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極有可能拿到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原創配樂的電影;一部迪士尼皮克斯近乎滿分的作品;一個出品23部長篇動畫電影,拿下10個奧斯卡獎盃的工作室。排片2%」
在豆瓣上,有網友在動畫電影《心靈奇旅》下如此評價,這部皮克斯的動畫電影,豆瓣開分9.2分,如今8.9分。然而與品質相悖的是,首映日2.2%的排片和零宣發,這成為了觀眾不能接受的情況。
其實這並不是皮克斯電影第一次遭遇這樣的排片境地。2017年《尋夢環遊記》的排片也是低開高走,口碑和熱度上去了才慢慢加排片,該片也成為皮克斯電影在中國大陸的最高票房記錄。
不過《心靈奇旅》並不如《尋夢環遊記》幸運,如今在口碑營銷下,即使排片上升到了8.9%,票房仍然在不到2億。尤其由於疫情的大背景下,《心靈奇旅》已上線流媒體,這使得該片很難複製《尋夢環遊記》的路線,院線排片低也是無可奈何。
票房的失利,難掩《心靈奇旅》的高口碑:憑藉充滿想像力的精美畫面和直擊人物內心的真摯情感,《心靈奇旅》獲得近乎完美的口碑:爛番茄新鮮度97%,Metacritic網站上媒體均分也達到85分,豆瓣評分高達8.9分。
《心靈奇旅》是繼《頭腦特工隊》和《尋夢環遊記》之後,迪士尼和皮克斯同批人馬打造,因此也延續了皮克斯講故事的一貫風格和高水準。獲得觀眾認可的背後,不僅體現了皮克斯動畫電影技術的成熟,其實也反映了皮克斯的「故事之道」。
就動畫電影來說,每個廠牌都有屬於自己的氣質和定位,迪士尼為大家編織王子公主的童話夢,夢工廠動畫在「反經典」的人物塑造中講述美國故事,而皮克斯的標籤和調性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去探究。
1995年,對皮克斯來說是重要的一年。
在這一年,皮克斯製作了第一部3D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在這部作品之前,動畫片產業一直是迪士尼獨霸江湖。
而皮克斯一出場,直接就是三維動畫,把獨佔二維動畫鰲頭的迪士尼打得措手不及。《玩具總動員》讓高迪、巴斯光年等動畫人物被全世界影迷熟識,這部動畫電影不僅口碑極佳,更在全球斬獲3.6億美元票房,皮克斯工作室的名氣徹底打響。迪士尼對皮克斯態度也經歷了傲慢到低姿態求合作的轉變,最終以74億美元收購皮克斯。
我們認為,《玩具總動員》的成功,不僅在於嘗試了技術上的革新,更奠定了皮克斯後續的創作方向和風格:
一方面,創作獨一無二的人物,將各式角色擬人化。皮克斯從第一部動畫開始,他們每一部作品的角色和故事都是全新的創作,《玩具總動員》創新性的將玩具擬人化,而後從昆蟲到怪獸、到海底生物,以及近年來的老鼠、機器人、汽車等,都成為皮克斯動畫的主角。只有《飛屋環遊記》《勇敢傳說》《尋夢環遊記》和《心靈奇旅》等不多的作品以「人」為主角。
皮克斯致力於給眾多非人類主角們被賦予了人類的性格和品質,也因此,在皮克斯的動畫裡所體會到的那些真摯的情感和共鳴,更加純粹和懇切。
另一方面,「原創+續集」交替生產,推動皮克斯向前發展。第一部作品的成功,加之後續被迪士尼收購,讓皮克斯不斷推出爆款IP的續集,同時與原創作品交替生產,這種模式既發揮了原有IP作品的影響力,同時也保證了觀眾對新鮮故事的需求。
比如到2019年,《玩具總動員》系列就出了4部,《玩具總動員》系列3部,《超人總動員》系列2部,《汽車總動員》3部,其他續集還有一些正在路上。
續集作品的製作,與迪士尼線下主題樂園的聯動策略不無關係。迪士尼和皮克斯之所以能夠實現重組,在於皮克斯需要迪士尼強大的發行網絡和品牌效應,而擁有大量主題公園等硬資產衍生品的迪士尼需要皮克斯源源不斷的創意IP。
因此,從動畫和主題公園開發互為協同的角度來看,為了吸引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和遊客,續集不斷再生就成為了必然。
在這樣的生產模式下,皮克斯平均每年一部作品推出,難的不是生產速度,而在於在這樣的生產節奏下,皮克斯作品大部分都能保持高口碑,同時不輸票房,在藝術性與商業性平衡的這條鋼絲線上,皮克斯走的很順暢。
據烹小鮮統計,如果從1986年賈伯斯收購盧卡斯影業計算機分部,並命名為「皮克斯」開始,到如今34年間,大致拍攝出了24部(不完全統計)動畫長篇,這些作品絕大部分都是現象級的爆款,並且成為奧斯卡的常客,提名加獲獎共有16部。
那麼技術背景出身的皮克斯,為何總能給我們驚喜,在「講故事」這件事情上,皮克斯有何秘訣呢?
「我們不想做迪士尼想做的事情,從《小美人魚》到《美女與野獸》,我們要拍不一樣的電影。」
在紀錄片《皮克斯的故事》中,皮克斯創始人之一的約翰·拉賽特就表示。
也如約翰·拉賽特所說,皮克斯的眾多故事,之所以能夠在票房、口碑方面有好的成績,在與其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風格和特色。烹小鮮認為,皮克斯的故事魅力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第一,打破了很多人對於動畫「低幼化」的刻板印象,讓動畫片不再是討好孩子們的玩意兒,而成功打造一種同時適合兒童和成年人的動畫風格。
可以說,皮克斯在故事深度和複雜度方面一枝獨秀,也逐漸成為了皮克斯動畫的標籤和風格。
比如《頭腦特工隊》中,將人類的「情緒」具象化,分別簡單命名為幾個頭腦特工隊隊員。他們控制著主人茉莉的情緒,喜歡討厭都由他們決定,就這麼簡簡單單的比喻,就將人的情緒放大,任人研究。
《尋夢環遊記》中,從「人最後的消失不是死亡,而是遺忘」這個點出發,進行死亡闡述,角度新奇又能引起共鳴。
而到了《心靈奇旅》中,則更是深入探討了「究竟是什麼塑造了真正的你?」「什麼才是你人生的火花」等深刻的命題,並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還形象的展現了人的多種精神狀態,比如情緒的「陷入」和「迷失」,也因此相對來說,這部作品更能得到有閱歷的成年人的共鳴。
網友評價,「『靈魂』,聽起來就很難拍,『人生』,聽起來就很俗氣,但皮克斯就是有此般魔力,把抽象概念表現得幽默易懂、把世間之情表達得深刻動人。」
第二,技術外殼下,真正讓他們在業內站穩腳跟、打動觀眾的卻是其一貫堅持的「情感內核」。
《玩具總動員》中胡迪、巴斯光年等玩具之間的友誼、對主人的依戀和信任,而不是電腦三維建模和渲染技術,讓本片獲得觀眾認可和共鳴;
《機器人總動員》中「撿破爛機器人」瓦力與「白富美機器人」愛娃的愛情,幾乎與人類無異。
《頭腦特工隊》裡小姑娘萊莉內心的五種情緒化為人形,挽救她寶貴的記憶……這些都是皮克斯動畫的「神來之筆」,也是整個好萊塢最珍視的「情感夢工廠」。
因此,在這些作品的影響下,觀眾也總是期待一部皮克斯電影帶來的出乎意料的情感體驗,一些令人難以忘懷的系列或者關於愛、恐懼、家庭、或成長的啟示或思考。
當然除了新奇的想像和創意,講好一個故事也需要技巧,致力於更深度議題闡述,這對於皮克斯的製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我們觀察,皮克斯故事離不開音樂、色彩以及眾多打破傳統模式的場景等敘事語言的獨特使用,正是這些配方組合在一起,讓皮克斯的故事更加好看,也強化了皮克斯的風格和特徵。
1、音樂:情感的引爆點
在影視藝術中,音樂是烘託氛圍、強化情感的重要工具。皮克斯在音樂上更是不遺餘力,獨具匠心,致力於打造符合動畫故事的音樂作品,並獲得了眾多獎項認可。
比如早期的《蟲蟲危機》獲得格萊美最佳電影電視演奏配樂獎和奧斯卡音樂喜劇類最佳配樂提名;《玩具總動員2》獲得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格萊美最佳電影電視歌曲獎及最佳兒童音樂專輯獎、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等。
皮克斯深知音樂對調動觀眾情緒的重要性,在後續的作品音樂更成為作品中角色動機、情感的重要落點。從《尋夢環遊記》到《心靈奇旅》都有「追逐音樂夢想」的主人公設定,在這個過程中,音樂與故事的相輔相成,讓皮克斯動畫擁有了「歌舞片」的特質,也讓音樂成為推動劇情,引爆情感和作品的高潮點。
如《尋夢環遊記》裡把很多觀眾感動到哭的美好結尾,米格用音樂喚醒了太奶奶coco對她爸爸的記憶,帶著哭腔的對白和溫柔的合唱深切地感受到了親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並為之動容。這就是聲音魅力,能夠加強影片的故事性和敘述力。
2、場景:「非傳統」場景的展現
皮克斯在場景設置上,也總能突破人們想像的空間,讓觀眾看到更多奇幻的場景。
這一定程度上,也是基於皮克斯希望探討「生死」「情緒」「幸福」等形而上的主題而決定,因為要想把這些內容具象化,同時引起人們的共鳴,就需要獨具匠心的想像力。
比如《心靈奇旅》中,既有「生來之處」的溫馨夢幻,也有「重生之路」的黑暗寂寥。
在《尋夢環遊記》中,一條花瓣鋪就的道路,是亡靈們往來的橋梁,人們死後居住的交錯上升的城堡等。皮克斯帶領觀眾進入到了其設定的非傳統場景中講述故事,讓觀眾獲得審美享受。
3、色彩:「顏色」參與敘述
色彩是最先能刺激到觀眾的視覺神經,從人物的性格到場景的氛圍都是以色彩的呈現先入為主的。皮克斯對於色彩的運用和掌控能力可以說是業界最為稱讚的一點,從一系列的作品當中可以看出對人物和場景環境中色彩的巧妙運用和獨到理解,並且能通過色彩激發出影片的趣味性。
例如《尋夢環遊記》裡主要的兩個大場景——小鎮和亡靈城,這兩個場景在色彩上區分明顯,小鎮主要以暖色調為主,表現出人們在祭奠親人亡靈時心裡的溫暖與愛; 亡靈城則以藍紫色調為主,表現了亡靈城神秘奇幻的氛圍。
在《頭腦特工隊》中則用顏色清楚分明地表現出五種情緒角色的特點,樂樂代表著幸福快樂,所以用明亮的金黃色來表示;代表生氣情緒的怒怒則用衝擊性強的紅色,其他消極的情緒則用冷色調表示,傷心的憂憂小人用憂鬱的藍色,害怕的怕怕小人用警惕的紫色,討厭的厭厭則用反感的綠色。能夠第一時間產生的人物性格的認識。
其實音樂、色彩、場景這些敘事語言,都是服務「故事」而存在。為觀眾造夢,需要對這些敘事語言的掌握和應用,技術和藝術缺一不可,不然夢想只能是空想了。
好的故事並不是無跡可尋,皮克斯首席創意官拉塞特曾多次公開強調,一部作品能夠成為皮克斯式電影,最重要的是他們秉承著「故事為王」的原則。
這句口號說起來容易,真正實踐起來則會勸退大部分創作者。觀眾在皮克斯電影中落淚、歡笑並思考,這說明皮克斯的故事策略的成功,也值得影視創作者去研究和借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