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鳳梨屬於為鳳梨科。
一、形態特徵: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高溫高溼的熱帶雨林地區。它主要分布在多懸崖礁的沿海森林地帶,可分為陸地和附生兩類,觀賞鳳梨大多是附生鳳梨。
觀賞鳳梨屬於單子葉植物。大多數物種的莖很短,葉子又長又窄,呈線形、劍形或帶狀,在莖基部成簇排列。葉子的基部彼此緊緊地握在一起,葉子的頂端像盛開的蓮花一樣四處延伸。底座的扣合部分形成有一個小杯狀凹槽,也稱為葉杯。
葉杯是一種不可滲透水的組織,起到「儲水器」或「水槽」的作用。該葉杯不僅可以儲存水以防止乾旱,還可以由於落葉、昆蟲或動物排洩物等將水溶解成肥料,這些物質被葉杯底部的鱗狀毛髮吸收。在鳳梨科植物的葉表面有一種叫做吸收鱗片的組織,它還能夠吸收水分與養分。葉子的顏色豐富多彩,通常有縱向條紋或橫向條紋,顏色交替。
花通常是兩性的,3基數,並形成末端穗狀花序、頭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的莖是從中心抽出的,通常較長,有明亮的紅色、紫色、粉色或黃色苞片,非常明亮和美麗。果是漿果、茹果或是聚花果。鳳梨科植物幾乎可以全年開花。雖然花期較短,但果期較長,果實色澤豔麗,具有很大的觀賞價值。
二、品種類型:觀賞鳳梨起源於叢林中的附生植物,共有約60屬1400種原生種。常見的觀賞植物根據其觀賞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 1 )兼葉果觀賞類:觀葉又可觀果的當屬鳳梨屬,原產於熱帶美洲,約有9個原生種,可用於觀賞和食用栽培。該屬最常見的觀賞品種是豔鳳梨,也稱為斑葉鳳梨和金邊鳳梨。葉子細長而線性,兩邊有寬條紋的奶油和粉紅色,葉子的頂端和邊緣有尖銳的紅色刺。頂針有許多苞片,呈紅色,枯萎後,它會形成五彩繽紛的花朵和果實,非常美麗,果肉可食用。另一種是斑葉紅鳳梨,葉子扁平,堅韌,中央有銅綠色,兩邊都是乳黃色,還有鮮紅的苞片和果實。
( 2 )觀賞葉類:觀賞葉的主要種類有彩葉鳳梨屬、巢鳳梨屬、姬鳳梨屬及雀舌蘭屬。其中,一些品種的彩葉鳳梨屬和巢鳳梨屬葉子通常有縱向條紋,在開花前,葉子簇中心的較短葉子通常會變成鮮紅色,如五彩鳳梨、鑲邊五彩鳳梨、銀線巢鳳梨等。這些植物顏色鮮豔,令人賞心悅目,它們是非常好的觀賞植物。姬風梨屬是一種小型觀葉花,原產於巴西,葉表面有各種縱向或橫向斑紋,如環帶姬鳳梨、縱締小鳳梨等。大多數雀舌蘭屬植物都有堅硬多刺的葉子,普通的短葉雀形目植物小巧玲瓏,葉子呈綠色。
( 3 )觀葉為主,觀花為輔類:光尊荷屬,又稱尖尊鳳梨屬,是觀葉和觀果最好的植物。南美洲大約有100種,其中有幾十種可以觀賞。在我國是近年來引進的,深受人們的喜愛,該屬大部分是大型物種,株高30 ~ 40釐米,葉片寬大,有銀白色或灰白色水平條紋,蓮座葉通常捲成圓筒狀。常見的栽培品種是美葉光尊荷,也稱為蜻蜓鳳梨、銀色鳳梨和斑粉鳳梨。葉子堅韌,帶有銀白色粉末狀水平條紋,大方而直。穗狀花序從葉叢突出,苞片粉紅色或深紅色。這種奇特的花蕾直立在葉座的儲水杯裡,就像荷花一樣,有很大的美感。另一種荷葉的形狀像斑馬,所以也叫斑馬鳳梨。通常栽培的還有珊瑚鳳梨,有柔軟的葉子、圓錐花序和珊瑚形狀。
( 4 )觀花為主、觀葉為輔類常見於麗穗鳳梨屬、鐵蘭屬、果子曼屬、水塔花屬等。
三、生長習性:觀賞鳳梨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明亮的光線,半遮蔭和適度乾燥的環境。生長時期的適宜溫度為15 ~ 20℃,冬季溫度為15 ~ 18℃,不應低於5℃。栽培基質應該由鬆散、透氣和排水良好的材料製成。開花前和開花後,觀賞鳳梨的莖基部會產生吸吮芽或發芽,可用於營養繁殖。
四、繁殖方法:觀賞鳳梨的繁殖可以通過播種、組織培養、熊芽抒插和分枝來進行。
播種方法是在同一品種的植物開花期進行授粉。授粉30天後,果實逐漸膨脹。隨著成熟度的增加,果實的花萼從綠色變為棕色,這表明種子已經成熟,可以收穫。收穫後,種子應該及時播種。如果需要儲存,應將其儲存在乾燥器中,溫度為0 ~ 5℃。
播種時選擇寬鬆、透氣、穩定的基質。常見的播種基質包括細蛭石、泥炭土、椰殼等,並且通過將它們中的一種與花園土壤或細砂混合來製備。
新收穫的種子均勻地撒在苗床上,並覆蓋一層無紡布以保持土壤溼潤。澆水最好是從底部滲漏水,或者通過霧化噴水以避免種子散落。它也可以用插花泥播種,方法是用細針在泥上鑽孔,然後將種子逐個插入孔中,種子的蓬鬆末端露出泥外。種子發芽後,小心翼翼地除去無紡布,仍然給水提供底層水或薄霧。發芽1個月後,每20天可以施用一次稀液肥。當幼苗長到3 ~ 5片真葉時,可以將它們移入插盤或小杯子中培育幼苗。
種子繁殖的鳳梨生長緩慢,生長微弱,通常在栽培5 ~ 10年後才能開花。除了繁殖,它通常不被使用。以上就是觀賞鳳梨的特徵與種植技巧的全部內容了,希望這些能夠讓您種植鳳梨過程中能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更好的建議與理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