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寵物食品品種繁多,貓糧、罐頭、凍幹、零食、營養品等等,令人眼花繚亂。很多鏟屎官在選購的時候往往會根據自己主觀喜好,又或者是聽商家帶有導向性的介紹,要麼就是人云亦云。然而並不知道這些產品究竟對貓咪有多大作用,或者說對不對。今天起,我會不定期的更新一些關於營養學的實用基礎知識。了解了這些本質以後,一定可以幫助你在選購貓咪食品的時候。有科學的自主判斷,閉坑,少交智商稅。今天我們先說說貓咪所需的主要營養組成。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食物中都有哪些營養。食物中的營養素主要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
一、蛋白質
蛋白質是由各種胺基酸組成的結構物質,是貓咪主要的能量來源。無論是生長發育中的幼貓,還是成年貓,都需要大量的蛋白質來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同時,蛋白質的質與量和所含各種胺基酸的比例,直接影響著貓咪的健康。
如果飲食中攝入的蛋白質不足,貓咪會自動從肌肉或內臟中分解蛋白質,以解燃眉之急;因此,缺乏蛋白質會造成貓咪健康變差、肌肉萎縮、免疫力及身體各項機能都降低。可見,蛋白質對於貓咪的重要性。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蛋白質分為動物蛋白質和植物蛋白質。貓咪作為食肉動物,消化功能為肉類食物「量身定製」,能夠快速消化分解動物蛋白質。但對於植物蛋白質,貓腸胃中缺乏某種特定的代謝(酶),吸收利用率低。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在給貓咪選擇食物的時候,蛋白質含量高的肉類是優選。
二、脂肪
脂肪是貓咪另一種重要的能量來源。貓對脂肪的依賴遠遠大於人類,人因為能夠利用碳水化合物所以可以減少脂肪的攝入,但是貓咪的情況不同,它無法過多的利用碳水化合物,所以貓咪必須攝入脂肪以提供足夠的能量。
此外,脂肪不僅參與構成細胞膜和神經纖維,還在貓的體內起著緩衝和保溫的作用。食物中的脂肪除有助於脂溶性維生素吸收外,還能增加食物的可口性。脂肪還能促進新陳代謝,減緩炎症的發生。
雖然脂肪是好東西,但過多的攝入脂肪會導致貓咪肥胖。如果你發覺家裡的貓咪越來越胖,可以改變一下它的飲食結構,適當減少脂肪的攝入。
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並非貓咪所必需營養,一般肉類中少量的碳水化合物足以滿足貓咪的需要。貓咪並不需要額外的補充碳水化合物,過多攝入反而會導致碳水化合物消化不及時,而未被消化的部分進入貓咪結腸後會發酵,引起一些不良反應,比如:腹瀉、脹氣,甚至細菌滋生導致更嚴重疾病的發生。
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會比蛋白質優先轉化為脂肪,如果這個時候不能作為能量來消耗,就會堆積在體內導致肥胖。室內的寵物貓,運動量少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加之現在的貓糧適口性都不錯,而含有碳水化合物的貓糧很容易被大量攝入,最終導致無法消耗多餘熱量,體重也隨之增長。
四、礦物質
礦物質又稱無機鹽,是體內無機物的總稱,有鈣、磷、鉀、鈉、鎂、鐵、銅、錳等等共60種。和人一樣,微量元素不能在貓咪體內合成,必須從食物和飲用水中攝取,是貓咪維持健康的重要物質。
大部分礦物質並不需要額外補充,在一般的食物中已經足夠。但某些微量元素就需要我們特別在意。比如鈣磷比,如果鈣磷比小於1:1,鈣質的吸收率會下降,影響骨骼發育。當鈣磷比高於2:1,則尿結石的機率會大大增加。還有鐵元素,如果貓咪缺鐵,則會貧血,嚴重還會危及生命。
五、維生素
和礦物質一樣,維生素也決定著貓咪的健康。維生素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族、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C等等。每一種維生素在貓咪成長過程中的功能作用都不一樣。
維生素A:與視蛋白結合成視色素,為眼睛感受弱光所必需。缺乏維生素A,貓咪會出現厭食、毛髮亂或者是夜盲症的情況。
維生素C:可以維持細胞間的正常結構,促進貓咪傷口癒合。
維生素D:調節體內鈣磷代謝,促進鈣磷在腸道內的吸收和在骨骼的沉積,對骨骼生長有著重要作用。
維生素E:可以預防脂肪組織炎或者黃色脂肪病的發生,可以使得貓咪皮毛光澤健康。
維生素K:可以防止貓咪在出血時血液不易凝固的情況。
維生素B1:主要能促進糖的代謝。可以防止寵物貓出現會食欲不振,嘔吐,體重減輕和脫水的情況。
關於貓咪的營養組成今天就介紹到這裡。本著淺顯易懂,由淺入深的想法,就先不深入展開了。以後會關於不同的方面做詳細的介紹,儘量簡化結合實際,讓內容更實用,敬請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