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愛奇藝VIP會員首次設立代言人,由楊洋、Angelababy、黃渤共同代言;2016年12月,陳偉霆、趙麗穎相繼成為愛奇藝首席會員推薦官。而就在今天,愛奇藝再次大手筆籤下《中國有嘻哈》裡坐鎮導師席位的吳亦凡,成為愛奇藝VIP會員最新的代言人。
四位導師中,吳亦凡出道最晚,張震嶽、熱狗和潘瑋柏早已成名多年。但娛樂圈永遠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最晚出道的吳亦凡反而是最火的一位導師。
吳亦凡很火,火到代言不斷,小米手機、I.T、華為榮耀、麥當勞……也許吳亦凡真的可以去領《西遊伏妖篇》裡的「終身成就獎」了。品牌的青睞,源於這位當紅辣子雞背後的粉絲和對年輕人超高的影響力,只發了426條微博的吳亦凡擁有2568萬粉絲,被置頂的一條微博有43萬轉發和83萬點讚,這恐怕就是小鮮肉無與倫比的號召力。
9月6日,吳亦凡又增加了一個代言,愛奇藝首席會員非凡體驗官。就在不久前,愛奇藝剛剛引入另一位小鮮肉林更新作為自製動漫業務的首席催更官。
娛樂平臺「製造代言人」
一直以來,品牌代言人的最大職能就像小米、榮耀、麥當勞選擇吳亦凡一樣,透過代言人自身的人氣和影響力輻射粉絲和年輕用戶。但硬幣總有兩面,對品牌來說明星的粉絲和人氣就是它們的銷量,而對於明星來說,代言意味著消耗人氣,必須在其他渠道補充回來。
如果有一個代言既能夠幫助品牌傳播,又能夠創造人氣,何樂而不為。這就是愛奇藝和吳亦凡雙向選擇的邏輯。
碎片化時代,消費者的口味不停變化,為了追趕消費者,品牌和明星都有躲不開的危機感。但作為娛樂平臺的愛奇藝似乎有些不同,商業品牌追逐代言人是希望將明星的影響力加持到自己身上,而娛樂平臺則是「製造代言人」。
愛奇藝VIP共有三波代言人,第一波是2015年的楊洋、Angelababy、黃渤,第二波是2016年的陳偉霆、趙麗穎,第三波是今年的吳亦凡。「巧合」的是,這三波代言人在不同的年份都在愛奇藝平臺收穫了自己的「爆款」,2015年楊洋主演的《盜墓筆記》拉開了付費超級網劇的大幕、2016年陳偉霆、趙麗穎的《老九門》成為首個流量破百億的網劇、2017年吳亦凡身為導師的《中國有嘻哈》成為年度爆款網綜。
這樣的「巧合」絕不是偶然,愛奇藝身為娛樂平臺,有能力基於自身數據判斷或者預測明星價值在未來的漲跌,同時也巧妙避開了硬幣的兩面。
以吳亦凡來說,與愛奇藝的合作讓其自身實現了從人氣鮮肉到青年偶像的價值增值。粉絲看到的不止是那個唱歌、跳舞的小鮮肉,而是一個才華與溫情同在的青年偶像,這種價值增值也將折射到每一個與之相關的品牌,特別是打出了「我是愛奇藝VIP會員,我驕傲」態度牌的愛奇藝。
愛奇藝VIP會員的「驕傲感」
愛奇藝今年的VIP品牌策略是「我是愛奇藝VIP會員,我驕傲」,與前兩年不同。雖然愛奇藝VIP選擇代言人的邏輯沒有變,但其主打的品牌價值每年都在進化。
2015年,付費會員的模式剛在視頻網站興起,尤其是《盜墓筆記》的熱播,帶動了愛奇藝VIP會員暴漲。愛奇藝推出了不同於HBO和Netflix的付費模式,會員可以提前追劇。所以那一年愛奇藝VIP的品牌Slogan是追劇不等待、視聽更震撼、海量隨心看。
2016年,隨著全民VIP時代的到來,用戶對於視頻網站的期待已經不止是追劇了,娛樂價值初顯,任何精品內容都能獲得很好的收益和流量,所以當時愛奇藝VIP的Slogan是給我想要的。
再到2017年,娛樂價值已經全面爆發,在全民VIP的基礎上,用戶更加注重品牌消費中的娛樂文化價值認同,VIP付費會員代表的不止是內容,還有內容背後傳遞的價值觀,所以今年愛奇藝VIP的Slogan就升級為「我是愛奇藝VIP會員,我驕傲」。
邀請吳亦凡出任愛奇藝首席會員非凡體驗官,愛奇藝不止要給年輕人最棒的會員服務,還要讓每個人感受到其中的品牌價值——驕傲。
在營銷學中,消費者的認可和讚揚是對品牌的最大傳播幫助。這就像同樣的商品,我們往往會選擇更有名氣的那一個,這個理論也適用於今天的娛樂消費領域。當消費需求、生活方式、行為態度都發生劇變後,進入「全民消費」時代的娛樂領域也在迎接著改變——付費模式創造出來的新消費觀和新市場。
愛奇藝作為目前最大的娛樂消費陣地,早在去年就突破2000萬VIP用戶。App Annie的數據也顯示,愛奇藝位列全球熱門應用收入榜第七位。這樣的背景下,愛奇藝升級付費會員Slogan的目的就很明顯了,從使用價值到自我表達價值的進階。
這個Slogan的最終目標是希望用戶加入愛奇藝VIP更多時候是出於對平臺娛樂價值的認同,當然這是建立在愛奇藝擁有最全、最新、最快娛樂內容的基礎上。
這時我們再來看代言人的選擇,吳亦凡在《中國有嘻哈》裡的表現已經讓他從鮮肉轉化為青年偶像,而本身嘻哈又是一種極具自我表現和表達的文化,十分契合愛奇藝這次VIP會員業務的戰略升級。
人無我有到人無我優
付費會員如今已經是視頻網站的標配,但請代言人的只有愛奇藝,這是為何?
有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從愛奇藝自身角度出發,最早在國內開啟真正的付費會員模式,愛奇藝是領航者,並且迅速將會員數量發展到500萬、1000萬、2000萬,幾乎全部是領先業界,每一年邀請一個代言人也是對應著不同策略,比如前兩年的代言人和品牌Slogan,對應的是VIP會員的使用價值,著重強調用VIP會員能做什麼。
另一方面從業界來看,內容付費已是大勢所趨,尤其在視頻網站這塊,年輕人愈發願意為自己的喜好和個性買單,而娛樂內容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如果從代言人看愛奇藝品牌策略的變化,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從使用價值到娛樂價值表達的進階。愛奇藝現在就創建的就是用戶對品牌的認同和歸屬,而其他視頻網站此時還沒有任何動作。
而且,更多時候品牌意味著消費者拿起產品剎那之間的感受和聯想。企業有很多方式建立品牌,但籤約代言人,以其獨特個人風格展現品牌理念,始終是最被用戶廣泛接受的一種方式。
小米去年首次開啟代言人策略是為旗下的紅米手機,當時小米邀請了吳秀波、劉昊然、劉詩詩作為紅米「國民手機」的代言人。小米在代言人的加持下再次強化了紅米手機的「國民」屬性,這就是代言人給品牌帶來的魅力。換句話說,代言人為品牌加持的是「認同感」和「歸屬感」,這就像當年小米發展「米粉」一樣。
愛奇藝VIP啟用代言人也是如此,不止要賣內容體驗,更要通過生活方式和價值認同吸引年輕人。
這也是為何愛奇藝連續三年都更換了代言人,每一個代言人背後是愛奇藝VIP品牌策略的進階,品牌策略好業務發展又保持同步。愛奇藝VIP代言正在實現從「我選擇什麼」到「我是誰」的價值表達。
這種品牌的價值表達在視頻網站裡是獨一家,如果說兩年前愛奇藝VIP邀請代言人是「人無我有」,到今天可以說是「人無我優」了。雖然其他家依然沒有代言人,但愛奇藝的這種品牌策略是在伴隨市場發展的同時,要求自己不斷變化與用戶更好的溝通。點到線的長線品牌策略,能夠將不同階段代言人特質最大化,形成完整的品牌理念表達。
也許這個夏天過後,人們會忘記吳亦凡那句「你有freestyle麼」,而是會換成「你有愛奇藝VIP會員麼」。
責任編輯:李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