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名瑜伽老師,在教室裡會經常看到學生在做頭倒立時有些常見的錯誤,而這些錯誤往往是來自無法對自己身體產生覺知,在體式中不知道該調動身體的哪個部位,只是擺著頭倒立的姿勢。
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大部分的錯誤都可以通過一些正確的指導和體式前的熱身準備去解決,如下是頭倒立中常見的一些錯誤,以及解決方法。
1、雙手分開太寬
三腳架頭手倒立是頭倒立的一個變體,這個體式會對頸部、頭部以及脊柱生產很大的壓力,所以在這個體式中一定要非常小心。如果雙手分開太多,支撐點分散導致支撐的力量不夠,那麼在進入體式時就比較困難,而且在保持時也可能不穩定。
解決方式:在任何頭倒立體式中,支撐的基底應該是一個穩定寬寬的三角形,在三腳架頭手倒立中,我們應該在注意力集中在雙手和頭上,如果發現基底形成三角形有困難,可能是因為肩膀比較緊張,可以在進入體式之前做一些拉伸雙肩和調動核心肌肉的熱身動作,比如鷹式手臂的動作,還有手掌、手臂、手肘併攏在胸前,提大臂向上,以及保持雙肘在頭後併攏等這些動作,都可以很好地伸展雙肩。
2、雙肘打開太寬
同樣,在前臂支撐的頭倒立變體中,如果兩小臂分開太寬,身體很有可能會向後倒,因為支撐基底不是一個大的穩定三角形。
解決方式: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先將雙手放在對側的手肘上,然後雙手交錯,兩小臂形成三角形的兩條邊,將頭部輕輕地置於地板上。在支撐時,雙肘用力向下壓,盡力向中間靠攏來體質基底的穩定,如果手肘依然向外滑,可以用一條伸展帶綁在雙大臂靠近手肘的位置。
註:如果手肘依然無法穩定向外滑動,是因為雙肩太緊張,在做頭倒立之前做些開肩的動作,比如鷹式手臂姿勢,同時也可以從海豚式逐漸進入小臂支撐頭倒立式,這樣也可以鍛鍊到核心力量和骨盆。
3、用手和手臂承重
雖然體式叫頭倒立,但事實上,在頸部足夠強壯之前,大部分的重量應該分布在手臂和雙肩上。在前臂支撐和三角架頭倒立中,很多人都是將意識關注在頭部和頸部,而並非雙手。這很容易辨別出來,因為將意識關注在頭頸的人會感受到頭頸承受很大的壓力。如果不想讓頭部去承重,這部分人可能就會靠牆做甚至輕輕地將頭抬離地面。
解決方法:用力按壓雙手和小臂,雙肩用力向上提,拉長頸部的空間,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三角架頭倒立
4、雙肩不用力
頭倒立的初學者,往往會忽視雙肩的力量,在瑜伽授課中,經常會聽到「讓雙遠離雙耳」,這就是上面提到拉長頸部的空間,讓頸椎少承重。在頭倒立中,這是一種保護頸椎的方法,所以一定要重視。
解決方式:在每個肩膀下墊一個穩定的軟木瑜伽磚,靠牆進入頭倒立。將身體全部倚靠在牆上,只是體驗在頭倒立中,不用頭部和頸部承重的感覺。記住這種頭部懸浮的感覺,然後在體式中通過用力提雙肩向上找到這種感覺。
5、脊柱前凸
有些人的生理曲度比別人的深,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理構造,並不是我們所說的脊柱前凸,脊柱前凸指的是骨盆的位置,並不是脊柱的形狀。
在倒立體式中,大部分人的關注點是如何能夠站穩,所以為了保持平衡,會變動雙腿或者脊柱的位置去調整,但是如果不調動核心肌群,只是變動位置會給脊柱帶來很大的傷害,而且也不穩定。
解決方法:在頭倒立中,骨盆應該是內收的,就像在站立體式中一樣,和後彎體式中正好相反,這是人的生理構造所決定的。如果在體式中收緊腹部肌肉,脊柱就會有很好的支撐力,同時尾骨也會內收,從而讓身體更加穩定。
知道你在體式中有沒有這樣做的惟一方式就是去實操感受一下,可以靠牆來做,這樣就不必擔心會倒下。同時也可以在站山式中去練習找頭倒立中的感受,試著將尾骨指向肋骨的方向(像貓式中一樣彎腰)。腹部肌肉內收,試著提肋骨向上,遠離臀部來伸展脊柱,一旦腹部放鬆,重新再來,這就是在任何頭倒立或者手倒立體式中,身體應該有的感受。
註:頸椎和脊椎有問題的人不建議做頭倒立。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所以練習方式也應該是因為而異,如果你還沒有準備好,不要輕易去嘗試有難度的體式,多和有經驗的習練者或者老師談談,看看他們是如何克服的,最終你將會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練習方式,來為各種進階體式做準備。
沒有完美的頭倒立,只有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