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企鵝,很多人都會想到南極地區,緊接著頭腦中會浮現出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事實上,不是所有的企鵝都分布在南極地區,除了南極洲以外的其他地區也有企鵝,例如南美洲。
南美企鵝
以葡萄牙探險家斐迪南・麥哲倫 命名的南美企鵝(又叫麥哲倫企鵝),生活在南美洲遙遠南端的冷水海域。每年的繁殖季節,這些企鵝就會聚集在阿根廷的通博角,並在這裡哺育後代。大量企鵝聚集形成了獨特的景觀,為阿根廷政府帶來了巨額旅遊收入。
龐大的種群
南美大陸除了麥哲倫企鵝之外,還分布著其他三種企鵝。麥澤倫企鵝是南美洲分布最廣泛數量最多的企鵝,它們也被稱為南美企鵝,它們以胸前的兩條黑色條帶而與其他企鵝相區別,鳥類學家可以憑藉這些特徵迅速分辨這些企鵝。
南美企鵝是世界上數量較多的企鵝之一,估計全球約有180萬對,其中有80萬對分布在智利、90萬對分布在阿根廷。阿根廷海岸以東的南大西洋上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約有10萬對南美企鵝。南美企鵝的生態環境以及遷徙路線較少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這對於企鵝種群來說是一件幸事,它們的種群數量依然在逐年增加。
偉大的旅程
分布區北部的南美企鵝種群是定居者,全年都在繁殖區域附近活動,而南部分布區的種群卻是偉大的遊蕩者。南部種群的南美企鵝會每年來回遷徒數百千米以至更遠,3~4月離開繁殖區域,並在8~9月再返回。截止到今天,它們在海洋中的運動模式對於鳥類學家來說仍舊是個謎,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它們可能是不會飛行的鳥類中遷徒距離最遠的物種,不會飛翔的鳥兒也能夠完成一次偉大的遷徙。
最新科技為科學家研究企鵝的遷徙提供了幫助,1998年3月,在馬爾維納斯群島,科學家給10隻企鵝身上安裝了較輕的平臺發射終端器(PTTs)追蹤它們繁殖後的遷徒行為,希望能夠搞清楚這種不會飛翔的鳥類到底能夠遷徙多遠。
根據終端器的記錄,這10隻企鵝中,遷徙距離最遠的在75天內遷徙了2661千米,對於一隻不會飛翔的鳥兒來說,這個數字令人驚嘆。
想像一下,在南半球漆黑漫長的冬夜,南美企鵝在遠離海岸的大洋中經受暴風雨的考驗,並且反覆多次地完成這一旅程。更重要的是,南美企鵝不能像其他飛行的鳥類那樣俯視海面,尋找地面標記物來導航,它們需要在茫茫的毫無特徵的海面上前行,內心的孤獨與恐懼被信念戰勝,對於這些小動物們來說,能完成這樣的旅程,的確是了不起的成就。
通博角天堂
阿根廷通博角的南美企鵝分布區是南極洲以外最大的企鵝分布區,每年這裡都會聚集大量遊客來觀賞企鵝,直接帶動了阿根廷政府的旅遊收入。
通博角是觀察企鵝的最佳地點,這個貧瘠的巖石灘布滿了鵝卵石,與周圍富饒的海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寬闊的大陸架深入大西洋480千米,直到馬爾維納斯群島,周圍的淺海營養豐富,有大量的魚類和烏賊,給企鵝們提供了最理想的環境。
夏季時這一海域有非常多的野生動物。除了南美企鵝,通博角的海同樣也是南美海獅、島海獅和象海豹的息地。水下則生活著南露脊鯨和逆戟鯨群,構成了通博角獨特的生物圈。
繁育後代
南美企鵝是遵循固定習性的生物,它們是極為忠貞的鳥類,會結成一生的配偶,它們大多數固守同一片巢址。很多雄性鳥類是不承擔孵化工作的,但是南美企鵝卻不一樣,企鵝父親也是很盡責的,企鵝父母會輪流孵化它們的兩個蛋,解化期約為40天,它們每天都為快速生長的小企鵝捕魚。
南美企鵝通常會和海豹、海獅及信天翁一起捕捉沙魚以及其他小魚。這些驚慌的小魚在受到來自空中和水下多方面的同時攻擊時會四處亂竄,對於企鵝來說會更容易被捕獲。
冬季之旅
繁殖季過後,南美企鵝會回到海洋。通博角的種群會沿著海岸往東北方向遷徙,到達烏拉圭和巴西南部的海域越冬。它們跟隨福克蘭寒流往北遷到拉普拉塔河口,在那裡福克蘭寒流和向南流動的巴西暖流匯合,眾所周知,當寒流與暖流交匯的時候會吸引大量海洋生物,世界幾個著名漁場都是寒暖流交匯形成的,企鵝在這個寒流和暖流匯合的區域會有充足的食物。
馬爾維納斯群島的南美企鵝先往西北遷至阿根廷海岸,之後和通博角的種群樣沿著海岸移動。在智利海岸繁殖的南美企鵝也會在繁殖過後往北遷徙,它們會隨著從南美洲的西海岸流向厄瓜多以南的強大的秘魯寒流北遷。整個冬季,企鵝會從最初聚集在一起的狀態開始擴大分布,向周圍遷徙。
年輕的遊蕩者
根據鳥類學家的研究,成年南美企鵝的擴散模式和亞成體有很大的不同。成年企鵝整個遷徙模式相對亞成體企鵝要晚一些,它們會在繁殖區域停留數周並換羽,而亞成體企鵝則會在海岸集結成群,然後幾乎立即出發,沿著海前往冬季採食區域,並在那裡換羽。相比成鳥企鵝,亞成體迫切地想要遷徒,經常會到達距離繁殖區域很遠的海域,甚至出現在世界的另一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海附近,相比成年企鵝,這些年輕的企鵝似乎更加喜歡冒險和旅行。
如今,隨著平臺發射終端器的使用,這些更加先進的電子標記可以提供諸如潛水深度、能量消耗和採食行為等方面的數據,幫助科學家了解動物的遷徙路線以及人類活動對動物遷徙的影響。隨著鳥類學家研究的深入,未來我們將會搞清楚這些企鵝在海洋中的運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