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和原子核之間,還存在什麼物質?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2021-01-10 信仰早已被熄滅

在電子和原子核之間,還存在什麼物質?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人類的科技不斷在進步,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原子是有原子核組成的,而原子的內部除了原子核和電子以外,其它的百分之99.9999都是空的,可以舉一個不精確的例子,如果將一個原子比作一座100層的高樓,那麼原子核就是這座高樓之中一個電梯按鈕這麼大的物質,而電子在這座高樓中就像是漂浮的一粒塵埃一樣,在這麼大的空間中,除了原子核和電子,還有什麼東西呢?進入微觀世界,我們就不能夠以宏觀世界的眼光來看待它,通常我們都會認為,原子核和電子之間的關係就像地球和月亮一樣!

電子圍繞著原子核穩定的旋轉,但是事實卻不是如此,在微觀世界中,電子並不是穩定的圍繞原子核旋轉,而是在高速的,隨機的出現在原子的核外空間的任意位置,根據正統哥本哈根學派的描述,由於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它會以概率波的形式彌散在整個原子裡,當有觀測者時,它就會在某個位置坍塌成一個點,通過對這些點所在的位置進行不斷的記錄,就可以發現電子的分布概率,這個分布概率圖被稱之為「電子云」。因此我們可以大概的理解為,在原子的核外空間裡,並不是一無所有,而是充斥著這種電子隨機運動所組成的電子云。

那麼在原子裡除了原子核和電子云之外,就真的沒有其它物質了嗎?科學家認為還有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又被稱為「上帝粒子」,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基本粒子通過一種由希格斯玻色子構成的「希格斯場」獲得了質量,簡單的講正是因為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使物質具有了質量,因此,希格斯玻色子是無處不在的,包括原子內部空間。還有光子,光子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質,光子是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當原子處在電磁場中的時候!

光子就能夠進入原子內部空間,科學家通過實驗能夠觀測到光子幹擾電子的運行軌跡,還有中微子,中微子質量非常小,一般是電子的幾十萬分之一,速度非常的快,幾乎不和其它的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在現在生活中,每秒鐘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來自宇宙中的中微子穿過我們的身體,而我們卻沒有感覺,所以在原子的內部,中微子也是能夠自由穿行的,科學家認為還有一種粒子就是引力子,不過現在引力子還沒有被科學家證明,它是一種物理學假設的一種粒子!

這種理論認為引力子是萬有引力載體,如果它真的存在,那麼原子的內部空間肯定也有引力子的影子,除了這些物質之外,還有多出來的電子,當具有放射性的原子在衰變的時候,它的原子核會發射出電子或者是正電子,這些多出來的電子會在原子的內部空間中短暫的出現,所以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已經知道了在原子和電子之間還存在這麼多的物質,宇宙真的是非常神奇的一種世界,科學家在不斷地研究宇宙中的奧秘,但是宇宙實在是太大了!

而且宇宙中有很多我們沒有辦法解開的奧秘,這些奧秘都是需要人類不斷地努力,這樣我們才能夠解開宇宙中的奧秘,科學家認為在宇宙中還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物質,這些物質在宇宙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雖然現在科學家還沒有發現這些物質,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找到這些物質,人類探索宇宙已經有很多年了,而且人類已經對宇宙有了大概的了解,科學家認為宇宙是起源於宇宙大爆炸,而且宇宙大爆炸之後產生了恆星和行星!

宇宙從大爆炸開始就不斷地擴散,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停下來,而且科學家通過觀察發現,宇宙現在的膨脹速度比之前還要快很多,如果宇宙一直這樣膨脹下去,那麼人類就很難探索到宇宙的邊緣了,所以科學家一直都在研究超光速運動,雖然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有質量的物質是沒有辦法超越光速的,但是如果人類的科技達到一定的程度,我們還是有可能超過光速的,希望人類的科技能夠越來越發達,這樣我們就能夠有一天超越光速!

相關焦點

  • 原子核和電子之間是真空嗎?真空未必真空,它充滿了反物質
    在一百多年前,大部分的科學家認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的質量越大,其外圍就會籠絡越多的電子。可是當時的科學家卻認為,電子繞原子核的運動就像是行星繞恆星那樣規矩。這種觀點認為,原子核和電子之間有很大的真空。有人計算過,如果原子核直徑是1米,那麼電子大約就在原子核100公裡開外的位置上運動。形象地比喻,原子核如果是一個在北京的成年人,那麼遠在天津就有一群小屁孩圍繞著他在運動著。
  • 世界的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電子、質子和中子是怎麼被發現的?
    關於分子很重要的一點是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能夠獨立存在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單質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構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構成。化學變化的實質就是不同物質的分子中各種原子進行重新結合。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但是原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 什麼是反物質?反物質為什麼那麼貴?
    當今世界上,有一種最昂貴且可怕的材料,一克的威力就相當於一枚核彈,這就是反物質。那麼什麼是反物質呢,反物質又為什麼那麼貴呢?那就讓我們往下看吧。什麼是反物質反物質世界中的「反物質」是和物質相對立的一個概念。眾所周知,原子是構成化學元素的最小粒子,它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的中心就是原子核,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電子圍繞原子核旋轉。原子核裡的質子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
  • 裡面物質是什麼形態?
    很多人對黑洞的力量完全一無所知,總幻想著黑洞中還有物質存在,那麼這種物質是什麼形態呢?甚至有人問:黑洞裡的原子被撕碎了嗎?答案是肯定的,黑洞不但撕碎了原子,還撕碎一切最小的粒子。宇宙中存在著三種緻密天體,即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這三種天體都是以破壞原子結構為存在依據的。
  • 氫明明是非金屬,可科學家為什麼說木星內部存在液態金屬氫?
    氫屬於非金屬元素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第一,因為它是原子量最小的元素,原子量為1,僅由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構成。氫在常溫常壓下為氣體,並且是最輕的氣體,氫氣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在地球上氫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比如水,水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歷史上最早研究氫的科學家是卡文迪許。氫元素總共有三種同位素,分別為氕、氘、氚,。
  • 光子與電子到底是什麼關係?
    本文就跟你講明白,光子與電子究竟是什麼。電子的客觀存在電子是一種基本物質粒子,它在原子核的外圍高速運行。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都無法將電子打散,它被認為是不能分割的粒子。我們通常會將原子核想像成太陽,將圍繞著原子核運動的電子想像成圍繞太陽旋轉的行星,比如水星、地球或木星,但事實上並不如此。
  • 火是一種什麼物質?能用分子式將它表達出來嗎?是什麼化合物?
    組成這個世界的物質種類費曼在他的著作《費曼物理講義》中有一個有趣的假設,假如地球發生某種大災難,所有的科學知識都丟了,只有一句話能傳給下一代,那麼如何用最少的詞彙來表達最多的信息呢?費曼給出了答案:「所有的物體都是用原子構成的「,仔細理解這句話,它包含的意思可不少,這些原子是一些小小的粒子,它們一直不停地運動著.當彼此略微離開時相互吸引,當彼此過於擠緊時又互相排斥。
  • 科學家:或許是以量子形態存在!
    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事實似乎並不是如此,科學家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當我們在思考、猶豫、甚至做出某種決策的時候,我們很可能在無形之中遵循著某種規則,這種規則並不是簡單的傳統規則,而是物質基本粒子運行的量子規則!
  • 電到底是什麼?是一種物質嗎?
    既然都說到了電是一種現象,那麼電本身就不是物質,而是電荷定向移動的一種現象。人類對於電的認識已經有很多年了,在地中海區域的古老文化裡,很早就有文字記載,將琥珀製成的棒子和貓毛摩擦之後,棒子就具有了吸引羽毛類物質的特性,在初中的時候我們學過物理也知道,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而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
  • 中國科學家發現5顆由奇異物質構成的行星!
    天文學家最近宣布發現5顆奇特的行星,這些行星由地球上前所未見的物質構成,一湯勺重量高達400萬億克!8月29日在線提交《天體物理學期刊》的論文中,中國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耿晉軍介紹了上述發現。我們知道構成常規物質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都由夸克構成。
  • 量子是什麼?與分子、原子、電子有什麼關係?
    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因此分子可分,分子很明顯就不可能是量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原子也可分,原子也不可能是量子;電子理論上認為電子可再分為空穴子、自旋子和軌道子,但是目前只是處於觀測階段,不能獨立存在於材料之外。
  • 電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是一種物質還是一種現象?
    電是物質的一種性質,就像物質有重量有體積一樣都是物質的一種性質,因為構成物質的正負電量相等,所以整個物體不顯電的性質,只有把構成物質的正負微粒分開物體才顯電的性質,把物體正負微粒分開的最簡單辦法就是摩擦起電
  • 挖穿中子星,你會看到什麼場景?研究表明:極端物質集結於此
    先挖開外殼到達深處中子星作為恆星的一種,在某些方面卻更像是行星,就比如擁有堅硬的外殼和稍軟的核心。要想挖穿中子星,就必須鑿開超硬的外殼。中子星的最外層異常堅固,這是因為超新星爆發時,鐵元素被剝離遺留下來受到擠壓,形成了晶體,並且這些晶體還伴隨電子的流動。重力將原子核壓在一起,隨著深度增加,質子的數量將變得越來越少,因為大部分質子都融合成了中子。
  • 暗物質究竟是什麼?科學家們為此發生了一次有意思的爭執
    星系最初,天文學家通過觀測星系旋轉周期等等數據推算星系的質量時,發現星系的質量遠大於使用天文望遠鏡所觀測到的數據,科學家們由此提出在星系中或許普遍存在著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稱作科學家們通過觀測我們銀河系中央和鄰近的星系時探測到一些X射線微弱的光芒,而它們都處在同一個能量值,即3.5千電子伏特。我們用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換算出靜止質量對應靜止能量為7千電子伏特的惰性中微子衰變時放出的X射線光子正是這個能量。
  • 既然我們都由原子構成,那原子究竟是什麼呢?答案你不會想到
    在宇宙中,幾乎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構造的,無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與原子息息相關,其中當然也包括我和你。每個原子內含一個質子和中子構成的中央核心。質子攜帶一個正電荷,中子沒有電荷,因此原子核整體呈現正電荷。原子核外充斥著大量電子,電子攜帶負電荷,並圍繞原子核旋轉運動,形成了一層「圓殼」。圖解:氦原子結構示意圖。
  • 粒子世界:第一個反物質,上帝預言家狄拉克預言正電子存在
    我們在科幻電影當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片段,有一個人發現了一個和他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但是剛一握手,這兩個人就灰飛煙滅了,因為他發現的是自己的反物質,在真實世界當中的宏觀物體的反物質還沒有發現,不過在微觀粒子當中,電子的反粒子已經發現了,就是正電子。
  • 什麼是正電子?它與電子是如何作用的?
    如果你還想解釋為什麼它會像電場,磁場和引力場那樣移動,那就太好了。對電荷的解釋也很好,並解釋為什麼電子具有質量。這是我們在最深層次上所知道的關於周圍最常見的基本粒子之一。氫原子是最重要的物質構建塊之一,存在於具有特定磁量子數的激發量子態。
  • 「上帝不會擲骰子」到底是什麼意思?答案顛覆三觀
    在這個階段,認為光是一種波的科學家層出不窮,並且他們拿出了許多過硬的證據,尤其是最終一錘定音的人,這個人在物理學史上堪比牛頓、愛因斯坦。他就是麥克斯韋,提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統一了「電」和「磁」,並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種電磁波。而赫茲緊隨其後,利用另一個十分著名的實驗驗證了這個理論。
  • 物質又是怎麼來的?
    能量和力是同一回事嗎?可能有朋友認為,能量和力是一回事,比如我們提起重物,需要花力氣對抗重力,這力氣就是消耗了我們大量的能量,這樣理解其實並沒有大問題,但你提著物體垂直方向上沒有移動的時候引力並沒有做工,很多朋友並不能理解這個問題,但只要想想,如果你將這個重物放在旁邊的椅子上,請問這把椅子做功了嗎?答案是沒有,那為什麼我們人就需要做工才能提著重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