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說的有沒有道理?

2021-01-16 鄉下軼事

農村有很多俗語,有些看起來就很有道理,有些卻顯得有點莫名其妙,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說。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句「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到底是什麼意思,說得有沒有道理。

圖片來自網絡

在不少農村地區,都免不了有些寺廟,不過大多數的寺廟都是建在相對偏遠的地方。以前農村的老人們常說「廟前富,廟後貧,廟左廟右出鰥孤」,這大概也是和「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差不多的意思吧。在我國的傳統習俗中,一般人們的住宅幾乎都是遠離寺廟、祠堂、墳場的。大家普遍的觀念都覺得住在這樣的地方不太吉利,如果是用科學的說法的話,應該是這些地方的磁場、氣場會對普通住家人長期的居住生活有影響。後來鄉村經過發展,也許有部分寺廟就不再是那麼偏遠了,周圍也許也修滿了住宅,但是農民朋友們還是認為「寧住廟前,不住廟後」。

圖片來自網絡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廟前確實可能會有人家居住,但是廟後往往是沒有人居住的。住在廟前的人往往還能做點售賣香火蠟燭的小生意,在家門口就能賺一筆。而如果是住在廟後的話,人們朝拜的時候,通常也是往廟後方向的。平白無故的受別人跪拜,在我國傳統觀念中,是會「折福折壽」的,福氣淺薄的人都經不起這樣的朝拜。同時廟中通常都種了很多松樹、柏樹,四季常青高立雲間,如果你的房子在廟後,那真是一點陽光都照不進家門。所以說寧住廟前,不住廟後。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樣的說法是封建迷信,毫無科學根據,不過我們的傳統觀念中,一般的住宅還是比較注重這些的。這樣的說法來源不可考,也許是由於古人們善於歸納總結,在他們長期的生活經驗中發現的現象,但是大多數人對於此都還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的。

圖片來自網絡

小編覺得寺廟周圍沒什麼住宅可能是因為,一來寺廟周圍遠近之人都可能來此聚集,人員雜亂,財物容易失竊,影響住戶正常生活;二來人們常把廟觀和「鬼神」聯繫在一起,住在附近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我們國家宗教自由,因此在全國有很多的寺廟,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家鄉,是不是住宅都離寺廟很遠?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喜歡小編的文章的話,不要忘記關注小編哦,您的認可和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為何說「寧住廟前廟後、不住廟左廟右」
    民間流傳的一些俗語,有智慧也有不同的詮釋,更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論,就拿這廟(一般指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後來引申到祠堂、墳地等祭祀場所,更延展到後來傳入的教堂等宗教場所)前廟後廟左廟右建房的事就有好幾種說法,其實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說這事罷了。
  • 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是什麼意思?寺廟後面真的不能住人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不少的民間俗語,這些俗語雖然通俗,卻又發人深思。它們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的總結,一般都是經過口口相傳而來,這些俗語也反映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有這麼一句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
  • 「寧在廟前蓋,不在廟後起」,廟後面住有啥忌諱?看完終於明白了
    中國農村地方很大,過去人口也不多,所以蓋房這個問題在過去實際上是沒有什麼規劃的。農民們看中了一個地方,只要沒有人跟他搶,就可以蓋在那裡。但是,農村人蓋房選哪裡都沒有問題,只有一個地方不會選,那就是廟的後面。在我國的傳統習俗中,一般人們的住宅幾乎都是遠離寺廟、祠堂、墳場的。
  • 農村俗話「廟前貧,廟後富,廟左廟右出鰥孤」,說的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地區以前有很多寺廟,這些寺廟往往建立在比較偏遠的地方,例如山裡或者是荒郊野外,農村的老人們經常會說「廟前貧、廟後孤,大廟左右出寡婦」「寧住廟前不住廟後,寧住廟左不住廟右」 「廟前貧,廟後富,廟左廟右出鰥孤」 這些話。這些話在農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老人常說:寧在廟前住,不在廟後睡,到底有何深意?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斷追求自身的物質條件,旅行是很棒的事情,不僅能增長見聞,還能拓寬視野,放鬆身心,暫時遠離生活的瑣事、工作的壓力以及都市的喧囂,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心裡有一個目的地的,有的人喜歡的美麗山水,山水的溫柔和海面的巨大波瀾宏大的經歷,有的人喜歡的田園風光
  • 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半句大多數人不知,教你四個做人的道理
    俗語是我國勞動人民根據多年的生活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優秀的文化形式,俗語用簡單易懂的詞語揭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俗語不僅生動有趣,並且非常實用。有一句俗語「廟小妖風大」就是用於指導人際交往的俗語。首先,從字面的意思來看,這句俗語就是說,如果廟宇太小了,一些稍微有一點本領的妖怪就鎮不住了,廟裡的妖氣就會很大。引申到現在的職場中,一些小的單位,往往不良風氣會很嚴重。這是因為,在相對小的圈子裡,往往更容易引起勾心鬥角,為了一些很小的利益,都會爭得雞飛狗跳。一些大一些的單位,一些鼠肚雞腸的人反而不敢隨便造次,這是因為,一旦他們的陰謀詭計被人們拆穿,他就在單位就混不下去了。
  • 俗語「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說的是啥意思?有何處世的道理?
    但是,別看俗語這樣,它所講的內容卻是至真至理,因為它源於生活,所以它相較於其他文化就更貼近於真實生活,就像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它就是老祖宗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而總結出來的語句,即精準又真實,而且還暗含了人際交往的道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住廟前好還是廟後好 住在廟旁邊有什麼講究
    寺廟是我們拜拜,香火鼎盛的地方,如果只是去拜拜那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住寺廟附近,那還是有些講究的,那麼大知道住廟前好還是廟後好呢?住在廟旁邊有什麼講究?那麼下面就由風水知識大全為大家揭曉下吧!住廟前好還是廟後好:住廟前好  從風水角度講,房子前方為名堂,以開闊為宜,但是廟宇一般比較高大,如果住在廟後,那廟就會遮擋了房子,衝剋房屋主人,是不吉利的。所以,住廟前好。住在廟旁邊有什麼講究寺廟旁的房子風水怎麼樣  如果住家不直接面對廟宇,周邊有大樹、其他建築物或招牌等遮蔽,影響較小,也可利用風水物品化解煞氣。
  • 住這樣的地方,心裡美!來看廟後的美麗鄉村
    連日來,廟後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在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中的引領作用,將人居環境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理念貫徹落實到房前屋後和每條街道,全力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美麗鄉村建設打好基礎。來到廟後鎮祝家夼村,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小柵欄和統一栽種的綠化樹使整個村子的面貌煥然一新,看著自己的家門口從柴草堆變成了小花園,不少村民對政府的舉措讚不絕口。廟後鎮祝家夼村村民王成說:「通過政府環境整治工作,現在我們家門口打造得相當漂亮,使大家有種住上花園式住房的感覺,特別的高興,感謝政府的倡導,使大家在居住上有很大的提高。」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屠夫不宰五趾豬,守村不守有廟村」,為何?
    「屠夫不宰五趾豬,守村不守有廟村」,為何?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屠夫不宰五隻豬",這句老話何解呢?其實這也是一種農村的說法而已,豬作為偶蹄目的哺乳動物,一般情況下豬蹄都是呈偶數的四個腳趾,這也是最為多見的現象。
  • 廟有陰陽之分,陽廟拜神,陰廟拜鬼
    昨天我們講了「寺」與「廟」的區別,「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今天我們來重點講一講「廟」。生活中常聽人說要「去廟裡燒香」此類的話,可見普通認知中廟只是燒香拜佛或者求神祈願的地方,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廟是分陰陽,不可亂進,陽廟自然可以燒香拜神,只是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誤入陰廟。
  • 農村俗語「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有道理嗎?為啥不能養呢?
    導讀:農村俗語「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有道理嗎?為啥不能養呢?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這些朗朗上口的俗語,念起來非常的押韻,不但很好記,而且還富含很深的道理。很容易就被大家所傳唱,這些俗語之中,也有一些猛然聽上去不知所云的,這些聽不懂的俗語,就要去請教村裡一些老人之後,方能領會其中的寓意,就像這一句:「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廟小妖風大,水淺王八多,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俗語「廟小妖風大,水淺王八多」,我們常常會聽到別人脫口而出這句話,通常是在什麼情況下呢?在比較憤怒的情況下。如果有不幸誤入寺廟者,容易發生不測,所以說廟雖然小,但是妖風卻是一點也不小。至於水淺王八多,那就更好理解了,在海邊的淺灘上,當潮水漲起來的時候,你什麼也看不到。但是當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會發現許多王八(甲魚)露了出來。它們借著潮水的力量跑到海灘上來曬太陽,等到潮水再次來襲時,它們又會隨著潮水退回海裡。
  • 老話說「廟小妖風不小」下半句少有人知道,三個道理教你如何做人
    很多人在生活中會提及到各種俗語,他們通常能夠說出俗語的上半句,卻不知道它還有下半句,俗語不僅能夠增加生活的樂趣,還能在為人處事上略指點一二,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這句,「廟小妖風不小」,下半句很多人不知道,這三個道理教你如何做人。
  • 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句同樣經典,做人的哲理蘊含其中
    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句同樣經典,做人的哲理蘊含其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廟小妖風大」這句話,它的字面意思是說 ,如果一個寺廟很小的話,若是有出現幾個法力較高的妖怪的話,那麼這個寺廟就鎮壓不住它們,只能任由他們作怪。
  • 古人言:「廟小妖風大」,下半句才是精華,暗藏為人處世之道
    對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這一點,古人總結了很多很多經驗教訓,而這些經驗教訓很多都以俗語的形式流傳了下來,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廟小妖風大」,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它說的是如果一個廟比較小的話,那稍微出現幾個法力比較高的妖怪它就鎮不住了,結果就只能任由這些妖怪大刮妖風。
  • 農村老人常說:「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什麼意思?
    雖然這些農村老話不是出自名人,但卻是通過日常積累總結出來的話,從現在科學的角度來說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這些農村老話是老一輩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時候短短的一句話,就能把想表達的意思和感受說出來,並且讓人在其中能用心感受,這些老話的魅力現今依然散發著它的魅力。
  • 臺灣廟文化盛行!陰廟為最,什麼是陰廟?陰廟又是怎麼來的呢?
    數不勝數的神像明代所說的閩系,一直演變到現在,就是現在的廣東,福建,臺灣這些東南地區。而小賤這次要給大家介紹的廟文化主要集中在臺灣地區。福建,潮汕等地區在文革時期,經過解放與文革的洗禮,陰廟文化已經不強盛了,只有臺灣[好巫尚鬼]的民間文化傳承的最全面。臺灣的廟文化強盛到什麼地步呢?基本上一個村就會有一到兩個廟宇,每個廟宇基本上都會有乩童,鸞生等,他們經營著各種各樣的廟宇,為周邊的人們佔卜,問事。甚至有很多的政客,富商提供巨額的「奉獻」,求他們扶乩問事。這種迷信的文化傳承於何處,以下小賤就為大家講解講解。
  • 「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說起農村的俗語俗話,可能有些朋友會略知一二,因為這些俗語俗話,都是經歷了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雖然有一些沒有科學考證,聽起來也像無稽之談,但有一些老話,卻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都是經過生活經驗的總結,從而得出的。那麼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可能第一次聽,不知道其說的是什麼,但去細細深究的話,到也能感嘆出老人們的智慧。像有句俗語叫做,「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
  •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俗話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口口相傳並加以改進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流傳至今的俗話,有一定的道理。俗話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是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指導著人們的生活,有些俗語歷久彌新,至今仍受用。有一類俗語,是起到警示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