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姜野 我們是有故事的人
「
本期故事關鍵詞:騎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否就是李白所想念的故鄉呢?我不停地在土坑之間遊走,腦海中不斷想像著這裡曾經的模樣。雖已時過境遷,一切如煙雲飄散,但我們的夢想和希望不曾改變,過去的榮光也定會被歷史所銘記。」
遙 遠 的 碎 葉 城2016年9月 吉爾吉斯斯坦 託克馬克
從俄羅斯到哈薩克斯坦,再到吉爾吉斯斯坦,一路順風順水。
吉爾吉斯斯坦的公路比較粗糙,騎車走在上面非常顛簸,我們不敢騎快,生怕輪胎承受不住。沿著筆直的大道一直向前,就來到了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
▲ 距離比什凱克80公裡
我和高俊在比什凱克稍作休整,就向東來到了60公裡外的託克馬克市。這個城市在大多數遊客的眼裡並不起眼,但距城西南8公裡處的一處古城遺址卻值得每一位中國遊客銘記。
那是一千多年前的碎葉古城,又作素葉城、素葉水城,它是唐朝安西四鎮之一,是中原歷代王朝設防最遙遠的邊陲城鎮。據郭沫若先生考證,唐朝詩人李白就出生在此。大唐玄奘法師西行取經也在此路過,並在《大唐西域記》中有詳細的記載。
是怎樣的一片沃土孕育了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怎樣的一座城池吸引了來自東土大唐的高僧?想到這些,我就對它更加神往,想一探究竟。
然而尋找碎葉城並非易事,離開託克馬克向西南郊外騎去,柏油路面被土路取代,汽車一過,塵土飛揚,村莊漸漸消失了,牛羊遊蕩在荒廢的農田之上,遠處山巒輪廓清晰可見,大風吹過曠野,遲遲不見碎葉城蹤影。
我的地圖並沒有顯示這座遺蹟的位置,我只是在網絡上找到了大概的經緯度,可卻越走越不知其方位。迷茫之際,路邊一位大叔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在中亞旅行至今,第一次遇到有人主動跟我們說英語的情況,我瞬間對這位大叔刮目相看。
雖然被他告知有近路可以到達,但我們環顧四周,完全沒有發現那條所謂的近路,眼前是一大片還未播種的莊稼地。於是我們打算調頭繞開莊稼地,選遠路走走看。我們剛轉身離開,大叔連忙叫住我們。「Follow me!」
他鑽進自家轎車,徑直駛向莊稼地,一溜煙地到達莊稼地南邊的土坡下。我們快速跟上,繞過一片葦塘,爬上土坡,碎葉城遺蹟盡收眼底。大叔開車返回,只剩下我們。
站在四米多高的土堆上放眼望去,滿目黃土雜草,完全看不出這裡曾經的模樣,就像是一片荒草地。向前走就是碎葉城的城郭外圍,一千多年前應該是城牆的位置吧,它的邊長有數百米,呈方形。
我們推車繼續向前,遺址赫然出現在眼前,我迅速走上前去,深約兩米的大土坑一個挨著一個排列著,土坑來自蘇聯時期的考古發掘,而後卻並未被加以保護,導致這裡如今滿目瘡痍、面目全非、雜草叢生,令人唏噓。在不遠處還有兩處相似的遺址,輪廓看上去要更加清晰一些。
▲ 碎葉城遺蹟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否就是李白所想念的故鄉呢?我不停地在土坑之間遊走,腦海中不斷想像著這裡曾經的模樣:四面八方趕來的商隊和僧侶在這裡匯集,整裝待發的駝隊信使從這裡啟程,高低錯落的黃土房屋排列有致,四通八達的磚石街道縱橫交錯,一個個身著長衣大褂、頭戴高帽、蓄著鬍鬚的胡人男子手牽高頭大馬,後面緊隨著的是滿載著香料、陶瓷和絲綢的駱駝隊伍,邁著緩緩的步伐,無畏艱險,走向沙漠戈壁,在夕陽下,駝鈴悠悠,化作天邊最動聽的音符。
忽然,一陣風吹過,野草隨風搖曳,曠野的風吹起了地上的沙塵,也吹走了我的思緒,更吹去了往日的碎葉城。
據《大唐西域記》記載:「清池西行五百餘裡,至素葉水城。城周六七裡,諸國商胡雜居也。」這是玄奘對一千多年前碎葉城的描述,可如今繁華早已遠逝,正如杜甫所說:「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雖已時過境遷,一切如煙雲飄散,但我們的夢想和希望不曾改變,過去的榮光也定會被歷史所銘記。
卡 拉 庫 姆 的 故 事2016年9月 土庫曼斯坦 卡拉庫姆沙漠
土庫曼斯坦全國境內大部分土地被卡拉庫姆沙漠覆蓋,卡拉庫姆沙漠在突厥語中意為「黑沙漠」,是當今世界上第四大沙漠。
清晨,沙漠中的氣溫很低。由於此前在比什凱克離開得太匆忙,我的鞋子落在了旅館裡,只剩下腳上的涼鞋,這些天我一直光著腳穿著涼鞋。
離開餐館時,老闆娘見我光著腳,就馬上回到屋子裡拿來一雙新的棉線襪子遞給我,叫我穿上,這讓我很感動。他們一家人不僅收留我在此過夜,還心繫我此後的冷暖。帶著這一家人的善意,我騎起車子來也格外有勁兒,絲毫察覺不到沙漠清晨的寒冷。
卡拉庫姆沙漠中長滿了低矮的灌木叢,它們為沙漠增添了許多生機。沙漠很安靜,天空的雲朵在朝陽的映襯下熠熠生輝。沙漠公路彎彎曲曲向南延伸,往來行駛的貨車大多來自土庫曼斯坦和伊朗。伊朗貨車很好辨認,因為車牌數字為阿拉伯文,而不是我們通常使用的阿拉伯數字。
每駛過一輛伊朗貨車,我就感覺離伊朗又近了一步,在無盡沙漠中的跋涉也就有了盼頭。我戴著耳機,聽著音樂,騎行速度很快,心情舒暢。這裡不像烏茲別克斯坦,路邊沒有不停招呼的路人,也沒有像吉爾吉斯斯坦那樣的顛簸路面,一整天,我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獨處,自己跟自己對話,偶爾向著大漠放聲喊上幾嗓子,痛快極了!
路邊的沙丘高低錯落,遇到高大的沙丘,我就會停下車子努力爬上去,舉起手中的相機拍拍照,然後再踩踩鬆軟的細沙,快樂而自由。我就像一個孩子在寬廣的遊樂場裡玩耍,而遊樂場只屬於我一個人。
▲ 沙漠公路
隨著太陽的爬升,氣溫變高,我開始一層一層地把衣服往下脫,但這個時節的卡拉庫姆沙漠並沒有我此前設想的那般酷熱難耐。來到這裡我才知道,原來這裡並不死寂,頭頂偶有飛鳥的痕跡。
有一次,我似乎還在公路左側的沙丘上看到了沙漠狐狸的蹤影。它很快就消失在灌木叢中,我沒有看清楚。騎到傍晚時分,我發現周圍沙漠中的綠色植被開始增多。暖暖的陽光灑滿沙漠,我渾身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中,舒服極了。
前方不遠處停著一輛伊朗貨車,貨車司機一個人在車的右側吃晚餐,見到我後連忙起身招呼我停下。司機鬍子拉碴,穿著一條寬鬆的褲子,看上去非常和藹可親,他搬來一個摺疊椅,邀請我一起吃晚飯。
我很快就被這輛貨車所吸引。雖然外表看上去與其他車並無異處,但如果把車廂門打開,你就會發現它竟然是一個隨車移動的餐廳,裡面不僅有做飯用的煤氣爐,還有自來水,車廂內塞滿了調味品、罐頭和主食。
旁邊還有一個小箱子,那是冰箱,裡面冰凍著飲料和淡水。這個大貨車儼然成了一個移動房車,設施齊全,真是豪華啊!在此後,我發現幾乎每輛伊朗的貨車都有這樣的設計,由此可見伊朗人是多麼懂得享受生活。
第二天中午,我正行進在公路上,身邊突然駛過好多輛掛著彩色綢帶的小汽車,打頭的車引擎蓋上和車頂部還有各種裝飾物,充滿了民族色彩。不難看出這是婚車的車隊,每輛車都開得飛快,司機不停地按響喇叭,車內的每個人看到我都大喊大叫,並向我揮手微笑,大家都興奮過了頭。
沒一會兒,又有兩個新婚車隊從我旁邊駛過,短短十幾分鐘共駛過三個車隊,每一個車隊都像是中了大獎一樣開心熱鬧。我也衝每一個車隊微笑表示祝賀。
當我經過城市馬雷時,發現剛剛開過去的車隊在路的右側停了下來,好多人走下車,站在一個建築物的大門前合影留念。這個建築物由白色大理石建成,高大的門緊鎖著,莊嚴挺拔。建築物前方有一個小廣場,廣場中央豎立著一個汗血寶馬的雕塑,旁邊的標語顯示這是國家賽馬場。
我主動靠近人群,也想沾沾喜氣。在這種重要的場合,女人們都盛裝出席,她們身著土庫曼斯坦民族服飾,這實在吸引了我這個外來的旅者。她們的服飾都屬於修身的連衣裙,顏色豔麗,上面有各樣花飾圖案刺繡,穿在身上使人顯得十分高挑。她們的頭髮用厚重的彩色頭巾包裹起來,每個人都化著漂亮的妝容並沉浸在喜悅中。
在得到允許後,我小心翼翼地向新人走去,剛走到跟前,就被一個男人拉到新人的旁邊,要求一起合影。我自然是非常樂意,能永遠地留在他們的幸福記憶中,那是多麼榮幸啊!新娘的婚紗很特別,裙子上掛滿了小鈴鐺,走起路來叮噹作響,白色的婚紗被五顏六色的花紋點綴,花紋都是一針一線手工刺繡上去的,很漂亮,也很高貴。
新娘頭上披著蓋頭,用蓋頭的一角遮住口鼻,只露出眼睛,但眼睛始終向下看,她低著頭,顯得十分害羞,讓人看不出她是喜悅還是憂愁。後來,我聽當地人說,在土庫曼斯坦的婚禮上,新娘是不能表現出非常開心的樣子的,即使她的心裡是開心的,也絕不能表現出來。這一點倒是和我們中國古時候的一些禮儀規矩有些相似呢。
▲ 邂逅土庫曼斯坦婚禮
離土伊邊境只有60多公裡了,伊朗就在前方,我將要同土庫曼斯坦告別了。我穿過一大片棉花田,公路越來越不像樣子,大坑小坑布滿路面,我騎著車東拐西拐,一不留神車輪就會掉進坑中,整個車子就會「咯噔」一聲,我絲毫不敢放鬆。
萬萬沒想到,最後的50公裡路一直都是這個樣子,顛簸得很。下午,我在路邊一間超市旁休息,用身上僅剩的一點馬納特(土庫曼斯坦和亞塞拜然的貨幣單位)買了一瓶汽水、一包瓜子和幾塊餅乾。這時,我突然發現車子後輪的輻條斷了3根,剛剛放鬆的心情頓時緊張起來。可事已至此,我只能先小心翼翼騎下去,等到了大城市再修好它。
我騎著損壞的車繼續向邊境前進,時不時低下頭查看後輪,問題不大,應該可以堅持到伊朗。但這破路不允許我快速前進。在離邊境還有20公裡處有一處檢查站,在我接受完檢查時,太陽已經快要下山了,我已經無法在天黑前趕到邊境口岸了。我乾脆慢慢向前騎,邊騎邊尋覓合適的露營地。
離檢查站1公裡左右有一大片空地,空地上只有幾個高壓電塔。高壓電塔後面有棵小樹,那裡很適合露營,而且很難被公路上的人發現。我毫不猶豫地推著車子走下公路,來到高壓電塔下面。
太陽還未落下,光線很足,不急著紮營,可以先休息下,於是我掏出口袋裡的瓜子,悠哉地吃著瓜子,悠哉地欣賞起美麗的夕陽。
▲ 沙漠落日
天完全黑了下來,我把帳篷搭好,坐在帳篷外仰頭觀望著星空。北鬥七星,在蒙古時我就常常看到它們,幾個月過去了,它們似乎還待在原地,而我已經從蒙古高原來到了卡拉庫姆沙漠。
我的腦海中再次浮現出蒙古牧民兄弟還有弗拉基米爾和安德烈的身影。如果他們現在在我身邊該多好呀!獨自出發以來,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孤獨。
第二天,迎著東方的旭日,我鑽出帳篷,收拾好行李繼續朝土伊邊境騎去。在土庫曼斯坦的幾日裡,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這是一個很棒的國度,它封閉、保守、謹慎,同時又熱情洋溢。
想到此生也許再無機會走進土庫曼斯坦了,我回過頭,看看身後的戈壁灘,向著遠處的天邊說了一聲:「謝謝你,再見!」
原標題:《在沙漠城市,我邂逅待嫁新娘》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