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愛,無邊無際。這是我看完《大魚海棠》後,想說的話,人生苦短,愛恨情長,每個人都有他一生無法割捨,與必須捨棄的東西。陪伴與離別,不僅僅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更是我們人生命當中無法逃離的羈絆。這也是《大魚海棠》為何讓人涕泗縱橫。
鯤長大後,圍樓異常,村裡人都認為鯤是孽種,應當驅逐,消滅。湫為自己心愛的椿,獻出了生命,護全了椿和鯤,幫助他們逃回人間。至此,鯤得以復活。每當看到這時,我的心中總是百味雜陳。很多人認為,椿根本不值得湫這麼做。明明湫這麼愛她,為何她為了一個一面之緣的男人傷害湫?鯤去救椿不也是應該的嗎?人類自己布的網就應該自己負責。
實則不然。在筆者看來,影片藉以這個俗套的愛情故事細細詮釋了影片的豐富主旨。愛情的表象只不過是噱頭,在三個人的愛情裡,椿和湫都鑄成了大錯,為了彌補犯下的過錯,兩個人都被激發了承擔的勇氣,明白了「守護」的責任。
當椿決定用自己一半的靈魂與靈婆做交易,決定要贖回鯤的靈魂那一刻,就是椿第一次表現出承擔的勇氣;再當海水倒灌,家人流離失所的時候,椿犧牲自我,拯救了所有人,這是椿第二次表現出承擔的勇氣;其次,湫在與靈婆交易之時,在擅自打開海天之門的時候,最後犧牲自我成全椿之時,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承擔」的勇氣。兩個本是稚氣未脫的少年,在一次次選擇中激起了勇氣,學會了守護。
還記得《大魚海棠》記者見面會上,導演梁璇曾這樣說。沒錯,正因為鯤的守護,椿才免受獵人毒手;正因為椿的守護,鯤才得以重回靈魂;正因為湫的守護,椿鯤才被護送人間。以上這些也只是這部劇的關鍵人物與情節分析。《大魚海棠》還有更深刻的意義所在。
從整體來看,這部劇在人類與非人類兩個世界中都蘊含著濃濃的中國元素。圍樓原型為福建古建築——土樓;劇中100個小妖怪在古書中均有文史傳說記載;閣樓,屏風,烏篷船,大轎子,還有人物服飾與技能(椿可以讓海棠花生長等)無不蘊含著中國風情。從部分「謎點」來看,為何片頭「每個人生來是一隻大魚」?
大魚在古代代表著自由與夢想,兩者幾乎沒有區分。當椿成年後由人型轉化成魚,也就意味著一個「追夢」的過程。為何劇中鯤長大後,村裡遭受了洪災,使得鯤被迫逃離?一,告誡人們要想成就夢想必定經歷大風大雨;二,劇中的靈婆曾說,「有髒東西溢出來了」。若將靈婆比作改革者,那麼引來洪水就是改革措施,也就是象徵用新制度來毀滅災害,帶來損失的最小化。
總而言之,從畫風來看,《大魚海棠》畫風唯美,致敬了不少經典,部分亮點很多。故事原案很好,是一個宏大世界觀下的浪漫故事。但是表達出來的也少了很多,讀者也不會產生一種看了一個「狗血三角戀」的感覺。配角不明確,感覺一部電影下來只記得椿湫鯤。比起《千與千尋》還是多了點嚴苛。
結束語:從這個角度看,《大魚海棠》則是國漫崛起的一大代表之作,為後續動畫電影的製作提供了意見。這正是《大魚海棠》的意義所在:大膽些,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喜歡的朋友們可以在下方評論哦!
以上本文章是(本人原創作品)希望讀者喜歡,給小編點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