝研究員等發明的「鞍帶石斑魚精子冷凍庫建立及輔助石斑魚遠緣雜交育種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本發明在石斑魚新種質創製和產業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豐富榮成口岸物流業態 石島新港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建成
    原標題:豐富榮成口岸物流業態 石島新港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建成齊魯網威海11月21日訊 記者榮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官方微信@中國榮成獲悉,日前,青島海關批准建設的石島新港國際快件監管中心歷經三個月的建設,已正式建成並通過驗收。
  • 21歲「學霸」獲11項國家專利 還有2項過審核
    電子科技大學大三學生徐帆雲已有11項國家專利。  科學家季米裡亞席夫說,科學不會捨棄真誠愛它的人們。電子科技大學大三學生徐帆雲對此深有體會。在中國專利公布公告查詢網站上,21歲的他已有11項國家專利登記在網,「此外,還有兩項專利已經通過審核,將於近期公布」。  「只要理論正確,反覆試驗總會有結果。」7月19日,徐帆雲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他的動手習慣在小學時便養成了,他10歲研發出的淨水裝置,一個月為家裡節約用水3噸多。汶川地震後,他設計了一個地震聲光報警器,在後續的幾個月,陸續檢測到4級以上的地震。
  • 蜘蛛爆彈,女皇之力!《小冰冰傳奇》神器育母蜘蛛領域束縛!
    剛走近,一隻藍色的小蜘蛛爬到了小冰冰的腳旁。再往前一看,地上無數的小蜘蛛們排好了隊,訓練有素的回到了巢穴中。「是小冰冰啊。這些小傢伙都是剛來的,我正在訓練它們呢。」「它們都好聽你的話啊,真不愧是蜘蛛女皇!」★★育母蜘蛛神器任務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