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老虎》上映12天,齊聚了葛優趙薇範偉等一眾大腕,單獨拎出來其中一個都是能夠扛票房的,結果目前才2億多票房。單憑數據,就能說明一些問題。而小扒去看了片之後,2個小時,從頭到尾,腦子裡只有一個問號:你就給我們看個這種東西?沒有文藝片的氣質,沒有商業片的姿態,整個2小時真是如坐針氈,整個只有兩個字,無聊!好久沒看過這麼無聊的電影了!這真不怪演員,演員們都盡力了,如果非得怪,還是得怪我們這位編輯和導演大人李非。
李非是誰?姜文曾經高度評價,他的電影處女作沒拿first,也是best,而且被不少人認為是寧浩第二。
這麼高的評價,再對比這部《兩隻老虎》真的要被震暈。
一句話評價,李非真是有姜文的病,沒有姜文的命啊!
姜文雖然狂了點,但是他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還是一個踏實且真誠的導演。
姜文電影前期和後期其實區別蠻大的,早期的《陽光燦爛的日子》等,姜文電影的故事和人物還是很接近觀眾的,很紮實的。
當然一個好導演肯定不願意一直停留在這裡,於是,他探索《太陽照常升起》,用了隱喻等各種手法,這個電影出來,大家紛紛說看不懂,然後姜文就差發飆了,怎麼一個個就這麼笨,怎麼就是看不懂?
你說這是傲慢嗎?其實我覺得是真誠。他認為觀眾應該看得懂。
要知道很多人是把觀眾當韭菜的,誰需要你看懂啊,你出錢就行啊。
但是大眾就是看不懂啊,看不懂那就沒有票房啊,姜文也沒辦法,只能又迂迴的配合了觀眾,拍了一部周潤發和葛優演的《讓子彈飛》。
《讓子彈飛》後的姜文,基本就進入一個後期階段了,《一步之遙》《邪不壓正》這樣的大眾風評比較糟糕的電影。
這種糟糕風評的根本是什麼呢?是姜文不再在意大眾的感受了。自己玩大發了,比如《邪不壓正》,彭于晏那個角色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人物的生活邏輯了,也談不上生動了,他只表示姜文的一種感覺,演員道具化了,姜文想讓你屋頂上光屁股跑你就跑唄,你也不用管你為啥要跑,這個人物本身需不需要跑。
但是大部分觀眾邏輯還停留在生活邏輯,看劇情,看人物塑造。這就好比很多人認為畢卡索後期的抽象畫畫的啥啊,還不如前期正統畫畫的好。好導演,有野心的,一定是追逐自我風格的,不管這個風格是否成功,而脫離大眾的。
李非的問題在哪兒呢?在於他沒有經歷姜文的前面階段,直接奔向姜文的後期階段了。好比一個人,根本還沒有走路,就要跑得飛快一樣,根本基本功都還不紮實,商業片都還拍不好,就優越感爆棚的展示自我風格。
《兩隻老虎》李非也學著姜文後期的作品一樣架空了人物邏輯和生活邏輯,整個電影人物的行為根本無法用正常人的思維推敲,嚴重的脫離觀眾的體驗實際。葛優那個角色的行為是成功商人的正常行為嗎?根本不是!成功人士的成功不是天上掉餡餅,人家忙得很好嗎?有空在這跟那弱智綁匪扯皮?
而綁匪那是正常的綁匪思維嗎?也根本不是!人家讓你幫忙找最愛,你就幫忙找?這個事件拖得越久,你自己小命越不保好嗎?你學姜文,你得有姜文的才華啊。《邪不壓正》吧,雖然彭于晏的角色經不起人物性格邏輯的推敲,不生動,但是這個電影絕對不無聊,因為姜文的敘事節奏槓槓的,對畫面感的操縱,能每一幅畫面定格,彭于晏在屋頂飛跑的電影鏡頭非常具有美感,配樂也讓人印象深刻。
換句話說,即使故事情節單薄,不符合生活,可能難以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但是姜文的形式做得很漂亮,能喚起觀眾的審美愉悅感。但是到了李非這裡,只剩下兩個字,無聊。
不知道李非是太狂傲了呢,還是什麼,他選擇了很難的一種電影拍攝方式,主要靠「對話」推進的電影前進,沒有什麼別的表現形式,開頭葛優和綁匪聊,聊完了換成綁匪和趙薇聊,聊完了又回到葛優和綁匪聊,聊完了葛優綁匪又去跟範偉聊。
這種聊天,簡直把觀眾給聊得要睡著,也很難體現電影特性,很欣賞李非的姜文就說過,電影,movie,它本身就是一種動態藝術,「動」起來。
這種你要想聊得觀眾不出戲,有耐心,只有兩個辦法:第一,本子有深度,聊的內容,引發觀眾思考。但是《兩隻老虎》的劇本立意就是個心靈雞湯啊,你聊來聊去聊個啥啊。
第二,你要好笑,不停的丟段子,出笑點,才能讓觀眾坐得住。我想李非肯定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找了葛優。但是,他很明顯的搞砸了,為啥呢?葛優的搞笑,不是靠頻繁的丟段子的搞笑。
葛優的好笑是「笑中帶淚」的那種搞笑方法,劇本紮實,小人物的生存狀態全面展開,這時候葛優忽然幽幽的來那麼兩句,這會引發觀眾的笑點。葛優的笑點是在生活中挖掘的。
像李非這種把劇本完全架空了,讓葛優面癱式樣的不停的說說說,就很話癆很煩。這個角色我覺得換沈騰都比葛優好笑點,當然,也不會很搞笑,本子太差了。
這個電影,我真是看得如坐針氈,下一次也請導演步子不要邁得太大了,可惜了這些好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