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家庭成立之後,總會伴隨著一個小生命的誕生。她的降臨帶來了欣喜高興,也帶來了種種麻煩。帶娃成了寶媽最頭疼的問題。
帶娃之所以困難,就是孩子的一些無釐頭的生活習慣導致的,比如孩子不按時睡覺,哭鬧,不抱在手裡就大哭等等。這些出現在孩子身上的問題,給媽媽帶來了很多麻煩。家人無奈,只能說孩子的生活習慣是父母遺傳的。
我想說的是,這些問題並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種解決孩子生活習慣問題的方法。
很多養寵物的人都知道,家裡的狗狗會對主人的行為動作做出相應的反應。這時候,很多人就會誇讚自己的狗狗聰明,能聽懂話。大家心裡也清楚,狗是不能聽懂人的語言的。
心理學上表明,語言是產生思維的基礎,只有聽懂別人的語言,我們才能形成理解力、判斷力、分辨能力。
狗狗之所以做出反應,並不是說聽懂人的話,而是對主人某一種帶有懲罰、獎勵行為的,反覆的刺激,從而做出反應。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條件反射
這個大家都明白,自己也都嘗試過用手捶打自己的膝蓋,然後腿會往前踢。這就是我們身體上的條件反射。
研究表明,0-3歲孩子由於大腦還在發育,語言系統並沒有建立。這個時候她們還不懂語言,那她們是如何對外界做出應答的呢?答案是,她們用的就是條件反射以及行為反射
對於3歲以前的孩子,你是不用和她講道理的,反正她也聽不懂。她們只會對大人身上部分的刺激做出反應,比如聲音、表情、動作等。單靠這些刺激再結合條件反射,就可也去改善孩子的生活習慣。
接下來,我將結合實例,去向大家講述如何靠條件反射來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
首先要說的就是睡眠,嬰幼兒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睡眠,這有助於她們身體的發育,對她們來說極其重要。再來說媽媽,孩子的睡眠總會影響母親的睡眠,而在產褥期,只有母親休息好了,才能有良好的情緒和充沛的精力去撫養孩子。
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有這樣的一個習慣,就是大人不抱著就不睡覺,把孩子放在床上就大哭大鬧,而抱起來之後又沒事了。而孩子還在嬰兒房的時候,都是躺在嬰兒床上入睡。這是因為在嬰兒房裡,護士人手有限,很多孩子哭鬧不睡覺,並不是都能被護士抱起來哄睡著。忙不過來時,就算孩子哭,護士也只能看看孩子是不是那不舒服,是不是要換尿布。孩子哭鬧平息之後,就自己入睡了。在家裡面,大人看到這樣一個寶貝,心疼都來不及,天天就抱在手裡,孩子也幾乎都是在大人懷抱裡睡著的。這就讓孩子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只有在大人的懷抱裡才好睡覺,然後,你再把孩子放床上,她自然不願意睡覺了。
很多孩子平日裡醒來都會大哭大鬧,這也讓很多大人為之頭疼。感覺孩子是上天派來折磨人的。那要想孩子不哭,用條件反射的方法也是很好解決的。
如果孩子醒來沒哭,就把孩子抱起來,對著她微笑、說話,並撫摸,配她玩一會。孩子要是困了,就把她放回去睡覺。那如果孩子醒了就開始哭,我們先檢查一下,孩子是否有哪些地方不舒服,是不是要大小便。如果這些都不是,那就把她放在那裡,撫摸著她直到她平息下來。如果她繼續入睡,那就讓她睡去。如果她安靜地看著你,那就要像之前那樣把她抱起。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睡醒不哭的習慣
在生活中,我們不僅可以用我說到的方法,發可以以此類推,去改善孩子其他的生活習慣。
希望我介紹的方法可以幫助各位媽媽,去輕鬆的帶娃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