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的直播綜藝,如今為何銷聲匿跡?

2021-01-10 娛樂資本論

作者/高慶秀

「你有多久沒有見到『20億總裁』張宏濤了?」

以前,在大型直播論壇上,80%以上的機率能碰到這位來瘋直播的負責人。但最近,圈內的人很少能在這類活動場合碰到他。

原因是,他在今年6月就已經離職了。不僅僅是張宏濤,他手下的幾個負責綜藝直播的總監也相繼離職。來瘋向娛樂資本論證實,張宏濤因個人原因已經離職。

去年直播綜藝概念最鼎盛的時候,來瘋上有上百檔節目,而如今,打開來瘋APP的頁面,用戶只能看到各種秀場直播,今年3月做起來的短視頻也不見蹤影。

從秀場到PGC直播綜藝,再到短視頻,如今重新回歸以UGC為主的秀場模式,其中部分有來瘋自身的原因,但也是直播綜藝本身模式的弊端,以及直播行業的大勢所趨。

梳理一下,不難發現,2016年一線平臺或一線製作公司參與的直播綜藝數不甚數。無論是騰訊視頻的《看你往哪跑》、愛奇藝的《十三億分貝》、熊貓TV的《hello!女神》還是YY直播中數目眾多的小綜藝,有說要做續集的後來都沒有了消息。至於湖南衛視高調宣傳的直播綜藝《我想和你唱》,考慮到審查原因,其實業內都清楚它核心是錄播模式。

數名直播綜藝製片人告訴小娛:「製作公司可能沒虧,但平臺方、投資方基本都是虧錢的,而且虧得不是一星半點。」

當然,來瘋跟其他平臺做綜藝直播的邏輯不盡相同。來瘋是從秀場直播往綜藝領域延伸,而愛奇藝、騰訊等平臺的綜藝直播是從綜藝往直播延伸。

所以相比之下,來瘋的節目體量更小,也更偏PGC形態,而平臺的投入也更多類似於補貼和分帳。也許是受去年直播概念大熱的啟發,2016下半年,來瘋宣布將投入20億做直播綜藝。從平臺上線的節目來看,多是小成本的PGC製作。

一位直播綜藝製片人告訴小娛,大型節目製作公司可能不太願意付出多大的人力物力專心做真正強交互性的節目,但中小型公司願意專注做出創意,且是有機會藉此爆發的。

只不過,這種偏PGC向的綜藝直播在商業模式上存在一定缺陷。「用戶可以給自己喜歡的主播打賞,但是給主播參與的節目打賞意願並不高。綜藝直播的商業模式可能是個偽命題!」綜藝節目製作方A一語中的。

上述製作方A表示,今年春節前後,來瘋在直播綜藝節目方面的補貼就卡得很嚴了,幾乎申請不下來。

在嘗試並暫緩綜藝直播之後,來瘋在今年3月開始力推短視頻,但7月中旬,短視頻也被從首頁上消失了。在秀場直播整體下滑的背景下,此次來瘋重新回歸秀場模式,勝算有多大?

當然,我們無意於批評來瘋,作為在千播大戰中的倖存者,作為眾多視頻網站試水直播的先行者,它從秀場到綜藝再到短視頻再回歸秀場的試錯和轉身,無疑給我們觀察直播這一年,提供了一個手術刀式的解剖樣本。

每節目均補100萬左右,

來瘋的非典型直播綜藝

與映客、花椒、熊貓TV、YY等這些自帶話題的直播平臺相比,來瘋顯得過於低調。上一次被業內圍觀,是去年8月推出「來瘋計劃」的內容合作計劃。

在發布會上,張宏濤宣布,在未來3年內,阿里旗下的來瘋將投入20億資源,尋找100家內容製作機構,推出不少於500檔互動綜藝欄目。「在流量紅利即將結束的當下,秀場不是直播的未來,互動綜藝才是直播的主流和方向。」

2016年下半年正好是綜藝直播發力的時段,來瘋踩到了風口,順勢做了一批綜藝直播節目。比如,《小哥喂喂喂》《野蠻先生》《我是你的夏威姨》等在線人數超過200多萬的節目。

鼎盛的時候,上百檔節目搶排播,從周一到周日,每天從下午5點鐘開始,兩個小時一輪,內容方誰數據不錯,好位置和好時間段就分給誰。

據某一製作方告訴娛樂資本論,按照當時來瘋的補貼政策,即便頭部直播綜藝節目也依然沒有賺到錢。比較好的節目是不虧不賺,在業內打出品牌,運氣不太好的,還會有虧損大幾十萬。

平均算下來,優酷大概每檔節目補貼100萬左右。以一位內容方的節目舉例,節目一共12期,成本一共120萬,優酷補貼88萬,剩下大概三分之一的部分節目方自己出。

「你想啊,我們肯定會把成本控制在優酷給的補貼範圍內。這樣算下來,一期節目的成本大概也就10萬左右,能做出什麼好內容?」上述內容節目方表示。不過也有相關人士告訴小娛,「這些本來就是PGC的體量,在沒有找到更好的商業模式時,平臺不可能給更高的補貼。」

於是從今年1月份,來瘋就開始轉型做短視頻了,到了3月份,所有直播綜藝節目全部停掉了。

「春節回來,跟我對接的人就跟瘋了似得,死活不批節目補貼,還挑出節目的各種不合理,有的來來回回改了20多遍都通不過。最後才弄明白,來瘋不給直播綜藝投錢了。」另一家內容供應方告訴小娛。

原來給來瘋供應直播綜藝節目的CP方已經逐漸不再聯繫了,他們逐漸流向了功能性平臺,比如成為京東、蘇寧、淘寶等電商平臺的服務商。

「今年618幾家電商平臺直播購物競爭很激烈。我們為蘇寧提供了整套的直播方案,效果很好。每一期的成本都在幾百萬,這在過去的直播中是不可想像的。」一位直播的朋友說。

但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從內容製作方,變成了技術支持方和廣告乙方。「整個要求完全不一樣了。」

為什麼來瘋的綜藝直播沒有堅持下去?

來瘋直播的總負責人張宏濤曾經是呱呱視頻的創始人,也是國內最早涉足直播領域的開拓者。2015年,光線傳媒100%控股呱呱之後,張宏濤是頂著光環來到來瘋的。

當時,來瘋做綜藝直播拿到了阿里大文娛20億資金的支持。

按照每檔節目補貼100萬,一共80多檔節目,粗略計算一下。在4個月內,來瘋一共燒了不到1億,即便加上宣發費用,估計遠遠不到20億。

為什麼才剛剛做了4個月,錢沒花完就戛然而止了呢?

來瘋方面回應,經過半年的嘗試,也能看到整體行業在直播綜藝也在一個初期,所以目前降低了這部分的資源投入,重點回歸到UGC為主的秀場直播業務。

確實,直播綜藝成為2016年直播平臺和視頻網站布局的重點,從《九宮舉》《潛行者計劃》《lying man》到《花漾大爬梯》《Hello女神》再到《看你往哪跑》,直播綜藝越來越重,卻一直沒有出現爆款。

換句話說,2016年的直播綜藝熱潮,80%以上都有視頻網站(遊戲直播平臺)和傳統綜藝製作力量共同推動,而真正正火的移動直播平臺卻「不見蹤影」。愛奇藝、騰訊等平臺也在摸索階段,無論是之前的《潛行者計劃》,還是播了《我們15個》,都沒有濺出太多水花的。

來瘋一位內容供應方B認為,更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直播綜藝節目質量不高,對平臺流量、拉新等數據的貢獻有限。

「傳統綜藝一檔錄播的那種可能有上百萬人觀看,但像我們這種節目,也就幾萬人看,點擊量最恐怖的時候,只有一兩千個用戶在看,這樣的流量數據,怎麼能產生收益?」

不過,到目前為止,業內對來瘋暫停綜藝直播的做法還是有不同看法。

一檔頭部直播綜藝的製作人向娛了資本論透露,還是砸錢太少了,沒有堅持下去。「如果來瘋能一直做下去,把這20億都用來補貼節目,也許能燒出一個模式。」·

但更多人願意相信,這是阿里大文娛及時止損的明智之舉,因為直播綜藝的模式本身就存在缺陷,是個偽命題。

「你會發現,當知名主播自己在房間播的時候,很多人給他打賞和刷禮物,但是他們在節目上的時候,卻很少有人因為喜歡某一個主播而為這檔節目去付費。」另一位內容方C介紹。

也有可能是做了4個月之後,張宏濤意識到直播綜藝商業模式的缺陷,從今年3月開始,砍掉節目,集中做才藝表演類短視頻。

來瘋做短視頻的邏輯是,通過用戶點擊數據發現一些在來瘋平臺上在線時間比較長的人,然後通過短視頻達人吸引一批用戶過來,再轉化成付費的直播用戶。

在張宏濤看來,短視頻+互動綜藝的布局能為直播行業帶來更多新的可能性。「相較與優酷、淘寶的流量分發,來瘋直播在PUGC生態中更多扮演著腰部甚至是底部內容擴散的角色。」

但來瘋做得短視頻內容並不夠好,相比秒拍等沒有先發優勢,而且一上來就採用了打賞的模式,所以,最終也沒能做起來。

「由於來瘋的流量不夠,又沒法通過廣告的方式賺錢,就只能走打賞模式,但在沒有互動的情況下,讓用戶給短視頻付費是很難的。」一位分析人士告訴娛樂資本論。

重新回歸秀場,這個江湖,

還有來瘋的位置麼?

在綜藝直播之前,來瘋直播是國內最早的大型秀場直播平臺之一。2015年來瘋年度盛典的時候,粉絲曾經瘋狂刷錢。

那時候的來瘋,靠秀場打賞,完全可以實現自己自足甚至還有富餘。「你能想像到麼,因為每次打賞充值額度有限,而且,充錢的速度趕不上刷錢的速度。有些土豪直接把錢打到來瘋帳上,讓後臺操作。」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直播就是從那個瘋狂的時候火起來的。

後來之所以做直播綜藝,部分原因是因為,大秀場直播平臺比如YY、六間房等的加入,讓原本豐厚的油水攤薄,而且,直播已是紅海,來瘋也需要找到新出路。綜藝本身的娛樂性和互動性,則讓不少人感到有利可圖。

如今,來瘋的商業模式重新回歸秀場直播,但時代已經不同,在映客都開始賣身、花椒9158抱團取暖,愛奇藝的奇秀也在搶一杯羹的情況下,江湖上還會看好嗎?

來瘋方面回應道,「我們也是從秀場直播業務起家的,秀場直播業務一直是我們的主體,近期只是對直播綜藝業務嘗試後的一個自然調整,並不算轉型。」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秀場直播的粉絲打賞率越來越低。一期直播打賞分成只有幾千塊錢,其中平臺方還要扣除40%-50%。

「秀場直播現在千篇一律的賣顏值,粉絲活躍度2016年和2015年沒法比。打賞也沒有積極性了,土豪已經基本消耗完了。」一家主播公會告訴小娛。「公會賺錢的模式是,比如自己花50塊錢,打賞100元,其他人看到後也打賞了100,然後公會和託兒對之前的100塊錢做分成。進去的錢少,出來的錢多。但現在,進去出來都一樣。」

不少公會正在將自己的主播抽調往遊戲和電商領域。而且,公會也不在給自己的主播刷錢了。

來瘋方面稱,未來的發展會聚焦在個人直播內容和個人主播IP孵化上,把優質的內容輸送到優酷以及阿里大文娛,也會通過孵化具有IP屬性的主播人群,打造適合在包括但不限於時尚、旅遊、商業、音樂、媒體等不同方向的直播紅人。

看得出,2018年想做好秀場直播,需要的已經不僅僅是主播的顏值了,背後必須有內容策劃團隊才行。而這些,恰好也是阿里大文娛團隊作為一個大平臺,相比其他純平臺型公司的優勢所在。

不過網際網路產品本身就是建構在迭代上的。若能及時止損,迅速轉身,對於來瘋來說,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相關焦點

  • 曾經爆紅的「鬥魚一姐」馮提莫,如今為何銷聲匿跡了呢?
    曾經在網絡上一直流行著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天王蓋地虎,提莫一米五」,這就是廣大網友一直在調侃網紅直播馮提莫。當時的馮提莫是公認的「鬥魚一姐」,人氣非常的高,甚至進入到了娛樂圈發展,開了屬於自己的演唱會,上了不少的節目,反響還不錯。
  • 克隆技術為何銷聲匿跡?「多莉羊」產生的弊端,比電影還可怕
    導語:20年前就有克隆技術,為何沒有得到發展?原因別不信克隆技術這個詞,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淡忘了,小時候經常聽到類似的消息,直到今天這項技術已經銷聲匿跡。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為何20年前這項新技術,沒有得到有效的發展,畢竟從醫學角度方面來講的話,這項技術可以給予很多大幫助,甚至還可以通過它治療一些疑難雜症,至此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克隆技術是一項可以造福人類的技術其實原因非常的複雜,曾經克隆技術的成品「多莉羊」驚豔世界,它讓誕生極有可能預示著人類將會往不同的方向發展,因為如果羊可以克隆的話,那麼人也就同樣可以
  • 茶葉巨頭跌落神壇,曾年入20億,如今為何賣不動?真相早已暴露
    有數據顯示早在前幾年,茶葉市場的規模就高達3600億了,那時候小罐茶突然闖入市場,在2018年的時候憑藉年營收20億元被大眾所熟知。能夠一年「撈金」20億的品牌,自然不容小覷。當時在茶葉市場,小罐茶也是「神話」般的存在。令人意外的是,曾經如此風光的品牌,為何如今在市場卻銷聲匿跡了呢?
  • 剛出道就憑《變相怪傑》成好萊塢一線女神,為何如今銷聲匿跡了?
    自從《情敵復仇戰》之後,卡梅隆·迪亞茨在沒有出演過任何電影,可剛出道就憑著《變相怪傑》一炮走紅的她怎麼就這麼在大熒幕上銷聲匿跡了呢?老實說,《安妮:紐約奇緣》幾乎沒有好評,只憑著懷舊賺了點票房利潤,好萊塢可能早已冷落了這位曾經的寵兒。不過即便最後出演的幾部電影都很失敗,但2014年她息影的時候,還能成為福布斯收入排行第六的好萊塢女星。
  • 那個被叫「烏鴉哥」的男人,為何突然銷聲匿跡?他現狀如何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曾經參演《古惑仔》裡面的烏鴉哥,當年作為這部電影裡面的大反派,為何突然銷聲匿跡了呢?他的現狀如何了呢?扮演烏鴉哥的演員名叫張耀揚,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他的臉,因為不僅參演過《古惑仔》裡的反派,還在80年代,很多港片裡都扮演過反派人物,雖然說只是一個配角,但是因為其精湛的演技,還有塑造的人物形象,讓張耀揚擁有了一些名氣,也慢慢走紅了。
  • 鬥魚:直播綜藝殺向海外遊,留給衛視網綜的紅利不多了
    在國內旅遊綜藝式微的情況下,出海似乎成了節目IP自我突破的重要動作,《花兒與少年》和《花樣姐姐》曾帶動起國內的土耳其旅遊熱潮,隨著旅遊行業的產業升級,以及網絡綜藝、直播等傳播媒介的興起,鬥魚《魚樂家族》等新形態旅遊綜藝內容紛紛出海,煥發綜藝形態的第二春。旅遊網綜出海的紅利2017年國慶旅遊人數或破6億人次,其中出境遊人次同比翻倍。
  • 劉濤直播首秀賣1.48億,壕!支付寶餘額7位數!坐擁豪車飛機
    明星紛紛直播帶貨,成績斐然。如此一串串亮眼的數字,確實讓人慨嘆明星流量的價值巨大。直播帶貨似乎已經遠遠超過了明星綜藝、影視作品所帶來的收入,就拿陳赫舉例,直播四小時個人佣金收入達800萬,而此前在錄製跑男第一季三個月的片酬不過800萬,如今一晚上就賺了回來,這便是風口的到來。沒有了高片酬,卻又迎來了高直播收入!
  • 演個孔雀公主說20多年,老公身家45億,豪門闊太金巧巧也帶貨了
    直播帶貨這種新型銷售產品的模式越來越火,一次直播可以有成百上千的收益,因此很多大大小小、有名氣沒名氣的明星都會出現在直播中帶貨。最近,網上出現了一則直播通告的海報圖,圖裡直播帶貨的明星居然是博納總裁的愛人金巧巧。消息一出,就引起了巨大的討論。
  • 來瘋發力直播綜藝節目 打造互動娛樂新天地
    面對不斷上馬的綜藝選秀節目,如何創新,如何打破固有模式,成為制勝的關鍵。  2016年開年,各大媒體頭條被一檔全新互動體驗綜藝選秀類節目《國民美少女》霸屏。一檔僅播出五期的綜藝節目,憑藉全新的互動模式及播出方式,在同質化綜藝節目越來越多的今天,異軍突起,收穫良好口碑及超高點擊量。
  • 德雲社已成為龐然大物,估值恐有15億,為何20年來堅決不上市
    德雲社自打2006年成立以來,從當初的風雨飄搖到現在的根基穩健,有人對如今的德雲社估了一個值,目前德雲社市值恐有15億,那有沒有人想過為何郭德綱卻從來沒有考慮過上市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背後的故事。首先我們先來看德雲社估值15億是怎麼算的?
  • 最牛二傳馮坤,正值巔峰出走義大利,如今銷聲匿跡的她怎樣了?
    那麼為何北京奧運會結束他要選擇國外呢?如今銷聲匿跡的馮坤過得怎麼樣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馮坤的傳奇人生,七十年代末的傳奇選手。由於家境優越,父母又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本應該也是書香門第的嬌小姐,但馮坤偏偏不走尋常路。八歲那年暑假,他到校田徑隊報名,奈何當時田徑隊名額已滿。所以就報了排球隊。自此馮坤就與排球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接到排球的那一刻起,他就展現了異於常人的天賦。
  • 爆紅一時的網紅:喊麥天佑銷聲匿跡,莉哥鋃鐺入獄,辛巴被調查
    如今的網絡發展越來越快,一些直播平臺迅速崛起,很多有才藝的人都辭去工作,專業做起了直播,足不出戶就能有高回報,的確令人心動。可謂「天下網紅是一家」,網紅炒作的手段幾乎相同,演不完的劇本,沒完沒了的挑戰底線,甚至為了走紅,無所不用其極。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 這家中國企業曾經做到了世界第三,輝煌近一個世紀,如今銷聲匿跡
    大家無從得知,但是在中國,這個企業絕對可以說得上是「百年老字號」,輝煌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曾經位列世界第三,而現如今卻一片悽涼走向了衰敗。這個品牌就是泊頭,現在的00後聽到泊頭一定會一頭霧水,但是90後以及更加年漲一些的人聽到泊頭一定不陌生。在曾經那個打火機還沒有這麼盛行,大多數人還是使用火柴的時候,泊頭火柴絕對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日用品了。
  • 在直播間無所不能的薇婭,誰知在綜藝遊戲節目裡是黑洞
    薇婭曾經感慨道,如今她好像有兩個孩子,一個是親愛的女兒,另一個是她熱愛的直播間,女兒2012年在西安出生,是老大;直播間是2016年在淘寶上線,算是老二 。「不得不承認,我對老二可能更加偏愛一些,花的時間更多,操的心也更多。」
  • 我國「第一大善人」捐20億後,銷聲匿跡,如今在鄉下田裡收麥子
    原本做慈善是一件好事,為什麼陳光標會被大眾抨擊,從此以後銷聲匿跡,現在的他又在做什麼呢。陳光標能致力於慈善事業,這也與他小時候的生活狀況有關係。他1968年出生於江蘇一個貧窮的家庭,家中孩子眾多,那時他的生活,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至此他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因為吃不上飯,被「活活餓死」。
  • 蟬媽媽數據戰略合作首檔豎屏競技綜藝直播《你的帶貨王2020》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蟬媽媽最新資訊 > 正文 蟬媽媽數據戰略合作首檔豎屏競技綜藝直播《你的帶貨王2020》
  • 鬥魚直播中場賽事:融資65億活水養魚衝刺納斯達克
    摘要 【鬥魚直播中場賽事:融資65億活水養魚衝刺納斯達克】美東時間7月8日,鬥魚第三次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招股書上稱,鬥魚已申請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DOYU」,擬最高融資達10.85億美元。
  • 鬥魚四大歌姬,馮提莫、陳一發、周二珂、阿冷,如今發展各不同
    提及「鬥魚四美」,經常關注直播的朋友一定非常清楚了。其實這個名頭最早應該是從著名的鬥魚F4演化出來的,發兒姐、周二珂、阿冷、馮提莫也成為了早期直播圈的代表人物,收穫了眾多粉絲,也通過直播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她們被網友們稱作「鬥魚四美」或者是「鬥魚四大歌姬」。
  • 快手的影視進擊路:電影線上發行,綜藝直播潮流
    短視頻平臺的「王牌秀」 直播常態化形式呈現 除了在電影方面的影視化探索以外,短視頻平臺也多次嘗試進軍綜藝市場。 一方面,此前受疫情影響,不少綜藝節目的錄製轉為線上,短視頻平臺在其中看到了賣點。於是,像快手短視頻聯合王牌訪談節目《非常靜距離》推出了特別直播版,把訪談現場搬進了直播間裡。
  • 《放開我北鼻》等網絡綜藝節目攬六項大獎
    1月13日,在新銳媒體傳媒內參主辦的「指尖綜藝榜」盛典上,《拜託了冰箱》《約吧大明星》《飯局的誘惑》憑藉其創新的內容模式獲得「2016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網絡綜藝」獎;倍受年輕女性青睞的《放開我北鼻》獲得「2016年度十大最受女性觀眾歡迎綜藝節目」的稱號;將直播巧妙融入到節目互動內容的《看你往哪跑》則斬獲「2016年度十大最具顛覆力直播綜藝」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