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部
《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導演
蒂姆·波頓,作為一位勇於嘗新不願重複自我的鬼才導演,在這部續集中退出了創作一線當起了製片人,這也是他自1995年的
《永遠的蝙蝠俠》以來,第一次正兒八經地擔任製片人一職。他還打趣說「總有人得去維加斯出席飯局,那些女人啊,豪車啊,總得有人去做這事兒。」
詹姆斯·波賓接棒蒂姆·波頓執導該片,作為英國人的他自幼熟知路易斯·卡羅爾所著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愛麗絲」是其童年的一部分。他認為,這部影片會滿足觀眾兩個要求,既能看到過去,就像一部前傳,也能看到故事的後續,所以它也是一部續集,它完成了兩個目標。如此說來,「愛麗絲」的這個故事是否還會在幾年後迎來第三集?
喜劇導演出身的他還為影片注入了幽默元素,並選用喜劇演員來出演片中角色。他所指的,就是英國怪咖
薩莎·拜倫·科恩,這位新加盟的演員曾在
《波拉特》《獨裁者》中塑造過廣為人知的喜劇形象,他出演的「時間」是原著中所沒有,續集電影專門重新編寫的一個主要角色。為了塑造這個「絕對的自戀狂」,他想到了美國下一任總統候選人唐納德·川普,將其作為角色原型。(看來唐納德·川普至少為流行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米婭·華希科沃斯卡飾演的愛麗絲,經歷了父親去世和海上冒險航行,已經成長為一個自信的女子,有時候她在外人面前還顯得很強勢。米婭雖然在接受採訪時言語不多,但她以自己的表演令人信服地表現了愛麗絲的成長和變化。
一代男神約翰尼·德普繼續出演「瘋帽子」,華麗造型加上濃厚妝容,以及誇張的表情手勢,使人完全忽略了其52歲的年紀。《愛麗絲夢遊仙境2》首映之前一天,德普比他年輕22歲的妻子
艾梅柏·希爾德向法院提交了離婚申請文件,要終結兩人僅僅15個月的婚姻。就在這兩天前,德普85歲的老母也去世了。這一連串的打擊對德普來說不可謂不殘酷,但他仍敬業地照常出席影片的各種宣傳活動,旁觀者表示完全看不出他的情緒受到什麼影響。
下一頁
詹姆斯·波賓(導演)
「這既是前傳又是後續,影片完成了兩個目標」
▌詹姆斯·波賓(導演)
「想加入幽默元素,我就去找喜劇演員」
不會,因為我本來就準備好了執導續集。我是英國人,《愛麗絲夢遊仙境》是我們童年的一部分,不管是你的祖父母家裡,還是你父母家裡,每個人家裡都有這本書,所以我對原著了如指掌,所以我很高興能接手這部電影,我想在
蒂姆·波頓的基礎上,加入我自己的東西。
Mtime: 你導演的本片和蒂姆·伯頓第一部的有什麼區別?
詹姆斯·波賓:如你所知,我之前都是拍攝喜劇,而路易斯·卡羅爾(小說原作者)也是一個很風趣幽默的人,他的寫作風格非常荒誕有趣,給我感覺就像1970年代的「蒙蒂派森」喜劇系列,我就是看著這些喜劇長大的,所以我想把這些幽默元素帶回到故事當中,我們的做法就是選用喜劇演員來出演片中角色。
Mtime: 拍攝續集作品需要遵循哪些原則?又享有哪些自由?
《鏡中奇遇記》本身就是一部續集小說,路易斯的這本書基本上就是
《愛麗絲夢遊仙境2》。對我來說拍攝續集的準則就是,你要延續前作的亮點,並且繼續探索挖掘,本片講述的基本是他們的背景故事,以及他們為什麼會變成第一部那個樣子。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想讓故事有進一步發展。所以本片會滿足觀眾兩個要求,既能看到過去,就像一部前傳,也能看到故事的後續,所以它也是一部續集,它完成了兩個目標。
詹姆斯·波賓:我覺得他們的關係很好,兩人就像靈魂伴侶一樣,他們是很要好的朋友,能在彼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且我覺得愛麗絲在這個維多利亞時代社會非常孤單無助,感覺好像是一個現代女性被困在封建社會。瘋帽子也是這種感覺,愛麗絲出現時,瘋帽子覺得愛麗絲是唯一能理解他難處的人,但愛麗絲不太明白瘋帽子在說什麼時,就傷透了瘋帽子的心。所以對我來說,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本片的重點,影片講述的就是拯救瘋帽子的故事,所以他一定要和愛麗絲在一起,因為他愛她。
Mtime: 關於本片的「夢境」,一方面你要把它做得逼真,一方面又要做出荒誕感,暗示這一切只是她的幻想。
詹姆斯·波賓:是的,比如片中的時空轉換儀,她從時間那裡偷到時空轉換儀後,把它帶回到現實世界。在片中,你會看到她去沙發中間掏時空轉換儀,但我們沒有看到她把轉換儀掏出來,因為那也許只是一塊煤塊,或者只是她的臆想。這個角色很有趣,路易斯·卡羅爾很強調什麼是現實,這是他的關注點,夢境與現實,真實與虛幻,這些問題經常在書中被提起。
確實如此,電影邏輯是很複雜的,時間旅行會讓電影邏輯變得更加複雜,時間旅行的邏輯簡直就是噩夢,你要能自圓其說。對我來說,我儘量避免這種邏輯,給時間旅行一個最簡單的原則,即歷史不能被改變。這麼做很好,因為大部分電影都在說你可以改變歷史,
《回到未來》裡照片上的人會消失,你就改變了歷史。我覺得你是不能改變歷史的,但你可以從中學到東西。我覺得這傳遞了一個很好的信息,研究人們的過去,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好的將來。
Mtime: 蒂姆談到拍攝第一部時綠幕都快把他逼瘋了,這次你是用的藍幕,你感覺如何?
詹姆斯·波賓:這是我和他談起的第一個問題,他說他受夠綠幕了,兩種我都用過,所以我明白他的意思,他說他拍攝綠幕太久了,後來必須要戴上墨鏡,因為晃得他眼暈,所以我偏向用藍幕。但在本片拍攝中我搭建了很多實景布景,因為我喜歡在實景布景中和演員合作,特別是在特定大小空間下,採用實景布景會幫助演員更好理解。CG動畫能呈現宏大美麗的場景,但我覺得能用實景就儘量用實景。
Mtime: 你是否有一張完整的仙境地圖,讓你知道你在拍攝哪個位置?
詹姆斯·波賓:我們有完整的地圖,另外在讀劇本時,你就能在腦中想像出來,所以拍攝某個場景時,我就知道背景是怎樣的。關鍵是我怎麼展示給演員們看,部分靠概念藝術,部分靠3D建模,部分靠我說戲,這就夠了,因為實際上大部分場景都是長廊,你只要談這個就夠了,很有意思。這也是我為什麼儘量用實景,在房間裡有能互動的實物,能幫助演員更好地理解劇本。
Mtime: 本片在視覺風格上是否有你的個人特色?
詹姆斯·波賓:當然,我參考了蒂姆·波頓的風格,我也很喜歡原著中約翰·特尼爾繪製的插圖,所以我把他的風格也融進來,更加寫實,但更多的是維多利亞式幻想,維多利亞式幻想不是科幻,也不是指環王那種魔幻,它是一種截然不同的幻想風格,大部分是來自童謠,比如矮胖子、國王與皇后,不是獨角獸,而是關於人,所以我在本片的設計中借鑑了特尼爾和童謠元素。
下一頁
約翰尼·德普(男主)
「當我坐在化妝間戴上橙色假髮,我就成了瘋帽子」
▌約翰尼·德普(男主)&詹姆斯·波賓
「當我坐在化妝間戴上橙色假髮,我就成了瘋帽子」
約翰尼·德普:還是你來說吧。
詹姆斯·波賓:影片一開始,瘋帽子就有麻煩了,他發現了一件證據,暗示他許多年前死去的家人可能還活著,這種想法帶領他走向了黑暗,所以當愛麗絲看到他時,瘋帽子變得更瘋了,比瘋更瘋,說不定反而讓他接近正常,誰知道呢。就是這樣。
Mtime: 他比以往更正常嗎?
約翰尼·德普:就像詹姆斯所說,那個證據讓他相信自己的家人可能還活著,懷揣著這些希望與需求、思念與內疚,他變得越來越執念於這個證據,決心要找到自己的家人,然後他進入了一個時間黑洞,你可以看到他正在死去,奄奄一息。
詹姆斯·波賓:瘋帽子覺得愛麗絲是唯一一個相信他的人,但當她不相信了,這對他是致命一擊。
約翰尼·德普:愛麗絲和瘋帽子在一起的時候就像同一個人,實際上,當我和米婭在一起拍攝的時候也是這種感覺,我很高興這是我們第二次合作。她非常出色,她不是那種只會對著鏡子背臺詞的女演員,她非常入戲,這就好像走鋼絲,站在上面你要懂得調節平衡。我們之間的化學反應,我和米婭的完美配合,她給角色注入了很多東西,我覺得這在片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因為我們之間原本就有這種感覺。
詹姆斯·波賓:這也是我們強調的點,比如愛麗絲和她媽媽,瘋帽子和他的爸爸,他們的關係非常相似,這是代際隔閡,但也展現了角色的性格,所以他們在各自的世界處境是相同的。
約翰尼·德普:當我坐在化妝間,看到自己臉上的妝化好,戴上那個橙色的假髮。
詹姆斯·波賓:瘋帽子回來了。
約翰尼·德普:沒錯,你就能看到他了,我們的服裝,特別是有科林·艾伍德這麼優秀的服裝設計師,我覺得這全是她的功勞,科林設計的服裝,我認為就像我的一身裝甲,這就是這個角色的皮膚。她的設計方式,就是想把我勒得緊緊的,讓我一穿上感覺就不一樣,站姿不一樣,走路不一樣,走進攝影棚,一戴上綠色的眼睛,我就會變成那個怪人。
Mtime: 和不同的導演合作是什麼感覺?
約翰尼·德普:很好,我很喜歡續集出現的變化,蒂姆·波頓已經在前作中注入了自己的標誌性風格,詹姆斯延續了他的這種獨特風格,把它揉捏拉扯成了自己的形狀,所以一方面影片保留了蒂姆的精彩元素,一方面又有詹姆斯自己的想法、風格和創意。每天他都在說我想試試這個試試那個,這傢伙腦子裡有億萬個點子,另外很棒的一點是,他讓你放手去演,他讓你去斟酌細小的瞬間,這對於演員來說再好不過了。
下一頁
米婭·華希科沃斯卡(女主)
「拍戲時只有服裝是真實的,其他的都是抽象的」
▌ 米婭·華希科沃斯卡(女主)
「拍戲時只有服裝是真實的,其他的都是抽象的」
米婭·華希科沃斯卡:之前她一直在以船長的身份乘船週遊世界,她手握大權,無比自信,當她回到英國,發現家人對自己的期望如此之低時,她感到非常驚訝,她要進入仙境,才能變回真正的自己,才能應對處理現實世界中的問題。
Mtime: 愛麗絲的成長是否讓影片也變得不一樣?
米婭·華希科沃斯卡:當然會,在第一部中她還很不自信,一方面不確定自己要什麼,一方面不知道怎麼做,直到影片最後才出現改變。在本片中,她一開始就很強勢了,後來才遇上挑戰,所以沒錯,本片給人感覺很不一樣。
Mtime: 影片一直暗示她的奇遇有可能是一個夢。
米婭·華希科沃斯卡:是啊。
米婭·華希科沃斯卡:是的,人們確實有爭論這到底是現實,還是她的幻想。每個人的解讀各有不同,這也是故事的魅力所在。從我表演的角度來說,我是很認真的看待這一切,我覺得愛麗絲也是一樣,不管它是夢還是現實,她都帶著同樣的情感和態度去面對這一切。
Mtime: 拍攝技術上是否有變化?蒂姆·波頓之前一直在說綠幕的問題,現在還是一樣嗎?
米婭·華希科沃斯卡:本片是採用藍幕,但這也是一種選擇,因為綠幕太刺眼了,我猜技術上應該有變化,但從我的角度,我了解的不多,因為我的表演還是相同的,對我來說還是一樣的,我猜技術上應該有很大變化。
Mtime: 當你身處藍幕的環境之下,你是如何表演的?
米婭·華希科沃斯卡:通常會有一些參考圖片給你看,你要依靠導演來告訴你你在哪裡,周圍發生了什麼,服裝也能告訴你這場戲的基調,因為只有服裝是真實的,其他的都是抽象的。
米婭·華希科沃斯卡:是的,全是藍幕,感覺很超現實,正是在這些環境下,你才意識到,晴天戶外環境會對你有什麼影響,像風啊陽光啊會讓你眯著眼,當你意識到自己只是在一個空白的環境裡,感覺會很奇怪。
Mtime: 你覺得詹姆斯·波賓給影片帶來了什麼?和蒂姆有什麼不一樣的嗎?
米婭·華希科沃斯卡:我覺得詹姆斯給影片注入了非常有趣的幽默,孩子會喜歡,成人也能欣賞,讓大家更能融情其中,這點非常好。他自己也有孩子,所以他很清楚小孩喜歡什麼。
Mtime: 扮演愛麗絲最奇特的地方是什麼?
米婭·華希科沃斯卡:大概是拍攝的極端化吧,拍攝環境裡什麼都沒有,它是一個與片中的華麗世界截然相反的「仙境」,和你在銀幕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樣。
下一頁
薩莎·拜倫·科恩(主演)
「『時間』的原型是唐納德·川普」
▌ 薩莎·拜倫·科恩(主演)
「『時間』的原型是唐納德·川普」
薩莎·拜倫·科恩:其實這是如何塑造一個角色的問題,片中的角色都是由路易斯·卡羅爾創作——除了「時間」,原著中沒有這個角色,所以我們的挑戰就是,如何把這個新角色融入到這個瘋狂世界當中,不僅不能顯得違和,還要與眾不同,討得觀眾喜歡,所以我想了很久,並把我的想法告訴導演,他們認同了我的想法,我就同意參演了。
Mtime: 你覺得他是本片的反派嗎?
薩莎·拜倫·科恩:他是一個可愛的反派。時間是我們的敵人,它讓我們變老,讓我們戀舊,但時間也站在我們這一邊,所以在片中他既是一個反派,又是愛麗絲的幫手。
Mtime: 時間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角色?他是從何而來?
原著中其實提到了時間,把他當成一個角色,描繪成一個很可怕的人,所以我想把他塑造成一個絕對的自戀狂,同時又非常幼稚愚蠢,完全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我想這世界上哪裡能找到類似的人?然後我想到了唐納德·川普(
美國下一任總統候選人),並把他作為角色原型。
薩莎·拜倫·科恩:沒錯,就是他,我和他見了次面,我當時還不知道角色應該是怎樣的,我和沃納·赫爾佐格見了次面,他的說話方式非常特別,這種很有感染力的發音方式,突出每一個字的讀音,好像每個字都非常重要,但實際上卻並不是,我喜歡他這種特別的聲音,所以時間這個角色借鑑了他的講話方式。
我拍過一部電影,中國觀眾大概從來沒看過,講述我和真實世界的故事,片名叫
《波拉特》,在片中整個世界都是真實的,就像一部真實紀錄片,只有我是唯一的演員。本片剛好相反,整個世界全是人造的,我依然是其中的演員,但從某種程度上要困難得多,因為你在演戲,這完全靠你的想像,你就像個孩子,想像周圍有一座童話城堡,所以拍攝會非常沉悶,畢竟你要在一個藍色房間裡關上三個月,想像那些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但我們有一群優秀的卡司,
約翰尼·德普、
海倫娜·伯翰·卡特,其他演員我就不記得名字了,你可以和這些演員進行互動,這點很好。
Mtime: 你覺得仙境是個真實的世界嗎?
薩莎·拜倫·科恩:不是,那是個幻想世界。
Mtime: 那是她做的夢,還是她腦子裡的幻想?
薩莎·拜倫·科恩:是不是愛麗絲的幻想?我不知道,你得自己去看電影。
下一頁
蒂姆·波頓(製片人)
「當製片人?總有人得去維加斯出席飯局啊」
▌蒂姆·波頓(製片人)
「製片人是啥?總有人得去維加斯出席飯局啊」
蒂姆·波頓:我可沒這麼想,我拍的每一部電影,對我來說是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這種感覺非常奇怪,我從來沒想過續集,即便第一部反響很好,我還是沒有想過拍續集,即便小說有第二部,但這兩部小說並非不可分割,除非你是死忠讀者,所以我從來沒想過拍續集。它不是那種要不停延續下去的故事,續集一部接著一部來,不是這樣的。但當我見到詹姆斯,我發現他對這部影片很有激情,很有想法,電影公司也很樂意,所以我覺得,他熱情滿滿,這片子就像一隻大恐龍,你要有足夠的熱情才能把它搞定,我覺得我們需要有這種精神的人。
Mtime: 你是否有參與故事的創作?
有一點吧,我和
琳達·沃爾夫頓聊過,她負責第一部的劇本,我最喜歡她的一點在於,她利用原材料,打造出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我覺得她做得很好。這一部的劇本她也做得很出色,她採用了相同的手法,展現真實的感覺,變瘋狂的感覺,讓大家都覺得你是個瘋子之類的東西,來展現愛麗絲的精神之旅。
Mtime: 你在影片製作中扮演什麼角色?這是你自《蝙蝠俠》以來第一次擔任製片人吧?
蒂姆·波頓:總有人得去維加斯出席飯局,那些女人啊,豪車啊,總得有人去做這事兒。
蒂姆·波頓:它的感覺不一樣,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我們的目的是保持前作的奇妙世界,讓原班卡司回歸,與此同時,這也是我對詹姆斯最滿意的地方,他延續了前作的精神,同時又注入了不同的能量,不同的節奏和不同的幽默,最難的就是維持這種新舊之間的平衡。
Mtime: 這一切是否都是愛麗絲的幻想?
蒂姆·波頓:這也是最棒的地方,不是嗎?任何事情都是這樣,我們看待事情的方式都不一樣,你覺得是,也許就是,反之亦然。
Mtime: 詹姆斯接手續集時你給他的第一個建議是什麼?
蒂姆·波頓:珍愛生命,遠離綠幕,我覺得他做得很好。拍攝第一部時,除了綠幕什麼都沒有,我們採用了不止一項技術,融合了電腦動畫和真人表演,愛麗絲這麼高,那麼高,片場從來沒有哪兩樣東西能夠同時存在,那真的是一種很奇怪的拍攝方式,而本片的片場布景更多,我們有布景能讓演員知道自己在哪兒,我們在這方面有更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