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預防老年人跌倒骨折,可閱讀我這三篇文章:
請點擊以下連結閱讀↓
《兩個骨折病案分析,老年人預防跌倒指南。》
請點擊以下連結閱讀↓
《救助你膝蓋的兩個動作》
請點擊以下連結閱讀↓
《遭遇人生最後一次骨折,該保守還是手術?》
老年人獨居家中,最怕的是什麼?
據權威研究顯示:導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群傷害死亡的原因中,跌倒高居首位。
即使沒造成生命危險,也可能造成老年人殘疾,遺留各種身心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降低獨立生活能力。
在所有老年人安全措施中,安裝老年人安全扶手,是最快捷、性價比最高的辦法之一。關於這點,日本人最有發言權。
日本早在1970年就步入了老齡社會,到2019年年底,日本65歲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佔比為28.4%,在201個國家和地區中高居榜首。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即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
最近幾十年來,我們始終在摸著美國來過河。可未來,恐怕要扶著日本走路了。特別是對老年人的關愛方面,以日本為師肯定錯不了。在日本,關於家庭安裝老年人安全扶手,他們有一套完整的經驗可以借鑑。
日本的室內設計在這方面可謂是一個表率,做到了處處以人為中心,在養老住宅上的細節研究,也是人性化到極致。
▲根據老人身高,重新定義廚房高度:市面上正常比較認可的普遍櫃檯合適高度為「身高÷2+5~10cm」。假如臺面低了容易增加彎腰時的負荷,臺面高了一直站著烹飪容易產生肩膀疲勞的痛苦和感受。另外,能坐下來工作的廚房裝修也是非常值得推薦的。
▲若為高齡人士(腿腳不便需輪椅老人),操作臺根據使用者腿部情況高度+18cm=約73~85釐米左右。
▲感應龍頭減少向前打開開關的次數,並有效節水;普通抽拉龍頭的成本則更低,對於水槽內部清洗能夠更加方便,減少操作負擔。泡沫出水方式能夠極大化地提供洗汙能力,節水的同時減少潔淨的勞度。
▲洗碗機在發達國家家庭佔有率高達70%-80%,中國人飲食喜歡煎炒食物,或者易黏糊的糯米等,清洗強度大,時間久;在父母接受的觀念下,洗碗機的耗水大約人工時的⅓,有效減輕老年人勞動負擔,同時兼具殺菌消毒功能,使飲食更健康。
▲廚房及衛生間有水的地方需要防滑材質的地磚或地板,另外抗汙也是一方面,易清潔相當重要(減少打掃負擔)。
▲大家都知道起身的時候:手撐著的力氣需要支撐整個身體,而由順手處的扶手拉的過程則省力許多(可以自己做個試驗),所以扶手的位置應設定在離馬桶15~30mm的牆壁上。
▲傳統馬桶較低,老人站立起較費力,所以可以用馬桶輔高坐墊來增加5cm馬桶的高度!(圖片是電動的,輔高便圈則很廉價);另外馬桶兩側的把手使得老人如廁時有支力點。
▲廁紙的位置同樣重要。廁紙如果離身體太近,則需要身體扭轉向一側;廁紙如果離身體太遠,身體需要前傾去才能碰觸,易發生摔倒。
▲智能馬桶蓋的中老年人(40-49歲的人群)佔了消費用戶中的20%,智能馬桶蓋起源於美國,最早用於醫療和老年保健,最初設置有溫水洗淨功能。現在智能馬桶包含了清水衝洗、自動烘乾、墊圈加熱、抗菌除臭等。
▲智能馬桶適合有腸胃、便秘等問題的患者。不僅能通過便圈加熱,消除冬天如廁冰冷感;而且清潔衛生,更有利於健康。
▲臺盆及水龍頭設計則需要尺寸:
A. 水龍頭把手容易接觸的深度約30cm左右
B. 接觸到水流的深度約30cm左右(出水向外傾斜)
C. 手插入的容納空間需水龍頭吐水高度在10cm以上
▲老人站立時,80cm是化妝櫃的舒適高度,可以減少腰部的負擔,以及水不容易流向肘部而滴落,深度空間上需要達到60cm,這樣的空間站或者坐都恰好了。
▲直接進入浴室時,需75cm以上;當進入需迂迴時,門開尺寸至少80cm以上(洗浴過道容身處亦大於80cm);進入浴室路上應沒有障礙。
▲進入處需有可直接抓取的扶手(否則不用開門,改成移門較好)。
▲淋浴空間寬度至少設定在80cm以上,這樣才能容納輪椅或者淋浴椅時的空間;當老人需要介護者從後面幫忙洗浴的時候,所需寬度需控制在1米以上,深度需在1.6米以上。
▲為浴缸內外安置防滑墊,老人不注意地移動,容易滑倒、或摔倒。
▲入浴扶手、淋浴坐椅以及浴缸內防滑小凳(避免老齡人坐下去難起身)。
▲傳統的浴缸有常見的深度大約60-65釐米。如果在固定的地面上,進入浴缸有很高的橫跨高度。隨著年齡的增加,很容易打破身體的平衡,常委坐也易趨於疲軟。當進出抬起腳達到到腰高,則老人會增加跌倒的風險。從地面到浴缸邊緣的高度為350~450mm是最容易出入的,浴缸的深度約500毫米左右。
▲在淋浴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冷熱水混合使用過程中,水溫一會兒變冷,一會兒變熱,這是由於家人或鄰居同時用水,引起冷熱水的壓力變化所引起的。冷水壓力太大經常會把熱水堵住或回流到熱水管裡,使燃氣熄火。恆溫龍頭能夠更好地控制水溫,徹底解決水溫忽冷忽熱的現象。另外冬天手持花灑塑料的手感更舒服,尤其針對老人怕冷。
▲向上掛曬衣服是較為吃力的狀態,另外落地掛衣架易佔地,選擇一款可以降下來的晾衣杆等等。
▲床的高度不能太高或太低,以40-50cm為宜,便於老人上下床;若有使用輪椅的老年人,床面高度則需要與輪椅坐面高度齊平。其次,床墊不易過軟,以免老年人起身困難。另外,還可以在床邊設置扶手,便於老人起身時借力。
▲在有老人的家庭,地暖是推薦的。冬天時冷空氣是在膝蓋以下的,對比熱風往下加熱的方式,安全地暖的舒適度是最好的。
▲以上是危害發生場所統計表,根據一定時間內日本老齡人事故發生原因搜集。老人因為行動不便、視力不好、腿腳不靈活等影響,動作及反應能力大大下降,易發生危險。老年住宅應多在安全防護上下功夫,讓老人生活安全是相當有必要的。
▲大家都容易忽略的開關和插座位置,其實也是我們要注意的重點。一般家庭裡開關的高度是120釐米,但對於老齡人是感覺高了的。可以將高度稍微降低到90~100釐米左右,避免電器線出現在地上(容易絆倒)、插座的漏電保護等等。
▲有三分之一65歲或以上的年長者會跌倒,一些會因此受傷,年齡越大,風險越高。過道/家具空間的寬度需要滿足780mm方便老人移動,若有輪椅則應在800mm以上。尤其走廊及拐角處需設定水平扶手。
▲假如選擇圓形扶手,最人性化的直徑為:35mm,扶手直徑太寬難以把握,相反直徑太細給人不安的感覺,根據調查採樣評價結果,圓形扶手以35mm為最適宜設計。
▲根據實驗者95%手指的厚度分布數據:扶手和牆壁的間距=手指直徑*1.5(安全率)≈38mm。
▲地板的選擇:環保、防滑(尤其不要打蠟的類型)、質軟(避免硬度過高,摔倒受傷),隔音(避免打擾老伴)、地暖功能、耐劃痕(比如輪椅滾動)等等。
▲避免高空收納,避免凳椅子過矮且沒有扶手。椅子或沙發要穩固,座面高度以老年人上身與大腿能呈垂直角度為宜,座面若過深,建議放座墊來改善。另外,要有椅背與扶手,以協助老人起身。家具邊緣要加裝防護墊,防止老年人碰撞到突出硬角或尖銳邊緣。
▲智能吸頂燈有幾個特點:小夜燈功能、遙控器控制、壽命較長(避免爬高存在)。
▲足元燈(夜間照明燈):老人夜起時避免深夜走廊或客廳黑暗(包括增加扶手)。
如果您嫌閱讀文字傷眼費腦,那就請您直接觀看我在門診的問答講解視頻。請大家搜索並關注我的「微信視頻號」或「今日頭條」——「肖赤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