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嶼,位於石獅祥芝鎮古浮澳口,面積僅約2公頃,從一座名不見經傳的無居民島,到成為萬千鷺鳥棲息繁衍的「白鷺島」,圈粉眾多攝影師、觀光客。(茅羅平/攝影 林恩炳/文字)
大山嶼為石獅帶來了無限的風光與口碑,也凝結了石獅人與白鷺之間十年的情思。20多年前,這裡曾是光禿禿的島嶼,有人開始在大山嶼上種植木麻黃,採集枯葉賣給人家燒磚用,後來大山嶼上的林木得到保護,不讓隨意砍伐。於是,木麻黃自然生長開來,才有現在的鬱鬱蔥蔥,並逐漸引來白鷺築巢繁衍。(茅羅平/攝影 林恩炳/文字)
2011年秋,大山嶼上發現有人捕殺白鷺,引起林業部門、石獅日報社以及當地鎮村的高度關注,開啟了近十年的保衛戰。設置禁獵警示牌、增派護林員巡島、安裝入口圍欄、建設視頻監控;《石獅日報》刊發連續報導、攝影專版,製作畫冊,向外界宣傳大山嶼;祥芝鎮、古浮村廣泛宣傳,鼓勵群眾自覺保護白鷺,村民至今遵循著「輕易不上島」的約定,還白鷺一片安寧。(茅羅平/攝影 林恩炳/文字)
據野生動物保護部門觀測,最高峰時大山嶼上有萬隻鳥兒棲息,以白鷺為主,還有蒼鷺、牛背鷺、白胸苦惡鳥,甚至還發現了瀕危鳥類巖鷺的蹤跡。(茅羅平/攝影 林恩炳/文字)
最近兩年,因氣候乾旱少雨,大山嶼上林木枯黃,白鷺等鳥類的生存環境令人擔憂。又過一年繁殖季,大山嶼上的白鷺過得好嗎?今年6月中旬,記者再登大山嶼,用相機長焦鏡頭記錄它們的蹤跡。(茅羅平/攝影 林恩炳/文字)
鏡頭中,既有初來世間、一身絨毛的雛鳥,也有學會站立、蹣跚學步的幼鳥,又有展翅試飛、岸礁覓食的亞成鳥更令人欣喜的是,早年記錄到的三兩隻瀕危鳥類巖鷺,也在大山嶼上繁育了後代。 (茅羅平/攝影 林恩炳/文字)
從「貴客」到「常客」,十年光陰,大山嶼上的鷺鳥早已成為我們的「家人」,這是千金難買、萬金不換的生態財富。(茅羅平/攝影 林恩炳/文字)
「追鷺」十年,從最初的驚喜到如今的沉思,我們應當從更高遠的視角、更多實際的舉措,去守護這片生態福地,讓大山嶼成為鷺鳥「永遠的家」。(茅羅平/攝影 林恩炳/文字)
大山嶼「白鷺島」,願時光不負你我!(茅羅平/攝影 林恩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