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最有腔調的黑膠音樂書店,潮人們的秘密基地!

2021-01-20 ShanghaiWOW

在這個全民文藝的時代,滬上打著「黑膠」「藝術書店」為主題的店鋪多如牛毛,然而其中的大多數,實質上都只是姑娘們購物後歇腳八卦的地方。真正的文藝青年們去了後大概會掀桌:「說好的藝術呢?」最近在藝術感爆表的紅坊,悄然出現了這麼一家集音樂、書籍、文化為一身的有趣空間 — BOTH MUSIC。到底有多有趣,這就帶你一一揭秘!



所有在紅坊拍照的人大概都逃不開三個元素:雕塑、雕塑,和雕塑。但是潮人們怎麼會就此滿足呢?走進BOTH MUSIC,絕對可以給你的自拍加上大片感!




BOTH MUSIC的內部設計由日本知名設計師勝木知寬親自操刀,無論是門口開放式的陳列架,用音響堆成的吧檯,還是店內挑空的開放式二層設計,都非常吸引眼球,這種低調又極具質感的氛圍,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進門處的吧檯,用的是真音箱而非裝飾品,十幾個音箱一起發聲會有多震撼,反正我是很好奇!


店內大量採用了直線線條和幾何圖形,現代感十足。金屬、水泥、實木、紅磚四種元素在這裡相輔相成,毫無違和感。這也呼應了BOTH MUSIC的一種自由不羈的精神:讓人們可以在一個空間中同時感受音樂、書籍、藝術、咖啡帶來的愉悅感受。



這裡最為吸睛的,還是滿滿的黑膠唱片牆,雖然不敢自稱是上海黑膠最多的店,但BOTH MUSIC一定是最有腔調最精緻的!所有唱片都由專業買手從世界各地淘來,所有貨架上的唱片都在你觸手可及的地方,相中哪一張,都可以自取放在唱機裡播放!




▲不會玩唱機也沒關係,會有耐心的工作人員指導每個步驟,黑膠唱片隨便聽,黑膠唱機隨便玩,不會也能玩到你會!


▲聽著音樂,看著旋轉的唱片,感受那個年代的雅痞生活





BOTH MUSIC的唱機都是價格不菲的進口貨,不僅能還原黑膠唱片的最高音質,還能接上耳機或者電子設備,讓你盡情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




送你個溫馨小貼士,老闆私藏了幾張絕版唱片,要去吧檯索取才能給你聽。要是沒在貨架上看到喜歡的,也可以去找咖啡師小哥詢問哦。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這裡只是一家高顏值的黑膠咖啡館?我是不是忘記告訴你,BOTH MUSIC還有數不清的設計類原版圖書,同時還是價格親民的酒吧、藝術電影沙龍、買手店、可以近距離見明星的音樂現場……你完全猜不到它下一秒又會開發出什麼新技能!




▲工業風的投影牆之後還會開辦藝術電影沙龍,讓藝術愛好者們享受專屬電影時光



▲連接一樓和二樓空間的木質階梯,有種溫馨小劇場的feel,沙龍活動的時候,你可以在這裡隨意擇一階席地而坐,享受音樂和交流帶來的樂趣

在BOTH MUSIC,超近距離接觸偶像不是說說的,固定的音樂沙龍只需提前報名和一點運氣,統統免費參加。夜叉樂隊、趙可、黃國倫……好多大咖都來過!想知道跟明星促膝相談是什麼感受?來了就知道!





10月24日BOTH MUSIC嘻哈專場迎來嘻哈公園ThePark主播孔令奇,不同的音樂人,給這個特別的空間帶來更多包容共享的氛圍。你不知道的嘻哈文化,還有關於塗鴉,MC,DJ,時尚,舞蹈……平日裡安靜的BOTH MUSIC是否能hold住這份來自美國的「不羈」,看看視頻,揭曉這個奇妙夜吧!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更多BOTH MUSIC音樂沙龍信息,經常會有福利送出哦~



魔都最會玩的最Lifestyle的公司招人了!


愛生活,愛美食,愛旅遊的小夥伴們,就加入我們的團隊吧!讓你吃遍魔都最逼格的餐廳,什麼法餐啦,義大利啦,人均上千的日料啦,吃遍全球美食不是夢!還有機會出國旅遊!當然要求也高咯,我們需要美食,旅遊,文娛/策劃/圖片/美術編輯,文筆必須優秀,點子必須多,最好英文看得懂,而且能夠吃苦耐勞,願意加班加點,完成任務!願意挑戰的,就來吧!


工作地點:上海澳門路

簡歷及作品至:jobs@shanghaiwow.com



相關焦點

  • 上海最有腔調的那些黑膠唱片店 你也可以很潮
    原標題:購物‖上海最有腔調的那些黑膠唱片店,你也可以很潮  黑膠,習慣又稱電木唱片,指轉速78轉每分鐘、聲槽寬度0.10—0.16毫米、聲槽密度每釐米30—50條的留聲機唱片,是立體聲黑色賽璐珞質地的密紋唱片。當你聽黑膠唱片的時候,會感覺音質比普通CD更淳厚、溫暖。
  • 沈次農:黑膠唱片中的純真音樂情懷
    當他寫下「蕭士塔高維奇離我們有多遠」這樣的文章標題時,他是一位資深的音樂記者和編輯;當他說起「比起當年蕭伯納的英國和勳伯格的美國,目前中國的音樂普及程度以及研究的深度其實還遠遠不及」時,他是一位老牌的音樂評論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當今年3月末,「沈次農黑膠唱片封套展」在上海音樂廳開幕時,他又多了一個身份—收藏家。
  • 黑盒子書店|一起揚帆文字海洋
    黑盒子書店,你的心靈成長空間。有一種濃濃的文化和復古情懷,選一張自己喜歡的黑膠唱片靜靜地聆聽,選擇一本好書,遨遊在書海,原來藝術並非是陽春白雪,還可以自然如風,融入我們的生活,充實每一天。與中國少兒出版社合作,引進海量優秀兒童圖書,為社區家庭的孩子帶來極致的樂讀體驗。
  • 上海世茂廣場攜手故宮打造魔都「最潮中國年」
    上海世茂廣場攜手故宮打造魔都「最潮中國年」來源:聯商網2019-01-27 17:11聯商網消息:除夕的腳步越來越近,大家都準備怎麼過年?1月25日位於上海南京東路的上海世茂廣場熱鬧非凡,「潮玩過大年」新春主題活動盛裝啟幕。
  • 黑膠唱片,聽記憶中最溫柔的聲音
    藝術是敏感的、感性的,隨著心境的變化和審美的變化,人們很容易會對具體的藝術作品的需求和喜好發生變化。查理透露,買畫者可以在一年內,免費調換其他同等價值的畫作,這種共享的理念,其實也成就了他建立黑膠文化共享圖書館的初衷。「新一代年輕人,家裡很少有現成的唱片機,這對他們走近黑膠唱片造成了障礙,於是,我們就乾脆開始定製入門級可攜式唱片機。」
  • 成都· 復古日記|黑膠唱片,不只是音樂
    如今,那旋律依然耳熟能詳,但唱針划動黑膠的聲音,或許在漸漸遠去。黑膠唱片幾乎是在20世紀佔據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黑膠唱片因音質最接近原聲不失真,從聽感上給人最好的體驗,它作為一種聲音和聲音的載體,承載了老一輩發燒友們炙熱的音樂情懷。許多人會問了,為什麼取名為黑膠呢?
  • 珍藏6000張黑膠唱片 這個音樂圖書館贊
    「對音樂,我們始終有一種敬畏感。這年頭在網上下載一段古典音樂太容易了,但是把黑膠從架子上取下來,放在唱片機上,打開音響,調好唱針,聽音樂慢慢流淌,這個過程對我們來說充滿儀式感。好的音樂需要用合適的態度聆聽。」洛奇說。
  • 數位音樂乘風破浪,黑膠唱片憑什麼逆流而上
    消費目的多元化2015年,英國調查機構ICM曾做過一個調查:在英國,15%的實體音樂介質購買目的並非用來聆聽,無論是黑膠唱片、CD還是傳統磁帶。這群人購買黑膠唱片並不是為了欣賞音樂,在購買黑膠唱片的消費者中,有34%的人根本沒有用過黑膠唱片播放機。這說明多達三分之一的消費者購買黑膠唱片可能是為了收藏、紀念自己喜歡的歌手或者作為裝飾品。
  • 重慶一醫院院長痴迷黑膠唱片 近二十年收藏上萬張
    都市熱報消息,前不久,偶像天王周杰倫宣布將出道至今的14張專輯做成28張黑膠唱片套裝發行,不得不說,這帶領了黑膠唱片又一次回歸潮。在重慶,就有這樣一位黑膠唱片「發燒友」,他叫鄭漢。近20年裡,收藏了國內外上萬張黑膠唱片,其中有不少罕見珍品,他也因此成為行內知名的黑膠唱片收藏家之一。
  • 在黑膠聲中,遙想世界
    而且黑膠需輕拿輕放,聽時不能快進快退,也不能選擇曲目,只能細細聽完,比聽CD更有儀式感,更能走進音樂。黑膠的封面大多是極精美的圖片——或是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的照片,或是音樂會現場照片,或是西方著名的繪畫,或是國外著名的風景名勝,本身也是可以當作藝術品收藏的。我有一張拉赫馬尼諾夫彈奏拉赫馬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的碟子,RCA留聲機小狗版,封面就是拉赫馬尼諾夫的雙手特寫,顯得異常莊嚴。
  • 數位音樂時代 黑膠唱片復興是潮流還是泡沫?
    全球黑膠熱潮已經持續了幾年,黑膠復甦的跡象也在中國上演。除了市場銷量的不斷上漲,近兩年無論是唱片公司、發行公司還是唱片生意人,開始引進黑膠生產線、做復刻版黑膠唱片、開發新型的黑膠唱機……華納、索尼等音樂巨頭紛紛增加對黑膠生產的投入。曾經,CD的興起終結了黑膠唱片以及磁帶,數位音樂的盛行的又令CD邊緣化。如今,黑膠唱片開始復甦,聽數位音樂買黑膠唱片似乎成為一種潮流。
  • 黑膠讓音樂更動人,Gramovox豎式黑膠唱機開箱
    他將一張錫箔包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搖動曲柄對著圓筒前的小管子唱歌,聲音在錫箔上刻上了紋路,最後這些紋路又回放出了原來的聲音。黑膠唱機大量流行是20世紀50~80年代,根據尺寸的不同叫「LP/SP「唱片,在那個年代屬於最流行的音樂存儲介質,同時也是Hi-Fi的代名詞,它幾乎承載了老一輩發燒友的音樂情懷。
  • 黑膠唱片是數位音樂時代的「文藝復興」嗎?
    進入21世紀後,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影視劇的影響,國內掀起了懷舊風,黑膠市場出現回潮的趨勢。2015年,永通唱片在廣州番禺區恢復了國內第一家黑膠生產線;2017年,永通音像與整合型黑膠服務公司嘿喲音樂合作推出黑膠定製項目,為國內獨立音樂人及品牌提供黑膠唱片壓制服務;同年,在黑膠唱片生產線上投入生產的還有太平洋影音公司和中唱上海公司。
  • 在黑膠聲中遙想世界
    因灌錄技術的原因,黑膠的聲音雖沒有CD純淨,有時伴有蠶豆聲和沙沙聲,但較CD更真切,更溫暖,更有年代感;而且黑膠需輕拿輕放,聽時不能快進快退,也不能選擇曲目,只能細細聽完,比聽CD更有儀式感,更能走進音樂。黑膠的封面大多是極精美的圖片——或是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的照片,或是音樂會現場照片,或是西方著名的繪畫,或是國外著名的風景名勝,本身也是可以當作藝術品收藏的。
  • FENDINOU立式黑膠唱片機(45轉),聆聽高品質黑膠音樂
    最近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了億智蘑菇提供的,FENDINOU立式黑膠唱片機體驗評測。讓我真正體驗到黑膠音樂的美妙,以及這臺唱機帶來的高品質黑膠音樂。一起感受一下數位音樂與黑膠唱片音樂,所帶來的不同音樂魅力!
  • 體驗巫1900手提式黑膠唱機:感受經典,還原音樂最真實的模樣
    音樂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聲音,從古至今人們都在通過不同的方式去感受它,在我們常見的數碼設備普及之前,黑膠唱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音樂播放設備,如果將音樂播放器、手機等設備呈現出的聲音看做是數字之聲的話,那黑膠唱機呈現出的音樂就是真實溫暖的模擬之聲,它可以為人們帶來更為真實、動聽的聲效體驗,最大程度的還原音效的自然之美。
  • 黑膠唱片昔日重來
    陳鋼的父親陳歌辛是作曲家,陳鋼的童年就是與音樂與老唱機吱吱嘎嘎的聲音相伴。當年,唱機之於上海的中產階級家庭,就像現在的CD機一樣普遍。家裡最初有一個手搖唱機,用來聽78轉的唱片,「那時用的是粗唱針,有時候不捨得聽,怕唱片磨損」。陳鋼從部隊復員後,才用復員費買了一架可以自動翻片的立式唱機。在創作《梁祝》時,還沒有密紋唱片, 25分鐘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要分5張碟才能聽完。
  • 外觀精緻復古,黑膠音質韻味十足:這臺唱機激發你的音樂渴望
    01會轉的音樂盒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它的身影,卻很少聽過聲音。對於大部分消費者尤其是90後的人來說,黑膠唱機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音樂盒子,熟悉的是很多人會在影視劇裡看到它們的身影,有時候一些咖啡店或者書店也會有黑膠唱機出現,但是就80末以後出生來說,聽過黑膠唱機的人比例實在太少了。
  • 音樂魅力無限大,黑膠唱片是老大
    現在聽音樂都是直接手機APP播放或連接外部藍牙音響這樣聽歌,像磁帶、CD和黑膠唱片之類的舊格式可能對於年輕的一代來說接觸的比較少。可能是受到民國時期題材的電視劇影響,我對黑膠唱片機總有種莫名的喜愛。當第一眼看到擁有舊情懷加上現代科技的索尼PS-LX310BT黑膠唱片機,我覺得它就是我心裡想的那臺黑膠唱片機了。索尼PS-LX310BT相對於傳統的黑膠唱片機來說,機身更加輕薄。機身前方的右側有3個控制按鈕,可以調整唱臂的位置以及控制黑膠唱片的播放狀態。機身的右下方標註了黑膠唱片機的產品型號。全機身採用黑色的塗裝,與黑膠唱片散發的音樂氣質巧妙地融為一體,顯得更為優雅大方。
  • 黑膠唱片市場迎來全球復興 MPK音樂公共王國發布PLAY黑膠唱機引關注
    MPK音樂公共王國——中國黑膠市場復興先行者  各種「黑科技」在大連國際音響展上首次露面,PLAY黑膠唱機成為了展會中最受歡迎的展品,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欣賞。  據了解,MPK音樂公共王國是是深圳市佳音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創新意識型音樂品牌公司,整合全球最大黑膠唱機ODM生產商佳音王的音樂硬體資源,以及合作方中國唱片總公司的版權資源及發行渠道等軟體資源,通過智能音響設備的開發與綜合音樂空間打造, 全力助推大眾音樂消費升級與持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