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想法:擺脫時空限制,讓儘可能多的工作在一部手機裡完成。如今,這一想法正在雲南省保山市公安系統慢慢實現。
民警接收指令、採集信息、入戶訪查、分析研判、指揮調度,老百姓業務辦理、預約辦證……這些事情,一部手機全部搞定。
可以說,手機已成為當地民警離不開的「戰友」和「夥伴」;老百姓的感受則更為樸實:以前辦事,來來回回跑幾趟,現在手機點一下就行了,真好!
「萬能」手機功能介紹
小手機——個「移動辦公室」
10月18日早晨7點半,保山市公安局隆陽分局蘭城派出所食堂,老馬邊吃早點邊看派出所工作群,手裡拿著分局配發的網際網路、公安網雙系統手機。
這樣的手機,分局投入了專項經費30萬元,所裡43名民警人手一臺,由科信部門做好技術保障、協調等工作。
本名為馬宏超的老馬是派出所所長,他戴著眼鏡,身材微胖,面容祥和,儼然「暖叔」模樣。工作中的他確實如此,待人處事,誠心實意,「老馬」的名號,自然而來。
吃著早點,保山市公安局合成作戰指揮部下發了關於清理核查「三非人員」(指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的人)的通知發到派出所工作群裡,老馬提出注意方式方法、嚴格規範執法、確保自身安全等5點要求,所裡民警陸續回復「收到」。之後,他又通過手機查看前一天民警上傳的入戶訪查、信息採集、安全檢查等信息,順帶把新一天的工作也安排了。
老馬覺得這樣挺好,「過去,受辦公地點局限,上傳下達不及時、不精準,工作層級多、效率不高。現在,一部手機隨時隨地接收指令、反饋信息、學習知識、動態監督民警,日常警務運行更加順暢高效。」他說。
覺得好的不止老馬一人,在派出所工作8年的內勤民警白梅感觸頗深:「以前,接收各種指令、通知,都要在辦公室用電腦接收,還要逐一打電話通知民警,一圈下來半個多小時過去了,費時費力,效率還低。有了手機這個好『戰友』,通過安裝的警務通,就能接收處理文件,省時不費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社區民警牛棚舉更是受益者,以前,所裡通知開會、組織學習,正走訪社區的他得馬上趕去,一來一去,時間浪費不少。「現在方便多了,手機就是一個『移動辦公室』,省去了來回跑,騰出了更多時間和精力到社區開展工作。」
看Q版老馬介紹手機功能
小手機——一個管控平臺
吃完早點,老馬和社區民警陶虹來到新華社區,對這裡的汽車修理廠進行安全檢查。交談中,老馬提醒修理廠負責人要用好保山信息採集綜合應用平臺,並現場指導對方採集從業人員和車輛維修信息。
今年1月,保山信息採集綜合應用平臺試點應用,共整合了17類信息採集APP。「在學校,工作人員用「出入人員APP」,可快速準確記錄所有進出學校人員、車輛信息;在加油站,用「散裝汽油管理APP」,只要掃一掃顧客的身份證,工作人員便能將採集的信息上傳;在修理廠,用「機修管理業APP」,工作人員可快速登記送修人、車主、車輛信息,規避了很多風險,也便於管理……」老馬娓娓道來。
過去什麼樣呢?「開展工作主要靠一支筆、一頁紙、一張嘴,檢查一家行業場所,現場做好記錄後,還要回到辦公室錄入系統,至少要半個小時,耗時費力、效率不高。」社區民警赧光全說,現在,用手機邊工作、邊錄入、邊上傳,5分鐘就能輕鬆搞定,「太方便了!」
確實,通過一鍵輸入,即可全項採集人、地、物、事、組織等信息,解決了以前多個系統、多頭採集、重複錄入的問題,也通過各個行業信息的完善,讓治安防控更加嚴密。
還有個問題:怎樣防止民警落實工作時「打折扣」呢?蘭城派出所有辦法,他們在手機上安裝了保山可視化管控系統,倒逼民警「沉得下、管得好、控得住」。「民警必須到現場,才能採集錄入管控情況,領導可隨時查看,準確掌握每位民警每天的工作軌跡。」老馬說,手機已成為一個集信息採集、人員管控、入戶訪查、安全檢查為一體的管控平臺。
截至目前,蘭城派出所運用手機系統整改隱患115起,化解糾紛556件,實現了民警從「口袋警務」向「指尖警務」的轉變。
小手機——掌上「破案神器」
「去年,我在信用社取完錢,一個騎摩託的搶了我的包,當時沒抱太大希望,沒想到過了兩天,派出所告訴我人抓到了,錢也追回來了,案子破得太快了!」受害人張大姐回憶她被搶包的經歷時說。
當時,蘭城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電話報警後,立即趕到現場,用手機開展分析研判、核查比對,現場製作詢問筆錄,並爭取保山市公安局合成作戰指揮部技術民警的支持,快速鎖定犯罪嫌疑人。兩天後,犯罪嫌疑人被抓,張大姐被搶的1.7萬元現金被追回。
提起這件事,辦案民警胡金龍深有感觸:「以前,我們破案主要靠人力、憑經驗,抓個嫌疑人就像大海撈針。現在,用手機一鍵核查、一鍵比對、一鍵導航,民警奔波少了,破案效果好了,我們更有信心了。」
截至目前,蘭城派出所民警通過手機系統破獲案件17起,核查人員信息360條。「手機就是一個集指揮調度、現場詢問、比對研判、預警核查為一體的案偵平臺。」老馬總結說。
群眾掃碼下載相關APP
小手機——讓群眾樂開了花
「我女兒走丟了,一家子快急死了,多虧你們幫忙找到,真是太感謝了!」老馬剛走進蘭城社區王某家,對方就迎上來激動地說。
今年9月2日,蘭城派出所接到110指令:保山市中醫醫院門口有一名小姑娘迷路了。接警後,巡邏民警迅速趕到現場,發現一名三四歲的小女孩正在路邊嚎啕大哭,民警一邊安撫一邊詢問,可小女孩不知道家住哪裡,只記得爸爸媽媽的名字。民警立即打開手機中的移動社區警務APP查詢,很快查到孩子的家庭地址。根據系統中登記的電話號碼,民警聯繫到了孩子爸爸王某,並通過社區警務的導航功能,把小女孩送到王某身邊。
這只是民警用手機服務群眾的一個縮影。群眾還可用手機進入「隆陽警方」掌上服務大廳,直接申請辦理戶籍、交管等業務。
今年6月的一天,社區民警楊芳得知轄區居民李成洲家的小孫女還未落戶後,她點開手機中的「隆陽警方」掌上服務大廳,上傳落戶人員基本情況、醫學證明等材料,分局很快受理了戶籍業務,兩天後,李成洲便將戶口本取回。「以前我給大孫子落戶,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辦證的時候還要排隊。現在,你們用手機點一下就可以辦了,想不到那麼先進,真好!」他說。
不止如此,為方便轄區百姓,蘭城派出所還自主推出了特色手機警務,群眾用手機掃一掃窗口二維碼,即可知曉服務流程、辦事指南等;全所民警下載手機視頻電話APP,全天候、面對面接聽群眾來電;將平時有劣跡、未打處等可疑人員信息建立人員核查「微倉庫」,用手機一鍵輸入外號、口音等,即可檢索人員真實身份。
「手機已經成為一個集預約辦證、業務諮詢、法律宣傳、意見徵集為一體的服務平臺。」老馬說。
後記:
蘭城派出所民警用手機玩轉公安工作的做法,只是雲南省保山市公安局運用大數據工作的一個縮影。
保山市副市長、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高兵介紹,近年來,保山市公安局打破全市信息、資源、警種壁壘,建成全警共享共用的數據資源匯聚平臺,同時整合多個系統、研發數個APP,在普通智慧型手機上即可安裝使用,應用範圍覆蓋公安基礎工作,民警在日常接處警、巡邏、辦案時,一鍵即可錄入、核查、鎖定犯罪嫌疑人。
今年以來,保山市共採集信息500餘萬條,通過數據應用,抓獲犯罪嫌疑人1200餘名,查破各類案件2000餘起,有效警情同比下降12%,刑事發案由日均40餘起下降至10餘起,流動人口作案同比下降30.2%。
實地走訪發現,一部小小的手機,切切實實提升了警務效能,改變了基層警務模式,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也得到全面提升。
如今,這樣的警務模式,正如雨後春筍般在保山公安系統生長。我們有理由期待,通過進一步完善和拓展手機警務模式,警務效能會繼續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滿意度會越來越高。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