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中,數十米長的白色畫紙連成長卷,35位孩子拿著綠色畫筆,塗抹出心目中的植物王國。他們是「啟初·世界插畫大展——安徒生終身成就獎50周年展」的最後一批特殊觀眾。7月29日上午,世界插畫大展上海站閉幕儀式在靜安雕塑公園藝術中心內舉行。自4月底開展以來,插畫展已接納了10萬多名觀眾,成為滬上家長送給孩子的重要「美育禮物」。
大猩猩威利,再見!
「現實中不會發生的事情在發生」
自從1966年「國際安徒生獎」增設插畫家獎,這一獎項已誕生26位獲獎者。來自美國、捷克、丹麥、日本等世界各國的插畫大師,有些擁有自己的美術館,有些早已多次舉辦個人展,卻從未在同一空間中一同展出。本次大展上海站作為中國大陸首展,首度雲集1966年至2014年間25位「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獎」得主的近300幅插畫作品,其中原作210幅。徜徉在莫裡斯·桑達克、傑利·唐卡、羅伯特·英潘等插畫家的作品間,令人仿佛進入奇妙的幻想世界。
11歲的黃玥涵在紙上畫下纏繞成「心」形的綠色藤蔓,這是她的「書屋」雛形。在展廳牆上懸掛著的插畫作品中,她最喜歡插畫家馬克斯·維爾修思創造的「小青蛙弗洛格」與安東尼·布朗創造的「大猩猩威利」。「動物會說話,人會飛,繪本世界裡,現實中不會發生的事情在發生。」黃玥涵說。男孩餘若木被插畫《三個強盜》所吸引,「我最喜歡充滿奇思妙想的童話故事。」「威利對小貓咪很友好,看起來很溫柔。」對著插畫作品《大猩猩與小星星》,10歲的吳佳怡說,「展廳中的每幅畫都是精心打造出來的。」
兒童文學作家張弘或許是「刷展」次數最多的觀眾之一。從春到夏,從展覽探營到最後一個周末,她一共「逛」了8次插畫展。在微信公眾號「魔法童書會」中,張弘寫下了插畫展打動她的理由,「我們帶孩子來看這個畫展,其實是為他們的人生著一層審美的底色。」前不久,評論家毛時安帶著自己的外孫參觀了插畫展,「我希望外孫能儘可能保持浪漫的童心,不要過早成為『小大人』。插畫非常富有想像力,能滋養孩子的心靈。」在他看來,插畫展不僅是送給孩子的禮物,更是送給成人的禮物,「看插畫時,就像陽光突然照到心頭,豁然開朗。成人也要去看兒童畫,保持童心。」藝術家彭鳴亮說:「美的東西是相通的。插畫作品的構圖、想像力與插畫家的創造力,對每一位觀展的人都有所啟發。」
插畫展落幕,她們是最後一批小觀眾。
美學教育的公共空間
7月28日,世界插畫大展最後一天面向公眾開放。保安、觀展的母女……當每一位遊客走出展廳的時候,工作人員都自發地鼓掌相送,「展覽順利結束,大猩猩威利,再見。」
在過去的三個月裡,插畫展所在的靜安雕塑公園藝術中心被打造成了一個美學教育的公共空間。數不清的公益活動在插畫展展廳中舉行。
孩子與母親一起徜徉在插畫世界中。
7月初,公益舞團導師彭漲以安徒生童話和經典繪本故事為題材,創作了浸入式舞蹈劇《會跳舞的安徒生》,插畫中的「主人公」與觀展的孩子們一起跳起了舞。「角色從畫裡跳出來,可以讓小朋友相信童話故事是真的,善良、勇敢、正義、包容、愛……這些精神都是真的。」彭漲說。7月15日,舊物再生手工活動在展廳互動教室舉行,前來觀展的親子家庭在設計師的指導下,將舊牛仔布料改造成了各具特色的龍貓玩偶。7月23日,大展主辦方、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和「新地義工隊」聯合舉辦了「心語新願」夏日公益活動,病童們欣賞插畫、用畫筆親自繪製T恤,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難忘的一天。主辦方介紹,這些都是名為「小小夢想家」的系列公益場活動,平均每兩周舉辦一次,服務對象包括孤殘兒童、孤獨症兒童等。
此外,每周以畫展和美育為主題的相關活動,也向親子家庭免費開放。比如,極地科學家、《我的南極朋友》作者王自磐帶來了企鵝蛋與現場大小朋友親密接觸;繪本創作者和推廣人田宇組織了繪本創作工作坊;繪本作家李卓穎則帶孩子們進入《公主怎麼挖鼻屎》的小世界。通過網絡平臺發起的線上「寶寶繪畫嘉年華」活動,也如火如荼展開。展覽期間,主辦方與上海地鐵3號線合作的「開啟初心之旅」文化列車也正式發車。
數十米長的白色畫紙連成長卷,35位孩子共同描繪心目中的植物王國。
《啟初•世界插畫大展-安徒生終身成就獎50周年展》上海站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總工會、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報業集團、解放日報社、中共上海市靜安區委宣傳部共同指導,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官方授權,中信出版集團和解放報業(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上海靜安雕塑公園藝術中心協辦,上觀新聞作為全程媒體支持,解放報業(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上海家化旗下啟初品牌總冠名。
展覽落幕,展廳恢復寧靜。
8月12日起,插畫展將移師北京,在中國國家圖書館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展出。
(圖片來源:張小鵬 攝 圖片編輯:徐佳敏 編輯郵箱:sclj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