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提前半小時上班,先做好工作前的準備,就能把精力投入到重要的事情上,高效地展開工作。反之,不少人踩著鐘點來上班,然後忙著各種各樣的瑣碎事,吃早餐、衝飲料、刷手機,或者與同事閒扯,上一趟洗手間,等等,反正就是遲遲進不了工作狀態。
要求8點鐘上班的,九點鐘開始工作已經算不錯了。而那些9點鐘上班的,磨磨蹭蹭就到了10點。從10點到12點只有兩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因此很多人覺得上午過得太快、效率太低。
一、上班的第一個小時決定了一天的狀態
一天之計在於晨,如果能夠提前半小時到工位,那就完全不同了,他們比別人多的何止是半小時?是整整一個上午的好心情、好狀態。
上班的第一個小時很重要,它不只關係到這一個小時內的工作狀態,還會影響到整天的工作安排和效率。
二、提前上班說明不熬夜,能早起
早起確實是一件特別難、特別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溫暖的被窩真是太舒服了,誰不想多賴一時半刻。能夠做到每天早起的人,都是不簡單的。他們稱得上是高效能人士,自律性強於一般人。
能早起,必定先一晚沒有熬夜,而是為了第二天的工作而早早睡覺。形成有規律的、健康的作息習慣,才能堅持做到每天提前半小時上班。
三、淡定從容——早起時看到的風景和別人看到的不一樣
早起人士,一般都有時間準備早餐,為家人、為自己,準備一份營養豐富的健康早餐,然後仔細地穿衣打扮才出門。通勤路上也很少會遭遇交通堵塞,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
這一切,都會帶來極好的心情,直接影響到當天的工作狀態,以及人際關係。心情好的人,往往特別寬容,特別有耐心,因而不容易跟別人起摩擦。
四、整理辦公空間,讓人心無雜念
提前半小時到達後,可以先整理自己的辦公桌和電腦桌面,並對文件和資料進行歸檔。把不利於集中注意力的東西都清理一番,扔的扔,刪的刪。把那些跟手頭正在做的工作無關的一切,暫時先轉移到雙眼看不見的地方,不管是桌面上的,還是電腦裡的。
然後泡上一杯醒腦或養顏的飲料。當別人睡眼惺忪、急急忙忙地趕到辦公室,你已經氣定神閒地開始投入緊張的工作。
五、規劃時間安排,讓清單做導航
整理之後,接下來可以抽出3-5分鐘時間,思考一下眼下的工作進展,以及未來幾天內努力的方向。再設定一個當天的工作量,進行時間上的細化,例如上午要完成多少工作量,下午應該完成多少工作量。這樣就不會陷入盲目的狀態了。
再想一想,昨天的待辦事項都完成了嗎?今天又有哪些需要做的?可以列個清單,列出當天最重要的三項任務。每一天都是嶄新的一頁,一日之計在「清單」。有了待辦事項清單,就知道哪些事情可以提前做,哪些任務可以延後完成。
如果更精確一些,就結合待辦事項的難易程度,分別為它們設定完成的時間。比如,上午9:30至10:00這一時段做什麼,10:10至11點這一時段做什麼,訂出非常具體的時間表。這樣的清單就像導航圖,每一時間段要做什麼,要做多少工作,都一目了然,心中有數。
列好清單後,就可以火力全開地投入工作中。
所以說,每天提前上班的半個小時,能夠做好這幾件事,那麼你一整天都是精神煥發、高效而從容有序的。等到下班時,當你看見清單上的待辦事項逐一被做完,你會感到相當充實,相當快慰。