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年
由中國文物報社聯合30家文博單位共同策劃的
「瑞鼠吐寶——鼠年生肖文物聯展」正在積極籌備中
10月12日,該展覽策展研討會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召開,來自中國文物報社、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福建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等數十家單位的代表和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中共秦淮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何素玉,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副巡視員殷連生, 中國文物報社副總編輯李學良在會上致辭發言。
策展研討會上,中國文物報社策展團隊匯報了展覽的思路、結構和內容策劃情況,將展示數百件生肖題材的文物、標本和藝術作品。與會專家建議,在現有內容基礎上繼續深入挖掘生肖文物的IP資源,進一步提升展覽表現形式,創新展覽推廣和衍生產品設計,持續擦亮生肖文物聯展品牌。
研討會後,與會嘉賓還參觀考察了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科舉博物館自2017年1月28日正式開館,2年多來已接待遊客360萬人次,舉辦臨展45場,開發文創產品五大類800餘款,開展研學社教相關活動1000多場,去年被評為「南京市十大新銳文化地標」,更榮獲「全國十大精品展」。
中國集郵總公司、五洲傳播出版社、北京國文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積極參與生肖文物聯展衍生產品的策劃工作,並將在展覽期間同步推出主題郵品和文創產品。
鼠年生肖文物聯展將於2020年春節期間在全國30餘家博物館同步推出,同時還將以流動展覽的形式推向社區基層,在新春之際,向廣大公眾奉獻一道生肖文化大餐。
十二生肖是中國人民乃至整個中華文化圈中普及率最高的傳統文化符號,是中華民族探索自然,將對動物的認識融入於人類文化生活,與天幹地支等對氣象物候的認識有機結合,進而構建的中華民族對於時間、空間探索的基本知識框架,已成為大眾計年計時、記錄歷史、安排生活的基礎元素。在各種可移動和不可移動文物中,人們時常能夠看到生肖動物的身影,從中可以感受到生肖文化的豐富多彩和博大精深,生肖也因此而衍化為春節的喜慶、吉祥物和傳統年俗文化的象徵。在春節期間推出生肖文物題材的專題展覽,正日益成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由中國文物報社發起,諸多文博機構聯合推出的生肖文物聯展自2014年創辦以來,歷經2014年「奔馬迎春」、2015年「九九陽春」、2016年「申猴朝歲」、2017年「金雞報曉」、2018年「駿犬嘯天」到2019年「金豬拱福」,聯展單位和地域覆蓋面不斷擴大,展出文物內容越發豐富,展覽宣傳推廣力度持續增強,正日益成為全國博物館領域春節檔重要的品牌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