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生我願變成一隻北極燕鷗,用一生去追尋光明

2021-01-08 卡殿講科學

鶴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貫象徵著真善美,有著強烈的美學和道德意義。是文學藝術作品中經久不衰的謳歌題材。中國的鶴文化約始於先秦,興於漢,盛於唐宋,明清繼而不衰,進入現代更加發揚光大。在近3000年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南自然物到人格化、神化、藝術化、貴族化、大眾化及科學化的既互相區別、又相互滲透的過程。

鶴性情高雅,形態美麗,素以喙、頸、腿「三長」著稱,直立時可達一米多高,看起來仙風道骨,被稱為「一品鳥」,地位僅次於鳳凰。除此之外,鶴在中國的文化中佔著很重要的地位,它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關係。鶴雌雄相隨,步行規矩,情篤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風的白鶴,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賢能之士,把修身潔行而有時譽的人稱為「鶴鳴之士」。

白鶴在中國文化中佔一席之地,象徵吉祥長壽,潔白一身體現白鶴純真之雅,也代表著吉祥如意。它們每年從西伯利亞長途遷徙歷經40多天到達咱們鄱陽湖,可以說相當「勵志」了。歷時40多天翻越千山萬水的白鶴是激發人們奮發進取的「勵志鳥」。它們一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難,途徑多個國家和7-8個省份,且年年如此,代代往復,正是這種不畏艱險、奮發進取的精神,才能成為人們勵志的象徵。

但是,小編今天要跟你們說一種更加勵志的鳥,它一生都在追尋光明,是當之無愧的光明使者,北極燕鷗是屬於燕鷗屬的一種海鳥。體型中等,體長33-39釐米,翼展76-85釐米。其羽毛主要呈灰色與白色,喙和兩腳呈紅色,前額呈白色,頭頂和頸背呈黑色,腮幫子呈白色。其灰色翅膀為305毫米,肩羽帶棕色。上面的冀背呈灰色,帶白色羽緣,頸部呈純白色,其帶灰色羽瓣的叉狀尾部亦然。其後面的耳覆羽呈黑色。棲息於沼澤、海岸等地帶。成群活動。以魚、甲殼動物等為食。

分布於北極及附近地區,是候鳥,每年經歷兩個夏季,從其北部的繁殖區南遷至南極洲附近的海洋,之後再北遷回繁殖區,全部行程達40000多公裡,這是已知的動物中遷徙路線最長的。北極燕鷗是一種輕盈的海鳥,它們能進行長距離的飛行。在所有的徒徒動物中,北極燕鷗長途跋涉的本領是罕見的。當北半球是夏季的時候,北極燕鷗在北極圈內繁衍後代。它們低低地掠過海浪,從海中捕捉小魚和甲殼綱這類有硬殼的動物為食。當冬季來臨時,沿岸的水結了冰,燕鷗便出發開始長途遷徙。它們向南飛行,越過赤道,繞地球半周,來到冰天雪地的南極洲,在這兒享受南半球的夏季。直到南半球的冬季來臨,它們才再次北飛,回到北極。每年在兩極之間往返一次,行程數萬千米。

夏季,它們在加拿大的北極圈至美國麻薩諸塞州地區活動,到了冬季,它們將飛到另外一個極點——南極去越冬。燕鷗的尾巴呈叉形,它的翅膀又窄又長。這對翅膀,在空中飛翔時具有比其它飛鳥大得多的浮力。每年3月,在南極做客數月之久的北極燕鷗聚成小群,準備北上,進行超長距離的旅行,途中要飛行1.8萬千米左右,返回它們在北極的繁育場所。遠徵之前,它們要徹底脫去舊羽,換上嶄新的羽毛。 它們將從南極半島出發,飛往南部非洲,越過高山,再繼續向北穿過整個熱帶區域,沿著西非海岸飛往歐洲大陸,最後飛到北極安家落戶。從南極的夏末出發,飛到北極恰好夏天的開始。 北極燕鷗享受日照的時間之長,沒有其它動物可以與之相比。在完成了地球上所有動物之中最長距離的遷徒之後,它們於5月初在北極安營紮寨,開始一個新的繁育周期。

人類雖然是萬物之靈,已經造出了非常現代化的飛機,但要在兩極之間往返一次,也絕非易事,因此燕鷗那種不怕艱險追求光明的精神和勇氣特別值得學習。因為,它們總是在兩極的夏天中度日,而兩極的夏天太陽總是不落地,所以它們是地球上唯一種永遠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不僅如此,它們還有非常頑強的生命力。1970年,有人捉到了一隻腿上套環的燕鷗,結果發現,那個環是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說,這隻北極燕鷗至少已經活了34年。由此算來,它在一生當中至少要飛行150多萬千米。人們對北極燕鷗進行跟蹤研究發現,它們可以活33年以上,20年的壽命很可能是相當普遍的。

北極燕鷗常成群活動。持久而頻繁地在海面上空飛翔,並不斷掠過水麵捕食。北極燕鷗不僅有非凡的飛行能力,而且爭強好鬥,勇猛無比。雖然它們內部鄰裡之間經常爭吵不休,大打出手,但一遇外敵入侵,則立刻拋卻前嫌,一致對外。實際上,它們經常聚成成千上萬隻的大群,就是為了集體防禦。北極燕鷗聰明而勇敢,總是聚成幾萬隻的大群,進行集體防禦。貂和狐狸非常喜歡偷吃北極燕鷗的蛋和幼鳥,但在如此強大的陣營面前,也得三思而後行之。就連最為強大的北極熊也怕它們三分。

小時候曾夢想可以鶴妻梅子,長大後期望有來生,我要成為一隻北極燕鷗,終其一生去追尋光明。

相關焦點

  • 如果有來生,我願做一隻討主人歡心的家貓
    如果有來生,我願做一隻討主人歡心的家貓。不管天空的電閃雷鳴;風雲變換。不染世間的喜樂哀愁;悲歡離合。不問紅塵中的愛恨情仇;腸斷肝裂。不沾世俗的是非對錯;作惡行善。只做一隻令人羨慕的家貓。就像今年五月初,我家逮來一隻剛斷奶的小貓。
  • 故事|我願來生晚點遇到你,然後餘生都是你
    聽說,你一直在等我?也沒等多少時間,就是等著,等著,從一隻小貓變成了大貓而已。我每天獨自在家,等待著你回家。等待著你能陪我。無論日夜無論晴雨無論季節我都趴在窗前,等你回家。我一生中,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等待著你。
  • 三毛:來生做一隻鳥,飛越永恆,忘卻迷途的煩惱
    三毛一生中三次自殺未遂,第四次終於如她所願。三毛的自殺,並不像是殉情。她的每次戀愛,雖轟轟烈烈,但並沒有強烈到要用死來祭奠失去的愛情。三毛更像是借著愛情的名義來表達生命的態度,有愛,我就活著,沒有愛,我就死去。愛情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她只想借著這種炙熱與誇張的方式,來宣告自己活著的意義,這種活法,很「三毛」!
  • 願有來生,化作鯨魚,孤獨一生,不碰愛情!
    重要就是你再重我也要,身高不是距離,年齡不是問題。會一遍遍說想你,會抽空陪你,理解你所有的無理取鬧。一起拍很多很多的照片,一起走很長很長的路。慢慢佔據你所有的記憶,捨得為你花錢,願意為你唱很難唱的歌。可最後才發現一直是自己欺騙自己。有一天才發現自己被放生了。還以女朋友自居的時候,卻發現他QQ所有你的留言全部刪掉,換成了另一個女孩。所有關於你的一點一滴全部銷聲匿跡。
  • 中華鳳頭燕鷗重生記
    光明生物圈【中華鳳頭燕鷗重生記】因為蹤跡神秘,中華鳳頭燕鷗也被譽為「神話之鳥」。1937年,中華鳳頭燕鷗最後出現在山東青島的沐官島,此後便銷聲匿跡。長達數十年的缺席,讓多數學者認為它已經滅絕。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放棄了,18年前,浙江鳥類學家陳水華、範忠勇與保護區工作者、志願者們組成了一支追尋「神話」的團隊。他們前赴後繼,尋遍了浙江3061座島嶼。
  • 鳥類奇趣|北極燕鷗:名副其實的「遷徙之王」
    我有一個同學家住東北,卻在南方上班,每到年關,他就感嘆「行路難」,路上要坐幾天的火車。其實,他這點路程相對於鳥類的遷徙之路而言微不足道。  要論世界上回家路最遠的當屬北極燕鷗。北極燕鷗,是一種美麗的小鳥,有紅色的喙和紅色的腳,灰白色的外衣配上黑色的帽子,一副時尚模特的樣子。
  • 人鳥情未了 夫妻從竊賊手中救下瀕危鳥類「普通燕鷗」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有一種夏候鳥,它的名字叫「普通燕鷗」。「普通燕鷗」嘴細長,腳短,趾間有蹼,體型只有35釐米大小,繁殖期整個頭頂呈黑色,胸部呈灰色,尾部有像燕子尾巴一樣的深叉型。非繁殖期背部是灰色,頭頂具有黑色及白色雜斑,頸背最黑,下體呈白色。主要分布於北極及附近地區,繁殖區在北極及歐洲、亞洲和北美洲東及中部。
  • 如果有來生,不再做人
    《如果有來生》是一首歌,也是一首詩。我喜歡這首歌的旋律,也喜歡它的歌詞,還喜歡譚維維的聲音。聽著這歌,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在收穫的季節奔跑著穿過金黃的麥田,看著高高的谷堆在太陽底下閃閃發光。可是我們家從來不下雪,也沒有草原,稻草人也已成為過去。
  • 若是有來生,不知能否再相見,不用擔心,一切自有天意
    這短短的一生,我們都會經歷,人的這一生啊!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轉瞬之間,我們已經從曾經的孩童,到現在的少年,這一個轉瞬,又將會變成一個中年人。人生其實是一場修行,我們不能改變什麼,能做的就是,努力過好當下,過好每一天,儘可能地讓自己不留遺憾。若是有來生,不知能否再相見,一切自有天意。在這滾滾紅塵之中,我們會遇見很多人,有一些會擦肩而過,有一些會短暫相處,還有一個人,會陪伴你一生。
  • 生命無常,願天堂沒有病痛,願來生依然精彩
    生命無常,很多時候並不是人力所能及,天意有情天亦老,願吉喆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病痛,願來生依然精彩。作為前首鋼球員,吉喆可圈可點,從2007-08賽季開始的CBA徵程,共出場了29次,場均可以5.1分和3.3個籃板。
  • 最「詩意」的護鳥志願者,追尋「神話之鳥」
    志願者們所在的浙江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鐵墩嶼,是中華鳳頭燕鷗最重要的繁殖地之一。作為駐島志願者,周聖嶽和張建嵩最重要的任務是觀察、記錄並保護中華鳳頭燕鷗的繁殖,儘可能消除島上蛇、鼠、猛禽對於燕鷗繁殖的威脅。 「每天早晚各一次,我們通過監控攝像頭一隻一隻數清中華鳳頭燕鷗的數量,每發現一隻孵蛋的中華鳳頭燕鷗,就為它們的巢編一個號。
  • 在北極附近活動的鳥類、海鷗都有哪些?
    在它們平均20多年的 生命中,每年都要完成一次從北極到南極,再從南極到北極的壯烈徵程。【讓人讚嘆的北極燕鷗。】北極燕鷗的外貌很容易辨識:黑色的頭頂,鮮紅的嘴巴,像燕子一樣 分叉的尾巴,以及像鷗一樣尖長的灰色翅膀和白色體羽。當在甲板上 或群島上看到它們成群飛過時,總是讓人想起它們幾個月前剛剛穿越重洋,從 南極趕來。
  • 從南極飛到北極,從北極又飛到南極的鳥
    其中的北極燕鷗更了不得了,它們每年會從最北方的北極,穿過赤道來到最南方的南極一次飛行長達3.86萬公裡,一生要飛行240萬公裡的距離,堪稱飛行距離最遠的鳥類。夏天,北極燕鷗在北極繁衍生息,到了冬天它們就飛到南極越冬,在那裡享受南半球的夏季。等到南半球的冬季來臨的時候,它們就飛往北極,享受那裡的夏季。
  • 從因果的理論推斷人有來生
    人類對惡的縱容,對欲的放縱將突破任何價值體系的束縛,人類社會將變成什麼樣,說是無間地獄也毫不為過!西方人的宗教信仰主體認知是人死後去天國,去見上帝。這是西方人基於對基督的信仰,普遍認知,來生去天國。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雖也嚮往天堂,但普遍認知是人死後去做鬼。這從中國的喪葬習俗便可見一斑,人有來生,來生去做鬼。
  • 北極的驚人鳥類,你知道多少?
    北極的驚人鳥類,你知道多少?地球最北端——北極是極其寒冷的,但是,這並不能阻止約200種北極鳥類把這裡當成它們的家。這其中,有幾種鳥類特別驚人,它們都是什麼鳥呢?北極燕鷗長途「飛行員」北極燕鷗,這種小型的鳥類被稱為長途「飛行員」,它們常常飛回自己被孵化的地方。
  • 若有來生,我願化蝶,翩舞塵世,遊戲人間
    喜歡就關注我吧,歡迎分享與評論!百度百科:蝶,通稱為&34;。我國有 1200 種。今有我愛花,亦愛蝶。我愛他們的色彩斑斕,愛他們的美好短暫。我愛他們的纏綿悱惻,愛他們的偏安一隅。我愛他們在風中翩翩起舞的萬千姿態,我愛他們在枝間怡然自得的心生歡喜……人生如花,亦不如花。人生如蝶,亦不如蝶。若有來生,我願化蝶,翩舞人間,遊夢塵世。
  • 北極,極北,至少要去兩次!
    去北極旅行前,先小科普一下:北極地區 Arctic region北極地區是指北緯66°34′(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北極地區包括極區北冰洋、邊緣陸地海岸帶及島嶼、北極苔原和最外側的泰加林帶。以北極圈作為北極的邊界,北極地區的總面積是21萬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部分佔800萬平方公裡。
  • 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願你有鴻鵠之志和螻蟻之行,抬頭仰望星空,低頭腳踏實地。希望你有遠大的抱負,但也要腳踏實地去實現。願你擁有大風和烈酒,也能享受孤獨和自由。這一句祝福非常文藝,而且帶有詩意,寫明信片、發簡訊都可以用哦!祝,春生夏明朗,秋祺冬瑞康。願這漫長渺小人生,不負你每個光輝時分。願你從此前程似錦,無疾病侵擾,無風雨相困。江河可渡,孤酒可飲,青天白日海闊天空自能翱翔。
  • 光明日報:18年堅守,這個珍稀物種從「無」到有!
    韭山列島的鐵墩島上,一隻中華鳳頭燕鷗媽媽小心翼翼護佑著剛出生的雛鳥。18年前,浙江鳥類學家陳水華、範忠勇與保護區工作者、志願者們組成了一支追尋「神話」的團隊。他們前赴後繼,創造了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史上的傳奇。尋遍3061座島嶼:「我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到很遙遠的那些海島上去」2000年,鳥類學界出了個轟動的新聞,一位攝影師在馬祖列島偶然發現了4對中華鳳頭燕鷗。
  • 光明日報:18年堅守,這個珍稀物種從「無」到有!
    9月4日,《光明日報》8版刊登了《18年堅守,這個珍稀物種從「無」到有——中華鳳頭燕鷗保護紀實》一文,記敘了鳥類學家、保護區工作者們和志願者們如何艱難尋覓中華鳳頭燕鷗,從蹤跡渺茫到恢復繁育,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