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拍下白鯨與遊客互動的可愛片段。
水族館內,白鯨從水裡探出頭親吻岸邊的小女孩,直到飼養員催促才不舍的回到水裡。
白鯨輕輕的一個吻仿佛就能治癒整個冬天的陰鬱。網友:竟然會閉眼親親。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白鯨 (一角鯨科動物)
白鯨,學名:Delphinapterus leucas (Pallas,1776),一角鯨科白鯨屬的一種動物。額頭向外隆起突出且圓滑,嘴喙很短,唇線寬闊。身體顏色非常淡,為獨特的白色。白鯨與其他鯨類相比,惟一明顯不同的是:當夏季皮膚呈淡黃色的色調時,可以蛻換。
遊動時通常比較緩慢,在海浪和浮冰中難以辨識。白鯨喜歡生活在海面或貼近海面的地方;潛水能力相當強,對於北極的浮冰環境有很好的適應力。
世界上絕大多數白鯨生活在歐洲、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幾個白鯨集中的地區已成為賞鯨聖地,包括加拿大東部的聖勞倫斯河下遊與哈德遜灣西部的邱吉爾河河口。
2013年CNN評選的世界最可愛物種排行榜上排名第十二。
形態特徵
軀體粗壯,呈白色或黃色,頭圓、喙短,沒有背鰭。成熟的白鯨整個軀體會呈現獨特的白色,頭部在比例上顯小,上有額隆,噴氣孔後有輪廓清晰的褶皺。軀體表面常布疤痕,也可能有褶皺與脂肪褶層。背脊取代背鰭,位於上部中後位置,尾鰭後緣或呈暗棕色,中央缺刻明顯,尾葉外突隨年齡增長愈加明顯。頸部可自由活動,能夠點頭及轉頭。胸鰭寬闊呈刮刀狀,活動自如;唇線寬。雄性胸鰭上彎,隨年齡增長愈加明顯。
身體大部分皮膚很粗糙。成鯨的白色皮膚有時會在夏季發情時稍帶淡黃色調,但蛻皮後即消失。白鯨體色會隨年齡而改變,從初生時的暗灰色轉變成灰、淡灰及帶有藍色調的白色;當白鯨長到5至10歲性別特徵成熟時,就會變成純白色,而背脊、胸鰭邊緣以及尾鰭終身都保持暗色調。
發聲時額隆改變形狀,並可能產生共鳴。齒式:16~22/16~18。
初生仔鯨長1.5~1.6米,重80公斤;成體約3~5米,重0.4~1.5噸。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河道入口、峽灣、港灣以及北冰洋常年有光照的溫暖淺海,夏季也會出現在河口水域。棲息地水溫一般8~10℃。
生活習性
白鯨群進入河口遷徙目的地時顯得十分興奮,雖然已經進行了長距離遷徙,但似乎一點兒都不覺得累。除了用不同的歌喉不停地「交流」之外,還用自己寬大的尾葉突戲水,將身體半露出水面,姿態十分美麗。白鯨還可以藉助各種「玩具」嬉耍遊玩。一根木頭、一片海草、一塊石頭都可以成為它們的遊戲對象。它們可以頂著一條長長的海藻,一會兒潛泳,一會兒浮升,嘴裡不停地發出歡快的聲音。有時它們迷上了一塊盆子大小的石頭,先是用嘴拱翻石頭玩,接著把石頭銜在嘴裡躍出水面,更絕的是它們會把石頭頂在頭上像雜技演員那樣在水面上表演。
白鯨不僅體態優雅,也極愛乾淨。許多白鯨剛遊到河口三角州時,全身附著許多寄生蟲,外表和體色顯得十分骯髒,這時它們紛紛潛入水底,在河底下打滾,不停地翻身。還有一些白鯨則在三角洲和淺水灘的砂礫或礫石上擦身。它們天天這樣不停地翻身,一天長達幾個小時。幾天以後,白鯨身上的老皮膚全部蛻掉,換上白色的整潔漂亮的新皮膚,體色煥然一新。
白鯨是群居動物,成百上千頭的白鯨會結成群體,鯨群組成方式尚不確定,似乎年齡和性別在組群中起主導作用。
發音
白鯨是鯨類王國中最優秀的「口技」專家,能發出幾百種聲音,而且發出的聲音變化多端。為了解白鯨的聲音,科學家在河口三角洲白鯨遷徙目的地進行了現場水下錄音,結果非常出乎想像,他們竟聽到了猛獸的吼聲、牛的哞哞聲、豬的呼嚕聲、馬嘶聲、鳥兒的吱吱聲、女人的尖叫聲,病人的呻吟聲、嬰孩哭泣聲,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白鯨還可以發出鉸鏈聲、鈴聲、汽船聲等。白鯨不停地「歌唱」,實際上是在自娛自樂,同時也是同伴之間的一種交流,這是它們夏季遷徙的一個重要內容。
遷徙
每年7月,成千上萬頭白鯨從北極地區出發,開始它們的夏季遷徙。它們少則幾隻,多則幾萬隻,浩潔蕩蕩遊向目的地,一路上一邊悠閒遊玩.一邊不停地表演。它們的遷徙目的地大都集中在緯度靠北的地方。不過有些調皮的白鯨似乎有離群獨立漫遊的癖好,有時白鯨會獨自南下,遊上幾百公裡,在黑龍江口、蘇格蘭福斯河口或萊茵河中露出尊容,帶給人們意外的驚喜。
攝食
白鯨會享用各種獵物,包括胡瓜魚、比目魚、杜父魚、鮭魚和鱈魚,也食用無脊椎動物,如蟹、蝦、蛤蚌、蠕蟲、章魚、魷魚以及其它海洋底棲生物。由於沒有太多的鋒利大牙咬食獵物,它們一般把食物整個吸入口中,所以獵物不能太大,否則有可能被噎住。
種群現狀
已分辨出5種主要的白鯨種群:棲息在白令海、楚科奇海與霍姆次克海的種群約有2.5~3萬頭;加拿大北極高緯區與西格陵蘭種群約1~1.4萬頭;加拿大哈德遜灣與詹姆斯灣種群約9000~1.2萬頭;斯瓦爾巴海種群約5000~1萬頭;加拿大聖勞倫斯河灣種群約300~500頭。
生存威脅
自從17世紀以來,由於捕鯨的高額利潤,捕鯨者對白鯨進行了瘋狂地捕殺,致使白鯨數量銳減。更加可悲的是白鯨的生態環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一批批白鯨相繼死亡。科學家們經過屍體解剖才找到了引起死亡的因素:由於受到一系列有毒物質的侵害,使其免疫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這些白鯨患過胃潰瘍穿孔、肝炎、肺膿腫等疾病;更有甚者,有的白鯨患了膀胱癌,這在鯨類動物中真是聞所未聞的。更重要的是,白鯨體內已發現一些汙染物,如聚氯聯苯、DDT及某些劇毒農藥。
有的白鯨大腦組織中含有大量已發生代謝變化的可致癌的PAH(多環芳烴)苯嵌二素,這種東西已經轉變成基因的一部分,導致了白鯨基因遭到不可逆轉的破壞。
(原標題:白鯨閉眼親吻岸邊小女孩)
來源:綜合自@新華網、百度百科
流程編輯:TF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