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微博有個話題#曾經很火但消失了的品牌#
對於知名品牌而言
隨著市場競爭愈演愈烈
能夠常年坐穩市場頭把交椅實屬不易
很多品牌也因為各種原因消失在公眾視野中
手機
營養品
那句經典的,藍瓶的,好喝的!
廣告語
還有代言人
這些品牌曾經那麼火,為什麼就消失了呢?
01
小霸王
小霸王遊戲機、學習機產品風靡一時,家喻戶曉。但隨著軟硬體的不斷發展,已幾乎從我們身邊絕跡。
小霸王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向家庭消費類電子產品延伸。但由於資金緊張,2019年項目團隊已解散。
02
柯達
1892年柯達誕生,1996年市值達到了280億美元,佔據美國85%的相機市場。
隨著數位相機的普及,人們對膠捲的使用量急劇下降,品牌也隨之消亡。
2012年柯達申請破產保護,從誕生到巔峰,柯達用了近百年,而從巔峰到谷底,只不到10年。」
03
步步高複讀機
步步高英語複讀機曾用三四年時間,行業總銷量翻了幾十番,2000年達800萬臺,以絕對的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
但隨著MP3等更簡單便捷的技術產品出現,磁帶與複讀機就被時代拋之腦後。
04
諾基亞手機
諾基亞成立於1865年,以伐木、造紙為主業,逐步向膠鞋、輪胎、電纜等領域擴展,後發展成為一家手機製造商,2011年與微軟達成全球戰略同盟共同研發Windows Phone作業系統。
智慧型手機的崛起,諾基亞一度被超越,2014年,諾基亞將設備與服務業務出售給微軟後,正式退出手機市場。
05
燕舞收音機
燕舞收錄機,曾宣傳上不惜血本,在特定時段,同時在各省、市電視臺、報紙刊登廣告,聲勢浩大,家喻戶曉。
但由於燕舞集團產品開發沒有跟上時代步伐,1996年底宣布全面停產,兩年後黯然倒閉。
除了時代與技術的前進所帶來的更替,一個品牌避免不了的還有來自行業內市場的競爭壓力。
01
天天動聽
昔日國內最受歡迎的手機音樂軟體之一天天動聽,在 2013 年 6 月份其用戶量突破 2 億。
2015 年 3 月,天天動聽與蝦米音樂一起組建阿里音樂,拓展版權渠道,購買了包括滾石、華研等知名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
2016 年 4 月,正式更名為 「阿里星球」,面臨巨大改版,像是做了一款新的 app,天天動聽似乎也就此消失, 而阿里星球也並沒有走多遠。
02
白貓洗衣粉
這家歷史接近70年的上海老牌企業,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歷經多次改名和沉浮。
2006年是白貓集團的分水嶺,一方面是上海白貓被賣給李嘉誠,另一方面白貓股份的最大股東也易主為新洲集團。此後由於各種問題,分家的結果並不樂觀,白貓遭到了「雙輸」的局面。
03
波導手機
「波導手機,手機中的戰鬥機」。波導手機剛剛上市一年,年銷量可以達到70萬部,在國產手機年銷量冠軍的寶座上一坐就是5年。
傲人的銷量終是曇花一現,到了2007年,波導手機業績下滑,從此走向了不歸路。
04
啤兒茶爽
啤兒茶爽是娃哈哈集團立足於學生族、上班族、開車族等群體研發的一款啤酒風味飲品。
然而年輕飲料市場中從不缺乏新產品的出現,啤兒茶爽最後走向了停產。
05
快播
在騰訊、優酷、愛奇藝這些網站之前,王欣的快播才是視頻行業裡的霸主。
2013年,樂視網、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等數十家正版視頻網站和版權方發起中國網絡視頻反盜版聯合行動,向快播等公司提起法律訴訟。隨後快播倒下。
06
朵唯女性手機
朵唯是全球首個女性手機品牌。邀請舒淇代言,並冠名多個綜藝節目,曾獲「最受女性喜愛手機品牌」稱號。
隨著vivo,美圖等同樣定位為女性的手機出現,朵唯遭到衝擊,因為缺乏真正的核心技術,產品跟不上市場,越來越無人問津。
面對嚴峻的競爭環境,品牌慎重又慎重,因為有時候一步走錯,就會全軍覆沒。
01
旭日升
1993年始,以供銷社為家底、3000萬元投資起家的旭日集團經短短幾年的發展,做成了銷售額高達30億元的飲料巨頭。然而,自2001年,滑向了「遲暮」的軌跡,2002年下半年,旭日升停止鋪貨。
知情人士認為,旭日集團內部從2000年開始的一系列「管理變革」才真正要了它的命。
02
太子奶
太子奶曾經在中國乳酸菌飲料行業佔據「龍頭」地位。因為一系列不成功的資本運作和內部管理問題,太子奶陷入風雨飄搖中。
2010年7月株洲市對外界通報:太子奶進入破產重整程序。2011年8月下旬,新華聯攜手三元重整太子奶。在過度擴張的過程中迫於集團資金鍊的斷裂,而引發整個集團的崩盤。
03
樂百氏
樂百氏在80年代,可是和娃哈哈、農夫山泉一較高下的品牌。
但在2001年,樂百氏負責人何伯權就以23.8億美元的價格把樂百氏賣給了外資企業達能集團,並且何伯權轉戰投資行業。
經營不善可以理解,畢竟企業想要前進的每一步都不會容易,但害人害己的作死行為就不能容忍了。
01
三鹿奶粉
三鹿集團2008年因三聚氰胺事件已經被關。截至2008年12月2日,全國累計因食用問題奶粉導致泌尿系統出現異常的患兒共29.40萬人。
02
巨能鈣
1995年,北京巨能經貿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與中國原子能研究所合作,購進數臺骨密度儀,在北京商業中心和熱鬧的居民小區免費骨密度測試。一炮打響,開創了巨能鈣營銷新紀元。
2004年,《河南商報》頭條刊登「巨能鈣含有過氧化氫水溶液」的大幅文章。事件不斷發酵,巨能鈣銷量一落千丈,並波及其他補鈣產品,巨能鈣開始陷入虧損狀態。
2005年,「巨能」覆滅。
還有被迫走向衰落或並沒有消失,只是徘徊在消失的邊緣。
01
匯源果汁
曾經大火的匯源果汁,當時想要賣給可口可樂,但被大眾的民族情懷所反對,硬性叫停,成為了一個被「國民」「殺死」的「民族品牌」。
2011年起,匯源果汁的實際淨利潤就已經連續6年出現虧損,今114億巨債待解,停牌一年面臨退市風險。
02
酷兒
可口可樂公司1997年推出「酷兒」果汁飲料,全國各地也曾「QOO」聲一片。
03
高樂高
04
喔喔奶糖
但是無論時代如何更迭,對於品牌來說,做好產品永遠是最根本,否則,就算你消失了也是要挨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